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荫权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本科学历,却能在精英荟萃的香港政坛平步青云;没有显赫的背景,却全凭个人努力实现从推销员到香港特首的成就。这就是曾萌权的传奇!本书,就从他鲜为人知的童年写起……

目录

序言1

上卷从“卖药仔”步入政坛

第一章寒门之子

 1.千楼万厦中有个低矮的小屋/2

 2.少年时显露的不是从政才华/6

 3.邂逅鲍笑薇/10

 4.别了,爱尔兰恩师/16

第二章从打工仔到公务员

 5,奔波在街头上的“卖药仔”/25

 6.公务员——可望而不可即/30

 7.舌战香港总督戴麟趾/36

中卷 宦海沉浮三十秋

第三章高深莫测的港府政坛

 8.一入官场深如海/48

 9.幸遇第二个恩师/53

 10.步入要害部门/60

第四章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11.马尼拉的365天/64

 12.相逢在英伦三岛/69

 13.曾荫权:我出身社会底层,所以我想为穷人做事!/73

 14.哈佛,魂牵梦绕的学府/75

第五章回归前后

 15.忧愁香港的“笼屋”/82

 16.董特首点将“财神爷”/88

 17.在庄严的国歌声中/100

下卷步入辉煌

第六章力抗“金融大鳄”

 18.来势凶猛的“亚洲金融风暴”/109

 19.危险的背水一战/113

 20.恒生指数在7800点时叫停了/117

第七章从财政司长到政务司长——一个关键的台阶

 21.潜移默化中改变的施政风格/123

 22.故乡的山,故乡的水/129

第八章大手笔初露小锋芒

 23.目光投向底层社会/136

 24.楼市起落就像无药可治的痼疾/143

 25.政务司长的西部之旅/146

第九章SARS过后美国行

 26.SARS(非典)之灾/153

 27.旧金山演讲震动美国商界/158

 28.心系祖国内地/161

 29.冲出低谷的香港正在复苏/165

第十章香江后浪推前浪

 30.官场背后的生活侧面/170

 31.曾子74代孙的情结/174

 32.署理特区行政长官/182

 33.站在新的起跑线上/190

试读章节

严酷的生活现实让曾荫权在频频碰壁之后变得精神麻木了,从前在华仁书院里心中设想的种种求职方案,被现实证明为都是些不着边际的痴心妄想。香港虽然巨厦林立、经济高速发展,然而这维多利亚海边的东方明珠,毕竟是一个弹丸之地。望着中环大街上那如蚁般穿梭往来的行人,曾荫权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那么多写有漂亮字眼的招聘广告,原来竟是意想不到的陷阱。什么五花八门的公司,什么饭店、酒店,什么游乐场和报馆,曾荫权几乎都去碰过运气。可是,一旦他和这些招聘者略一接触,只三言两语就把他出门时的美好想法碰得荡然无存。不是他不喜欢那种非人所为的职业,就是对方对他并不看好。总之一连跑了十几天,累得曾荫权精疲力竭,最后也没有寻得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孩子,在英国人统治的香港,你的理想永远也不会实现。”一天晚上,父亲开亮了曾荫权床前的灯,他发现儿子其实根本就没有睡,而是睁大一双茫然的眼睛在黑暗里苦思苦想。曾云已经把儿子多日来的情况看在眼里,他虽然没有和儿子交流,但是他已经从曾荫权憔悴的神态中证实了自己的判断。现在曾云决心说出自己的打算,因为他再也不能让儿子继续这样漫无目的的奔波下去了。

“……”曾荫权瞟了一眼来到床榻前的老父,发现这几天老人脸上的黑斑又多了,而花白的头发也让他为之吃惊,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如此威严魁伟的警察署警长,居然在自己这状如鸟笼的蜗居里会是如此疲惫和无奈呢?

“我想,孩子,生活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就只能适者生存。任何理想都不要有了,还是实际一点为好。”曾云和儿子在灯光下以目光交流着彼此的心音。他认为自己的主意儿子在历经重重失意和打击之后,肯定会接受的,于是才说出他几天来设法为儿子谋求的生活出路:“我看,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还是到工厂去干吧?”

