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恨水/精彩男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书是著名传记女作家石楠的又一部传记力作。书中真实地记录了张恨水的少年时代,成长经历、婚姻及感情生活,最重要的是以大量真实的故事叙述了张恨水的创作历程,以及作者在社会上引起各种不同声音的强烈反响,有许多细节鲜为人知,对于热爱张恨水及其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

内容推荐

张恨水可谓文坛奇人,早在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因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而家誉户晓。

他的小说大多以青年男女为了挣脱旧式婚姻的枷锁,争取美好的爱情为线索,凄美的故事情节令大江南北的众多读者为之动容。张恨水的名字也因此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小说为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和爱情提供了范本,有人称他为鸳鸯蝴蝶派。

张恨水由于向往自由的婚姻,先后娶了三个太太,过着旧式大家族的生活方式,可谓“三妻四妾”,而他又是怎样在三个女人之间周旋的呢?这些都令人们对他产生多多的联想和猜测。

本书将为你解开心中的谜团!

试读章节

  四、“恨水”

一九一四年春天,张心远回到他的出生地南昌,进了南昌补习学堂。他更加努力、节俭。靠着两间披屋的租金,紧紧巴巴维持着最低生活。他一点没觉得苦,有书读,就有希望。心里有了希望,就有快乐。这中间,他还去过一次景德镇,探望他的童年女友秋风。可秋风已为他人妇了,他未见着,他不由越发感到童年友谊的纯真。刚到秋天,他又被迫失学了。他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他去故居收房租,住户告诉他:这房子我已买下来了。说着就拿出一纸房屋契约。

他拿到手里一看,有他母亲的指印和她画的十字押。他的心不觉往下一沉。想起放暑假的时候,母亲的一封来信,说他已是有妻室的人了,不能把妻子长期扔在家中守空房,这于情于理不合,外人要说闲话的。母亲催他回去。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他没有回去。他什么都明白了,一句话没说,就回到了舅舅的铜匠铺子里。舅舅对他说:“别怪你妈,她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她受了很大压力,你以良叔叔,你岳家,还有许多乡人。”

心远苦笑了一下,说:“我知道。”

“你准备动身回家?”舅舅关心地问。

他摆了下头,说:“我明天走,到武汉去。”

舅舅惊诧地反诘他:“到武汉去?”

“嗯。”他应着,“我的本家叔叔张犀草在汉口做编辑,我到他那里看看可找到事做。”

舅舅为他做了顿好吃的,又给了他五元川资,叮嘱他说:“能找到事做更好,找不到事做就回家去,免得你妈时时牵挂着你。”

张犀草在汉口的那家小报,就他一个独脚编辑。心远虽然晚他一辈,但他们年龄相差不多,而且他早就知道心远的诗名。见着他很高兴,把他安排住在一家杂货铺的楼上,对他说:“我一个人办一张报,正缺个帮手。你来得正好。你还可以写诗,武汉的报纸很多,可以寄去发表。”

心远的工作就是“补白”,一天只需要到报馆工作一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其余的时间,他就写诗。他给报纸投寄诗稿时,得署上名字。他犹豫了,父亲的教导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记忆中,诗文小说之道,雕虫之技,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他不想具上心远这个名字,可用个什么样的名字呢?他又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纷扬凋落的桂花,和他喜欢的李煜的那阕词。他反复吟起了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又想起他为《小说月报》的两篇小说所署的笔名。又感叹起自己事业无成,命运多舛,世态冷热,他的青春年华似水般在流逝。突然间,他心中萌生起对命运的不甘和反抗情绪,他无声地呼喊起来,我不能沉沦,我要去和命运抗争!不能让青春时光白白流逝。他提笔在张犀草认为写得好的诗章上,署上了“恨水”这个笔名。

他很高兴,为取了一个寓意深刻又符合他的心境的笔名,一连兴奋了好几天。他在汉口写的诗不断在各家小报刊出来了,补白也每天见报。最初见到自己写的诗文印成了铅字,很高兴了一阵子。但谁也没去注意他,又没稿费。张犀草也只能解决他的食宿,这不是长久之计,他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张东野到了汉口。

一天傍晚,恨水正在杂货铺楼上写诗,听到有“咚咚”的脚步声往楼上来,又伴有说话的声音,就问:“谁呀?”

