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昌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金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金昌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东段。域内不仅有新石器时期的诸多文化遗存,而且有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化遗存圣容石佛瑞像及圣容寺、云庄石窟等。

金昌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现辖永昌县和金川区。这里土地广阔肥沃,矿产丰富,风景壮美,民风淳厚,享有祖国“镍都”之美誉。既是国家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又是甘肃省重化工基地和商品粮、啤酒大麦和麦芽生产、高原无公害蔬菜、羔羊养殖、虹鳟鱼养殖生产基地。

目录

金昌概览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3

多姿多彩的地理地貌/4

丰富的自然资源/7

金昌之名的由来/11

金川漫话/12

千年沧桑

古文化遗存/17

建置沿革/22

汉代的移民实边

 和番和屯田/32

圣容石佛瑞像与敦煌

莫高窟的因缘/35

隋炀帝西巡躬往

瑞像寺/48

唐玄奘讲经感通寺/50

米喇印、丁国栋起义军

 血战水泉堡/55

林则徐路经永昌/57

红西路军征战永昌/59

金昌地方志的编纂/68

金川硫化铜镍矿第一张

 化验单的诞生/74

邓小平视察金川/81

方毅八下金川/86

江泽民视察金川/103

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

 与金川/1 1 2

金川公司与八冶公司

的三合三分/116

八冶公司建设镍都及

发展略记/118

八冶安装公司承建亚洲

第一炉工程纪实/131

八冶公司团委参加全国重点

工程献青春立功竞赛/137

八冶公司北京路大市场改造

工程施工纪实/1 44

“引硫济金”工程/149

四次蝉联“全国双拥

 模范城”/152

“绿色长廊”工程/1 55

人杰地灵

永昌故城的拓建者张杰/1 59

伏羌侯毛忠/1 60

勤政廉洁的胡执礼/163

重视教育的郭昌泰/167

心系民众的李登瀛/168

两部《永昌县志》的主纂者

南济汉/1 69

红西路军烈士刘理远/171

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权

领导人张仲科、狄万川/1 72

民主爱国人士张肃廉/174

耿耿忠心昭镍都——记金川

公司经理王文海/175

镍都创业带头人杨激中、

史源/188

天地钟秀

金川公园/1 95

云庄铺翠/197

北湖烟雨/200

金川峡风情/204

西大河水库风光/205

东大河与皇城水波/207

西岭晴岚话焉支/210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1 2

雄伟的汉、明长城遗迹/215

丰富的汉代墓葬群/216

历代古城遗址/218

花大门石刻及北山等

岩画/223

革命烈士陵园/225

物华天宝

民间艺术/229

地方特产/237

风味美食/247

辉煌成就

建市以来的骄人业绩/253

后记

试读章节

金川区境。地处河西走廊北部龙首山东延部分及阿拉善之间,宁远、双湾绿洲象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戈壁荒漠上。双湾乡“三角城”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活动,为西戎地;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末汉初,先后为月氏和匈奴牧地。汉武帝经略河西,骠骑将军霍去病追击匈奴,逾焉支山,在峡口山上挥笔写下了“锁捆金川”四个大字。两汉以及以后均在这里驻兵设防。明清时期更从内地移民来此落户,垦荒实边。

金川区因金川河流经境内而得名。金川河又称“金水”、“金河”。清乾隆《永昌县志》载:“金川河,(永昌)县北二里,危峦夹峙,碧浪中流,村树麦陇,与之曲折,其一副佳山水图也。”金川河是曲永昌县焦家庄乡诸泉水和北海子乡诸泉水汇集而成。清嘉庆《永昌县志》:“东水泉之水流入峡口”,“城北海子上下诸泉滥觞而出,齐赴河滩,分东西两口”流入金川峡,“是为金川坝。”清永昌知县李登瀛《金水潺声》诗日:“双流合抱下金川,烟树朦胧欲暮天。石上忽闻声沥沥。半疑萧管半琴弦。”金川河蜿蜒流过金川峡,出武当山,经河西堡,向宁远、双湾流去,在戈壁荒漠中哺育出美丽富绕的片片绿洲。1958年,在金川峡修建了储水量6000余万立方米的金川峡水库,不仅解决了金川工业区的部分用水,更使河水下游成为瓜菜之乡。

