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泪眼(中篇小说珍藏本)/当代名家自选精品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从维熙作品大都是描写1957年以来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活,其中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是代表作。本文集精选了他的以苦难成就的一系列反映劳改生活的经典作品《远去的白帆》、《风泪眼》等,这些小说充满了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字里行间溢满人世间的悲情。

目录

回眸昨天(代序)/1

远去的白帆/1

风泪眼/82

死亡游戏/225

临街的窗/289

附录:“大墙文学”的得失与《风泪眼》的新探索/张韧/311

试读章节

士兵终于受好奇心的驱使,向索泓一提出了问题:

“喂!俺想问你一下,你那两只眼睛咋会是两个模样哩?”

索泓一的思绪被打断了,这时他才发觉士兵已然和他走到一条行线上来了。他沉吟了片刻,回答说:“我的左眼有病。”

“啥病?”

“遇着风吹就流泪。”

“嗅!俺老家那边,管这个叫‘风泪眼’!”士兵说。

“那就把这只眼也叫‘风泪眼’吧!”

“咋得的?”士兵刨根问底。

“娘胎里带来的!”索泓一胡诌地回答。

“你咋不治治?”

“不治之症。”索泓一急于想中断士兵的盘问,继续想他那只眼睛的事情,便含蓄地说,“秋天风多,我只好让它像烛油一样,一滴一滴地往下流了。”

士兵单纯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把枪往肩上背了背,独自低声哼哼开河南梆子:

一支红烛万滴泪,

一更流到五更天。

……

……士兵的梆子调哼哼过后,芦苇塘重新恢复了刚才的寂静。索泓一非常需要这种沉寂,好把眼睛——幸运儿的过程,重新咀嚼一通。

索泓一自信自己星个唯物论者,并不相信人世间真有什么命运,但命运偏偏向他叩门。这要追溯到一九六○年的暮冬早春,大雁虽然早已经拍着翅膀飞掠过群山,向人间报告春天的信息,但塞外的倒春寒,仍然很冷。那天夜里,刮着五六级的大风,索泓一龟缩在石灰窑的火墙上值班看窑。他木呆呆地听着大风的喧啸,那凄厉的声音一会儿像饥饿狼群的嘶叫,一会儿又像是谁擂响了千面大鼓。最初他听着这大自然的雄浑粗犷交响乐,心里倒是十分惬意。他把双手揣进破棉袄的袖口,身子往火门上抹着泥巴的墙上靠了靠,想在这虻牛吼叫的风声中打个盹,但他的肚子咕噜噜地向他提出了抗议——他饿了。其实,两个玉米面的窝窝头,和几块刚刚从封冻的土地里抠出来的鬼子姜,就在他的手边,他摸来摸去就是舍不得吃。“我不饿,我不饿!”索泓一经常使用阿Q抑制肚饥法,现在又使用了出来,他伸手摸摸已经烫手的窝窝头,又把它放下,“嘎渣儿还没烤焦哩!再等一会儿吃更香!”

为了转移饥饿对他的挑战,他微闭着眼睛,开始想些快乐的事情。他记得有那么一天,几个老右在宣传室外向阳的墙根下“精神会餐”。甲说:

“全聚德的烤鸭香得流油。”

乙答:“又一顺的也够味儿!”

丙插嘴说:“别忘了,还有一家烤鸭店是便宜坊!”

丁眉飞色舞地喊道:“我愿意用我的行李卷,换一只烤鸭;不,哪怕是只换一只鸭腿,我也认了。”

