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死老兵(麦克阿瑟1880-1964)/二战风云人物
内容
试读章节

爱情和工作双双受挫

1907年8月,麦克阿瑟提前从兵营学校和工兵兵种学校毕业,前往密尔沃基地区工兵司令部报到。麦克阿瑟对这次任命很满意,因为他的父亲正赋闲在家,撰写回忆录。到密尔沃基任职,就代表他可以常常和家人团聚了。 密尔沃基的工程兵部队主要任务是开挖河道,修筑港口。麦克阿瑟很高兴被派到密尔沃基工作,但对工作性质却颇为不满。突然之间,他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如果他干得出色,以后就很难离开工程兵部队了;如果干得不好,他将很难有提升的机会,说不定同样无法转到作战部队。

麦克阿瑟这才发现,当上工程兵部队的指挥官虽然较容易升迁,但却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越陷越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麦克阿瑟虽然在仕途上走进了寒冬,但却迎来了爱情的春天。这一年,他恋爱了。和以往的恋爱不同,这次并不仅仅是和漂亮姑娘玩玩那么简单,他真的坠入了爱河。那是一个叫范尼贝尔·冯·戴克·斯图尔特的美丽姑娘,她出身高贵,富有教养,阅历广泛,正是那种让麦克阿瑟欲罢不能的类型。

几乎整个秋冬季节,麦克阿瑟都在一丝不苟地给斯图尔特小姐写情诗,诉说着内心的相思之苦。他甚至创作了一部27页的诗歌剧,向她求婚。

诗歌剧的内容很老套,讲述的是一对互敬互爱的年轻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马尔考姆和亚瑟的幸福生活。战争爆发了,作为步兵上校的丈夫应征上前线。

男主人公道格拉斯回家时伤势严重,女主人公范则精心照料他恢复健康。这时,战火也烧到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山谷。道格拉斯毅然归队,率部和敌人死战。经过几天几夜艰苦卓绝的战斗,敌人终于被击退了,但己方也伤亡惨重。

道格拉斯英勇牺牲,范守了寡。她强忍巨大的悲痛,为她勇敢的军人丈夫而骄傲,并无悔地去面对漫长而孤独的寡妇生活。

麦克阿瑟似乎想通过这部诗歌剧向斯图尔特小姐表达这样的思想:真正的爱情都是凄美的。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与生俱来就应该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做好随时独守寂寞的准备。

遗憾的是,斯图尔特小姐似乎并不愿意在孤寂中度过下半生。麦克阿瑟写了几个月的情诗,除了让他的文笔更加优美,字体更加漂亮之外,什么作用也没有。

密尔沃基工程兵部队司令官贾德森少校对麦克阿瑟颇为不满。一方面,麦克阿瑟一心追求斯图尔特小姐,根本没有把工作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贾德森少校发现这名中尉的名字远比他肩上的少校军衔吸引人。

有一次,他们到马尼托沃克城(属于威斯康星州,麦克阿瑟的父亲发迹之地)里办事,住进了当地唯一的一家宾馆。麦克阿瑟被领进宾馆里最好的一个房间,而贾德森却得到一间狭小而阴暗的房间。

如此一来,两人本就紧张的关系更加紧张了。到了冬天,麦克阿瑟索性离开马尼托沃克,到密尔沃基和父母团聚去了。

将军开始为儿子寻找新的出路。当时,巴拿马运河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麦克阿瑟想到那里去一展身手,但陆军部却打算把他送回西点军校去任战术教官。这一下,他从父亲身上继承的那种倔强劲爆发了,他不断和陆军部交涉,最后终于达成妥协,重返工兵第三营,任K连连长。

工兵第三营已经离开马尼拉,驻守在国内的利文沃斯堡。那里是麦克阿瑟少年时代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麦克阿瑟少年时代不同的是,此时的利文沃斯周围已经建起了好几所陆军军事学校。野战部队指挥官学校专门招收兵营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陆军参谋学院则招收野战部队指挥官学校的前50名学员;陆军通信学校是全军最优秀的兵种学校之一。

工兵第三营并不承担具体的工程任务,而是其中两所学校的示范部队。如果学校研究出了什么新的作战理论,就会动用工兵第三营去实验这一想法。

麦克阿瑟的K连是要塞中最差的连队。不过,他有信心在此后的一年中将最差的帽子摘掉。要塞附近有一个不大的淡水湖,麦克阿瑟经常率领全连到湖边训练,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搭建几架浮桥。

他还不断鼓励士兵,对众人说他们是整个要塞,乃至全军中最优秀的士兵。麦克阿瑟的鼓励很快就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到一年的时间,K连就从要塞中最差的连队成了最优秀的连队。

麦克阿瑟的任务还包括到赖利堡给骑兵学校讲课,主要内容是工兵和骑兵如何在战争中协同作战。骑兵学校的学员们很喜欢这个英俊潇洒的教官,校方也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1908年的工作鉴定中,工兵第三营营长托马斯·里斯将中尉的表现如实向总参谋部作了汇报,并推荐他破格进总参谋部工作。然而,意外发生了。贾德森少校也向总参谋部递交了一份工作鉴定,并在其中写道:“他工作专心的程度非常一般,缺乏学习热情,上班时间不在办公室的时间过多……我认为麦克阿瑟中尉的行为不值得嘉奖,他的任务完成得也不令人满意。”

