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笑点赢家(阿海金融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金融,是个“一本正经”的命题,而散文,又是个轻松活泼、充满浪漫情怀的载体,两者结合在一道,便有了点“时尚喜剧”的意味。本书作者阐述的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却没有板着面孔说理论教,却是循循善诱,娓娓而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媒体评论为“百姓语言说金融,金融眼光看人生”,让老百姓读金融,不因晦涩难解而却步。

内容推荐

说起来,一个颇有深度的题目,要表白得浅显易懂,对演绎者本身就是个挑战。倘若肚皮里仅剩“半瓶子醋”,也就只好掉掉书袋,背背理论。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到头来读者看了一头雾水,著者也未必心知肚明。而对复杂的原理删繁就简,还解读得引人入胜,这恐怕是桩耗费心智的活儿,本书作者凭借丰富广博的学识,深入浅出的思考,将一个个“严肃”的金融话题,娓娓而谈,让那些枯燥乏味的经济领域的学问平民化,让读者轻轻松松看个明白。

目录

轻轻松松读经济(代序)/1

财富点金

种啥都长人民币/3

赚一个亿不难/6

测测你的财商/8

花钱年华/10

财富的个性体验/12

释放财务自由/14

汪洋中的一条船/16

无法理赔/19

注意力经济/21

赢取第几桶金/23

其实理财很简单/25

欲望的煽情/27

红包指数/29

呼啦画个“圈”/31

外国臭豆腐/33

“退”的哲学/35

成本决定一切/37

“世博”摇钱树/39

世界怀皮夹子/41

金色奥运/43

苹果的吃法/45

螃蟹、蛛网与狗/47

新概念泡泡/49

诚信大考场/51

出卖荒凉/53

数财富英雄还看今朝/55

银行的新面孔/57

桶桶赢金

花钱的“门槛”/63

你的钱袋谁打理/66

“白骨精”理财/68

签发你的信誉/70

脑袋和嘴巴的游戏/72

“银行宝二爷”/74

76/自相“钢筋水泥”

79/黄金的微笑

81/九万九当老板

83/你家房子租了吗?

85/一槌子的买卖

87/小鬼当家

89/行情与心情

91/有眼不识“宝”

93/彩票是一种缘

95/足彩大赢家

97/“死磕”500万

99/股彩戏法

101/寻得桃源好避险

103/基金欲来风满楼

105/众人堆“财”

107/股市流氓兔

109/A股B股总相宜

111/留得青山在

113/几个“篮子”几个“蛋”?

115/火到猪头烂

117/枪手与炮灰

119/下辈子不当股民

世象论金

123/一骑红尘谁人笑

126/读你不懂啊,“独董”

129/人民币不是橘子皮

131/爱情金皮书

133/文人谈钱不变色

135/将弱智进行到底

137/穷人帮富人一把

140/不做假账

142/名人的毡帽

144/“剥光猪猡”进银行?

146/金字招牌

146/借谁的钱好赖?

151/信用和信心

153/诚信是仓

垄断下的蛋/155

陌生人的游戏规则/157

怎么解释/159

定金绳索/161

克隆名牌/163

透明的模糊/165

指马为驴/167

数字是一堆乱码/160

极度矫情/171

时光容易把人“泡”/173

贪官爱读什么书/175

勾勾搭搭/177

烧钱运动/179

乡下头苍蝇/181

与有钱人家为邻/183

生意淘金

造些“朴素”的房子/187

搭配的快感/190

蟹也会笑/192

谁来修理男人/194

“洗”从天降/196

遍地黄金/198

策划假日/200 

学人家样烂肚肠/202

谁的短信在飞/204

和气生财/206

真不二偷/208

打折经济/210

收揽智慧和快乐/212

书市追尾/214

风筝生意/216

蒙几个算几个/218

散装英语/220

明星脸蛋值几钱/222

招牌的幽默/224

球市“临门一脚”/226

手工情结/228

230/铁路月票

232/唐装经济

234/“绿色”模仿秀

236/针头线隧

238/消费假面舞会

240/先贵起来

242/住在隔壁的兄弟

文化称金

247/看得见西湖的房间

250/走走看看金融书

252/清贫中的“财富”