当时,索泓一正在这间屋内画劳教队的墙报报头:一个身强力壮的矿工,头顶上举着一块超过自己体积的矿石。他听见窗根下同伙们正在精神会餐,他陡然起了个开玩笑的念头。他用画笔醮着调好了的颜色,在一块白纸上画了一只浑身油亮的烤鸭,又用一截短线头拴好,从窗棂慢慢地下坠到他们面前。像天上掉下馅饼来一样,这几个老右先是愣愣了一阵,短短的寂静过后,甲乙丙丁中的两位,摇摇头向探出窗口的索泓一贪婪地一笑;而剩下那两位戴眼镜的秀才,竟然伸手去抓那张画饼充饥的烤鸭。那个起誓要用行李卷换一只烤鸭的丁君,手疾眼快地一手抓住了鸭头,把纸上的烤鸭狼吞虎咽地咽下肚子。大概是因为颜料气味反胃之故,他的嘴又像喷泉一样,从他喉头一下把一团团乱纸吐了出来……索泓一急忙跳出窗子深表歉意地为他捶打后背。没想到丁君反而感谢他说:“你变的戏法不错,偏方治了我的饿病,这回我一下午都不会饿了,谢谢!”

这幕饥饿世界的真实童话,索泓一深深地记住了,以致在他的半睡半醒中,那只冒着油光的烤鸭的形象还历历在目。他打着盹,流着口水,两只手本能地各抓着那一个窝头,好像生怕被大风刮跑了似的。忽然,他觉得手中的热窝头,被什么东西拉动了一下。“兴许是寻食的长尾巴松鼠吧”,他迷迷糊糊地想,“你有松籽可吃,何必来和我争食!”他恍惚地感到另一只手上的窝头,也蠕动了一下,索泓一猛然惊醒了,他掏出值班用的电筒向左右看了看,松鼠倒是没有看见,两个窝头和那几块鬼子姜却不翼而飞。他用电棒向前扫了扫,看见不远处有个影影绰绰的人影,正在向前飞跑。

“月黑风高的更深午夜,谁到这荒山野岭来抢我这口食物呢?!或许是后半夜来接班的同伙,在和我开玩笑吧!”索泓一猜测着。所以,他靠在石灰窑的火墙上悠悠然地喊道:

“喂!我看见你了!”

黑影不理睬他,继续往前跑。

“别开这样的玩笑好不好?这是我晚饭领来的两个窝窝头,没舍得当时吞下肚子,特意拿到窑上来烤着吃的!”索泓一语声里掺杂了噪音。

那黑影不但没停住脚步,反而脚步加快了。

索泓一警觉地站起来,顺手抓起身边那根捅火棍子,朝那人影追了过去。在电棒的光束下,他看见那个奔跑的人,后背上的棉袄咧着嘴,袒露出开花的旧棉絮,头上戴着一顶耷拉着耳扇的棉帽子,那两个耳扇因为奔跑而忽扇忽扇地上下摆动着。

“站住!”

“你给我站住!”

“我开枪了!”索泓一拿着拨火棍比试着,他想让他停下脚步。

哪知这一下那个抢了他窝窝头的人,反而和他打开了“游击”,那黑影不再笔直地朝前跑,一闪身躲到了石灰窑后边去了。——显然,这个人当真认为索泓一手里拿着步枪。这儿一字排开有七座高高的石灰窑,石灰窑旁边还有一堆堆用破苫布、烂席头盖着的石灰堆,那个人凭借这一个个小山头和他兜开了圈子,给索泓一对这位不义食客的追寻,增加了很多麻烦。

索泓一毫无畏难之意。因为这两个窝窝头,对他来说太贵重了。晚饭时,他拿着两个窝窝头,思想斗争进行了足有一个时辰。一会儿,他急不可耐地想吞掉它——这不需要更多时间,只需要几秒钟。一会儿,他又想把它装在口袋,等到了窑上值夜班时再吃。在窑上吃他可以先用自制的木片刀,把烤得焦黄的窝头切成像蚕豆大小的块块,然后用刀尖叉起这些小块块慢慢咀嚼,反复咂摸滋味够了,再把它咽下喉头。在度荒年月的劳教队,这是生活中的一件乐事。索泓一自认为并没有因饥饿,精神塌方到丁君那样的程度,明知是画饼硬要拿来充饥;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饥饿给他带来了精神变态。比如:他吃饭之前,先要抱着铝制饭盆,喝上一饭盆水,直到他一挪动身子,腹内发出咣当咣当的水响时,才停止他的牛饮。之后,开始对着窝头相面,先看看个头大小,再翻过来看下边的眼儿大小。第三道工序才是检验是否少棱缺角。最末一道检验程序是看手中的窝窝头周身,是不是在那儿被粘掉了一块皮”……这天,索泓一这四道工序统统检查完毕之后,他思想斗争才有了结果:把它带到窑上去吃。他知道抵抗塞外夜寒需要热量。于是他先把稀稀的菜汤盆兑满了水,咕噜噜地喝了个水饱肚儿圆,便揣起窝头到石灰窑来了。哪知,他靠着窑门火墙打盹时,竟然冒出来一个“三只手”,索泓一怎么能善罢甘休呢?!

