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秩序与繁荣--关于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道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社会发展秩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社会发展自发秩序、社会发展自然协调机制、中国社会从传统发展格局向现代发展格局的变革以及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问题的。本书认为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运行一样存在着自然(自发)秩序,存在着自然协调机制。社会发展自发秩序是自由权利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经济运行自然选择的产物。

序言

传统中国,治理国家一向被看作是最大最复杂的学问。众多的人口,偌大的国家,种种的不同利益和盘根错节的关系,还有那么多的觊觎权力的人等等,确实让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感到治理国家不容易,感叹帝王难当,治国辛苦。

不过,老子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即治国是很简单的,就像煎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动就是了。如果政府经常折腾老百姓,就如同不停地翻动小鱼那样,鱼就会碎烂,老百姓就不得安宁,国家也治理不好,会越折腾越无序。所以,他主张无为而治,政府应以不干扰人民为上策,这样的政府也会是一个好政府。告诉人们政府只要管得少,老百姓自然就能安居乐业,才能管得好。老子把政府分为四类,他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②意即最好的政府是不干涉老百姓事务,老百姓都忘记了统治者存在的政府,因为它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其次的政府是老百姓亲近它赞美它;第三等的政府老百姓害怕它;最差的政府是老百姓轻蔑的政府。告诫当政者不要包揽过多的社会经济事务,这样也会使百姓的生计变得更好,他说:“我无事而民自富。”③

《老子》的这种思想根据是什么呢?是自然变化的道理。老子讲“道”,就是要效法自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以遵循自然之道为上策,这样的一个社会才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古希腊有个哲学派别叫斯多噶学派,它们也相信在所有的事物中,有一种宇宙间有秩序的和谐。我们现在知道,我们所处的宇宙运行是很有规则的,星系天体之所以能够这样有秩序的运行,并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各种质量的天体因各自的引力大小不同而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特性和演化也是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产物,是自然造化创造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奇妙无比、生气蓬勃的世界。因此,效法自然法则,实现人们的自由发展,应该也能够创造出一个繁荣而稳定的社会。

与认为通过社会自主发展促进繁荣和稳定的看法相反,另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设计安排、政府领导者集中决策是实现社会繁荣的根本方法。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分歧的实质在于是主张个人自主决策还是社会集中决策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问题。

在世界历史上,这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的选择很早就出现了。早期希腊与波斯人在萨拉米斯和温泉关的大战即可以说是东西方之问、自由城市之间与贵族帝国之间、私有财产权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主权公共所有(至少自由民拥有主权)和东方专制主义之问决战的象征。不过,由于古代社会本质上还是一个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所以,我们看到古代社会总的是依靠少数人掌权进行集中决策的社会。后来希腊国家的体制演变也与东方逐渐相似,最终,古代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与东方都形成了集权专制的社会体制。

新的社会发展方式的形成开始于中世纪年代,这既是欧洲与中国分界的真正的开始,也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不同发展形式的分界的开始。因为在中世纪的年代里,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新社会开始诞生,并与其他文明截然分开,这个在中世纪诞生的新社会的形象就是西欧的城市。在中世纪欧洲出现的自治性质的城市开创了另一种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的动力来自于个人自由权利。如果说我们以前的社会是集权、是以个人对于整体的依附为特征的,那么,中世纪的城市则为个人自由权利提供了得以表现的场所,中世纪的城市能够赋予居民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城市居民免除了人身的依附。中世纪出现的一句名言,叫“城市空气使人自由”,充分表现了这种新的社会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内容是一种在人们自由活动基础上实现社会自由发展的实质。这是近代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所开辟的社会发展道路。

所以,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不同本质并不在于两种发展模式的表现形式,而在于传统与现代发展方式的区别。社会发展从通过政府集中决策向个人自主决策的转变,是普遍的历史进程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根本上是一条社会自主发展的道路。虽然各国家民族走向现代社会都可能会带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导致的发展道路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本质内容是相通的,就如同市场经济体制一样,虽然现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市场经济模式,但其各种模式精神本质是相同的。因此,东西方社会走向现代道路的不同,主要并不表现在西方社会发展,或者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各自民族特色,而在于它根本上是要从过去集中决策的发展方式过渡到分散决策的社会发展方式上来。西欧中世纪城市所形成的新的发展道路实质上是最早地摆脱了集中决策的发展形式,而开始了社会自主发展的进程。

比较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发展道路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中国社会没有能够顺利实现,由此我们可以分辨出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根本道路是什么,也使人们反思传统集中决策的发展方式。

