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与环保和公民运动有关的著作。通过对农业、渔业、环境保护等各领域的深入剖析,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不容乐观的图景:跨国企业掌控了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秩序,利用转基因技术和法律来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农民,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破坏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和日趋贫困为代价获取暴利。

作为知名社会活动家,作者也介绍了印度人民和非政府组织做出的努力,他们通过各种公民运动来抵制跨国集团的剥削和压迫,以争取自身权利,再造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范达娜·席瓦是一位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印度学者,也是在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女性主义和生态环境哲学理论的重要分支中,最新发展的“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农业问题一直是席瓦所突出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本书中,她集中地讨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利用科学和技术的进展,以“发展”的名义,给印度的农业带来的灾难性的破坏。书中的诸多案例,足以发人深省。对于“芥子油”被禁和全面进口国外大豆油这样的例子,我们甚至会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畜牧业、渔业现状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打着“养活全世界”的旗号,利用最新的科学进展,开发、推广和垄断转基因种子的孟山都公司的描述、分析和批判(它们占据了全书很大的篇幅),也都揭示了许多我们大多数人平常并不一定熟悉但却意义重大的严峻现实,以及现实背后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目录

导读

引言

一、全球粮食供应劫掠纪实

企业劫掠粮食和农业/5  

粮食安全在于种子/6

“自由贸易”还是“强制贸易”/8  

单一种植业背后的饥馑/10

进口贸易的不安全性/13  

窃夺大自然的收成/16  

粮食民主/18

二、大豆帝国主义与本地粮食文化的破坏

“芥子油乃是我们的生命”/26  

浮肿病流行/28

跨国公司从芥子油悲剧中获利/30  

全球大豆贸易/33

大豆专利与粮种垄断/34  

工业加工过程/36

大豆产品健康吗?/37

三、被偷走的海洋收成

海龟和对虾/46 

海龟VS.拖网/49  

“蓝色革命”的暴行/51 

私人盈利的社会支持/52

西方奢侈食品和第三世界生产者/53  

红树林的消失:海产品的温床/54

沿海水体的污染/55  

盐碱沙漠和水资源危机/56

没有食物,没有水:妇女的苦难/57  

可持续发展的捕虾业/59

第二次“蓝色革命”/61  

环境正义的漫漫征途/63

四、疯牛与圣牛

乳品机器升级/76  

作为所有人粮食的农作物/78  

集约型牲畜经济/79

打破界限:将草食动物转变为肉食动物/80  

疯牛病蔓延:跨越物种界限/82

新的种族隔离:染病的牛肉销往南方/83  

将素食者转变为吃牛肉的人/84

屠宰印度的牛群供应出口/85  

麦当劳化/89

生态文化和工业文化的隐喻/91  

扭转世界麦当劳化的趋势/94

五、被偷走的粮种

单一种植和垄断/105  

终止子技术背后的逻辑:基因工程的全面控制/107

种子剽窃/110  

窃取麦金/113  

世贸组织和生物剽窃/116

专利和警察国家/117

“养活全世界”/128  

制造可持续性的幻象/129  

施用农药减少的神话/130

产量和回报增加的神话/133  

转基因种子的社会经济成本/134  

安全食品的神话/135

粮食安全的神话/137  

物种多样性的破坏/139  

基因污染危机/140

有毒植物:超级害虫的食谱/141  

生物安全政治/143  

生物安全法律的颠覆/147

多样性种植/148  

基因工程和粮食安全/149

七、再造食物民主

提倡有机农业的运动/158  

反对基因工程的运动/159  

拯救种子/161

孟山都战役/162  

建立多种同盟/163

找回失窃的收成/169

试读章节

粮食是我们最为基本的需要,是生命的基础。

古代印度的一部奥义书这样说,“有生的一切生于anna(食物)。存于地上的一切生于anna,以anna为生,最终混同于anna。Anna是众生中首先生出来的。”