254/陆家浜路储蓄所

256/编辑部“变法”

258/记得那份创刊号

260/贺友直画纳凉图

262/童年的鞋子

264/宁波“下饭”

266/浙江菜的精神

268/“秀”不惊人死不休

279/周“娱”的火车

281/寻访平遥票号

283/蛋白质杭州

285/水墨乌镇

287/初读莫高窟

289/厦门是花园

291/菲国银行闲拾

293/华人餐馆

295/泛舟尼罗河

297/马六甲的表情

299/皇家储水池探秘

301/东京细节

303/拜访富士山

305/“生猛”北海道

307/闻“香”识澳门

300/夜逛胡志明市

311/越南人的礼仪

313/后记

试读章节

种啥都长人民币

这样的故事,说起来恍若隔世。在那“36元万岁”的年代里,某君吃辛吃苦大半辈子,积攒了万把元钱,唯恐露出财富的马脚,岂敢送去银行吃利息,于是用塑料布层层叠叠包好,埋入自家天井的花坛里。几年后某君气息奄奄,把小辈统统nq到病榻跟前,说出了花坛里的“秘密”。小辈们忙作一团,赶紧挖出来一看,钱已成烂纸一堆。

万把元钱在20年前是何种概念?而再过20年,这点钱又意味着什么?用不着搬出经济学的道理比划长短,天天跑小菜场的我妈比谁都清楚。20年前,为了省下这些个钱,积蓄人付出了半辈子的辛劳,而今再来看看他的儿孙辈们,月薪收入也许就有万把元钱,纵向一比照,此君辛苦挣钱,藏而不用,实在是自己对不住自己,说得不好听些,这大半辈子算是白活了。“种”进死泥潭里的钞票,并不会长出更多的财富来。所以,今天凭劳动赚到的钱,假如不去适度消费,或是寻找不到保值升值的渠道,那么,即使赚得再多,过了若干年后,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还是等于是义务打工了。

借改革的光,托开放的福,这年月老百姓日子好过了,许多人尽情收揽财富,合理合法地完成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手头冒出的闲钱,谁也不会愿意让它慢慢贬值,在低利率时代的狭窄空间里,存银行或许也是一种“套牢”,因此把钱“种”到银行以外的天地里,以获取未来的稳定收益,也便造就了热火朝天的投资观念。

有钱到底该往哪里“种”?如今的投资领域,可谓到处是庄家,遍地是大洋。股市有张孩儿脸,虽然喜怒无常,变幻无穷,但弄明白“长线是金”的道理,再加保持良好的心态,股市中的钱永远也赚不完;汇市像座活火山,虽然风云跌宕,气象万千,可行情越是起伏不定,越是充满了机会,审时度势,悉心把握,同样能招财进宝,坐享收成;还有债券、基金、博彩、集藏、期货、实业……投资途径多的是,手中的每一个铜板,似乎都能找到精心打理的去处。

家有闲钱,不见得净是拿去做行情,合理地花掉它,也是个不错的“种”法。年前国家给公务员长了工资,要是大家还把多发的钱往银行里存,那就辜负了国务院领导的良苦用心。人家财政部长项怀诚一再鼓动百姓:放开手脚花钱,不要愁没钱花。咱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时下的住房消费,吃香得很,按照名声赫赫的“厉股份”的观点,“第二套住宅的概念正在中国兴起”,咱不妨放松一下钱袋,消耗掉两吨水泥和钢筋,也算为国家增加几个就业岗位,替房地产业再添一把火。政府“种”下300亿元,让公务员多拿薪水,大概是想把内需真正拉动起来。咱把钱“种”进房市里,既收获了财富,又收获了心情,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以钱生钱,固然没错,但有知识有点子,也能获得好收成。譬如你拥有一套创办实业的方案,不可能一夜之间赢取利润,你必须筹措资金,择址开店,然后想方设法,打开销路;假使你萌生一个如何在因特网上营销产品的点子,你所需要的全部家当就是开办费,然后就可能引来滚滚财源。卡内基花了30年时间炼钢,才成为百万富翁,而杨致远却靠一个电脑系统,在短短几年里就跃升为亿万富翁。套用一种时髦的说法,这是信息时代的闪电致富。

