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鸿章家族(晚清第一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晚清这个动荡的年代里,李鸿章的家族随着他个人的命运大起大落,并且出了那么多的人才, 这样一个家族的演变史实在值研究,本书首次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资料,再加上作者潇洒流畅的笔法,这个有关家族命运的故事变得更加精彩非凡。从这个家庭的命运里,你也可以得到一些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内容推荐

一个家族,一因李鸿章的命运,先是大红,后是大黑,悬殊之大,有若天渊’。这部家族沉浮史、本身就是近代社会变动的缩影,很值得研究。  这个大起大落的家族,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竞出了那么多的人才,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散处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地,这种众多人才出于一家的现象更值得研究。家境、家风、家教、遗传基因、个人气质、逆境的锻炼,都住家族演变中发生作用。这样的家族,实在是社会史研究的极好个案。  书中有相当·部分资料是首次披露,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缺憾,解决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李氐家族及近代历史的理解。  在作者潇洒流畅的笔下,本已非凡的故事,被娓娓道来,环环相扣,时而风轻云淡,时而金戈铁马,时而哀怨缠绵,让读者跟着情节的展开,或喜或忧,或发竖眦裂,或掩卷浩叹。  这是一本资料,义理、词章三长兼具的书,在存史、教化、娱情三方面,都值得一读。特此郑重推介。

目录

一个家族与一个时代(代序) 熊之月

第一章 末代相府/1

第二章 文章经国/15

第三章 发迹沪上/39

第四章 强国之梦/61

第五章 宰相合肥/91

第六章 豪门联姻/121

第七章 甲午风云/141

第八章 落日辉煌/163

第九章 三子鼎立/185

第十章 云贵总督/219

第十一章 宝贵公子/229

第十二章 “怪味”姑爷/253

第十三章 短命侯爷/273

第十四章 遥望安徽/285

第十五章 旷世才女/303

第十六章 岁月寒暑/321

第十七章 屡败屡战/351

第十八章 树大根深/391

附录一 李氏家族世系简表/385

附录二 李氏家族大事记/396

附录三 参考书目/401

后记/403

试读章节

一个脸上长了麻点,蹬着一双大脚,又整天在地里干活儿的姑娘,长大之后是无法找到一门好婆家的,何况还是个被丢弃的孩子,亲爹娘还不知在哪里。但她不知道,有…。双善良的眼睛早就在注意她了,这就是李家的四少爷李文安。李文安是个心慈面善的人,见彳i得人家受苦。有…一天他晚上从外面回来,看见姑娘劳累得倒在灶门口就睡着了,就顺手脱下外衣盖在姑娘身上。其父闻知后,知道儿子对姑娘有情,遂命之结为夫妇(见丁德照、陈索珍编著《李鸿章家族》)。

孰料新娘子有很强的帮夫运,她的非凡才能在婚后不断地表现出来。原来她也姓李,特殊的身世,使她不仅吃苦耐劳,泼辣能干,遇事有“豁出去”的气概,而且有很高的智慧。她善于治家,前半生非常辛苦,后半生极其享福,应验了中国人的那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老话。

她是李家的大功臣。丈夫在家时要读书备考,在外时要秉公做官,家中一切,就只能由她负责打理。她还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风章、李昭庆兄弟:两个女儿,大女儿嫁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二女儿嫁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都嫁得十分风光。她的大智慧还在于,每当丈夫和儿辈遇有升迁,别人总是喜笑颜开时,她却不然,她总是不露喜色,反而沉静地时时以盈满为戒,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上苍也回报了这位苦心的女人,让她在后半生大富大贵,活到八十三岁,比丈夫李义安多活了二十八年。

她晚年跟着两个当总督的儿了过,在总督衢门星当她的太大人,享尽天下荣华富贵,根本不在乎乡下的那几进小院了,所以他们在熊砖井的老土地上,并没留下她的大宅院。她的儿子们帮助清廷打败太平天国后,有一年总督“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的位子上北调京畿,去任直隶总督,留下的湖广总督的职位恰好内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当时她正跟儿子住在总督署内。总督要掉换了,而老母亲是同一个,老太太是不需要“挪窝”的,走了一个总督是她的儿子,再来一个总督还是她的儿子。乡间邻里小无羡慕地传出话来:“人家李家是总督换防而老太太不用换防。”其福份真是人人仰之,无以复加。此后两个总督又有过几次这样的“换防”,老太太仍是“他们换他们的防,不关我事”。

