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以其独特风貌成为了哪一时代文学的标志,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又是元代文化的“活化石”。本书运用现代意识对元杂居中文化精神进行阐释。该书文献功底扎实,理论素养丰厚,且切入的角度颇有新意,为今人传承的文化精神。
图书 |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以其独特风貌成为了哪一时代文学的标志,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又是元代文化的“活化石”。本书运用现代意识对元杂居中文化精神进行阐释。该书文献功底扎实,理论素养丰厚,且切入的角度颇有新意,为今人传承的文化精神。 目录 序霍松林 /1 第一章 文化精神与元杂剧的文化视角 /1 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文化构成 /11 第三节 元杂剧的文化视角 /26 第二章 冲突与融合 ——元杂剧繁荣原因的文化透视 /36 第一节 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互相冲突 和融合 /36 第二节 “书会才人”与“勾栏艺人”的才智 /47 第三节 开放、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 /59 第四节 戏曲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 /63 第三章 元曲对传统文学精神背离的文化特质 /69 第一节 传统文学精神巡礼 /69 第二节 元曲奇崛的文化特质 /72 第三节 元曲背离传统文学精神的社会文化因素 /85 第四章 天理与人欲 ——爱情婚姻剧的文化阐释 /89 第一节 传统女性文化及爱情婚姻题材作品的 叙述模式 /90 第二节 与唐传奇爱情小说不同的文化视角 /98 第三节 才子佳人爱情剧的思想内涵 /107 第四节 士子妓女爱情剧的思想意蕴 /121 第五节 入神之恋剧——人性美的赞歌 /149 第六节 爱情婚姻剧中新的灵光——弃妇模式的 新突破 /157 第七节 爱情名剧——《西厢记》爱情婚姻观的 文化解读 /171 第五章 神仙道化剧的文化特质 /183 第一节文人弃儒归道的无奈抉择——元杂剧 “神仙道化”剧的文化透视 /183 第二节 道教文化与“神仙道化”剧的艺术特色 /205 第六章 历史的艺术展现 ——历史剧文化精神的阐释 /220 第一节 元杂剧题材来源分析及历史剧定义界说 /220 第二节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238 第三节 英雄之歌——民族意识的最强音 /264 第四节 文人心灵历程的艺术展示 /291 第五节 元杂剧历史剧繁盛的原因谫论 /304 第六节 史传文学名著《史记》对元杂剧历史剧 影响的个案分析 /312 第七章 元代吏治与公案剧的文化内涵 /332 第一节 艺术地再现了元代昏聩吏治下的种种 社会丑恶 /333 第二节 壮美的悲剧精神的大展示 /351 第三节 正义精神的象征——清官形象的文化意义 /360 参考文献 /379 后记 /39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益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16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4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