他用电筒苦苦地搜寻着,终于看见了那个猫腰和他转大窑的人影。电筒是新换的电池。光圈很亮,这使他能看到这个“三只手”的一切动作。使他心悸的是,那个人好像一边跑一边往嘴里填着什么。索泓一知道事情不妙,只好一边追一边向这个人展开了宣传攻势;

“喂!放下窝头、鬼子姜,我不开枪!”

“你的嘴怎么还在蠕动,我可要开枪了!”

“你别跑了!我把那几块鬼子姜送给你吃了!”

“你可得把那两个窝头给我扔下。”

怎奈那个人好像也是个饿死鬼投生的,依然故我地边跑边吃。索泓一忍无可忍,把裤带往里紧了一扣,疯了般地朝那个人扑了过去。他身体因腹内缺食就够虚的,那位“三只手”似乎比他还要虚弱,因而在360度的圆周的追寻中,索泓一和那个人距离在不断地缩短。眼看,索泓一扬起胳膊,那根木棍就要够得上那个人了;那个“三只手”突然弓下身子,从石头压着的烂席片下抓起一把石灰,顺风扬沙地向他脸上一洒。

索泓一手中的木棍落在了地上……

他双手捂住了疼痛的眼睛。

他的饥饿被眼痛所代替……

索泓一一屁股坐倒在石灰窑旁。

之后,发生的事情完全像是一场梦。他恍恍惚惚地感觉好像是被一个人背在了身上。去哪儿,他不知道;背他的是谁,他没有工夫去想。他只感到左眼火烧火燎地疼痛,直到他又能重新睁开一条眼缝。

          P91-P95

序言

    回眸昨天

       ——代序

中国古代神话的“八仙”中,只有张果老称得上哲仙。之所以如此,因为他懂得“向后看才能更好地向前看”的道理。在八仙的肖像中,他的形象是倒骑毛驴,目光在审视他身后走过的道路。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走过去的路就是历史。古人留下如是的哲言:温故而知新。其含意是熟读昨天的历史后,才能更好地走好今天和明天的路。这也是笔者应约选编这本小说集时,遵循的一把文学之尺。

始自中国历史的新时期,全国先后四次举行中篇小说评选。笔者侥幸在第一、二、四届评奖中三次中榜。第一届获全国奖的《大墙下的红玉兰》,虽然它的影响巨大,但我在编选此书时剔除了它,这不是因为它的古老,而是在我的自审中,发现它明显地留有非文学的政治胎记;第二、四届获全国奖的两部中篇小说《远去的白帆》和《风泪眼》,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洗礼而褪色,因而将其编入其内。另外的两部中篇小说《临街的窗》和《死亡游戏》,是大墙文学的另类文本。《临街的窗》一篇,描写了从风雪驿路归来知识分子的生活艰辛;小说《死亡游戏》则为本书之魂,是耸立于笔者心中受难者的历史墓碑。此篇,去年岁末被电影人买走了电影拍摄权,作为小说艺术的独立存在,笔者将其收入其内。

序言忌长,就此搁笔。

        从维熙

书评(媒体评论)

从维熙的“大墙文学”经历了步步深化的过程。试图揭示主人公心理、精神的复杂性,表现知识分子对历史的质疑以及自我心灵深处的反省,增加受难者形象所蕴涵的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的容量。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战局当代文学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充实和自我深化的流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和升华。

      ——陈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泪眼(中篇小说珍藏本)/当代名家自选精品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从维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05538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4
15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