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外国文学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雅娜打好行装,走到窗口张望,雨还是没有停。

大雨下了一整夜,敲打着玻璃窗和房顶。天空低沉,装满了雨水,仿佛胀破了,雨水倾泻到大地上,大地像糖一般溶化了,变成一片泥浆。不时刮过阵风,送来一股闷热。阴沟的水漫出来,哗哗流淌,灌满了行人绝迹的街道。临街的房舍海绵似的吸足了水分,从地窖到顶楼的墙壁都湿透了。

雅娜昨天出了修道院,这一生总算自由了,要及时享受她梦想已久的各种幸福。从清晨起,她就不厌其烦地观望天色,唯恐天气不放晴,父亲就不肯动身。

雅娜忽然发现忘了把日历放进旅行包里,于是她从墙上摘下小小的月份牌。月份牌的图案正中烫金印出“1819”这个年份,她拿起铅笔,划掉头四栏和每个圣徒日,一直划到5月2日,这正是她出修道院的日子。

“小雅娜!”门外有人叫她。

“进来,爸爸。”雅娜答应一声,只见她父亲走进房间。

他就是勒佩丘·德沃男爵,名唤西蒙一雅克,是上个世纪的老派贵族。他追随卢梭,热爱大自然、田野、树林和动物,表现出情人般的温存。

他既然出身于贵族家庭,就本能地痛恨1793年,不过,他又受了非正统教育,具有哲人的气质,因而憎恶暴政,但只是发泄不满,讲些无关痛痒的话。

仁慈,既体现他的巨大威力,也体现他的致命弱点。他这种造物主式的仁慈,要爱怜、要施舍、要广为行善,有求必应,倒显得意志薄弱,缺乏主见,几乎成了一种毛病。

男爵崇尚理论,为女儿的教育拟订一整套计划,要把女儿培养成快活、善良、正直而温柔的女性。

雅娜在家长到十二岁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圣心修道院,母亲的眼泪也未能阻挡。

父亲严令,让她在修道院幽居,与外界隔绝,不与人事接触。他希望女儿到十七岁回家时仍然天真无邪,以便亲自调理,让她沐浴在理性的诗中,让她驰骋在丰饶的田野里,观察动物天生的爱恋和单纯的温情,观察生命的客观法则,从而开启性灵,走出蒙昧无知的状态。

现在,她出了修道院,一团喜气洋洋,显得充满活力又渴望幸福,急于要尝一尝各种欢乐和各种艳遇的滋味。况且这一切,她在修道院穷极无聊的白日里,在漫漫的黑夜和孤独的期待中,早已从精神上品尝遍了。

她的相貌宛如韦罗内塞的一幅肖像画,那黄灿灿的金发仿佛给她的肌肤着了色,华贵的肌肤白里透红,覆盖着纤细的汗毛,仿佛罩了一层淡淡的丝绒,只有在阳光的爱抚下才能依稀分辨。一对明眸呈深蓝色,就像荷兰制造的小瓷人的眼睛那样。  她的左鼻翼上长了一颗小小的美人痣,右腮下也长了一颗,并带有几根不易分辨的与肌肤同色的汗毛。她身材修长,线条优美,胸乳也已丰满。她嗓音清脆,有时听来过于尖细,但是笑起来却那么开心,给她周围制造一种喜悦的气氛。她有一种习惯动作,双手时常举到鬓角,仿佛要抿头发似的。

她冲上去,紧紧拥抱父亲,说道:

“哎,到底走不走啊?”

父亲微微一笑,摇了摇苍白的长发,又指了指窗外:

“怎么,这样的天气,你还想上路啊?”

