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夏河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夏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夏河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西边缘,东接卓尼县,南邻碌曲县,北靠临夏州,西界青海省,总面积6273.88平方公里。境内有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当代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拉卜楞寺;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是甘肃省重要的旅游县。

目录

夏河春秋

历史沿革/3

县情素描/11

重要战事/24

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28

拉卜楞青年喇嘛职业学校/30

和平解放/31

古道遗迹/33

地灵人杰

拉卜楞寺的创建者/41

蒙古亲王察汗丹津/43

噶丹赤哇一世贡唐仓/44

高僧大德一世霍尔藏仓/45

一世德哇仓建树的功德/45

嘉木样的忠实弟子赛仓活佛/46

哲蚌高僧一世萨木察仓/47

乾隆敬重的二世贡唐仓/48

承前启后的二世嘉木样/48

三任大法台智华坚赞/50

贡唐佛塔的创建者/50

《拉卜楞寺志》的作者/52

二世萨木察仓与狮子吼佛殿/53

著名藏医师益希桑布/54

“扶法禅师”三世嘉木样/54

身负重任的三世德哇仓/55

《安多政教史》的作者/56

迎请四世嘉木样的霍尔藏仓/58

“伊犁将军”喇嘛噶绕活佛/59

拥护共和的四世嘉木样/60

三世阿莽仓反抗宁海军的斗争/61

整修贡唐佛塔的五世贡唐仓/63

甘青大同盟的发起人黄位中/63

共产党的忠实朋友黄正清/65

一代宗师五世嘉木样/68

藏族人民的好朋友宣侠父/71

夏河县首届参议长黄祥/72

民族勇士萨丹/73

丁明德与夏河教育事业/75

邓隆与《拉卜楞记略》/76

张其昀与《夏河县志略》/77

藏学家李安宅夫妇在夏河/78

琅仓活佛与“南木特”藏戏/79

陇右地下党负责人牙含章/80

进步青年吴振纲/82

爱国人士杨世杰/84

杜鹏程促成夏河和平解放/85

夏河地区最后一位蒙古亲王/86

藏族大学者更登群培/86

著名学者毛兰木嘉措/87

丹巴嘉措与《毛泽东选集》/88

瑜珈大师贡保才旦/89

著名藏医扎西加措/90

“佛医”果洛曼巴/91

藏族诗人丹真贡布/92

翻译家龙智博/92

六世贡唐仓与第十次时轮法会/93

六世嘉木样与活佛转世制度/95

佛教文化

拉卜楞寺的规模与建筑艺术/101

拉卜楞寺六大学院/113

拉卜楞寺僧人的日常生活/139

拉卜楞寺的佛像艺术/142

拉卜楞寺的壁画艺术/150

拉卜楞寺的唐卡艺术/156

拉卜楞寺的佛殿音乐/1 68

拉卜楞寺藏经与图书/1 72

拉卜楞寺馆藏文物/1 74

贡唐宝塔金光重现/179

德哇仓文殊佛殿/180

拉卜楞红教寺/1 82

拉卜楞觉姆寺/1 83

颇受推崇的德尔隆寺/184

经轮倒转的作海苯教寺/1 85

民俗风情

夏河藏族日常宗教生活/189

独具风味的拉卜楞藏餐/192

最大的吉日——“娘乃节”/193

拉卜楞藏族衣着服饰/1 95

拉卜楞寺附近的藏式民居/198

拉卜楞婚丧礼俗/200

拉卜楞藏族传统习俗/206

藏族重大禁忌/210

民间艺术

拉卜楞民歌/215

拉卜楞民间舞蹈/218

“南木特”藏戏/222

沉思翰藻

宗教文学/235

民间文学/244

藏族优秀史诗《格萨尔王传》/248

藏族戏剧文学/262

钟灵毓秀

独具匠心八角城/269

别有洞天白石崖/270

遗韵犹存斯柔城/272

高险峻绝土门关/273

依山傍河槐树关/274

桑科草原风情/275

清水自然风光/276

风光旖旎达力加山/276

奇峰迭出九甲山/278

水天一色达尔藏湖/279

欢歌曼舞香浪节/280

物华天宝

牦牛/283

犏牛/283

黄牛/284

甘加型羊/284

藏系绵羊/285

山革/286

蕨藤猪/287

马/287

拉卜楞藏药/288

后记

试读章节

1920年,因宁海镇守使马麒控制了拉卜楞寺,五世嘉木样活佛被迫远离拉卜楞寺,前往兰州为民请愿。为发展藏族文化,1926年5月2日,在兰州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公推黄正清为该会会长,邵光宇、杨真如、罗占彪、黄祥等为会员。1927年,马麒军队撤离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及家属返回拉卜楞寺,在当地设立了拉卜楞设治局,成立夏河县,归属甘肃省管辖。是年lO月,“促进会”迁至夏河,更名为“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11月7日,在下塔哇一民房院内,设立会址,制定了“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组织章程”。该会以促进藏民文化、实施普及教育、发扬民族精神、革新民族思想及改善风俗习惯为宗旨,主要任务是开办“藏民各级学校,并办理文化事业及有关藏民各种切实要解决的问题之研究”,设置“图书室、阅报室及教育馆”,推进“藏民乡村教育”。对发展会员的要求是,“凡熟悉藏文藏情,热心扶助藏民教育及文化事业者,不分宗教、种族、性别,得本会基本会员2人介绍,经理事会2人介绍,经理事会通过,均可为本会会员”。该会设理事3人,候补监事2人,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设常务理事3人,处理会内日常事务;总务股管理文书、教育、庶务、收发、保管及部署其他各股事宜:宣传股掌理训练,登记、调查、统计、刊物、通讯及其他事宜。“藏民文化促进会”迁到拉卜楞的11月,成立了第一所藏民小学,这是夏河教育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校长由嘉木样活佛的长兄黄正清担任,学校经费由“促进会”资助。建校初期。学校做出了免除学生家庭对寺院差役的特殊规定。至1942年,该校学生达102名。1944年,该地区相继成立小学13所,学生496名,教职员30名。

1939年4月,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在夏河县又创办了“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巡回施教队”,辗转牧区草地,开展以语文教育、公民教育、生计教育、康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育事业。1941年,“施教队”由教育部接办,改名为“教育部拉卜楞巡回施教队”,核拨经费1000元,由黄正清荣任队长,有职员9人,下设总务、电影、医药、戏剧、音乐、讲演、编译6组。社会教育主要活动有:(1)文字教育,设立巡回文库识字班、代笔处、问事处,帮助平民施行识字教育;(2)提倡手工业,协助藏民众开办农贷合作;(3)放电影,举办音乐会,赛马会、注射各种药针,宣传卫生知识,施行康乐教育;(4)以电影图画、音乐、画报等为宣传手段,宣传抗战消息,施行抗战教育。“巡回施教队”先后两次赴桑科、科才、大参、佐盖尼玛、欧拉、乔科、阿万仓、果洛康撒、康干、中阿坝、加仓等地,在牧民群众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深受牧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1941年。藏民文化促进会又创办了“边闻通讯社”,印刷藏、汉文报。宣传抗战消息。另外还创办了夏河图书馆、阅报所、体育场等多种文化娱乐场所。

