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定西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定西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定西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定西市地处陇原腹部,通称“陇中”,辖一区六县,即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人口296.35万。这里有着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灿烂文化,有着900年陇西郡郡治的悠久历史。有着驰名中外的千年药乡,闻名遐迩的马铃薯基地,方兴未艾的花卉产业,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别具特色的旅游业。

目录

沧桑千年话古今

话说定西/3

城市的变迁/7

两汉百业兴旺的陇中/13

丝绸古道过定西/15

羌汉战争在陇中/17

隋炀帝西巡临渭源/19

天下李氏出陇西/20

唐王朝经营陇中/22

唐蕃古道过陇中/24

王韶开拓熙河/26

陇中官道平襄道/28

陇中驿道与驿站/29

明清陇中书院/31

明清陇中水利/34

石峰堡事变始末/36

林则徐答友人诗/37

陇中堡寨与清末

 社会的动荡/39

左宗棠驻兵安定/42

安沣手刃杉山彬/44

岳麓山下的悼念/46

蝗口起义/47

红军长征过定西/49

甘南农民起义/52

陇右地下斗争/55

踊跃支前奏凯歌/57

悠悠远古著文萌

马家窑文化/61

齐家文化/65

辛店文化/67

寺洼文化/69

战国秦长城/70

蝗口汉墓群/72

稀世国宝——新莽权衡/74

三国遗址姜维墩/77

哥舒翰纪功碑/78

海内之最元墓群/80

沈儿峪古战场/83

馆藏文物精粹/84

风光旖旎地神奇

闻名遐迩首阳山/95

陇上仙境责清山/97

“渭水源头”鸟鼠山/100

风景如画的太白山、

 天井峡/102

大自然的杰作——洮河流

 珠、通渭温泉/104

千古渭河第一桥/106

定西王公桥/108

岷县二郎山/1 1 O

西岩寺公园和岳麓山

公园/1 1 2

通渭榜罗镇/115

岷县三十里铺/118

声闻四达威远楼/121

英才荟萃数风流

西汉父子名将辛武贤、辛庆忌/1 25

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和

徐淑/126

东汉医学家封衡/127

后秦的创立者姚苌/128

西凉的创立者李篙/129

北魏改革家李冲/130

传奇小说家李朝威、李复言、

李公佐/131

花间派词人牛峤、

牛希济/1 33

陇右王汪世显/1 34

明代散曲作家金銮/135

戍边名将赵安/136

工部尚书赵荣/137

刑部侍郎张锦/138

参与修筑明长城的

朱衣/1 39

陇上书法家王了望/141

直言敢谏的张万纪/143

安定知县许铁堂/144

兄弟诗人张晋、张谦/147

经学家李南晖/148

美髯诗人吴镇/150

清代回族诗人

马绍融/152

才高学富的清官

 牛树梅/153

中州良吏王究/155

陇上才女李桂玉与

《榴花梦》/157

田园诗人成大猷/158

护法志士马良弼/159

画马将军裴建准/160

民主斗士黄文中/162

著名方志学家张维/163

最先在党旗下宣誓

的学子/165

民盟甘肃支部创始人

史鼎新/166

抗日名将李振西/168

吉鸿昌就义诗的

 保存人林少文/16g

通渭英雄两代人/170

功垂陇右的任谦/173

投身革命的定西三将军/174

山川灵秀孕物华

陇中土特产/179

陇中矿产/1 84

风味小吃/189

风情独特竞异彩

民间艺术与风情/197

定西方言趣谈/207

民间传说/210

历代诗人咏定西/230

古老大地换新颜

陇中备受中央关注/245

特色之乡遍陇中/251

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262

定西国家农业科技

园区/264

文化事业日新月异/266

教育战线成果辉煌/267

医疗卫生成就卓著/270

四通八达的交通

邮电/271

三甲水电站/274

“121”集雨节灌

工程/275

小流域治理/277

前进中的非公有制

经济/280

农贸市场/284

后’记

试读章节

今定西市辖区在西周以前为羌族的居地。其居地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羌族部族十分复杂,他们“各分散溪谷,自有君长……然莫能一”(《史记·匈奴列传》)。在今岷县、漳县境内居住着羌,在今临洮、渭源境内居住着狄戎,在今陇西、安定区南部居住着骊戎,在今通渭一带居住着襄戎。

洮河流域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即为羌族文化。辛店文化彩陶器上的双勾曲羊角纹即是羌族以畜牧为业、以羊为族徽的见证。作为姓氏的“姜”与作为族徽的“羌”在上古汉语中为同音。后来炎帝的姜姓部落与黄帝的姬姓部落在发展过程中结成联盟而逐渐融合,构成华夏民族的主体,即为后来的汉族核心。汉代羌人部落众多,分散而居,从事游牧,部分羌人迁徙汉人居地,逐渐学会农耕,促进了羌人经济文化的发展。后来,由于羌人不断东迁,分布范围日益广泛,遂有东、西羌之别。东羌主要散居在今平凉、庆阳一带,而西羌则散居于今临洮、甘谷东南和兰州以西,处于“不立君臣、无相长一”的分散状态。