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靠“种”出来的。财富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有意义的价值结晶体。通货膨胀似乎是专门惩治葛朗台式的守财奴,所以,理财的目标在于生活品质的改善,以及未来信心的储备,而不是去做金钱的奴隶。

看过一个电视小品,里头有句很经典的台词:“自己的田,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该赚钱就赚钱,该投资就投资,该消费就消费,这才是现代人的活法。P3-5

序言

轻轻松松读经济

 

倒不是现代人学会了懒散,而是越来越智能化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快步走进了“傻瓜时代”,许多复杂精深的程序,一下子变得易如反掌起来。就说照相机吧,原先又是对焦又是测光,麻烦得很,如今一“傻瓜”,外行人也玩得转。

经济学原理也是这样,看似高深莫测,但还原到寻常生活里,还是能找到浅近的出处的。怕只怕某些做学问的,喜好哗众取宠,拐弯抹角,一弄就是大部头,动辄拿修辞学混充经济学,将普通原理闹成公式游戏,好像不把老百姓吓唬得一愣一愣的,就无以显示其博学多识。其实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说过:“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所以,把经济学诠释得“傻瓜”一点,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不搞繁琐哲学故弄玄妙艰深,无须旁征博引以求红伞庇护,让读者轻轻松松看个明白,善莫大焉。

说起来,一个颇有深度的题目,要表白得浅显易懂,对演绎者本身就是个挑战。倘若肚皮里仅剩“半瓶子醋”,也就只好掉掉书袋,背背理论。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到头来读者看了一头雾水,著者也未必心知肚明。而对复杂的原理删繁就简,还解读得引人入胜,这恐怕是桩耗费心智的活儿,得凭借丰富广博的学识,深入浅出的思考,没有一点朴素的治学态度,总归弄不像样的。难怪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褒扬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时,会作如是评价:因为他有了“博大精深的经验”,才使“陈述生动而诚恳”。

好在时下的经济类读物,也悄悄地放下了架子。到书店里逛逛,那些曾经充斥着数字、概念、坐标曲线的财经书,非但“面孔”做得漂漂亮亮,讨人喜欢,而且表述方式也越来越平民化了。我想,这种本质上的革故鼎新,大概是源自于引进版书籍的冲击。读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吧,你会忽然发觉,原来枯燥乏味的经济基础理论,也是可以写得这么“平易近人”的。这是学术理念的差异,用百姓语言来解析专业知识,并不见得会降低著作的身价,影响学术的权威,相反由于拆走了门槛,赚得了更多读者的眼球,使人类研究成果得以普及,怎么说也称得上功德无量。

街头画师多,但像达·芬奇或米开朗琪罗那样的人能有几个?老百姓跟经济学打交道,也未必需从《资本论》啃起。经济领域的学问,要让人读得下去,而不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不仅取决于生动的内容,也取决于活泼的文风。循循善诱,娓娓而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才是充满人性化的为文之道。在下不才,闲来好写经济金融随笔,零存整取,出过几本集子,友人在报端为拙书摇笔推介,有些溢美之辞,实在受用不起,可对于诸如“轻松经济”、“快乐理财”的评价,倒是十分看重。毕竟这是我孜孜以求的作文境界,虽然凭我的那几把刷子,还很难达标,但努力修炼是永远也不会舍弃的。

