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胡辛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章亚若,三四十年代一个普通又独特的知识女性。在烽火年代有她的追求亦有她的迷惘,生命在她29岁时画上句号,留给世间的是一幕幕美丽与悲怆。她与蒋经国短暂的爱恋却是刻骨铭心的永恒的生死恋。年老病重的蒋先生昏迷中对亚若的呼唤,昭示着爱有多深,遗恨就有多深!

内容推荐

中国大陆第一部写蒋经国与章亚若的传记小说。  章亚若,一个永恒地笼罩在悲怆中的南昌女子,一个神秘的谜。二十九岁女子的青春太短暂太匆忙太繁杂太不可思议,可终究拥有过真正的青春。二十九岁女子的爱太离奇太惊心动魄,那过早地爆炸于冬的雷声,昭示了爱的逆悖与悲剧的结局,可终究拥有过真正的生命的爱。  章亚若与蒋经国相遇相知、相逢相爱于1939—1942年。三年,不过历史的瞬间,烙刻下的却是烽火中的生死。蒋经国曾称赣南是他地地道道的故乡,那方热土,怕不只是有过他的事业,更烙记下他的爱情吧。  爱的不顾一切与爱的种种无奈,爱的苦果与爱的结晶,不必说“错!错!错!”只叹“莫!莫!莫!”  章亚若的死因,其时尚无定论,胡辛却以其严密的推理自成一家之言,并为日后当事人所印证。足见女作家的智慧。

目录

自序/5

引子/10

第一章烽火春梦/15

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在即将沦陷的古城相遇却未曾相识

第二章国破山河在/35

缘分铸就了这位三十岁男子事业的基石却也镌刻下孽缘的凹槽

第三章青山遮不住/75

传奇的经历传奇的现实炫耀这个中年男子传奇的辉煌执著的寻觅执著的进取濡染这一个贤淑女子生命的悲凉

第四章赤珠岭之恋/100

政界与情场血的战场与爱的祭坛人格的沉沦与人性的升华旧痕新伤与千疮百孔不可理喻与无须理喻

第五章子规声里雨如烟/136

三次爱恋三次离合灵与肉情与理的冲撞崩裂如烟往事怎忘却

第六章山回路转伴君行/180

深山古刹热水村马祖八境崆峒山他与她在爱的旅途中形影不离朝夕共处是命运之神的偏爱抑或“来日苦短”的预兆

第七章吹皱一池春水/206

惘惘的威胁阴恻恻的暗查酸酸的嫉妒沉沉地挤压着这一对非法情侣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风乍起掠过的微澜

第八章长河落日圆/236

无论远走高飞到哪里都梦萦魂绕着对这一个女子不无感伤的思念孤寂的历史镌刻于自然的景观惨淡的未来隐匿于变幻的现实

第九章茫茫天一隅/254

是爱的结晶亦是命的苦果是人生新的起点亦是死亡的沉沉帷幕

第十章漓江春早/272

母以子贵亦不乏母因子遭祸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第十一章匆匆春又归去/291

她的柔弱和她的坚忍皆因她是一个觉醒的女性她的卑微和她的伟大皆因她是一个觉悟的母亲

第十二章魂断桂林/315

神圣的爱神秘的死神奇的葬母性的伟大情人的悲剧永恒的遗憾

第十三章多情反被无情恼/345

遇穷途大哭而返谁能感受到这寸柔心的悸动呢这是爱的失败却也是爱的明智对男人尤其如此

第十四章此恨绵绵/371

最大的痛苦是难言的痛苦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弥补的遗憾二十九岁女人的悲怆浇铸进这个男子半个世纪的生涯

尾声/395

后记/407

试读章节

夜中的百花洲迷离虚幻,苏云卿的菜圃和蒋介石的行营混沌难辨。似有轻吟浅唱于影绰小舟中,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是人们对这方热土古老岁俗的执拗的痴迷和眷恋?她只喜欢辛稼轩的词句:“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悲凉中沁出温馨。

她鬼使神差般进到湖畔的心远中学。这葬着孔子弟子澹台灭明的校园,眼下成了临时难民收容所。到处是南腔北调扶老携幼的人们,到处是布满尘垢和恐惧的面孔,到处是饥饿的哭泣和病痛的呻吟,到处是对故土的思念和喃喃的述说……