雅娜撒起娇来,恳求父亲:

“哎!爸爸,求求你了,走吧!下午天儿就会晴的。”

“你母亲也绝不会答应的。”

“会答应的,我担保,我去跟她说。”

“你若是能说服你母亲,那我也同意。”

雅娜立即冲向男爵夫人的房间,因为她已急不可耐,早就盼望动身这一天了。

她到鲁昂城,进入圣心修道院之后,就没有离开,父亲规定她到一定年龄之前不准分心。只有两次例外,父母接她回巴黎各住半个月,但毕竟是待在城里,而她一心向往去乡村。

现在,她要到白杨田庄去消夏。那座古老的庄园是祖传的产业,建在伊波附近的悬崖峭壁上;她期望到了海边能自由地生活,得到无穷的乐趣。再说,那份产业早已确定留给她,她结婚之后就要在那里定居。

这场大雨,从昨天晚上下起,一直未停,这是她有生以来头一个大烦恼。

可是,刚过三分钟,她就跑出母亲的房间,满楼叫嚷:“爸爸!爸爸!妈妈答应啦!快套车吧!”

滂沱大雨根本不见小,当四轮马车驶到门口时,反而下得更大了。

雅娜要上车了,男爵夫人才由丈夫和使女搀着下楼。那名使女个头儿高大,身体健壮,像个小伙子。她是诺曼底省科地区人,年龄还不满十八岁,看上去却像二十出头了。她名叫罗莎莉,是雅娜的奶姐妹,因此在府上被当作第二个女儿。

罗莎莉的主要差使就是搀扶老夫人,原来几年前,男爵夫人患了心脏肥大症,身体逐年发胖,现在肥胖得变了形,弄得她叫苦连天。

P1-4

目录

译本序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序言

一生要怎么过,一生又是怎么过来的,这是摆在女人面前的真正的终身大事。

她的一生,是在“情”与“欲”、“灵”与“肉”的旋涡中度过的。不必问她是谁,无论她是雅娜还是安娜,只要是女人,只要一生不幸,那么她的悲剧,多半是卷入这种旋涡的缘故。请看雅娜的一生。

雅娜生于一个温馨融融、喜气洋洋的贵族之家。母亲多愁善感,沉湎于风流往事的回忆中。父亲勒佩丘·德沃男爵生性温厚诚朴,乐善好施;他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田野和树林;他特别信奉卢梭的“顺乎天性”的教育思想,这一点对雅娜的成长尤为重要。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雅娜十二岁时入修道院,一住五年,与人世隔绝,以免受社会环境的毒害。因此,直到十七岁出修道院开始她的一生时,她仍然是个纯情天真、富于幻想的姑娘。她回到白杨田庄,在海边田野憧憬美好的人生、奇妙的爱情,渴望梦想中的那个人来叩田庄的大门。命运似乎对她特别慷慨,不久便派来一个相貌堂堂的贵族青年德·拉马尔子爵。二人一见钟情,很快由热恋而结婚。从少女到新娘,雅娜首先遇到的是情和欲的冲突。她情窦初开,以纯情投入决定她一生的结合,还难以接受子爵的性欲,敏感的心灵一开始就受到伤害。蜜月旅行到科西嘉岛,新婚夫妻在幽谷山泉戏水时,雅娜才完成性觉醒的转变,在短暂的时间内,夫妻间的情和欲达到了协调。这段美好的日子,成为她一生弥足珍贵的唯一记忆。

然而,情和欲的这种协调,如昙花一现。雅娜的幸福来得迅疾,去得也迅疾,好似流星转瞬即逝,闪光熄灭之后,给她留下的是一片更加幽暗的夜空。这就是先慷慨后吝啬的命运给她安排的一生。结婚之后,德·拉马尔子爵就摘下温文尔雅的面具,露出了卑劣淫邪、薄情寡义的嘴脸。蜜月旅行回来,他立刻把庄园和财产的管理大权抓在手中,甚至苛刻地限制雅娜的花销用度,暴露了他那贪婪而自私的本性;他稍不如意,就对雅娜和岳父岳母提高嗓门儿,说话就跟争吵一样,表明了他那专横跋扈、缺乏涵养的品格。这一切,雅娜都可以忍受,都可以渐渐习惯;然而,她那颗纯情的心灵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她丈夫那种不择手段、永难餍足的肉欲。