“哈哈……”一个很熟悉的声音乐呵呵地笑起来,“我的声音你还听不出?”

心远惊喜地扔下笔高声地叫了起来:“东野大哥!真想不到是你呀!”张犀草跟在东野后面,说:“东野听说你也在汉口,要我立刻带他来见你。”

张恨水喜出望外,连忙把惟一的一条凳子让给他们坐了,自己坐在临时用木板搭的铺上。他们就谈起彼此的处境和情况。原来张东野从狱中出来后,就改行演文明戏。在长沙演话剧时,他的艺名“张颠颠”就很有影响,他本想到汉口演几场,但未演成。东野了解到他的处境后就说:“那你跟我一道到常德去,著名话剧家李君磐、陈大悲两先生主持的文明进化团正在那里演出。我们加盟进去演文明戏。”“演戏?”恨水心里打了个顿,那不是当戏子么?那是世人鄙薄的职业,但他又想,东野大哥这样的革命党人都去演戏,我这一文不名、一事无成的人还看不起演戏的职业?只要饿不着,能自己养活自己,何事不可为?可我是演戏的料么?

“演戏不好?”东野反问着他。

“不是,我是怕自己没演戏的本事,演不了戏。”

“你不能演戏,就写写海报说明书什么的也行呀!”东野大哥以关怀的语气疏导着他,“青年人到江湖上去闯荡闯荡,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和知识,更能增加阅历呢!”

恨水高兴地应承了。

        P055-P057

序言

  寻找张恨水

带着困惑,带着不解,我走出书斋,去寻找张恨水。我来到他的故乡,久久徘徊在他故居前的窑塘边,看桃花倒映在不泛一丝涟漪的清亮水面上,那粉红色的花冠,犹如一幅嵌在镜中的画,一个亮眼睛大脑袋的人影似乎在花间闪现了一下。我随着一种无形的引力离开了他的故居,来到了这天柱山下的潜河边上。

竹影婆娑,河水潋滟,没有喧嚣,没有一丝儿招摇,通体明镜一般,淌过历历在目的白沙河床。这是怎样一个航程啊?晶莹、明澈,你是从这里起程的么?恨水先生?一百三十部长篇、中篇小说,外加诗文、词章,五千万言,这是一串何等奇伟的脚印?这是怎样的一次沉重的旅程?中国没有,世间罕见,你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红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的读者多得就像这潜河的沙砾。你的笔牵系着一个时代的少男少女和普通市民百姓。他们和你同悲同喜同恨,你却说自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我徘徊在河滩上,踩着晶莹、洁白、靓丽的沙砾,寻找你的脚印。我想,你肯定来过这儿,流连过这白雪似的美丽沙滩。

潜河突然起了阵风,绿竹鞠躬般不停地拍打着沙岸和水面,似无数把扫帚在挥着扫着,倏然扫灭了人畜留下的一切痕迹。

历史是什么?应该是真真实实的过去,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他的人生足印。可有时它又是一团白面,任人搓揉;有时,它又是刻在沙滩上的画。一想到颇受争议的恨水先生,我心里就充满了痛苦和疑惑。文学史上应有他长长的一页,怎么会是这样的轻描淡写?一位深受民众喜爱的作家,怎能把他列入另册——“黄色”系列?“鸳鸯蝴蝶派”的阴影为何如此顽固地笼罩着他?对他的评价为什么如此毁誉参半?“张恨水热”又为何经久不衰?他的许多作品一版再版,他故去二十多年后,还有出版家耗巨资出版了他的全集,这可是数百卷数千万字的鸿篇巨制啊!现代文坛谁能与之比肩?评论界也爆响了一个个惊雷:有人以法国文学相参照,誉他是中国的大仲马加半个巴尔扎克;有人将他和鲁迅相提并论,称他俩“代表着中国二十世纪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两个峰尖”,双峰高下相望,二水分合长流。两种绝然不同的评价,就和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的遭遇一样。如何解说这种奇妙的“张恨水现象”?

