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个人收入的公平分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个人收入公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梦寐以求地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地精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地难题。本书涉猎面广,资料丰富,既对平均主义分配倾向做了剖析,更深入地研究了中同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并提出一系列治理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对策建议。

内容推荐

个人收入公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精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难题。本书作者在深入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科学提出了完善分配制度、创新分配政策、转换分配理念、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等一套对策措施体系,为理论界和决策层解开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主要研究方法

  三 本书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四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科学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论前提

二 马克思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 恩格斯对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新贡献

 第二节 列宁和斯大林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实践

一 列宁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实践

二 斯大林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实践

 第三节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一 毛泽东的个人收入分配思想

二 邓小平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分配理论

第二章 理论借鉴:西方学者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论演变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一 配第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二 斯密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三 李嘉图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边际学派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一 奥地利学派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二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分配理论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一 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二 新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三 对福利经济学分配理论的评价

第三章 回顾与分析:改革前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变迁

 第一节 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

  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

二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

 第二节 改革前中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体制的回顾与分析

— 1949~1956年城镇职工个人收入分配的形式及特点

二 1956~1965年中国城镇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

三 “文革”期间,企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节 考察的几点结论

第四章 变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一 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

二 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中的现实

三 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 生产要素的内涵及其分类

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及根据

三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否结合及如何结合

四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特点

一 从分配方式看,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

二 从分配机制看,计划分配机制与市场分配机制双轨并存

三 从收入结构看,主职收入与兼职收入、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并存

四 从分配方向看,收入分配向市场倾斜与向个人倾斜并存

第五章 公平与效率:个人收入分配中矛盾关系的协调与选择

 第一节 公平分配及其评价标准

一 与公平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

二 公平分配的评价标准

 第二节 效率及其评价标准

一 与效率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

  二 分配效率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者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 公平与效率冲突论

二 公平与效率协调论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与选择

一 探讨两者关系问题的几个立论观点

二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

三 我国理论界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争论分歧

四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必然性

五 如何正确认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第六章 个人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上):平均主义分配倾向的具体分析

 第一节 平均主义分配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 平均主义分配要求的主体是低收入水平的劳动者

二 平均主义分配要求的主要内容是工资部分

  三 平均主义分配要求的结果是差距不大的相对平均

 第二节 平均主义分配倾向的主要表现

一 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二 奖金职能变异导致的平均主义分配

三 津贴、补贴福利化所导致的平均主义分配

 第三节 平均主义分配倾向的成因分析

一 “生存均权”对低水平收入必然产生均分要求

二 平均主义的分配实践,强化了居民的“均分”倾向

三 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损失,要求通过“均等补偿”来保值

四 “低收入、高就业”的劳动制度,严重制约了按劳分配的真正实施

五 按劳分配计量上的困难,成为平均主义要求的“正当”理由

第七章 个人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下):个人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阶段

二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三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及其解释

 第二节 不同地区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 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

二 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

 第三节 不同所有制及其内部职工之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 不同所有制间职工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

二 不同所有制经济内部的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职工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

第八章 形成机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一般性成因分析

一 分配体制差异成因

二 经济发展阶段差异成因

三 劳动者个人素质差异成因

四 制度不完善和管理失范成因

 第二节 个人收入差距产生的具体成因分析

一 城乡不同的制度安排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 地区经济结构差异与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

三 级差收益与不同行业部门职工的收入差距

第九章 判断与预测: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性质及变化趋势

 第一节 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性质的基本判断

一 理论界关于收入差距性质的争论

二 如何评估个人收入差距的性质

三 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不是两极分化的性质

 第二节 中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

一 从近期发展趋势看,个人收入差距还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 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个人收入差距将逐步缩小

第十章 矫正与调适:治理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对策措施

 第一节 完善分配和就业制度,从根本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一 加速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体制

二 完善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制度,规范非正规就业的健康发展

三 深化个人收入所得税制改革,平抑收入差距

四 取消农业税和改革财政体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五 建立和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一 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 以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加速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

三 加强法律与行政处罚力度,防止个人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

 第三节 转换公平观念,提高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 在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中,强调起点公平或机会平等

二 按劳分配是主体的分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三 要区分两个层次的公平分配,现阶段不要过分强调微观层次公平

四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第四节 促使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各个收入水平群体的主流

一 中等收入者的界定

二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各收入水平群体的主流

三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个人收入的公平分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7711
开本 32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4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4
143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