在1943年的孟加拉大饥荒中,有350多万人饿死,2000万人受到直接影响。殖民统治下的税务系统强行将谷物从农民那里征收而去。农民已处在饥荒的边缘,谷物出口却一仍其旧。孟加拉作家Kali Cha-ran Ghosh曾经报道说,1943年,就在大饥荒之前,还有8万吨谷物从孟加拉出口。其时,印度正被用作英国军队的供应基地。“巨额的粮食出口用来供应别国的民众,而印度的地平线上却快速蔓延着饥荒的阴影。”

超过五分之一的印度国内产值被挪用作战争补给。因饥饿而濒临死亡的孟加拉农民交出了自己生产粮食的三分之二以上,却因此背上了成倍的债务。加上商人的投机、囤积居奇和牟取暴利,使得粮食价格飞涨。孟加拉的穷人用饥饿和死亡——以及“孟加拉农民、渔夫和匠人的葬礼队列”为大英帝国的战争买单。

失去一切的农民被迫前往加尔各答。数以千计的贫穷妇女沦为娼妓。父母开始鬻卖自己的子女。“村子里豺狗和家犬正在为饿殍争斗不已。”

危机开始之时,数以千计的妇女就在孟加拉地区组织起来以捍卫她们的粮食权(food rights)。“开放更多的配额店铺(ration shop)”、“下调食品价格”,即是当时孟加拉地区所有妇女组织的呼声。

饥荒发生之后,农民也开始组织起来,其核心要求是保留庄稼收成的三分之二,即只缴纳三分之一的地租(tebhaga)。在特巴加(Teb—haga)运动的高潮时期,它覆盖了十九个区,涉及六百万人口。农民不愿让自己的收成被地主和英帝国的敛税官窃夺,四处都有农民在呼告:“Jan debo tabu dhan debo ne”——“我们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我们不可放弃自己的粮食。”在Thumniya村,警察逮捕了一些抵制窃夺自己收成的农民。讽刺的是,他们被控以“非法持有稻米罪”。

孟加拉饥荒过去半个世纪后,一个聪明的新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该系统使得窃夺农民的粮食收成再度成为一种权利,而农民自己保留粮食收成倒成了一种罪行。隐藏在复杂的自由贸易条约之后的,是用来窃夺自然、粮种和人们辛勤耕种收益的各种新途径。P3-4

序言

对于全球化背景下之“发展”的深刻反思

阅读一本书,对作者的了解有时是很重要的准备。而阅读一本看上去有些另类、与我们习见的说法很不相同甚至显得激进的书,对于作者的了解就更加重要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有如此激进的看法,并将作者的看法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思考。

《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一书的作者范达娜·席瓦是一位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印度学者,也是在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女性主义和生态环境哲学理论的重要分支中,最新发展的“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出生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她的外祖父曾为建立一所女校而进行绝食斗争,母亲是一位有着强烈女性意识的学校顾问,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林务官。她从小在山村长大,亲眼目睹了喜马拉雅森林的逐渐消失,并亲历、参与了著名的印度妇女保护环境的抱树运动。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席瓦决定学习物理以了解自然。她认为“研究物理和研究生态并没有真正的不同,后者只是增加了察看生态破坏和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的系统被毁坏状况的向度。”她先是从事核物理研究,曾是印度最出色的女性核物理学家,后来因认识到核系统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转而从事量子论研究,于1978年获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科学哲学博士学位,而后在邦加罗尔(Bangalore)的印度管理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两个问题改变了她的生活道路:一是印度的高科技与贫困共存的现状使她对现代科学的发展等于进步和减少或消灭贫困的线性方程式产生了质疑,并因此转而研究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与境(context);其二是喜马拉雅森林的消失和她参与抱树运动的经历。

作为第三世界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席瓦对于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是与现实存在的问题紧密相联系的。1982年,她放弃了大学的教职,并于当年成立了科学技术与生态研究基金会,致力于使研究不再仅仅为有钱有势的阶层或政府服务,也要为基层运动服务。

