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刀向鬼子砍去(抗日烽火中的中国)/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抗战档案
内容
编辑推荐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八年的漫漫长夜、遥遥征程,古老的华夏大地战栗于隆隆的枪炮声中、燃烧于侵略军的"太阳"旗下。鲜血和泪水、不屈和抗争,展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决不低头的个性,描绘出中国抗日御侮历史的雄壮画卷。一部尘封了60多年的血泪历史再次被一页一页地翻开……

目录

对日抗战中的八路军/1

晋东南军中杂记/11

抗战时期的延安/29

一件并不轰轰烈烈的故事/33

西战场我炮兵阵地/37

彭副总司令谈百团大战/39

我们这样攻下敌人的堡垒/45

美国军官们在前线的所见/51

中秋送“客”/59

新四军在茅山的故事/63

项英的一支铁军/71

我所知道的新四军/78

太行山畔的游击根据地/84

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86

扬我神威,摧敌主力/91

卢沟桥上的守军/92

孤军退出记/96

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103

闸北孤军指挥官长访问记/107

殉难营长周鉴/111

蔡将军罗店血战殉国记/114

两下店和邹县的冲杀/117

昆仑关麈战记/124

万家岭歼灭战/127

大刀向鬼子砍去/129

竹园墩苦战/130

东江战役/132

长蛇岭半月战斗记/134

广州四郊的怒吼/145

滇缅路开通/147

侵华日军投降/149

试读章节

阳五个碉堡都是串通的,但没有走过的人是永远也找不到它的进口,因此,只是拿下这些碉堡,仍是不能解决战斗,最要紧的是,整个地道只有一个进口,它却隐蔽在一个不易为人注意到的厨房里的角落上,不找到它,我们便是“入也无门”。晚上,五六百个敌人就住在这里面.他们绝不相信我们会闯进去,来:肖灭他们。负伤的伪军告诉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剩下的便要靠我们的勇敢和机智了。

“哒哒哒……”我们的机关枪打开了曾经片刻沉寂的战场。首先我们一部分弟兄控制了四角的碉堡,其余都在郑营长率领下,冲到敌人那个藏着秘密的厨旁里去了,手电光时明时暗的闪耀着,机关枪开着路,我们钻进了厨房,又钻进了地道进口,在地道里展开了生死的激战。机关枪的炮火,好像一条火龙,;中破了地道里的黑暗。刺刀的冲击,进发出点点的火星。杀声和呼叫混做一团。

我们的机关枪,从地道进口的两端,分开两路向前挺进。冲过一个道口,前面又是一个道口,穿过一段宽阔的地道,跟着又是一段宽阔的地道,一个道口,一段地道,一段地道,一个道口……前进着,战斗着,顽强的敌人节节败退了。

太阳又出来了,这是第二天的黎明,地道里的枪声停止了,在那里静静躺着二百多具敌人的死尸。残余的敌人都钻进西边那个母碉堡,那里时不时还飞出几颗子弹来,变成了一个最后的战场。我们的战士们,睁着两只血红的眼,严密地监视着母堡里的残敌,期待着指挥部下达最后歼灭敌人的命令。

我们的平射炮又响了,每一颗炮弹都落在敌人最后的一个碉堡上,这时候,大炮1只有大炮是敌人没有料想到我们会有的火器。大炮!只有大炮的雷鸣才便于我们的战士冲击这个仅存的母堡。

机关枪的扫射,冲锋。

最后,在敌人碉堡两端的进口,我们堆起了浇上煤油的棉花包,一会儿,棉花烧着了,一股股浓雾般的油烟塞满了敌人的母堡,接着,通天的巨火烧起来了,头上的太阳也显得有些黯然了,母堡的枪声由稀稀落落,终止寂然无声。P49

序言

上海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抗战时期在孤岛上海出版的报刊,翻阅那些已经开始泛黄,并不断掉下纸屑的报刊,尽管时光已经流逝,报刊已经十分陈旧,却无法不被这些文字与图片所打动,因为这些文字与图片里有拼死的呐喊与抵抗,有血雨腥风的场面;有些图片我们实在无法忍受,因为在和平时代,很难看见这样彻底的人性泯灭,兽性大发。透过这些泛黄的报刊,时光仿佛又回到了60年前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儿女那前赴后继的身影,仿佛嗅到了那血腥的屠杀。

这些报刊中的许多文章有的反映了前线将领血战到底的精神,以及对抗战局势的认识;有的以各种形式,近距离地向我们描述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同仇敌忾,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场面与精神;有的通过难民之口,或者国际友人的述说,记录了日本鬼子在中国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为了反映那段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最大限度地翻阅了馆藏资料,力图通过那些在历史现场中人的感受与记录,近距离回忆一下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战争。基于此,我们编选了《鬼子来了——日军暴行记》《血肉长城——抗战前线将领访谈》《大刀向鬼子砍去——抗日烽火中的中国》这套图书,以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触到中华民族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些义无返顾地用血肉筑成长城的真汉子的生死豪情,并时刻铭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所造成的沉重创伤。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长达8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最早、结束最晚、作战时间最长、作出巨大民族牺牲的国家。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在编选过程中,为了全面反映抗战局势,我们从不同侧面与角度收录了国共两党上至朱德、彭德怀、叶挺、陈毅、李宗仁、冯玉祥,下至普通战士,以及游击队将领或访谈,或浴血杀敌的通讯。以当时的文字与图片重现了抗日军民克服重重困难以热血之躯英勇杀敌的故事,追忆了一些爱国抗日将士惊天地、泣鬼神、战死疆场的英雄事迹。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9月11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第八路军为第18集团军,总指挥部改称总司令部,朱德和彭德怀分任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但是,抗日战争期间,习惯上仍将第18集团军称为八路军,或“第18集团军”和“八路军”名称混用。

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对所有的文章都不加任何主观评论.除个别文章略做删改外,基本上维持原貌。为便于读者查找文章的来源.每篇文章均标明了出处,所强调的是文章的史料价值。

编者

2005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刀向鬼子砍去(抗日烽火中的中国)/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抗战档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汉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25373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