德·拉马尔子爵初次应邀到白杨田庄吃晚饭,就同雅娜的使女罗莎莉私通了。蜜月旅行归来的当天夜晚,他就抛开妻子,去同罗莎莉重温旧情。直到他们有了个私生子,雅娜也没有觉察丈夫的奸情,只是在一天夜里,她无意中才发现丈夫和使女睡在床上,精神立刻受到极大的刺激,穿着单薄的睡衣跑到积雪的荒野,要跳崖投海自杀。此后她大病一场,早产生下一个儿子,便移情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德·拉马尔子爵恶习难改,又同本地的富维尔伯爵夫人野合,二人经常骑马到树林幽谷私会。奸情被伯爵发现后,遭到报复而双双死于非命。

雅娜的儿子在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离家上中学后,很快就堕落了。他赌博成性,并且寻花问柳,同暗娼私奔。数年间,不但提前把名下继承的财产挥霍殆尽,还欠下大笔债务,逼得雅娜不得不忍痛卖掉白杨田庄。雅娜晚年的凄凉境况可想而知,只能从儿子和暗娼生下的女婴身上,得到一点点人生的温暖。

同《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一样,雅娜的一生也是个悲剧。在少女时期,二人都在修道院里过了一段禁锢的生活,都抱着幻想走向人生。女人入世,就要投进情和欲的大旋涡。雅娜和爱玛都同样抱着幻想,虽其渴望又不尽相同,但其命运可谓殊途同归。爱玛抱着浪漫的幻想开始人生,从“欲”出发,感到自己的丈夫缺乏情感情趣,渴望结识一个风度翩翩、谈吐风雅的男子,终于做人情妇,纵情声色,结果身败名裂,不得不服毒自杀。如果说爱玛想入非非,有几分自作自受的话,那么雅娜所向往的,不过是一个钟情体贴的丈夫、一种相亲相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这是一个纯真少女最正当、最现实的渴望。然而,她入世所抱的纯情的理想,却被淫欲横流的现实所击破。连这种最起码的追求都难以实现,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极大同情了。

《一生》是莫泊桑的名篇,显然受了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启发和影响。然而,爱玛是追求幻想而不可得,雅娜却是追求现实而不可得。前者的悲剧是可想而知的,后者的悲剧则出人意料,因而愈加可悲。可不可以设想,如果雅娜遇到另一种类型的男人,她的一生就不是悲剧了呢?当然可以。但是,《一生》便不再成其为名篇,而是列入庸俗小说之列了。在这部小说中,莫泊桑没有扮演道德说教的角色,而是投注了真挚严肃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他母亲的不幸婚姻同雅娜相似,还因为他不回避社会的现实和他自身的现实。作者固然赞赏纯情的理想主义,但并不信奉。在他短短的四十三年寿命里,尤其在1880年发表《羊脂球》一举成名之后的十余年,他不仅在小说创作上硕果累累,而且在猎艳方面也战绩卓著。从贵妇人到年轻女工,都列入他的战利品的名单。他有三个私生子,只供养而不承认。他讨厌结婚,也讨厌建立家庭。淫风普遍存在,社会就是情和欲的大旋涡,对此谁也无能为力,任何批评指责,就算不是虚伪,也是苍白无力的。

李玉民

内容推荐

莫泊桑编著的《一生》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位出身破落贵族的纯洁天真、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少女进入人生旅程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过程,概括出了人们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人生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编辑推荐

莫泊桑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长篇处女作。

莫泊桑最擅长的“白描”技巧,使小说达到了“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部源于诺曼底民俗的经典,一个女人平凡而惨淡的一生,概括出人们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人生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一生》通过一个女子平凡而辛酸的身世来剖析和探索人生。充分发挥了作者在“白描”技巧上的特长,使小说达到了“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作者运用富有乡土味的优美笔调,展示他最熟悉的诺曼底傍海村庄的迷人景色和人情风俗,更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外国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1075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5027708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