她的后半生,不仅享受了一般官僚家庭的荣华富贵,还屡受皇恩。P21

现在流传的李鸿章的一静悼亡诗,是悼念他那侍妾的,诗云:“莲房粉坠梦京华,戎马飘零何处家?无那江城传一一纸,隔江犹唱落梅花。”就连悼亡诗也没轮到周氏,可见周氏的嫁李,实在是不合算。

近年来,据安徽社会科学院淮军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翁飞先生考证,周氏夫人的蕖地不在合肥,而在桐城和庐江交界的。个山庄边,离古书上描写的《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庐江小吏焦仲卿和刘兰芝“两家求合葬”的慕地小远。只是焦、刘的墓地已成旅游胜地,游人如织,而周氏之墓小仪外界少有人知,而_日,李家人很少来拜奠,只能永远杂草丛生。现查阅李鸿章去世后,李经方等人的分家《合同》上面确是写明,将李鸿章在安徽桐城内的四处产业,留作了李鸿章发妻周氏祠堂的开销之用,证明周氏的确是葬在桐城的,这就很能说明她的处境。

按说,封建社会里元配夫人的地位非常重要,死后是应当与支夫合墓的,而周氏既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又没留下儿子(儿子经毓早夭),她的元配夫人的“待遇”就受到了挑战——最后与丈夫合墓的是李的继室赵氏夫人。由此可见,封建社会所谓的“规矩”是非常虚伪的。

李鸿章的继室赵氏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赵氏夫人赵小莲出生在安徽太湖一个著名的书香之家,祖父赵文楷是嘉庆年问的状元,嘉庆五年做过清廷册封琉球国王的正使:父亲赵昀是道光年问的进士,还当过咸丰皇帝的陪读,哥哥赵继元是间治年问的进士,侄儿赵曾重是光绪年间的进士,一门全是读书人、做官人,赵氏从小耳濡目染,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其“身价”自然不同一般。赵家的后代中还出了一个现代名人,即著名的宗教界人士赵朴初先生。

赵氏夫人的父亲赵昀原先是李鸿章在京城当翰林时的同事,太平军打到安徽后,他们一起随吕贤基回乡办团练,有一段同事加战友的情谊,发展到翁婿关系是后来的事。1863年,凭军功已当上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发妻周氏已去世上一年多了,很想再成个家。他战绩显赫,功成名就,志满意得,这等身价自然是已经具备了向老同事求亲的本钱,于是由其大哥出面,代其向赵家求亲。赵昀自然对李鸿章知根知底,何况李某正在上升时期,前途未可限量,于是很快就有了赵氏夫人的“来归”。当时赵氏已二十四岁,在乡下已算是老姑娘,她非将才之辈小嫁,也说明了她亦非等闲之辈。P123

序言

 一个家族与一个时代

熊月之

晚清历史上,李鸿章活动极广,影响极大,争论极多。李鸿章去世以后的一个世纪中,关于他的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传记、年谱、回忆录不胜枚举,论文难计其数。前两年的电视剧《走向共和》,更使李鸿章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街谈巷议,家喻户晓。

史学界同仁都知道,李鸿章研究,成果极丰,起点极高,要出新意,已经难矣乎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翻读《李鸿章家族》,原不抱很高期望,但是,读着读着,便渐渐地被书中内容所吸引,难以释卷。一个家族,因李鸿章的命运,先是大红,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悬殊之大,有若天渊。这部家族沉浮史,本身就是近代社会变动的缩影,很值得研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兴旺的家族本不见多。同一时代,因环境、境遇的差异,不同的家族显现出不同的色彩。有的星上山型,越来越好,渐人佳境,如无锡荣氏家族;有的呈下山型,每况愈下,渐趋式微,如无锡张叔和家族;有的呈闪电型,稍纵即逝,旋起旋灭,如许多军阀家族。李鸿章家族则呈波浪型,时起时伏,蜿蜒向前。

这个大起大落的家族,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竟出了那么多的人才,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散处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地,这种众多人才出于一家的现象更值得研究。家境、家风、家教、遗传基因、个人气质、逆境的锻炼,都在家族演变中发生作用。这样的家族,实在是社会史研究的极好个案。

为了写这本书,作者搜集、查阅了许多第一手资料。除了已刊的李鸿章奏稿、文稿、各种传记,还有李鸿章、李瀚章、李经羲等人的未刊信札,李经方的长篇遗嘱,李鸿章的一支积善堂的田产目录,李蕴章的一支慎余堂的田产、盐票目录,李家彝所作的长篇“交代”……作者东奔两走,南下北上。作了大量实地调查,口访笔录,发微阐幽,合肥、芜湖、安庆、北京、保定、天津、威海、苏州、南京、扬州、杭州、香港,都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