西汉设都尉和属国都尉统治羌人。到东汉时,今定西市辖区全为羌汉杂居之地,东汉统治者便在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迁徙羌人,使其转牧为农,屯田守塞,谓之“屯羌”。由于当地的贪官污吏及豪强地主对于羌人的种族歧视和残酷压迫,加之“护羌校尉”对于羌人的镇压,使羌人“积以愁怨”,“愤怒而思祸”(《后汉书·西羌传》),对于统治阶级的积怨,终于酿成了羌人的数次大规模起义。

早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匈奴和湟水一带的先零羌联兵10万,进攻令居(今永登西北)、安故(今临洮南)和袍罕(今临夏),汉武帝派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率领由陇西、天水等郡征发的步骑10万予以平定。汉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秋,右将军冯奉世在陇西郡大败羌军。此后直至东汉永初四年(110年),陇西、汉阳二郡不时发生羌汉战争,波及今定西市通渭、岷县等地。

东汉永初五年至元初元年(111年一114年),爆发了羌人第一次大起义,羌兵控制了陇西郡的交通要道,迫使东汉王朝迁陇西郡于襄武县,陇西郡民被东汉政府强行迁到襄武县(今陇西、通渭、安定区交界一带),引起汉人的强烈不满,有的汉人也加入了起义的羌人队伍。这次羌人起义历时10年,东汉王朝耗用军费140余亿钱,战区人民死伤无数,陇中地区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苦不堪言。

羌人的第二次起义也波及到陇西郡。永和五年(140年),陇西郡曾被东、西羌联军巩唐羌所攻占。至永嘉元年(145年),汉王朝招降羌众5万余户,陇右军事才告结束。这次羌人起义历时7年,东汉王朝又耗费军费80余亿钱,羌汉人民再度蒙受了极大的灾难。

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汉王朝以段颍为护羌校尉,羌人起而反抗,朝廷便派皇甫规为中郎将,皇甫规整顿吏治,奏斩了“受取狼藉”的安定太守孙隽、“多杀降羌”、的属国都尉李翕等,使羌民感动,凉州复通。后因宦官等诬皇甫规“货赂群羌”而被朝廷调职。延熹六年(163年),东汉王朝又以段颍为护羌校尉,段颍凶残地镇压反抗的羌人,迫使陇西郡、金城郡的羌人再度起义,凉州羌民起而应之。灵帝建宁二年(169年)。段颍追杀避于汉阳郡(今甘谷、武山、通渭一带)山谷中的羌人,后于射虎谷斩东羌众万余人,朝廷派冯禅将招降的4000余羌人分别安置于安定、汉阳、陇西三郡,至此东羌悉平。

P17-18

序言

鉴古知今向未来

处于陇原腹地的定西市,是一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一块雄壮激越的土地;是一片浸染过多少梦魂的土地,一片背负着血火和血汗向着绿色发出呐喊的土地。但近几个世纪以来,“陇中苦瘠甲天下”像一件紧身衣套在定西身上,掩饰了她的形象,压抑着她的呼吸。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定西已经成为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热土。因此,《定西史话》的编辑出版,不但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定西自古就是甘肃省会兰州的门户,东邻伏羲故里接连三秦大道,南望乌鞘白云托起河西走廊,北枕祖厉河谷屏障荒烟大漠,南越白龙江水直达西蜀要塞。远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即在今临洮县设置陇西郡,公元220年,陇西郡郡治迁至今陇西县,现定西市一区六县均在其辖境,,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定西市内现有许多古老的文化遗存: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马家窑、辛店、寺洼文化遗址,昭示着一代雄业、绵延250多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还有唐明皇御笔的哥舒翰纪功碑、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家族墓地“汪氏元墓群”、距今1900多年的稀世珍品“新莽权衡”……这里,宋代威远楼雄踞一方,“长虹灞陵桥”远眺云空……“天下李氏出陇西”,许多李氏后裔到这里来认祖归宗。左宗棠马队携着安定的风烟走向天山,毛泽东的军旗在四山环抱的小镇迎来初露的晨曦……千年沧桑孕育了风光名胜、天宝物华,千年沧桑培育了一代代英才,流传下一个个故事。

《定西史话》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定西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定西打开了一扇窗口。在这里,谨向所有辛勤编修《定西史话》的人员和为《定西史话》付出心血的领导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今天的定西,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使命与希望、机遇和挑战,一齐汇聚在时代的号角中,汇聚在光辉的旗帜下。坚韧不拔的陇中儿女正在以新的精神开拓着新的未来。希望全市人民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加快开发特色产业,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省委书记苏荣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到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相应的是这套丛书出版的每一具体环节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责任人,他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校对、排版、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也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责任编辑温雅莉的智慧心血。挂职文化社任副社长的张晓红负责了本丛书部分书稿的审读工作,并筹措到了部分宝贵资金。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石星光副部长、张嘉昌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牛养谦、乔保平、袁爱华、何远志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的辛勤劳作,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定西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本书的编辑工作由定西市地方志办公室具体负责。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定西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定西市委常委、副市长牛兴民同志总其成,对全稿作了修改审定;李成业、张镔、骆祥德、柳希茂、路建宁为该书的编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李磷、张守礼、王真、徐化民、张祖印等对史话提出了修改意见;刘复汉、包新田等提供部分图片;定西市政府办公室领导及其全体同志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书稿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有关书籍和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如果没有这些成果和翔实的资料作参考,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编成此书是非常困难的。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定西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牛兴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0757
开本 32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3
丛书名
印张 9.06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8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