她窒息了。她逃也似的来到篮球场的冬青树旁,哦,球场上也东倒西歪着流离失所的人们,一样呻吟啜泣:老表……给我……

泪水蒙住了她的双眼,老表……

明灿灿的天高云淡的秋日。明灿灿的洒满金色阳光的篮球场。明灿灿的生龙活虎的操着南腔北调的健儿们。

江西省青年服务团设在心远中学,从东北、平津、宁沪流亡而来的大学生们,有伤感颓丧,但更多的是勃勃朝气和乐观奋发的劲头,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其时,她在省抗战后援会帮忙,有事来服务团,一进大门就感受到热烈明朗的气氛,她的脚步不由得轻松起来,手也情不自禁抚着矮矮的碧绿的冬青树叶。

一只篮球飞过冬青树丛,在鹅卵石的小径上跳腾几下后,就要擦过她的身旁,一时兴起,她一个跳跃,接住球,小径上已奔来一男子:“喂——老表!给我!”

热切、开朗、随和。她有点尴尬,旋即将球很潇洒地轻掷过去。

男子接住,很赞赏地对她一笑:“谢谢,老表。”又奔向球场。

她在这一瞬间看清了这男子,白布衬衫、两根吊带的西装裤,头上戴顶鸭舌帽,帽檐下的眼睛似很有神,笑起来弯成月牙,有点眯缝。这,跟她自己笑起来很相似。

她的脸倏地赤红:胡思乱想。P25

序言

我喜爱暮春雨。 这滋润蔷薇又凋零蔷薇的雨,交叠着繁华与荒凉,浓缩着生命与消亡,叫你咂摸出那原本无法透彻的人生的滋味。

2004年的冬季或2005年的暮春雨时,我的自选集六卷本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这是继1996年暮春作家出版社推出我的自选集四卷本后的二度春。1996年的四卷本含长篇小说《蔷薇雨》和三部传记:《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张爱玲传》和《陈香梅传》。这一回,加了长篇小说《惊艳陶瓷》与论著《我论女性》。

还是八年前的那句话:我钟情的是小说,而不是传记。宗璞先生推崇一位英国评论家的话:小说是蒸馏过的人生。不管我的蒸馏技术如何,《蔷薇雨》毕竟将我半生对古城南昌的种种积淀,苦痛又欢畅地蒸馏出来。因了岁月的沧桑,更因了现代化都市模型的诱惑,古城古貌古巷古宅正在一天天消逝,面对着摩天大楼立交桥的眩晕,我愿我的《蔷薇雨》,以我这个女人的眼睛,为这方水土这方女人留下一点文字的摄影、笔墨的录像。有人叹说“俨然一部现代《红楼梦》”,有人俯瞰日“不过一市井小说耳”,或假或真,在我来说,很是珍惜这两句,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味”。1991年6月曾应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之约将其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并于1992年10月由“中心”出了65万字的剧本打印本数十套,历经花谢花开几春秋,终于1997年冬由上海永乐影视集团求索制作社和江西电视台联合摄制成28集电视连续剧,1998年暮春季节,播出于大江南北,颇获好评。都说当代题材的电视剧如女人般经不起老,《蔷薇雨》与我的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一样,可是扛住了岁月的沧桑!

《惊艳陶瓷》原名《陶瓷物语》,2000年秋曾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也得到读者的挚爱,与其说写的是陶瓷的故事,不如说还是女人的故事。因为陶瓷的烧炼,太像人生,尤其是女人的人生!土与水,在火的炼膛里,揉合撕掳、爱恨交加、难解难分,当天地归于平寂时,结晶出的,可能是合格的陶瓷品,也可能是鬼斧神工不再有二的艺术峰巅,还可能是次品,乃至废品,但不论结晶成什么,你再也回不到原初的土与水了,永远不再!这就是人生。而愈是精美的瓷,愈经不起碰撞,你千万别以为烈火的考验能铸就钢筋铁骨,非也,只要不小心轻轻一碰,它就摔得粉碎!这太像人的感情,尤其是女人的感情。《惊艳陶瓷》将我从22岁到30岁在瓷都景德镇的人生阅历沉淀其间,还有走过岁月的沉甸甸的感喟。1991年我作为主创人之一的9集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瓷都的大型专题片,获得了中国电视二等奖;2004年秋我率江西高校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第一届研究生拍摄的9集电视系列片《瓷都名流》,于2005年元旦始接连5天在江西卫视播放,被瓷都陶艺家称为:“格调最高,艺术性最强。”“出乎意料的美,自然、真实,且感人。观人多日,好看!太短了!还没看够!”的确,《瓷都景德镇》,融入了我太多的挚爱。当然,在《惊艳陶瓷》中,陶瓷是真实的,故事是虚构的。但不管怎么说,陶瓷给人的总是永恒的惊艳。