五六百年前,地球上只有中国和欧洲两个最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为什么随后的历史发展中,这二者之间却拉开了差距?从发展方式上讲是个人自由自主与集中决策的不同造成的结果。我们看到了一些国家的贫穷和落后的面貌不能改变,根本的是制度和观念阻碍了个人自由权利的实现,阻碍和扼杀了发展的活力,结果造成了落后和愚昧。

东方传统的发展方式在现代社会的遭遇,促进许多东方国家走上了变革的道路。中国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末所进行的改革,其成功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促进了社会自由自主的发展。改革之初,一些人企图在不改变传统体制核心的情况下调整发展方式,但实践证明这种努力并不符合历史走向,是行不通的。在迈向市场经济体制反反复复的渐进过程中,人们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道路本质上只有一种,今天改革所要遵从的是社会自主发展的法则,而非人为计划,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们的自由自主。虽然各个国家和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根本上这种发展道路形成和社会发展依据的是人的天性和人类社会自然演进的法则,也就是说并不因为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一些民族或者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过程中开辟出一条根本不同于以个人自由自主为基础的其他道路。虽然,在开辟现代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由于传统各异的国家和民族会形成相互不同的体制特色,但它必然是能够体现现代社会自由自主的精神实质的,否则,就会背离现代化的道路。所以,传统中那些有助于现代社会发展道路开辟的因素将会留下来,而对于这条道路起阻碍作用的因素会被抛弃。人类社会越来越相似并非只是一种外在全球化的传染所致,而是作为社会自主发展的要求使然。

西欧中世纪城市所开创的社会发展道路本质上反映的不是西欧发展道路内容的特殊性,而是体现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其特殊性只是说明了当时的经济地理环境为这种以个人自主发展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发展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比其他地区更有利的条件。.同传统中国历史发展方式相比,新的发展方式显然地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符合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说明传统的集中决策的发展方式伴随着农业社会的衰落已渐渐失去了活力。不过,对于一个缺乏市场经济基础的国家而言,要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和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对于抱着依靠人的智慧和热情来拯救国家的人们来说,更相信只有拥有强大的权力才能够绘制实现新的蓝图。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强调集权、把政治看作优于经济并且作为社会发展秩序之纲的思想,并不具有现代内容,它只是传统发展方式的体现,它遵循了在中国流行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观念。

总结建国以来我们所犯错误的经验教训,根本一条是想做好事的人太多。领导者绘制了宏伟的蓝图,设计了通向繁荣的道路,结果却适得其反。虽然试图通过主观努力设计并实现宏伟发展蓝图,并没有主观的恶意,但由于这种集权计划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不可能做出真正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又剥夺了个人的自主权利、损害了人们的积极性,扼杀了社会自主发展的自然要求,所以,最终必然会牺牲经济增长,阻断繁荣文明的进程。因此,自然让人们怀疑政府掌握巨大权力,靠少数人集中决策设计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合理性。斯大林体制的不合理性,就在于这个体制使人们别无选择。如斯大林体制把本来属于农民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就依附于集体,依靠政府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这就像有人在冬天里把鸡毛拔光,然后他生着火炉,这些光着身子的鸡为了不被冻死,只好围着火炉转了。也许鸡会很感谢你给了它温暖,可为什么它会失去御寒的毛呢?人们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拥有财产和依靠自己创业致富呢?而这正是我们集中决策计划安排社会发展的最大弊端,因为它是以剥夺个人的自由权利主要是财产权利为基础的,从而使社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我们现在看到了这种集中决策的方式的不良后果,并在改变着传统的发展方式,但要对传统集中决策方式进行根本变革还要有一个过程。

与传统的集中决策相适应的是,在社会管理上,传统以为政府官员是父母官,它总是把老百姓当作孩子看待,采取的是无所不包的、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安排并支配人们的一切事务。其内在的思想逻辑则并不是表达作为官员对子民的疼爱,而是对百姓权利的剥夺,因此,并没有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父子般的协调,相反的是经常的官民对立,是政府机构的庞大和繁忙。

一个国家如何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历史上为什么会从繁荣走向衰落呢?从理论上讲,单纯的依靠领导者的主观愿望和集中决策的方式是不行了,改变传统的发展道路,形成自主发展格局是根本的。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改变着人们的治国观念。