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在数年的不断创新和努力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夏河地区形成了一整套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教育体系,使文化教育活动以该区民族的特点开始推向前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P28-29

序言

走向世界的夏河

中共夏河县委书记 车建军

夏河县因其境内的拉卜楞寺而声名远扬。横亘于这片高原上的草原、河谷、奇峰峻岭,以及明丽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还有产生于此的人文景观,都构成了它对世界永远的魅力与诱惑力。这种魅力和诱惑力的根柢,在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这一特定地域上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高原文明。它在与汉族以及国内其他民族历史文化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完整篇章。

追溯历史,在甘南州域范围内,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土著文化均密集分布,而在夏河境内更有晋、唐、宋、明各代大量的古遗址存在,它们扑朔迷离,而又沉默不语,见证和述说着夏河这片地域上曾经有过的繁荣和兴盛。闻名世界、雄踞西北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香烟匝地,梵音入云,至今犹在雄声唱诵着茶马互市上商旅如织、藏传佛教领域内人文鼎盛的篇章,以及与尼泊尔等域外文明碰撞交融的历史佳话。夏河县境内这座宏伟的寺院,既是世界喇嘛教学府中的翘楚,也是藏传佛教屈指可数的艺术宝库之一。其建筑、绘画、雕刻、堆绣等艺术闻名于世,典籍、传世文物如银河繁星。因此之故,夏河自古以来便是甘、青、川三省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活动中心。时至今日,每年正月拉卜楞寺举行盛大佛事活动之际,甘、青、川三省信教民众不辞辛苦云集夏河,朝佛供香,祈福还愿,蔚为盛事。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夏河县终将走向世界,夏河县这块地域上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明终将为世人所知。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夏河史话》无疑是一扇窗户,人们透过这扇窗户,可一览雪域高原上的夏河县所独有的历史文化;它也将打开一扇大门,引领夏河县融入到世界历史的长河之中。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省委书记苏荣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到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相应的是这套丛书出版的每一具体环节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责任人,他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校对、排版、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也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责任编辑温雅莉的智慧心血。挂职文化社任副社长的张晓红负责了本丛书部分书稿的审读工作,并筹措到了部分宝贵资金。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石星光副部长、张嘉昌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牛养谦、乔保平、袁爱华、何远志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的辛勤劳作,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夏河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的一种。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夏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尤其突出介绍了拉卜楞文化。拉卜楞寺是甘肃省主要的藏传佛教文化宝库,也是西北藏区的佛教文化中心。拉卜楞文化的开发,不仅对夏河县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发展甘肃省的旅游业、文化产业也有一定的意义。1990年10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在参加完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后,专程赴夏河县参观拉卜楞寺,经过详细考察后,他称“拉卜楞文化具有和敦煌文化同样高的价值”。

因此,出版《夏河史话》这样一部著作,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在《夏河史话》的编辑过程中,许多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夏河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索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0771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4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 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