“进工厂?”曾荫权听了,浑身情不自禁地一抖,父亲的话对他来说俨然一声晴空的炸雷。因为在曾荫权的眼里,进工厂,特别是在英国人开办的工厂里做工,那么就与他从前在华仁书院学到的知识全然背道而驰了。那些中国工人在英国人工厂里的处境,曾荫权是有所了解的。他忽然从床上一骨碌爬坐起来,激动地盯住父亲的眼睛,紧紧迫问:“您说让我进工厂?进什么工厂?莫非让我去当苦力吗?如果那样,我为什么还去读华仁书院?为什么要把您和阿妈辛苦赚得的钱都扔进水里去?”

“孩子,你不要这样激动。即便进工厂做工,也不是不需要知识和文化。”面对儿子的冲动,曾云沉着地笑了一笑,说:“因为让你进工厂,只是暂时的权宜之策。如果将来有机会,你还是可以另寻其他的前途。现在我有个朋友介绍,你可以进药厂,而且也不是要你去做苦力,而是一种轻松的活儿!”P27

序言

香港。

维多利亚海湾在初春的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斑。铜锣湾在中午时分又响起了外国商轮进港时的礼炮轰鸣。香港岛最繁华的“中环”,一幢幢巨型大厦宛若座座耸人云天的伟岸峰峦,层层巨厦下的宽坦马路上,车流如梭,人头攒动。

2005年3月25日,当北京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的消息传到这里时,位于中环闹市的太古大厦上那巨大的电视显示屏上,映现出新增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京接受新闻记者采访的镜头。随着屏幕上画面的交换,一位中等身材,穿黑色西装的中年官员,从镜头深处向人群走来,他的出现让大街上集聚的香港居民发出一阵阵喝彩声。他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即将出任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的曾荫权!

中环闹市上集聚的香港民众,都把目光投向那巨大的电视显示屏上,只见曾荫权正在那里向人群挥动手臂,他的脸上现出微笑。那是平和的微笑,也是自信的微笑。人群中立刻暴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香港《凤凰周刊》率先发表文章《他是谁?》:

“与出身海运世家的董建华不同,曾荫权没有显贵的背景。他是警察的儿子,中学一毕业就进入政府机关做文职工作。因为勤奋和忠诚,被送进哈佛大学学习公共行政。他是什么样的人?曾荫权有风度,社交广,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受过教会学校教育,每周做礼拜,还喜欢打五颜六色的领结:

谁在支持他?香港18万公务员是他的坚强后盾,公众喜欢他。香港大学3月的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他的支持率超过百分之六十;

他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香港人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公众会仔细观察他在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中的表现。还有香港空气污染、交通问题、贫富差距加大等这些问题,他会怎样解决……”

香港另一家媒体刊登题为《为什么是他?》的文章,内称:

“香港特首后备人选的竞争激烈,作为董建华班底中民望最高的官员,曾荫权并不应称为‘黑马’,然而,他胜出在望确又出人意料。

外界普遍不看好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他鲜明的宗教色彩。曾荫权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早晨都要到教堂祈祷,包括去北京时,也会早上6:30去教堂祈祷,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熟知大陆很多城市的天主教堂,有些当地人都不一定知道。

在香港回归前夕,英国王储查尔斯到港代表英女王在港督府主持最后一次授勋仪式,曾荫权获颁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此外,作为香港回归前英方谈判小组成员,曾荫权奉命独自赴伦敦一个月,提出争取港人居英权方案。协议最终达成,上司赞许他为‘解决困难的首选人物’。

无论外界如何揣测,显然这些无碍大局。评论普遍认为,曾荫权很大的优势在于他的协调能力,他公认在处理各方关系方面很有手段。果然如此,那么他成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折衷人选,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位内地驻港记者说:‘从来就是一个中间派,各不得罪,对他都没有特别的恶感。’