在授予席瓦“适宜生存奖”的评审辞中,评审者认为,她所领导的基金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网络,其研究者们致力于支持人民的环境斗争,这些斗争的部分目标是清晰地表达并捍卫人民的知识。她领导该基金会在一系列领域做出了重要工作,主要包括:

1.在农业与基因资源方面,她对绿色革命及由基因技术引发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批判性分析极具前瞻性,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2.在生物多样性方面,随着70年代开展的“契普克”抱树运动,她开始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发起社会运动来保护本地的种子。当看到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和知识多样性的密切联系时,她又发起了反对“生物剽窃”的运动。

3.在世界银行与wT0问题上,她对世行施加压力,并参与协调了印度与WTO有关知识产权及农业方面的主要谈判。她还是致力于控制和干涉全球化影响的组织——全球化论坛的发起委员会成员,并领导了旨在保护人民知识和食品安全的国际运动。

4.在生态和社会性别研究方面,其著作《继续生存:妇女、生态和发展》国际影响深远。她是1991年世界妇女与环境大会主席,致力于捍卫生物与文化多样性。

作为一位著名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席瓦有多种著作出版,其中,像《继续生存:妇女、生态与发展》(1989)、《绿色革命的暴力:第三世界的农业、生态与政治》(1991),以及她与德国学者米斯(M.Mies)合著的《生态女性主义》(1993)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以《生态女性主义》这本学术性很强的著作为例,这本书所探讨的问题可谓相当广泛,除去那些更为直接涉及性别的问题之外,还涉及到像宇宙观、科学观、自由、发展、社会体制、生态环境、核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等许多重要问题。

按照美国《生态百科全书》中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释,首先,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活动形式,它来源于妇女权利运动、公民权利运动以及和平与生态运动的会聚,也对这些运动的会聚做出贡献。其次,生态女性主义也包含了讨论社会和环境的统治支配的原因、本质及解决办法的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主要来自生态学、历史学、女性主义、文学、神学和哲学立场的多样性。从席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这些鲜明的特色。而且,席瓦还超越了早期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些局限,例如不是站在中产阶级白种女性的立场看问题,进而将第三世界的视角和第三世界更关心的问题引入理论当中。

在对于世界上现有的各种体制的批判中,席瓦的矛头既指向作为其主要批判对象的父权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认为社会主义体制(主要基于对东欧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分析)在最基本的前提上存在问题,与其所提倡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不符。最后,在批判之余,她也阐明了自己对于一种理想的前景——她称之为“生存的观点”——的看法。她认为对于目前世界范围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来自南方或北方的统治精英们,而只能依靠为生存而斗争的基层运动。那些参与这些运动的男人和女人们坚定而且激进地拒斥在工业化的国家中流行的资本主义父权制发展模式,而且要求建立一种非掠夺性的、非殖民的、非父权制的、尊重自然而不是摧毁自然的社会。对于所有的人,包括最贫困的人,都不必然需要向工业增长体制的归并和这种体制的延续,相反,这种生存的观点,才是生存下来的惟一保证。

在席瓦的著作中,全球化一直是一个被充分反思和批判的重要概念。她是由从事当地的环境保护开始逐渐认识到全球化的危害的。相应地,她一直致力于立足印度的实践,在全球的层面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双方的关联,并将这种研究逐步扩大到民主与专制、和平与暴力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她对全球化的认识越深刻,对它的危害也就看得越清楚。因此,在她几乎所有的著述中,对全球化的研究和批判都是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她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全球化对民主政治、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人民生计等的破坏,指出全球化只是正在扩展至整个地球各个领域的“新殖民主义化”过程。“它并非关乎自由市场,它在尽其军事、政策和一切可能来保卫跨国公司的利益。”一些国际组织本身,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成为全球化的工具。他们利用资本和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如“知识产权”开始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只不过他们圈的已不仅仅是土地,而是包括基因、生物多样性、水等一切可资利用(对大多数民众来讲也是生存所必需的)的资源,以谋求利润最大化。而这正是目前一切生态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恐怖主义的根源。也正因为有如此的认识,她也才会在美国“911”之后,对该事件进行很有影响的分析。