古有孔子孟子,今有傻子瓜子。世象百态,错综复杂,然而拆开来细细探究,九九归一,总蛮简单。就让我们变得“傻瓜”一点吧,无论治学还是做人,想必都是管用的。

后记

在我写完《笑看金融》《笑问财缘》两本金融散文集之后,就有朋友识破了我的“三笑”预谋。现在,《笑点赢家》也要出版了,一种功德圆满的快意便油然而生。选择金融饭碗,于我来说或许是个误会。在我还不晓得“金融”为何物的年岁里,由于阴错阳差,我随手填写了银行学校的志愿,其实我内心更想步入绘画艺术的殿堂。就这样三年苦读,生吞活剥地接受了金融的启蒙,后来又顺顺当当地进入银行骗饭吃,整天跟阿拉伯数字眉来眼去,日久生情,对银行的火热生活渐渐有了几分好感。其间虽然有过信念的动摇,面对知名媒体的招手、新锐银行的“策反”,聚散两依依,可我最终还是没能走出这步“跳棋”。现在看来,我的这种“糟糠”情结,恐怕是逆时代潮流了。然而,人的一生,便是由许多个“误会”组成的,既然青春急转弯,把我抛在了金融的站台,我就索性“误打误撞”下去,谁说又不能打造出一方新天地呢?

金融散文(姑且这么称呼吧),是我操持已久的一个活计。尽管好些媒体在介绍我的文字时,多次引用了这个说法,可我只不过写了一些跟金融有关的寻常文章而已,要把它提升到品牌的高度,对我来说,确实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金融,是个“一本正经”的命题,而散文,又是个轻松活泼、充满浪漫情怀的载体,两者结合在一道,便有点“时尚喜剧”的意味。一篇阐述“严肃”话题的文章要让人读得下去,不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不仅得益于好内容,而且得益于好文风。一部《资本论》,不算剩余价值学说史,光三大卷的中译本,就有洋洋205万言。这部卷帙浩繁的政治经济著作,没有板着面孔说理论教,却是循循善诱,娓娓而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间居然还弥漫着文学的气息,举凡但丁的《神曲》,荷马的史诗,塞万提斯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信手拈来,雅趣横生。至于《反杜林论》,那简直是幽默、开朗、博学的恩格斯在与你促膝谈心!伟人们自己在嚼酸果,却让我们啜饮甘露,他们不摆架子,不像尊严的师长,而像和气的导游,把我们引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写金融散文,虽然同大师的境界相距“八千里路云和月”,但还是尽己所能,把文字做得生动流畅一些,使老百姓读金融,不因晦涩难解而却步。十多年的笔墨体验,似乎有所心得,并积攒下数百篇金融散文,零存整取,以“三笑”文丛的形式陆续抛出。曾有媒体对我的文字作如是评语:“百姓语言说金融,金融眼光看人生”。前半句我笑纳了,因为咱也是从平民堆里冒出来的,跟百姓漫话金融,自然不可以拿腔作调,官话连篇;后半句就搞大了,人的活法,林林总总,并无格式标准,岂是我的眼光看得过来?

八年前,我的第一个金融散文专栏“阿海作坊”诞生后,我的探索和“扩张”一直没有停歇过,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阿海点金”、“阿海论金”、“阿海谐曲”、“海阔天空”、“海客谈赢”等颇具个性的系列专栏,在各大报章遍地开花。我喜欢这种“鞭打快牛”的感觉。担纲专栏撰稿人,并非手到擒来,一蹴而就,这是桩考验“长线是金”的活儿,让我的写作生活时刻充满着紧迫感。因为既然跟媒体承包了“一亩三分地”,人家总会“老辰光老地方”等着你,如果你失了约,报纸编辑就要抓耳挠腮了。也许人大多是属牙膏的,不挤不出内容。正是这种无形的逼迫与挤压,使我在短短的几年里,拥有了三本书著的积累。

当了这些年的自由撰稿人,我对这个没有任何级别的头衔一直是很看重的。我的工作职位,或许是几位领导碰碰头就可以决定的,而我的文字作品,却是要由成千上万的读者来认可的。时下的社会生活,渐渐为快节奏的网络经济所主宰,读书写作似乎成了难得的修炼,但我总以为,无论往后的网络时代怎样发达,传播手段怎样翻新,埋首于文字的耕耘,依然是人类永远无法拆除的精神作坊。

感谢曾经给过我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朋友,有了与你们的心灵沟通和思想交锋,使我能够不断地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并从容地完成了从“笑看”、“笑问”到“笑点”的文化旅行。我本是金融业的“另类”,信笔涂鸦不务正业已久,如今也该“回头是岸”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笑点赢家(阿海金融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沂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59399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