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Google真相
内容
编辑推荐

“不作恶”的Google何以身陷“三重门”?聪明的Google为何在中国变得不够聪明?强大的Google在与百度的交锋中为什么会完败?著名财经畅销书策划机构广天响石团队带您走进神秘的Google世界,揭开Google兵败中国的真相。

内容推荐

Google进入中国以来,即与百度展开了中国搜索之王的宝座之争。谁也不曾想到,四年之后,强大的Google败退中国。本书详尽回顾了整个事件的重要过程,从多个方面揭秘了Google败退中国的真实原因。是Google的傲慢,还是水土不服?Google中国何去何从?Google可能重返中国吗?读者诸君展读本书,心中自有乾坤。

目录

第一章 Google败退中国内地市场

 一、来自美国的“炸弹”

 二、要挟求特权,审查为遮羞

第二章 传奇的Google

 一、Google奇迹

 二、Google的传奇经历

 三、日进斗金秘诀在哪?

 四、Google中国

第三章 Google与百度:双雄争霸

 一、Google PK Yahoo

 二、百度 PK Google

 三、Google重拳反击

 四、Google的教训,百度的经验

第四章 聪明的Google在中国不够聪明

 一、电脑是“电”+“脑”吗?

 二、动不动就罢工

 三、700万Mp3投资打水漂

 四、无杀手级产品

第五章 动荡的人才战略

 一、再见,Google

 二、本地化不被认可

 三、收收放放,不肯放权

 四、沟通难于上青天

第六章 营销短板

 一、美国教条行不通

 二、有限本地化

 三、温文尔雅的市场推广

 四、渠道之困

 五、品牌之困

第七章 傲慢的Google

 一、不坦诚的危机公关

 二、硬碰硬对着干

 三、不作恶?作恶?

第八章 Google何去何从

 一、明智的微软

 二、Google将失去什么

 三、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3日凌晨3时3分(美国时间2010年3月22日12时3分),Google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代表Google发表声明,宣布将Google中国的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坊间纷纷扬扬流传数月关于Google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Google此前声称,Gmail邮箱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攻击,Google的安全得不到保障;Google还指责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严重损害了Google的利益。

关于Google中国的最新声明

2010年3月23日

今年1月12日,我们在本博客上宣布,Google及另外二十余家美国公司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复杂的网络攻击,在对这些攻击进行深入调查的过程中,通过我们所收集到的证据表明,Gmail帐号定期受到第三方的侵入,而这大部分侵入是通过安装在他们电脑上的钓鱼软件或恶意软件进行的。这些攻击以及它们所暴露的网络审查问题,加上去年以来中国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包括对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docs和Blogger等网站的持续屏蔽,使我们做出结论:我们不能继续在Google.Cn搜索结果上进行自我审查。

从今天早上开始,我们已停止了在Google.Cn搜索服务上的自我审查,包括Googlesearch(网页搜索)、Googlenews(资讯搜索)和Googleimages(图片搜索)。访问Google.Cn的用户从现在开始将被指向Google.Com.Hk,在这个域名上,我们将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这些为中国大陆用户设计的服务将通过我们在香港的服务器实现。香港地区的用户还将继续通过Google.Com.Hk获得跟现在一样的、未经审查的繁体中文搜索服务。在我们进行迁移的过程中,由于香港服务器负荷的增加以及这些变化的复杂程度,用户可能会发现搜索速度变慢,或发现某些产品暂时不能访问。

实施我们做出的在Google.Cn上停止审查搜索结果的承诺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我们希望全球尽可能多的用户都能访问到我们的服务,包括在中国大陆的用户。中国政府在与我们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十分明确地表示,自我审查是一个不可谈判的法律要求。为此,我们相信,一个解决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可行方案是在Google.Com.Hk上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它完全符合法律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大陆用户对信息的访问。我们十分希望中国政府尊重我们的这一决定,尽管我们知道,用户对Google服务的访问有可能随时被阻止。为此,我们将密切监测网址访问问题,并制作了一个新页面,用户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在中国哪些Google服务是可用的。

至于Google的广泛的业务运营,我们计划继续在中国的研发工作,并将保留销售团队,然而销售团队的规模显然部分取决于中国大陆用户能否访问Google.Com.Hk。最后,我们要清楚表明:所有这些决定都是由美国的管理团队做出和实施的,没有任何一位中国员工能够、或者应该为这些决定负责。自我们在1月份发布博客以来,尽管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他们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专注于服务我们的中国用户和客户。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深深的骄傲。

中国的数亿互联网用户 、Google中国的数十万商业合作伙伴、世界各地的网民,都被Google不负责任的突然退出惊得目瞪口呆。

Google是搜索之王,是世界搜索领域的常胜将军,在世界大部分国家所向披靡。2005年7月,Google借着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加盟的声势高调进入中国市场,为什么仅仅四年后,Google却会如此强硬、如此黯然地放弃中国市场?这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市场,也是未来利润极为丰厚的市场。那个自强不息、敢于进取,从不轻易言退的Google到哪儿去了?难道Google害怕退缩了?各种猜测、质疑喧嚣不绝。许多人都在猜测Google到底为什么。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Google突然退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06年Google的一次激烈争论。