在席瓦看来,人们无法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以及“进步”对于自然界的退化负有责任。作为生态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她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并非中性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席瓦认为全球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第三世界恰恰正是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因而,她把对全球化的批判转化为行动,发动领导了印度农民民主运动,向世行等组织施加压力,并协调了印度和WTO关于知识产权、农业等方面事宜的谈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席瓦的著作中,与全球化问题密切相关的所谓“发展”观,也是被深刻反思的重要概念。对于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发展问题,席瓦的观点是,在不发达国家中盛行的“赶超”的发展策略,实际上是一种神话。因为这种发展策略是以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而要追上这种标准,就不得不走与那些发达国家同样的工业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道路。但以往发达国家的高生活标准是建立在一种南北殖民关系的基础上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要想以这种策略来发展,也是不现实的:首先,追赶永远没有完结,你追一步,人家已经又向前发展了;其次,要想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过上比如说美国人那种耗费资源的生活,依靠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是不可能的。再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为代价的。席瓦这种对于“赶超”式发展的问题的认识,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并促动我们对关于“发展”的通常理解进行深刻的反思。

简要地讲,席瓦的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些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可以大致总结如下,即:

1.倡导多元的生态文化,以取代“全盘西化”及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导的单一基因文化;

2.重新解释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看成是一种生态存在,重视并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强调万物之间的和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3.积极提倡关爱、关怀和公正的伦理价值,以相互依赖模式取代以往的等级制关系模式,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尤其要提倡社会公正。

对席瓦其人和其主要观点有了以上了解,再来看她的这本《失窃的收成》,就会理解为什么她要写这样的主题,以及为什么她会这样写。实际上,农业问题一直是席瓦所突出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本书中,她集中地讨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利用科学和技术的进展,以“发展”的名义,给印度的农业带来的灾难性的破坏。书中的诸多案例,足以发人深省。对于“芥子油”被禁和全面进口国外大豆油这样的例子,我们甚至会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畜牧业、渔业现状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打着“养活全世界”的旗号,利用最新的科学进展,开发、推广和垄断转基因种子的孟山都公司的描述、分析和批判(它们占据了全书很大的篇幅),也都揭示了许多我们大多数人平常并不一定熟悉但却意义重大的严峻现实,以及现实背后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应该说,这是一本非常激进的书,一本很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书,一本与普遍流行的观点颇不相同的书。许多人也许不会完全同意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作者是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深刻的分析,很有说服力地讲出了许多人们平常也许未曾深思的问题。如果此书能让读者重新思考和认识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那就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不仅仅对于第三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女科学家卡逊的一本关于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问世。那本书的问世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特殊关注,成了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寂静的春天》一书在出版后,也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甚至受到一些政府部门和涉及农药的大企业的压制、反对和封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寂静的春天》一书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环境保护方面奠基性的经典著作。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失窃的收成》在很多方面与《寂静的春天》一书颇有相似之处。《失窃的收成》一书中除了涉及公正和制度的现实问题之外,关于对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讨论,虽然就验证而言仍然需要时间,还不是马上就有定论,但作者的分析和预言却是言之有理的,绝非耸人听闻的杞人忧天。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肯定地说《失窃的收成》一书将来一定会成为像《寂静的春天》那样的经典,但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且,同样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这本现在表面上看起来相当激进著作,肯定会被人们逐步认识到其重要价值。

刘兵  2006年7月28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

后记

1999年底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第三次部长级会议失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分水岭。街头的抗议和WTO谈判中出现的抗议声音预示着一场新的民主运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和不发达各国政府都拒绝忍受发达国家的欺凌,反对被排斥出影响他们应有份额的决议过程。