本书是研究社会发展秩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社会发展自发秩序、社会发展自然协调机制、中国社会从传统发展格局向现代发展格局的变革以及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问题的。本书认为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运行一样存在着自然(自发)秩序,存在着自然协调机制。社会发展自发秩序是自由权利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经济运行自然选择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自主发展道路的逐渐形成,是自发秩序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开始确立的表现。就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而言,本书认为中国传统的人为秩序观的本质,反映的是人完全受制于自然制约的状况。改变这种发展观念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社会发展秩序重建的过程中,要关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与现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特征,关注历史发展的遗留问题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强调要建立健全一套与社会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观念体系。以自发秩序和社会自然协调机制的理论说明了“小政府大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自发秩序理论,认为自发秩序是自然法则的体现,社会发展根本上也是一种自组织现象。人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设计社会运行,人的主观意志只是作为社会运行的一个因素被编织到社会发展网络之中,成为社会发展自然力量的一种表现。这一部分有三章内容(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论述了秩序是自然存在的思想。首先对“自然”概念作了解释,论述了人为秩序与自发秩序的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运行也是遵循着自然法则的,人类社会存在着自发秩序就是表示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不依照人的主观意志安排,它是自然演进的结果。

第二章介绍探讨了哈耶克的自发秩序(扩展秩序)思想。对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和探索,论述了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的基本观点:扩展秩序是人类社会繁荣的根本秩序;人类的活动只要是遵守规则的,是自由的,就会产生出一种秩序来;人类社会的演化与生物的演化一样,是进化的,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本章还认为理解哈耶克的思想需要具备进化论的知识和关于事物本质的哲学本体论知识,探讨了哈耶克关于社会本质的哲学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探讨了黑格尔的历史理性思想。认为黑格尔所谓的历史理性,即是历史运行中的自然法则,本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自然本性的认识。说明不是人有意设计了历史的发展,相反的人的活动成了历史理性的工具,历史的发展往往与人的意志和妄想是不一样的。不过,黑格尔是在“神意”外衣下表达了历史运行的自然思想的,因此对于他把历史进程看作实际上是一种早已安排好的命定的过程的思想要进行分析批判的看待。此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黑格尔关于人的自由与历史进步发展的关系的思想,以及如何认识历史理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灾难的关系等问题。

第二部分探讨了自发秩序的形成条件和运行基础,说明自发秩序是在社会各种因素结成的相互关系中自然地展开的,社会演进是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论述了自由权利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自发秩序存在的条件,也是社会走向繁荣的根本。阐述了社会发展的自然协调机制的表现和运行方式,它是如何自发地调节我们这个社会,使之变得有序协调的。这一部分共有三章的内容(第四章至第六章)。

第四章论述了“关系”概念,认为关系是社会运行的基本结构。自发秩序运作是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种“关系”完成的。社会经济的变化、人们的行为如何、每一个事件来龙去脉,都是各种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都是受着它所处其间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和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关系所影响的。因此,理解其中关系及其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原因、途径和方式是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运行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认为个人自由权利是自发秩序存在的条件,也是现代社会繁荣的基础。自由权利的产生发展使社会发展不可能按照某种人的意志来安排,而只能是在人们广泛的自主活动中自发展开。自发秩序是自由权利普遍实现的产物,它是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社会发展模式本质区别所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是与个人自由权利不断成长相联系的。

第六章认为社会运行存在着自然协调机制。自然事物的运行存在着协调本性,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也存在着自然协调机制,它体现在社会的演进之中,通过事物相互之间的冲突和适应保持着相对均衡的局面。本章探索了社会经济自然协调机制的存在和运行方式,以此理解和保持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

第三部分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秩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问题。从自发秩序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以及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观念特征,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要走出古代社会的发展格局,需要改革传统的发展模式,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经济制度和观念体系,而这就要从根本上认识变革传统发展体系。这一部分共有三章内容(第七至第九章)。

第七章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秩序的性质,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人为秩序观,这种人为设计社会发展的思想和体制的产生是古代社会人们应对外部环境的产物,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社会体制相应地要从应付外部自然环境转到应付社会内部问题上来,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到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来,也就要求保障个人自由权利,以形成社会自我促进的发展机制,实现从古代发展格局转到现代发展格局上来。但中国社会早期形成的体制却阻碍了中国社会实现这种发展转型,导致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今天的中国社会改革是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秩序,其实质就是要改变以应付外部环境和以治人为目标的体制,改革所要形成的是以适应个人自主发展和维护社会规则为目标的新体制,以利于自我制约、自我促进的社会发展的自然秩序的成长。

第八章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文化特点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了传统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色对于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着重强调了传统的制度观念特点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认为它们是产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说明防止传统路径依赖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

第九章根据自发秩序的思想和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历程的分析,说明自发秩序在中国社会正逐步确立起来。认为社会制度变革的自然过程是由下层开始的,根本的动力在于民间的自发力量。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必然地是要走一条与传统根本不同的道路,形成新的发展秩序,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内容。并以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说明新的发展秩序是怎样通过民众自主活动形成的,揭示改革开放引起的中国社会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发展秩序的形成,是一种新的发展道路的确立。认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选择要遵循自发秩序的原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秩序与繁荣--关于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道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士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0115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8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