2004年曾荫权出席一个青少年活动时,以游泳渡海的技巧,说明达到目标须顺应潮流,不可急功近利。他说,有经验的选手从尖沙咀游到中环,不会只看着中环为终点,而是视乎水流,向湾仔或西环方向进发,‘如果不顺着水流方向前进,最终可能会被冲到不知什么地方,不能抵达终点。’曾荫权本人正是这个哲理的实践者……”

但是,对于祖国内地的读者来说,曾荫权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人物。

2001年5月,当祖国大地呈现一派早春新绿的时节,一架从深圳国际机场起飞的大型波音客机,一跃飞上了蓝天,飞向祖国西部那片神奇的土地。乘客中就有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

此次曾荫权亲自率领一个由数十位香港富豪巨贾组成的大型访问团,专程前往祖国大西北考察商机。此举恰好与中央发展大西北的战略决策紧密配合,而祖国大西北的发展前景与随处可见的商机,无疑也会给这些随曾荫权专程赶来的各路富豪带来商业发展的无限生机。值得说明的是,这次西行之旅,也使祖国内地人民第一次熟悉并了解曾荫权。

在新疆这片酝藏着无限生机和潜力的大地上,曾荫权和他的商业代表团的足迹遍及乌鲁木齐、吐鲁番等陌生的地方。在这里曾荫权睿智的头脑和惊人的判断力首次展示在祖国内地人民面前,而他的讲演口才和对商机的敏感观察力,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月28日,位于乌鲁木齐近郊那偌大一片碧绿胡杨环绕的新疆大学,迎来了一批重要的客人,为首者就是香港特区代表团团长曾荫权。在学校宽敞明亮的礼堂内外,从清晨起就挤满了新疆各族学生,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一阵掌声响起,身着普通黑色休闲装的曾荫权来到鲜花簇拥的主席台上,他原本就是一个普通人,绝对没有学生们事前想像的倨傲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官气”。站在送话器前的曾荫权神态温和,平易近人。尤其是他即席发表的讲话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也正是他的演讲和对学生提问的对应,把一个香港特区高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忽然拉近了!

“同学们,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并不是来讲课的,而是希望跟大家交流看法。我会先简短地谈一谈对于新疆的见闻感受。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这次访问西部地区,在新疆停留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但是,我们虽然跑了较长的路程,所能到的却只是新疆极小部分的地方,因为新疆幅员实在太大,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的六分之一,是香港面积的1600多倍,但人口则不到香港的三倍,由此可以想像,新疆可供开发的空间是何等广阔!

“新疆不但地域辽阔,而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从气候条件来说,新疆日照长,阳光充沛,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从地貌条件说,不少人误以为新疆只有干旱的沙漠,其实这里有河流、冰川和地下水,水源相当丰富。新疆确实有大面积的沙漠,但是仍有百分之五的地方是绿洲,这就达到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近80个香港。至于矿产资源,新疆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还有各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尽管西部大开发并不只是简单的资源开采,但是新疆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特点,毫无疑问提供了独特而优越的开发条件……”

曾荫权坦诚的讲演中透出他对祖国西部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让集聚在礼堂内外的大学生们了解到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会场上不断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尽管曾荫权的普通话讲得并不好,然而他那颇具亲和力的谈话还是打动了学生们的心!

“请问曾先生,您作为香港特区代表团团长,能否谈谈在这次考察以后,香港商界人士是否真会来到我们新疆投资?”曾荫权的话音刚落,会场上立刻响起了大学生们的窃窃私议。学生们显然被他的演说所鼓舞,急于向曾荫权提出问题。一位男生的手举得高高的,在得到允许后他提出了急于想了解的问题。