应该说,《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也源于童年的故事。我的父系母系家族似皆有传奇色彩。我的大姑爹李郁是1927年参加南昌八一起义的工商界代表、主席团成员,他并没有随军南下,吃了些苦头后便一心一意立足商界。我父母的证婚人刘己达是大姑爹请来的,这个刘己达便是当年挨过打的赣南专员,蒋经国后来正是取代了他的位置。我的外祖父于一偶然的机缘中,搭救过兵变中的军阀朱培德,后来外公开了钱庄,但在席卷全球的墨西哥白银暴跌风浪中,他也一头栽到底。1937年父、母两个家族皆逃难到赣州,外公不久病逝,三寸金莲的外婆强撑门户。外婆家在南昌时的女佣蓉妈,到赣州后曾在章亚若母亲家帮佣,她没有割断与外婆的走动。这两位都爱抽水烟的主仆,绵长而隐秘的谈论话题之一便是章亚若神秘的死,这话题一直延伸到胜利后回归南昌,延伸到外婆去世。一旦发现托着腮帮偷听得入神的我们姊妹时,外婆会骇然告诫:别瞎传啊,要命的事。既然是要命的事,为何主仆年年月月爱听爱说?在赣南时,我的父亲从事音乐事业,我的二舅吴石希就是话剧《沉渊》的主角,《沉渊》公演之际正值章亚若猝死,蒋经国狂暴无理地禁演该剧,那时,正是我表舅吴识沧领着他们不知深浅地与蒋经国抗争了一番。固然我开笔写这部书时,又寻访了一些有关的人物并参阅了有关史料,但这故事已在我心中积淀了许久许久。我想,这仍是女人的故事,悲怆的江西女人的故事,该书原名为《章江长恨歌》,后海峡两岸出版人都将其改为现名,大概是从“名人效应”考虑吧。

《张爱玲传奇——上海的最后一个贵族》(1996年收入我的自选集时更名为《张爱玲传》,现恢复原名)杀青于1992年,因种种原因挨至1995年暮春和仲秋才分别在海峡两岸出版。仿佛是张爱玲在成全此书,据说《解放日报》刊出书评《“看张”的新文本/读(最后的贵族张爱玲)》的当天傍晚,《新民晚报》即登出张爱玲去世的悲讯。我想此书成为上海的畅销书,十几家报刊发消息跟这不无关联。生命是缘,从某种视角看这算小奇缘吧。我的心并不欣喜。想当年张爱玲肉身处于繁华热闹中,灵魂却寂寞荒凉;张爱玲辞世之时肉身极至荒凉,灵魂却无法拒绝热闹。也许,荒凉与热闹的种种碰撞才生出形形色色的传奇?

关于《陈香梅传》创作的前前后后,我已在该书的后记中作了冗长的描述,在此无须赘言。从认识她到塑造出她的文学形象,头尾不过两年,虽是有意识地走近她,但不能说是走进了她的心扉。1997年7月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访问时,未能见着她;2004.年9月底至10月初,我应纽约大学之邀,再次赴美作学术交流时,非常遗憾,又未能联系上她。我不知道,我是否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她?我只求在广袤深邃的历史背景中,勾勒出这个女人寻寻觅觅的人生轨迹和起伏不已的情感波澜而已。

张爱玲说过:“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小说了。”我的传记文学,是传记小说。  在数量和重量上,1996年的自选集,传记压倒了小说;但2004年的自选集,力图打个平手,《我论女性》的前半部为论说,后半部附录我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仿佛是作个见证,我就是这样看女性写女性的。也像是犹在镜中,自己久久地又细细地端详自己。但心并不满足,仍有失落,走了很久很久,回头看看,幸而仍是“女人写,写女人”,我心依旧。

暮春雨中的女人的故事,会像“流言”般传播么?

