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带给阅读者惊喜的作品。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北方单调、 袒露的土地上是不生长诗意的,而任林举却用毋庸置疑的语言事实赋予了这片土地从未很好表达过的生命意象。在这种意象中既有粗犷、宏阔的阳刚之气,也有细腻、精巧的阴柔之美,既有缜密、深邃的思辨色彩,也有舒展、自然的直觉描摹。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铺展的玉米,在作者笔下,它从普普通通的农作物已不需要多少过渡,就不经意的转化成了一种恢弘的象征,而与玉米息息相关的朴实、率真的人们则以单纯的方式诉说着有关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图书 | 玉米大地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带给阅读者惊喜的作品。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北方单调、 袒露的土地上是不生长诗意的,而任林举却用毋庸置疑的语言事实赋予了这片土地从未很好表达过的生命意象。在这种意象中既有粗犷、宏阔的阳刚之气,也有细腻、精巧的阴柔之美,既有缜密、深邃的思辨色彩,也有舒展、自然的直觉描摹。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铺展的玉米,在作者笔下,它从普普通通的农作物已不需要多少过渡,就不经意的转化成了一种恢弘的象征,而与玉米息息相关的朴实、率真的人们则以单纯的方式诉说着有关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内容推荐 中国版《瓦尔登湖》 作者笔下的玉米,是艰难并暗射人性的风情画,是一串串鲜活的人物,是家族史对东北大地诗意的表达……十位当红作家、评论家热情推举 鲍尔吉·原野、葛红兵、宗仁发、黄桂元、谭旭东、梁凤莲、刘仲、王晖、牛学智、常智奇等作家、评论家读后品评。编辑感言 《玉米大地》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大地玉米”,书中一段段苍凉的往事,定会牵出读者心底久违了的情愫…… 目录 在纸上把庄稼再耕种一遍 鲍尔吉·原野 第1章/001 第2章/005 第3章/009 第4章/013 第5章/016 第6章/020 第7章/028 第8章/033 第9章/038 第10章/043 第11章/048 第12章/051 第13章/055 第14章/059 第15章/063 第16章/068 第17章/073 第18章/077 第19章/081 第20章/087 第21章/092 第22章/097 第23章/101 第24章/105 第25章/110 第26章/115 第27章/121 第28章/127 第29章/132 第30章/136 附录 品评《玉米大地》/139 试读章节 在北方玉米的产区,玉米的价格一直很低廉,所以种玉米的人所付出的劳动及其自身价值也就和玉米一样的低廉。正是由于父亲对玉米的迷恋,那么多年,我家虽然粮仓里堆满了玉米,但我们从来没有富裕过。日子亦如“大苞米”一样清苦、单调而乏味。上顿下顿的玉米饼子,旷日持久的玉米饼子,曾让我一见到由玉米面做出来的食物,胃里就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有一些时候,在我们的眼里,父亲及乡亲们对玉米的热爱及执着是一种固执甚至愚昧的行为。 当多年以后,我偶尔在一份资料上看见,我的家乡,大部分土质实际上只适合玉米等少数种类的庄稼生长时,才认识到,父辈的作为和情感不过是安于天命的一种表现罢了。实际上,是土地选择了庄稼,是庄稼选择了耕种者,而耕种者不得不面对别无选择的命运。 不管风从哪里来,不管别人的观念如何,寡言少语的父亲,从来不屑以语言相对,他只尊重事实的裁决。就像玉米从来不用叶子说话,而是用秋天的“棒子”说话一样。 那年大旱,土地绝收。第二年出现了大面积饥荒,苦情弥漫四野。而我家由于前年存储了很多没有卖出的玉米,再加上母亲的省吃俭用,让我们在荒年里免受饥饿之苦。那一年的父亲虽也常有愁苦挂在脸上,但更多的时候能让我们看到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自豪,因为靠了他的“大苞米”,他的孩子没有像别人的孩子一样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每当他以那粗糙的大手轻拂我们的头时,我们都会感到父亲原来比我们一直以为的要高大得多。 然而,在童年的某一个时期,我不但不知道理解和尊重父亲,而且还处处和他作对,几乎他说的所有事情或提出的意见都是我极力抵触和反对的。他说要好好学习,我就谋划着哪一天怎样逃学;他说一个人要学会适应环境,我就说我无法忍受身边的一切……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痛苦而失落的神情映现在父亲的脸上,而我,内心里会有一种俨然胜利者的快意。 