书巾有相当一部分资料是首次披露。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缺憾。解决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李氏家族的了解。读李经方的遗嘱,从他的田产、房产、股票分布在芜湖、合肥、上海、大连、南京、安庆、天津、宦城等许多地方,投资房地产、银行、保险、盐业、纺织厂、砖瓦厂、铁矿等多种企业,可以知道近代豪绅与古代财主的区别,,从其遗嘱聘请专门律师和证明人的格式。也可看出近代人法律意识的变化。

我读过宋路霞的多种著作,其共同特点是,以文献资料和调杏访问相互印证、补充,都是用墨水和汗水写成的。我钦佩她的学识和方法,钦佩她的闯劲、钻劲、韧劲,钦佩她乐在苦中、以学术研究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境界。

作者本习中文。办过杂志,笔下功夫了得。在她潇洒流畅的笔下,本已非凡的故事,被娓娓道来,环环相扣,时而风轻云淡,时而金戈铁马,时而哀怨缠绵,让读者跟着情节的展开,或喜或忧,或发竖眦裂,或掩卷浩叹。

这是一本资料,义理、词章三长兼具的书,在存史、教化、娱情三方面,都值得一渎。特此郑重推介。

2004年10月15日

 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后记

李鸿章家族的大宅门故事讲完了。其实没讲完,这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面那“庞然大物”似乎太沉重,不易浮出水面,也就不易看到。

尽管如此,笔者已费了很大的气力,前后花费了五年时间,跑了很多地方,走访了七十多位李家后人和专家学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各方的帮助下,才得以完稿。史海深浅,初尝滋味,深感史学工作的不易,这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笔者来说,实在是个很好的教训。好在自始至终-呆人有呆福,常得高手指点,真的获益匪浅。

首先是得到了很多李氏家族后代的理解和帮助。李家“国”字辈中的老人有李国光先生、邱辉女士(李国森先生的夫人)、徐德英女士(李国洵先生的夫人);“家”字辈中的老人有李家玉、李家烘、李家震、李家瑛、刘诉万、李家显、李家庞、李家旺、李家成、李家骁、张风云、李家玖、齐丽霞、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昌、李家晖、李家星、李家晨、李家曙、李家皓、李家昕、李家亮、李家尧、范绪箕、赵荣潜、刘绳曾先生,还有范绪衢、吴淑珍、李淑宜女士。

李家“道”字辈和“永”字辈中的朋友也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帮助,他们是:李道增、李道楷、李道林、李道善(李畅)、李道棘、李道稔、李道稹、邵玉贞、李道模、李道椿、李道芸、李道韫、李道洪、李道丽、李道同、李道钺、李道棱、李道森、李道凯、李道铿、李道钧、李道明、李道铣、李道邦、李道平、李道炯、李伟、李侃、徐德棣、沈一呜、李永炜、李永力、李嫣等等。

还有一些学术界的老师,给了笔者极大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他们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熊月之所长,复旦大学的陈绛教授,华东师大的董秀芬教授,华东师大图!丰S馆的吴平、黄明、杨同甫教授,上海档案馆的邢建榕、陈正卿研究员,安徽社会科学院的翁飞研究员,安徽省政协文史办公室的屠筱武主任、陈劲松副主任、金宏慧副主任,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的程红馆长、吴胜副馆长,合肥肥东县文化馆的丁德照研究员等等。

笔者到香港采访李氏后人时,周巧琴女士和顾圆圆、林肯夫妇提供了食宿方面的帮助。在北京采访时,得到了宋文玉、杨惠光、杨星胜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遗憾的是,几年前多次采访过的李家老人。如李家锦先生、李家宝女士,还有李道桦先生、李道韫女上(原音乐学院教师),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故事、李家老照片和线索,如今他们不及看到此书的出版,先已辞世了。也以此书,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家族史的调查和研究,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内中丰厚的“矿藏”还有待去发掘和整理。有心深入其中,自会感到风光无限,乐趣无穷。但愿这本书,能够带来些许这方面的信息。促进这个领域的研究。当然,书中错误一定不少,愿得到行家里手的指正。

宋路霞

 2005年2月1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鸿章家族(晚清第一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路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97536671767
开本 16开
页数 4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2
出版地 重庆
235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