Google当初高调进入中国,是形势所迫。2000年9月17日,Google进入中国,直到2003年,都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老大。随着百度的发展壮大,Google逐渐让出了中国搜索引擎之王的宝座。由于Google此时忙于与Yahoo争斗,忙于上市,面对百度的激烈竞争,Google试图采取招安的政策,通过收购百度,占领中国市场。百度则采取瞒天过海的策略,一方面与Googles商谈收购,一方面大力开拓中文搜索服务,并积极谋划在Nasdaq上市。百度最终成功上市,彻底断绝了Google的收购念想。为了报复百度,抢占中国市场,Google匆忙应战,决定进入中国。

2006年初,Google创建了Google.Cn。Goolge.Cn的诞生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它遭到了Google总部许多人的质疑,甚至出现过美国总部掐断中国服务器的情况,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尤以Google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反对最为激烈。

布林的意识形态偏见非常严重,在Google在中国设立服务器这个问题上表现无疑。Google高层分为两派:一派是务实派,以Google CEO施密特为代表,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不在中国建立Google.Cn,将严重影响Google的搜索质量,无法与百度竞争,可能会失去中国的市场;另一派是顽固派,以布林为代表,他认为中国对搜索结果进行过滤,会影响搜索结果,违背Google不人工干预搜索结果、信息自由流动的原则。一番争论之后,施密特的意见占了上风。尽管布林的意见在2006年暂居下风,但是并不代表以布林为代表的一群人放弃了他们的看法。根据2010年1月12日Google发表的声明,其实在2006年1月建立Google.Cn的时候,Google就密切关注中国法律等情况的变化,如果不能很好达到自己的目的,Google会重新评估在中国的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P3-6

序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国产品牌节节败退,有些甚至销声匿迹。但是,就在跨国企业的汹汹来势之中,美国互联网领袖企业Google却在2010年初宣告败退中国市场,这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Google是世界搜索之王,市值近2000亿美元,排在世界公司前5位,品牌价值以1000亿美元位居榜首,2009年收入235.6亿美元,净收入高达65亿美元,技术非常先进,英才济济。而百度的规模小得多,百度的市值241.05亿美元,2009年收入才6.516亿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4.85亿元(约合2.176亿美元)。Goole的收入是百度的36倍,利润是百度的30倍。Google与百度的规模就像一头大象与一只土狼的关系。

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外来的如Google、Yahoo、微软的bing,本土的如百度、搜狗、网易的有道、腾讯的搜搜,就像春秋战国一样,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经过多年的鏖战,土狼百度终于摇摇领先Google,占据了霸王的位置。尽管Google在世界许多地方高歌凯进,不可一世,在中国,Google不得不承认,自己败在一个弱者手下。

在全球化的今天,百度战胜Google这个案例对中国本土企业尤为可贵。世界500强的企业有490多家都已进入中国,这些企业携巨额的资本,虎视眈眈,相对弱小的本土企业不得不要像百度一样,直面与这些巨无霸们厮杀。如果败落下来,本土企业便没有了生存的机会。跨国公司败退中国还有国外市场,本土企业败了,能够到哪儿去找口饭吃?背水一战,是许多本土企业的生存窘境,所以认真研究这起以弱胜强的案例,对正在苦苦抵抗跨国巨头进攻的中国本土企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甚多,淝水之战东晋8万人战胜80余万秦军;清军以区区数十万人侵吞了人口近亿的明朝的疆域。总结这些经验,弱胜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就是弱方自强不息。他们无所畏惧,知己知彼,具有远大的抱负,灵活的生存技巧,等待机会的耐心。这是生存的本钱。

第二个就是强者的错误,为弱者提供了成的长机会。错误就是机会,换句话说,对手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错误就是对手的机会。Google就是在不断为对手创造机会,细细算来,Google至少为百度创造了三次重大的机会。第一次,2005年进入中国前,Google没对百度抱以足够的重视,当意识到百度不可忽视后,Google又把占领中国市场的希望寄托在收购百度上。收购没有成功,搞得自己措手不及。百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还利用Google的名头,作为自己上市的资本。第二次,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战略,延误商机,让对手赢得了壮大的时间。抱残守缺,教条推行不合时宜的营销策略,把市场良机白白拱手让人。把公司的价值观凌驾于法律之上,不断挑衅中国的法律,色情门、地图门、版权门等,负面新闻不断,自损品牌,无形提高了对手的声誉。第三次,就是这次退出事件,为竞争对手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要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世界生存下来,不但要有真本事,更要有等待寻找对手失误的耐心。

书评(媒体评论)

Google本应做的是为了未来融入当下,而不是为了当下牺牲未来。——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 唐骏

目前经济危机并没有过去,处在后危机时代,而且危机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在艰难环境下做得好,才是英雄。

——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云

Google继承了布什外交哲学这块遗产,也就是所谓的“新单边主义”,其行事风格就在于以武断的方式推行美国的价值观。不幸的是,新单边主义者采取的方式对其他国家来说不太具有说服力,因为这些国家的公民发现美国人也免不了傲慢和自私。

——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的作者 韩和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Google真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94886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712.444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