曾荫权望着向他发问的学生,略一沉思便说“据我了解,不少港商早已在新疆投资于毛纺棉纺、旅游酒店等业务。还有港商在新疆设厂,以羊肠为材料生产肠衣。现在新疆向港商提供的投资项目,包括各类食品的加工、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优质葡萄的种植和酿酒等。我想我们回港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港商到新疆来投资!” 掌声再度响起。 又一个学生发问:“曾先生,您认为新疆投资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几天来的参观访问及考察给这位从小就生活在香港的政务官员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所到之处他看到许多从前没有见过的东西,吃到了真正的新疆葡萄干,也品尝了独特的奶茶。有时他甚至还与那些穿着民族服装的青年人,在欢快的充满西域风情的乐曲中一起翩翩起舞。此刻当大学生向他探问对新疆的印象时,他充满感情地侃侃而谈:“新疆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经济,从而强化本身的竞争力。特色经济的形成,先要培育各种符合市场需求、富于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所以,要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就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上,我认为香港可以发挥一定的角色。香港长期以来是一个商港,现在更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香港企业界熟悉市场运作,有广泛的海外贸易网络,而且在掌握资讯、业务管理和包装推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手法。不少港商早已在新疆投资。我知道还有港商在新疆设厂,以羊肠为材料生产肠衣。新疆羊多,羊肠过去可能没有多大的价值,现在制造成为肠衣,成本也许不高,但市场上有需求,就能带来利润,成为一种有特色的产业。现在新疆向港商提供的投资项目很多。香港企业界惯于根据市场的需求,各自作出商业决定,而且只要有理想的投资环境,还会自行寻找和开发更多别具特色的项目。我虽然从没有做过生意,但也认为,新疆有如此适合种植葡萄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像吐鲁番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又已经酿出了相当优质的美酒,香港如果要发展成为国际红酒中心的话,自然应该有来自新疆的供应。就运输条件来说,这无论如何没有法国那么遥远吧……”

台下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的喝彩。大学生们显然被曾荫权富有感染力的回答所打动,他们发现来自香港特区的政务官员,不但认真地考察了新疆,而且在短短的几天里已经从心里爱上了祖国的新疆。

“新疆的开发,当然需要有资金和人才,而培育和发掘人才是更为迫切的。”当喝彩和掌声平息后,站在台上的曾荫权继续畅谈他的想法:“现在国际金融市场资金很充裕,往往只是苦无合适的投资项目。能否吸引外商投资,往往取决于当地有没有合适的人才配合发展。我知道新疆大学确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特色人才’。这的确很有见地。建设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各种不同才干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新疆这样独特的环境里,要发展特色经济,就必须培养特色人才。”

有学生问:“请曾先生谈谈对我们大学和学生的看法,好吗?”  “好!”曾荫权举手劝止住会场上掌声的轰响,然后真诚地说:“我觉得新疆大学本身就有很鲜明的特色。这里的文科,有维吾尔和哈萨克语言文学政治经济学科里有关于中亚的课程:另外还设有研究干旱生态环境等题目的几个专门研究所。这些都是很切合实际的,也是其他地方的大学所没有的。你们还把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法律、经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引入课程,强调学以致用,培养适合西部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些都很值得赞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特色人才的成长,也要同样注重培养较全面的能力。开发新疆,所需要的特色人才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市场知识,这样才能把丰富的天然资源,和丰硕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经济收益。我知道新疆大学与国内、国外多家名校如北大、清华、复旦等都建立了联系,拟定了教学交流的安排。香港的大专院校在不同的学科上也具有相当水平,而香港的市场环境又特别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我相信,两地教育界如果适当地开展双向交流,应可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

掌声再度响起。这时赶来听曾荫权演讲的学生和教师们已在礼堂门外过道上挤成了一道道黑压压人墙。看到这意想不到的盛况,曾荫权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曾荫权在祖国西部的考察活动,惊动了内地传媒。新华社、中新社等主流媒体都纷纷发表消息、报导、专访和评论。香港媒介对曾荫权的新疆之行更是好评如潮。香港《大公报》的评论标题为《曾荫权指点西部五大商机》,《明报》的社论标题则是:《曾荫权访问西部:内地人民第一次认识他》……

曾荫权的名字就从这时起,开始为祖国内地的民众所知晓。内地和香港媒体对曾荫权的报道,起于他的“葡萄王国”之旅,而四年后他即将出任香港特区代理行政长官的消息公布后,他顿时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人物。就从那时开始,熟悉曾荫权今天的读者,开始关注他的昨天。特别对曾荫权没有登上政坛之前所发生的故事,越加平添了极大的兴趣。

这部纪实文学,就是从曾荫权鲜为人知的童年写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荫权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窦应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309983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