想起来,这种敌对情绪似乎毫无来由,但有心理学家分析,越是性情相近的父子之间,越有可能形成这种无法开释的敌对。难怪许多父母面对自己的不肖子女,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会大声喟叹:冤家呀!但这种敌对的情绪,多数只是发生在少年人处于半成熟状态的那一个时期,当这种近于仇恨的情绪一旦在某一天借助某一机缘转化为理解与亲切,那将是一种从骨髓到灵魂的融通和升华。也许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我突然感受到了父亲这个词的可亲可敬和神圣—— 那是一个灯火迷离的黄昏,刚刚吃过晚饭的我们躲在暗处,火炕一角,悄悄地,听隐隐的哭泣从邻家传来,看一语不发的父亲坐在灯前吸烟,对面墙上投射出他巨大的如传说中神灵一样的身影,一缕缕悠长的烟雾从父亲的口中吐出,丝丝袅袅,绕梁而去。那神情,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木然而又深远。看着看着,我突然感觉沉默着的父亲,很像一棵被心事缠绕的玉米。那种有如植物的宁静与神圣,使我的心不由得一颤,一下子就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伸出手,偷偷摸一下自己的脸,已经有泪水流了下来。 后来曾多次反思那久远的一幕,却始终难以命名,或许那就是最初的感恩,或许那就是最初的哀伤,或者正有一种从来不曾感受的力量从生命中醒来,那就叫爱。 P9-13 序言 在纸上把庄稼再耕种一遍 ——序《玉米大地》 袍带缱绻,是玉米中的情人。玉米绿袖长广,期待不识字的农夫俯身写下汉字。隶书、草书、楷书,关于河流、虫口鸟、露水和山坡上的道路。 到了七月,在北方看到了什么?遍地玉米。其实看不清哪一株玉米是什么样子,遍地茎叶汪洋。玉米的海由它们的叶子或者说袖子纷拂而成,拥挤澎湃。有一点风,高梁叶子出语“沙沙”,月夜听似“杀杀”。而玉米在风里回身转袖,呼喊深远。风再大,玉米哗然似水泄。倘若塞尚来到塞上一观,北中国的阳光在玉米身上洒下的是葱绿、墨绿、灰绿和带那么一点紫痕的绿,飘摇不定。 玉米海的单位是垅。深秋,站在垅背上的老玉米的根像鸡爪紧攥着土地。穿越玉米,叶子割破肌肤,是被汗水的盐分涂抹过的锐痛。 “玉”和“米”,均属汉字里最好的字,合帝王之尊与社稷之本。何米为玉,何谷为金?何石为燧,何玉为璧?命名的时候,先民把手按在这件事物上,加入多少遐想。在粮食里,玉米的地位粗伧,和高梁相当。在老百姓嘴里,它叫棒子、苞米、苞谷,“玉”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它的化学属性是淀粉。一位药厂的朋友告诉我,在×吨玉米淀粉中加入×公斤×素,搅和匀了(不匀也没关系)就是人们吃的×片。人们拧开药瓶盖,取出×片丢入嘴里,含水仰脖下咽,我想,他吃了一粒玉米。 玉米一如男人风格的女人。东北“老娘们儿”中这种类型的不少。虽然姿色招摇,还是很土。玉米生育能力强,抗旱能力强,从不梦想化为一朵茉莉花。玉米喜群居、喜议论、喜赶集、喜扎堆、喜呲牙、喜锋锐、喜在成熟的种子头顶挂两撇流苏。东北老娘们儿走路蹬蹬的,屁股拽拽的,骂人表情入戏,妩媚反倒让人不安。玉米包含着东北女性特质:广阔、连绵、斗争、村、乐观以及易逝的美貌。 玉米叶子向阳的一面光滑,再宽一点就像烟叶了,背后有小绒毛,长在起伏不平的叶面上。无论夏秋,太阳未出之际,露水顺叶子滚入玉米的腋窝,东北话叫“嘎支窝”(满语)。而玉米在初夏长出半尺高时,看着也不幼稚,像小小子清晨出操。它们占的地太大了。东北如此之大,也被玉米占满。像农村丫蛋儿土生土长,却有一个好名。二丫叫李桂兰,三胖叫刘淑芝。桂、兰、芝,何等清芬。东北的玉米也有一个好名:玉米。何等优雅! 玉米抽穗的时候,肋下掖着像竹笋又像包在被子里的婴儿一样的小玉米,头上吐一穗娇嫩的流苏,顽童摘下夹在鼻唇间充胡子。玉米在眼旱象和雨水的吵闹中拔节,周身斜插着一个个做了流苏记号的玉米棒。棒上有牙齿一般晶莹的颗粒,等待灌浆,等待秋天,等待农民在场院用两根玉米搓绞,米粒哗哗流淌。 读了任林举的《玉米大地》,想起一些话写在上面。任林举笔下的玉米,是艰难并暗射人性光芒的风情画,是一串串鲜活的人物,是家族史和对东北大地诗意的表述,是一篇关于玉米的大文化散文。作者在回顾这一切的时候,一定有痛彻心室的感受,有不忍下笔的踟蹰。玉米叶子在风中哗啦哗啦招呼他坚持写下来,就有了这么一本颇具拉美小说意味的描摹东北的土地诗篇。 鲍尔吉·原野 2005年5月5日 沈阳 漓江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玉米大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任林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87203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6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10 |
宽 | 16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