我问潜河,潜河无语,只发出一声细长的叹息。

不觉间,那种无形的引力又领着我向天柱山走去。

走进神秘谷,我就茫然了,没有路,洞生洞,洞套洞。洞壑幽深,怪石嶙峋,忽明忽暗,诡谲莫测,光明处无路,黑暗处生径。我东蹿西撞,陷入了进退无路的困境,急得浑身淌汗。忽地,我听到了一个遥远的声音,似乎在说:攀山急不得。这和做世间很多事一样,需要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精神,还需要智慧和胆魄。攀山之奥妙是攀,欲得攀的妙趣更要有不怕牺牲的勇气,立极方知天地大!在向峰巅攀去的途中,得有付出生命的准备,方可得到个中真趣……

谁在和我说话?是山之灵还是恨水先生?他曾用过“天柱山下人”、“天柱峰上旧客”作笔名,莫非他的魂灵已回归到这灵山秀水,在导引我走出这迷谷?

蓦然间,传来声音的黑暗处,泛起了一缕微弱的亮光。我的心头倏地一亮,刚才震慑着我的恐惧感消散了,这是光明的召唤!仿佛有神灵引领,我穿洞越窟,扶石而上,越过百步云梯,渡过仙桥,登上了天池峰。

我仰望长空,白云横渡,天柱峰擎立于辟峰簇拥的云海中,犹似一柄直指苍穹的长剑。我猛地有了种感悟。山高必生云,云必绕高峰。谁见过没有云雾的高山?如果高山已没有了云霭,那么它的生命就一定是枯竭了。山云相生相依,此乃永恒之自然法则。此行决不会轻松。我已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这景象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无论途中出现怎样的险情,我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会毫不气馁地循着他留在浓雾中悬崖上绝壁间那些忽隐忽现的踪迹,继续我的追寻。啊,他来了,就在前面。

后记

  还历史以公允

萌生为恨水先生立传之想,发端于潜山的徐继达先生。他是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的创始人和组织者。记不得具体时日,大约七八年前的一天,文友徐迅偕他来访。时研究会初创,承蒙厚爱,忝我理事末座。我读恨水先生著作不多,更谈不上对他的研究,深为汗颜。继达先生提议我为恨水先生写传,我不敢应承。我坦诚地对他说,我对恨水先生知之甚少,为其立传,没那个勇气和信心。但我将其列入我的远景目标,等我读了他更多的作品对他有了较深的了解和研究时再写。我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赞同,他们表示支持我这个远景规划。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之后,徐迅先生不断地把他们积累的资料、书刊以及恨水先生的再版著作赠寄给我。张先生的书读得多了,对他的认识理解也就多起来,对他背负的历史误会由衷地感到不平和同情。但我手头的选题总也写不完,何时写他,尚未列入具体日程。是偶遇到的两件事,让我放弃了别的写作计划,先来写他。

前年,我自汉口乘江轮回宜,为了消除水上的寂寞,四等舱中,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伴天南地北地闲侃摆龙门阵。说到妥庆的人文,自然说起了陈独秀、朱湘和张恨水。有人说:“张恨水我知道,他是鸳鸯蝴蝶派、黄色作家。”

我当时的感受,真像突然挨了一刀,猛感心关一阵尖锐的痛楚。一种反抗和不平之气使我面色突变得苍白难看。我脱口反驳道:“这是诬蔑!张恨水先生从未写过诲淫诲盗的黄色小说,怎么能说他是黄色作家呢!说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也不公正,他是人民大众真正喜爱的作家!”

