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上海三联学术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学思潮中的领军人物,他学贯中西,综罗儒、释、道三家之义理,探索康德、罗素、怀德海西方哲学之理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反省传统文化的优劣得失,试图重建儒家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富有原创性和浓重的思辨色彩,是中国当代自成一家之言的少数哲学家之一。本书作者将“感应与心物”作为剖析牟宗三哲学的核心问题,以王阳明、康德和海德格尔为线索,向牟宗三哲学的智的直觉、良知坎陷诸说提出质疑,同时正面阐述自己的鲜明观点。

目录

 序 潘富恩

 引言

 第一编 窍:良知感应与意之感应

 第一章 心物并建

第一节 心外无物:感应之几

第二节 心物之根:综合

第三节 人物之源:世界图几

 第二章 物我之别

第一节 循环旋转与二层三我

第二节 物之二重性与物之二分

第三节 “超越的区分”之“稳定”

第三章 感应与生命

第一节 生命原则

第二节 对生命之“调护”

第三节 良知感应与意之感应

第二编 智的直觉:一个呓语者的梦

 第四章 感应与创造

第一节 物自身:统一体的根基

第二节 世界整体性:感应即创造

第三节 智的直觉:地平线之错置

 第五章 两层存有论

第一节 执的存有论

第二节 无执的存有论

第三节 两层之“打通”

 第六章 价值与存在

第一节 道德的理想主义

第二节 物物与弃物

第三节 情感与直觉

第三编 人虽有限而可无限:感应之几

 第七章 有限性:人的现实生活

第一节 性命对扬

第二节 在诸科学中间运思

第三节 圆善论

 第八章 别子为宗

第一节 朱子传统:别子为宗

第二节 自由的知识学:别而非宗 

第三节 对话与护教

第九章奠基:生活方式的决择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感应法则

 第二节 义利之间

 第三节 通向新的生活方式的路

结语:自然秩序与道德秩序的张力与平衡

参考文献

跋 陈卫平

后记

序言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学思潮中的领军人物,他学贯中西,综罗儒、释、道三家之义理,探索康德、罗素、怀德海西方哲学之理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反省传统文化的优劣得失,试图重建儒家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富有原创性和浓重的思辨色彩,是中国当代自成一家之言的少数哲学家之一。国内学术界对牟宗三哲学,颇多关注,然亦评说不一。因此,对牟宗三思想的内蕴进行客观的、认真深入的剖析,是个难度大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我的博士陈迎年在攻读学位期间积学精思,努力贯通中西之学,博涉浚求。他以《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于是下苦功,潜心研读牟氏大量艰深、晦涩的哲学原典,以感应与心物关系为线索,对牟宗三的哲学作了溯本追源的探究,直抒己见,不因循守旧,有创获之新见解。在论文的答辩中甚得有关专家和师友的好评,而他从善如流、锲而不舍,将论文进一步琢磨、修订、充实而成这部专著。这部专著突出问题意识,将牟宗三的哲学放在宋明以来中国哲学的演进及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中予以考察,并由此客观而公允地展示牟宗三在理论上的贡献和缺失。

陈迎年以“感应与心物”为主题入手,对牟氏思想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层层剖析,从其渊源上讲明与阳明的心学、康德的先天综合说、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间的关系,从而突出牟氏以智的直觉(神感神应)论心物的新的思想特色。牟宗三的两层存有论,所谓“无执的存有论”(又称本体的存有论)和“执的存有论”(又称现象界的存有论),前者取自中国固有传统,后者取之康德,使两者融合,欲以此两层存有论建构中西哲学沟通的桥梁。陈迎年于此作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牟氏哲学思想在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过渡的新形态问题,是有一定的启示性的意义,但同时也指出牟氏哲学的混乱处的纰漏处。

陈迎年以心物释感应,以感应论心物,与牟宗三就“感应与心物”之辨上的争执,主要在于前者坚持感应之一层说、“感应之创造”与感应下的“人虽有限而可无限”,而后者以两层视感应(良知感应与意之感应),只承认“智的直觉之创造”与无限心下的“人虽有限而可无限”。所有这些集中在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问题上。牟氏坚持单纯的道德实体,寻求一个唯一、至上、绝对、纯粹的“心”作为本体(良知=天心=道心=宇宙人心),为一切存在的根据本体,其结果便是消物以归心,没有任何争斗,从而断裂了感应。在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体系中,其知性之被“封限”,“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愿望难以实现,同时也意味着“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外王”事业也会受到阻碍,“内圣”亦随之而失。这样,牟宗三本欲以道德秩序“提升”自然秩序,但实际上使一切秩序荡然无存。

本书的作者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有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向牟宗三哲学的智的直觉、良知坎陷诸说提出质疑,同时正面阐述自己的鲜明观点。全书分三编、九章,有力度,亦不乏广度,是研究牟宗三哲学的一部富有创新意识的专著。诚然,全书主要只在本体论层面上讨论问题,稍涉晦涩玄远,其中的观点也会有一些值得探讨商榷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希望陈迎年博士在本书的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潘富恩

2005年6月25日于复旦大学

后记

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应该什么样子?我愈加思索,则愈不能寐,精神愈加恍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从人群之间划过,白亮亮的日光下,并没有影子。

人常说,学问是生命的学问。而此生命,即生活以显,可以是萌动冲动的,也可是恬然淡然的。种种不同之生活,引发种种之不同之学问。这仿佛多了些宿命。然我心却难安。子日:三十而立。三十余岁的我,却才刚刚进人生活,妻儿老小,柴米油盐。

是故此书在言之凿凿中,每每疑其或非。记得在硕士学位论文的后记中,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文字,于今更甚!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练习着欣赏这个世界的美!

本书是在我的导师潘富恩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先生为本书用力甚多,不仅言传,亦有身教,如春风化人,使我懂得颇多。值此机会,向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复旦大学的杨泽波教授、徐洪兴教授、吴震教授、林宏星教授、张汝伦教授、朱维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国荣教授、高瑞全教授、夏乃儒教授,浙江大学的束景南教授、北京大学的陈来教授等曾多所赐教,使我得益匪浅,在此致谢。另外,上海师范大学的陈卫平教授,多方关心,勉励有加,又欣然为此书写了文字,借此谨致谢忱。

最后,也送一分谢意给家人、同学和朋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付出,一切难以想象。

公元2005年7月陕西耀州 陈迎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上海三联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迎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2082
开本 32开
页数 5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6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