贾德森少校的报告虽有恶意报复之嫌,但所述基本上是事实。在密尔沃基执行任务期问,麦克阿瑟忙着追求斯图尔特小姐,确实很少关注工程事务。贾德森的报告让麦克阿瑟感到恐惧,马上针锋相对地给陆军部写了一份长长的报告,反驳贾德森的说法。

在报告中,他振振有词,同时又小心翼翼地说: “我认为,贾德森少校所看到的并写进我的军事档案中的那些无可更改的缺点言过其实了。”  陆军部的头头们没有理会麦克阿瑟的报告,而是采纳了贾德森少校的说法。这一下,不光麦克阿瑟觉得自己要倒霉了,就连母亲也认为他的前途暗淡,已经没有必要再在部队待下去了。

1909年4月,母亲背着他给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爱德华·哈里曼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极力称赞儿子的才能,并希望哈里曼能给他提供一个较有前途的职位。她说:“坦率地讲,我想看到我的儿子找到一个比在军队更有前途的工作。”

……

P35-37

目录

第一章 光环与压力并存的青年时期

 一 为统一而战的苏格兰移民后裔

 二 未来的五星上将出生在军营中

 三 成绩与风度俱佳的翩翩少年

 四 如愿以偿地考入西点军校

 五 莫名其妙地被卷入政治风波

 六 西点军校成绩最优秀的毕业生

第二章 五星上将军旅生涯的起点

 一 工程兵少尉首赴马尼拉

 二 随父考察日军的作战组织

 三 爱情和工作双双受挫

 四 柳暗花明,踏上飞黄腾达之路

第三章 赴欧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只身深入敌后抢夺火车头

 二 出任彩虹师参谋长,赴欧作战

 三 身先士卒,参加对德袭扰战

 四 关爱士兵,赢得尊重和忠诚

 五 戏剧性地被提升为陆军准将

第四章 从彩虹师师长到西点校长

 一 临危接任第八十四步兵旅旅长

 二 指挥部队参加圣米耶勒战役

 三 血战夏提隆“288号”高地

 四 推动西点军校的教育制度改革

 五 “风流将军”钟情“风流寡妇”

第五章 积极创建菲律宾防御体系

 一 着手研究菲律宾防御计划

 二 登上权力顶峰,就任总参谋长

 三 在大萧条中努力保护陆军官兵

 四 出任菲律宾共同体军事顾问

 五 组建菲律宾陆军,防御日本

第六章 大战前夕积极调整军事部署

 一 在大战前夕陷入政治风波

 二 失败的菲律宾群岛防御体系

 三 呼吁各方警惕日本的潜在威胁

 四 虚张声势,加强菲律宾防御

 五 积极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

第七章 在深深的遗憾中撤离菲律宾

 一 决策失误,坐失最佳战机

 二 克拉克机场惨遭日军袭击

 三 请求总参谋部调整战略部署

 四 被迫撤离到科雷吉多尔岛

 五 “我还会回来的!” 

第八章 激战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

 一 出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

 二 942年夏季的无奈与苦闷

 三 打退日军对莫尔兹比的攻势

 四 以惨烈的代价换来的胜利

 五 夺取新几内亚的战略主动权

第九章 逐步扭转“逃跑将军”的形象

 一 出其不意地攻占莱城要塞

 二 扭转“逃跑将军”的形象

 三 亲自指挥洛斯内格罗斯登陆战

 四 坚决反对绕过菲律宾群岛

 五 打赢霍兰迪亚抢滩登陆战

第十章 “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

 一 飞赴夏威夷面见罗斯福总统

 二 着手制订重返菲律宾的计划

 三 双管齐下,准备登陆莱特和吕宋

 四 “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 

 五 “绝无仅有”的莱特湾海战

第十一章 菲律宾的解放者和保护人

 一 紧锣密鼓地准备林加延湾登陆战

 二 在马尼拉的门槛上向敌军挑战

 三 “马尼拉正在向我招手!” 

 四 打进马尼拉,营救战俘

 五 菲律宾的解放者和保护人

第十二章 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

 一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 以征服者的姿态开进日本本土

 三 精心安排日本无条件投降仪式

 四 代表同盟国发表和平演说

 五 推进政治、经济改革,重建日本

第十三章 “二战”英雄的人生败笔

 一 再次在总统竞选中败北

 二 出兵干预朝鲜半岛的内政

 三 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四 兵败朝鲜半岛,黯然离职

 五 生命的最后几年

内容推荐

鸿儒文轩编著的《不死老兵(麦克阿瑟1880-1964)》在大量考证历史资料和细节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视角,还原传主的全貌,客观、公允地叙述了麦克阿瑟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希望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作者的评论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引起广大读者的思考。

编辑推荐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无疑是二战期间最受世界瞩目的风云人物之一。他曾经是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军最年轻的参谋长……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他运筹帷幄,指挥部队与日军对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战绩,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率部驻守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这位70高龄的老将又亲自挂帅,策划指挥了仁川登陆,走上了战场。在因干预政治被解职之后,他发表了一篇名为“老兵不死”的演讲。他也因此而获得了“不死老兵”的美誉。鸿儒文轩编著的《不死老兵(麦克阿瑟1880-1964)》将传主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置于其所处的特殊家庭和社会环境之中,将其一生的成败得失以“皮里阳秋”之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死老兵(麦克阿瑟1880-1964)/二战风云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鸿儒文轩编
译者
编者 鸿儒文轩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4416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4210215
中图分类号 K837.125.2=53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