我的激愤言辞使大家面面相觑,轰轰然的船舱中蓦地鸦雀无声。我凭着那股不平之气,不管不顾地介绍起恨水先生的作品和他奋斗不息的人生。

旅伴们仿佛如梦方醒,“哦”声四起,先头说他是黄色作家的人,一脸尴尬地向我致歉说:“对不起,我没看过他的书,说句心里话,我是人云亦云。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们都那么说他传他,我今儿是第一次听你这么评说他呢!”

一些人也附和着说:“是呀,我们也是第一回听你这么说,这不能怪我们孤陋寡闻,提到张恨水,人们都那么说他是黄色作家。”

我大声抗议道:“这是极左文艺批评的流毒!”

“你这么护卫张恨水,你是他家的亲属或亲戚吧?”突然有人这么问我。

“非亲非故,我只不过以一个作家的良心为他说句公道话,并非袒护他。”

“啊,”有人点点头,长叹一声,“没想到作家中也有被冤屈的!你是作家,何不把你了解的写出来,还他一个历史的公正,也好让更多的人真实地认识他。”

又一回,我到省城开会,会上招待看黄梅戏《啼笑因缘》。有人说:“《啼笑因缘》是鸳鸯蝴蝶派的东西,现在还演这种戏!”

我对他说:“你误会了《啼笑因缘》,它并非单纯的谈情说爱,其主旨是反抗军阀压迫,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

散戏后,那位同志专程来找我,说:“过去没看这本书,只是听别人那么说。看过戏,我才知道张先生背了那么重的黑锅。你何不为他写本传,消除历史误会的影响?”

从有关研究资料中,我已略知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所受到的极不公平的批评,联想起我遇到的这两件事,绝非个别偶然现象,而是极左谬种的流传投射给恨水先生的可怕阴影,我的心不由变得沉重起来。自涉足文学之初,我就立下誓言,为苦难者立传。我已为入地狱者写了十五年,我的心不由为恨水先生背负的沉重误会而哭喊起来。我决然放下了正在写的书稿,着手为他立传。我抱着写出一个真实张恨水的目的,开始了进一步收集资料,深入采访。我的这个行动首先得到了张恨水研究会诸位先生的热情支持。徐继达先生为我采访提供各种方便,亲自陪我去恨水先生故乡,走访他的亲朋故旧,寻找采访线索。华日精先生陪我参观张恨水陈列室,为我作保,借出珍藏的书籍,请人复制照片。石敬忠先生为我复印查找资料。他们尽全力给予我各种帮助。

我从潜山采访回来,收到江苏文艺出版社汪修荣先生的信,他约我为他写部传记,我便将我正准备写的选题告知了他,问他可有兴趣。他的复信很快来了,说选题已通过,并为我寄来了他的藏书——张恨水的《写作生涯回忆》,并给予我热情的激励,我的信心增强了。朋友们得悉我在准备写张恨水传,也从四面八方为我寄来资料。我开始阅读大量书刊文献,我读恨水先生的小说、散文,读先我研究张先生学者们的著作。袁进先生的《张恨水评传》,张伍先生的《忆父亲张恨水先生》,张明明女士的《回忆父亲张恨水》,张正女士的《爸爸妈妈和我》,以及张友鸾、万枚子诸多先生的文章,无不为我深入地认识、了解恨水先生提供了珍贵的帮助,我十分感激他们研究的成果,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关怀和汪修荣先生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是传能够得以顺利完成,更得感谢张恨水研究会的诸多先生。如若没有他们无私的支持,我很难获得如许丰富的资料。谢谢。

书出版后在市场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并成了常销书,经常有读者来函来电询问在哪里能买到。

现在,作家出版社再版这部书,我感到很欣慰,这说明张恨水先生是一位深受广大读者热爱的作家。谢谢作家出版社,谢谢所有热爱张恨水先生的读者诸君。

           作者

       2005年6月8日凌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恨水/精彩男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3245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