在西雅图,来自各行各业和世界各地的5万民众静坐街头4天之久,要求不再出现新的贸易谈判回合来加剧并扩散全球化进程。

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的贸易部长们拒绝参与“有预谋”的协调,因为他们已经被排斥在暗中操作的“温室进程”之外。只要透明度、公开性以及参与度等诸项条件得不到保证,发展中国家就不会参与这次协调。他们的拒绝使工业化国家在将来的贸易谈判中做出威胁性的决定变得更加困难。

西雅图之所以被美国选定为这次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的举办地,因为这里是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的驻地,这象征着世贸组织条款是用来保护并扩展跨国公司权利的。不过跨国公司只能处于幕后,自由贸易和世贸组织的支持者还被迫声称:世贸组织是一个“由各成员国推动”的机构,受控于参与民主协商的各国政府。

但世贸组织已经为自己赢得世界暴政组织(World Tyranny Organi—zation)之类的名头,因为它推行暴政的、反人类的、反自然的各项决定,来帮助跨国公司通过隐秘的非民主结构和进程窃取世界的收成。世贸组织将强迫性贸易而非自由贸易体制化,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强权的胁迫和规则不可能再继续。

世贸组织的暴政无论在西雅图的街头还是在谈判地华盛顿州立中心都表现得很明显。专制的典型特征就是不能容忍持民主意愿的异议人士,这一点在这次会议中表露无遗。庆贺圣诞节的树木和店铺被点燃,街道被警察设置路障,城市变成一个战争地带。非暴力的抗议者,包括年轻人和老太太、劳工倡议者和环保倡议者,甚至当地的居民,都遭到暴力殴打,警方还喷射催泪瓦斯,有数百人遭到逮捕。

媒体将抗议者指斥为“强权贩子”以及“特殊利益”帮派。而美国贸易推广同盟的斯科特·密尔(Scott Miller)这样的全球化人士,则称抗议者表现得畏惧而无知。

但是数以千计的青年、农民、工人以及环保主义者平静而又坚定地行进在西雅图街头,并未表现出无知和畏惧;他们受到污蔑是因为他们了解世贸组织是如何的不民主,其社会和生态影响具有多大的破坏性,以及世贸组织的规定是如何由跨国公司推动,又如何控制我们生命的方方面面——他们要控制我们的食物,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未来。

工人与环保主义者携起手来,来自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农民共同对基因工程作物说“不”,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利益要求。他们一起维护的是所有人在所有地方的共同利益和共有权利。分而治之的政策企图使消费者与农民对抗,使北方和南方对抗,使工人和环保主义者对抗,这种企图已然失败了。

找回失窃的收成

民众来到西雅图,打出标语:“新回合别再谈,回头才是彼岸”。他们成功阻止了一场新的回合谈判。接下来,我们将面对新的挑战:扭转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规定,让贸易从属于保护地球以及人类生计这样更宏大的价值。

正如本书所揭示的,不计一切差异,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正在将生态农业的各项原则付诸实践。后西雅图的挑战就是要改变全球贸易的种种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食物和农业的各项政策。只有这样,这些实践才能够得到滋养并扩散开来,保护小型农场和农民生计,生产安全食物的生态农业,才不会被边缘化为犯罪行为。时间一点点过去,我们已经逐步找回失窃的收成,优质食物的生产和奉献正是最好的礼物和最具革命性的事件,值得我们大大庆贺。

范达娜·席瓦

新德里,印度

1999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上最激进的科学家之一。

——《卫报》(The Gardian)

席瓦尖锐的思想、温和的行事方式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她当之无愧地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有力支持者。

——《她杂志》(Ms.Magazine)

席瓦将妇女和生态置于现代发展进程的中心。她所领导的基金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网络,其研究者们致力于支持人民的环境斗争,这些斗争的部分目标是清晰地表达并捍卫人民的知识。

——“适宜生存奖”评审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范达娜·席瓦
译者 唐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2993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6.7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Vandana Shiva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