1996年的暮春,我致谢作家出版社和责编李玉英女士,因为能早早地在京都出这么一套齐楚可观的自选集,他们对我的确是鼎力扶植。2005年的暮春,六卷本的胡辛自选集又自信面世,仿佛总也没过气,总也不见老似的,怎么说也是件高兴的事。感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鼎力相助,张秋林先生与我可说是老朋友了。感谢南昌大学的扶植,邵鸿博士亦是我的忘年交吧。感谢我当年的学生小吴辉和小王奕,吴辉现在北京发展,王奕在江门发展,正是他们常念念要将我的书给当年的同学们,才有了这第二回的自选且成集。我信:清泉汩汩,真诚如一,定会滋润一方青翠田园的。

还要说的是,无论是2004年的冬季还是2005年的暮春雨时,皆为胡辛我创作、获奖21周年纪念,这套六卷本的自选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充溢的是数字化的情趣,蛮好。胡辛于南昌大学原序写于1995年12月27日补充于2004年10月8日自纽约大学归来

后记

《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的创作源于1986年秋,其时,为两岸的统一,江西省出版总社领导让我们几位本土作家写些蒋家父子在赣地的往事。记得我半玩笑半认真地说,可否写蒋经国与章亚若的婚外情?没想到,他们倒是挺认真地回答,为什么不可以呢?这样,我便投入了该选题的资料收集、梳理和采访。更没想到的是,灵感来临冲撞心田竟然是如此激烈,我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沉浸于创作之中。可1988年元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病逝。这以后,创作激情却仍未退潮,书稿在1990年秋赴宝鸡钛厂体验生活时杀青。正是那一回,我专程去看了看杨贵妃的墓,是一个秋风秋雨的阴晦的日子,我与杨沫的女儿马徐然伫立马嵬坡上,不由不感叹女人的命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 1991年夏,终将书稿定了下来。接下来的出版却很是曲折,从赣地到京都再到吉林,几易出版社。这期间,承蒙张秋林先生的介绍,书稿由台湾新潮社先在台北出版;1993年5月,时代文艺出版社也正式推出。反响之大,一是台湾版很快进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几乎有华人的地方皆有此书!二是作家文摘等报刊竞相连载;三是盗版猖獗;四是成为畅销又常销之书,直到数字化生存的今天,十几个网站几年来仍然作为连载小说久久登载。五是书中一些虚构的细节竟然被一些人当作“史料”!不少语句、段落被人模仿抄袭!生气之余,想想,还可“得意”:职业为老师,终归是让人学的。不过,少辈,记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方是正路!

话题还是回到章亚若。作为一个女作家,尤其作为一个南昌籍的女作家,我以为怎么也应该为传奇且悲怆的这一个南昌女子章亚若写下点文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昌的女子,可扩充为江西的女子,似乎也有其性格和气质的共性。这方地理封闭严实,却也受兵家必争的撞击和南北东西的交融,这方女子的身与心似乎也融会着北国的豪放与南方的婉丽,矛盾着温柔妩媚与倔强耿直。于是,不只是一个女子在爱的祭坛上留下了亦缠绵亦刚烈的传奇故事,我想,这是江西女子的不幸与幸之所在。

章亚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普通又独特的知识女性。在烽火年代有她的追求亦有她的迷惘,她与蒋经国短暂的爱恋却分明是刻骨铭心的生死恋。年老病重的蒋先生昏迷中对亚若的呼唤,昭示着爱有多深,遗恨就有多深!他曾称赣南是他地地道道的故乡,那方热土,怕不只是有过他的事业,更烙记下他的爱情吧。

然而,人们总爱以情妇的粗糙框架去禁锢一个活生生的女性,以俯视和暧昧去淹没或扭曲这一首长恨歌.这是怎样的傲慢与偏见!在纷繁错综、莫衷一是的书面与口头的回忆录中,我想调整视角,另辟蹊径,回归这位南昌女子本来的面目本来的情感。当然,我的笔端也倾注着我的偏颇的情与理。

或许,以“从一而终“来衡量,她不够“清白无瑕”;与同时代的平常乃至奇特女子比照,她不够柔顺忍让委曲求全;她的苦痛她的悲剧结局是她自寻的?可惟其如此,她灵魂中对女性意识执著的寻觅才如此张扬!她血液中对母亲尊严和职责的捍卫才如此凝重!况且,她的生命与时代的血与火熔铸在一起,这就够了。

或许,可以套用张爱玲的话: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半个世纪过去了,她留给人世间的岂止是一个长长的记忆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小学同学徐浩然老先生、表舅吴识沧老先生、章亚若的侄儿以及我的亲友们,尽力促成此书写成;作家出版社李玉英女士、侯秀芬女士等鼎力促成此书作为四卷本自选集之一出版;我曾向他们表示过诚挚的谢意!跨越千年,2005年暮春雨时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又将此书作为六卷本选集之一推出,真是花谢花开、天地有情。在此,向张秋林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胡辛于南昌

原后记写于1992年11月20日

补充于2004年10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胡辛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29853
开本 16开
页数 4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