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平的这本专著对柏格森哲学的核心——“绵延”及相关的一系列术语及其主旨、目的、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做了很精辟的剖析、说明、解释,对柏格森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做了有说服力的阐述。读者从中必定能够获取富有学术价值的养料。
图书 | 差异与绵延--柏格森哲学及其当代命运/法国哲学与文化著译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理平的这本专著对柏格森哲学的核心——“绵延”及相关的一系列术语及其主旨、目的、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做了很精辟的剖析、说明、解释,对柏格森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做了有说服力的阐述。读者从中必定能够获取富有学术价值的养料。 内容推荐 柏格森是20世纪早期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生命哲学最主要的代表。1927年以“丰富而生机勃勃的思想以及卓越的表现技巧”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柏格森的思想在20世纪早期曾一度风靡世界,在哲学、文学、科学、政治、绘画艺术、音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不仅为法国存在主义铺平了道路,而且为现象学进入法困准备了充分条件。他深刻地影响了詹姆士、怀特海、萨特、梅洛—庞蒂、列维纳斯、德勒兹等一大批思想家,是20世纪法国思想最主要的本土源头之一。随着众多未刊遗稿的陆续发表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被人遗忘已久的柏格森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得以复兴,“重读柏格森”、“回归柏格森”成为当代西方思想文化领域最活跃的思潮之一。 本书作者即在新近“回归柏格森”这股国际学术潮流背景下,试图从“存在”角度出发,在整体上重新建构、理解和诠释柏格森的整个哲学,挖掘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廓清种种误解,从而揭示以差异与绵延(存在)为主题的“柏格森主义”的真正内涵和当代意义。 目录 序 引言 柏格森:风格与命运 一 Berg/son:反抗者之子 二 一种哲学的奇特命运 三 风格 四 “我没有体系” 五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六 新的命运——在20世纪的哲学地图上:“我完全避免了德国文化的影响” 七 理解柏格森哲学及其当代命运:“诞生着的柏格森” 上部 绵延之发现 第一章 意识的直接材料 第一节 意识与柏格森主义的诞生 一 作为科学的哲学 二 哲学和它的对象 三 意识——哲学——自我 没有无意识 自我 四 一种源初的融合 第二节 意识与绵延 一 强度的意义(数量与性质) 二 多样性与绵延 两种多样性 两种绵延——两种时间 两种自我 三 作为直接材料表现之自由 四 直接材料:我思,故我绵延 我思,故我绵延 直接材料:在现象学之内? 1.“现象学”的尴尬 2.困难的直接材料——科学的僭越与语言的暴政 3.我们并不独自绵延 中部 世界之奠基 第二章 虚无与存在 第一节 世界之奠基 第二节 世界的直接材料 一 世界与物象 image 物象、知觉与记忆 物质 二 世界与绵延 无机物与绵延 有机物与绵延 我们的绵延 世界绵延与奠基 第三节 反对虚无 一 世界之存在 二 作为存在幽灵的虚无 幽灵 “存在”起源之奥秘 虚无 否定之虚无 无与整(Tout) 作为幽灵的虚无 三 世界存在——肉身——奠基 第三章 同一与差异 第一节 从“一与多”到“差异” 一 “一与多” 思维的电影放映机制 “一”的哲学的诞生 “一和多”与虚无 二 柏格森的“多” 柏格森的难题 三 超越一与多:差异的出场 多与多样性 La Duée与les duées 整体与差异 差异与三个对立的消解 差异: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第二节 差异与记忆——本体论 一 两种记忆 二 记忆:双重运动 记忆与大脑 差异(一):记忆的厚度 差异(二):共时与历时 差异(三):梦幻与行动 身体的意义 三 本体论:记忆之存在 无意识 存在:存在:时间 单纯与综合 第三节 世界奠基的完成 一 绵延的发现 二 世界绵延与奠基 三 本体论 下部 绵延之思 第四章 绵延地思 第一节 时间 一 物的时间——钟表时间 二 记忆的时间 当前或现在——身体 过去 未来及其意义 自我绵延 三 生命与宇宙的时间 第二节 直觉 一 直觉的“诞生” 二 直觉:回到经验的起源 良知:Le bon sens 直觉:“在经验的起源处寻找经验” 直觉:能动的融合 三 直觉与形而上学:扭转思维之方向 直觉与形而上学 绵延地思:扭转思维之方向 直觉与隐喻语言 四 直觉作为方法的意义 精确性 发现真正差异 回到活的永恒 区分哲学与科学 第三节 生命 一 生命与存在 二 生命与意识 三 生命冲动 生命与物质 生命冲动 四 创造与相对虚无 上帝反对虛无 绵延的“上帝” 创造与相对虚无 时间与相对虚无 上帝:EX NIHILO 五 生命的“逻辑” 非空间性 非线性 非确定性 非个体化 非概念性 第四节 自由 一 自由行动 自由行动:布利丹的驴 真正的自由行动与自由 自由的程度 二 自由与良知 非理性主义? 自由与良知 三 人:生命与自由 四 人之命运:封闭与开放 封闭:人类的处境 开放:创造之爱 超人:生命政治之思 生命的欢乐与乐观主义 结论:存在的呐喊 一 第一种呐喊 二 第二种呐喊 三 第三种呐喊 参考文献 谢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差异与绵延--柏格森哲学及其当代命运/法国哲学与文化著译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理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6316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65.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38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