金川河为什么以“金川”为名呢?原来金川河又是以山得名的,乃由“金山”而来。永昌县所处之走廊北山,总称龙首山。龙首山东南部靠近县城的一支,称作武当山。据乾隆《永昌县志》记载,武当山产金,古称“金山”。嘉庆《永昌县志》载:“地称金山,金水名焉。”不仅如此,古人还将武当山前、金川河畔、北海子旁的古寺名为“金川寺”。古塔称作“金川塔”。俟金川区成立时:自然要以“金川”作为区名了。亘古以来,金山(武当山)横卧永昌县城北,“结体酷似伏狮踞道左”。李登瀛亦有诗《北山狮伏》赞日:“小山结构另方圆,铁额铜头致宛然。父老无须忧虎豹,神峰千载镇金川。”

据民间传说,金山所属之龙首山原来是一条金龙幻化而成。在几万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烟波浩渺的内海,衔千峰,吞百川,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后来大地母亲经历了一次伟大而痛苦的分娩,倒海翻江,轰轰烈烈,一条金龙横空出世。只见它昂首摆尾,绵延千里,射牛斗,耀日月,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然而这个大地母亲孕育了千万载的骄子,诞生在天锁愁云、日笼惨雾的年月,一出世便成了凄苦孤寂、空怀壮志的弃儿,只好默默地横卧在走廊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无人问津。实际上,从地壳发展史来看,在千百万年前,这里确是一片大海。到了晚古生代,大约在石炭纪和二迭纪,在“天山运动”强大的地应力的挤压下,北山海相地层褶皱隆起,岩层断裂挤压,褶皱变位,伴随着极其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今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挤压现象特别强烈,断裂带中有早古生代超基性岩侵入体,形成了岩浆熔离型硫化镍铜矿带,并伴生着金、银和铂族贵、稀金属。我们的先人早已发现走廊北山产岩金,并在多处留有采金活动的遗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58年春夏之交,甘肃省煤炭工业局145煤田地质队在龙首山东麓白家嘴地区发现了超基性岩体和含铜矿化带。接着,甘肃省祁连山地质队同145队在龙首山发现了一个特大型多金属共生硫化铜镍矿床,在全世界同类矿床中,仅次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矿而名列第二,它蕴藏着大量的镍、铜、钴、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19种有价元素。龙首山这条沉睡了千万年的金龙终于苏醒了!

1960年5月,在龙首山东麓这片荒凉的戈壁滩,成立了第一个工作机构——807矿,这就是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前身。“807矿”一名,是根据当时矿山在银行的开户帐号“807”而命名的。经过40余年的开发建设,金川已经成为新中国的“镍都”——全国最大的镍钻生产基地和铂族元素提炼中心。金川,这颗溢光流彩的明珠,正在四化建设的大潮中放射出更加迷人的色彩!

(张克复)

P13-14

序言

腾飞的镍都

金昌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冲,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是一座戈壁绿洲城市。这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风景壮美,民风淳厚,享有祖国“镍都”之美誉。置身于此,会处处感到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更会时时为金昌人民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所感动。

金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沙井文化等人文遗址至今尚存。商周时期,这里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休屠王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至元初,曾设鸾鸟、番和、骊轩、显美、焉支等郡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昌市。千百年来,这里商贾云集。为丝绸之路重镇,更有杨满堂西征的动人传说和扑朔迷离的骊轩故事。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谱写了正义之师拼死抵抗凶顽的悲壮战歌。

1958年,地质工作者发现金川镍矿后,全国各地数万名创业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赴戈壁荒漠,风餐露宿,爬冰卧雪,艰苦奋战四十多年,终于建成了祖国的镍工业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等先后来金昌视察,极大地鼓舞了镍都人民的创业斗志。建市以来,镍都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一座发展前景广阔的现代化工业新城矗立在世人面前。

金昌是国家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也是甘肃省重化工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十五”时期是金昌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转折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金昌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市情。总结得失,抓住机遇,开拓进取,适时制定科学规划,着力推进“工业城市”,既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又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农业“一特两化”(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专家群众双参与,经济社会相协调,规划体现历史沿革。建设适应自然条件,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全市46万人民正在用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经济兴旺、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民生殷实、社会和谐的新金昌。

这部《金昌史话》的出版,对发掘和保存地方文化史料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宣传金昌的窗口,对提高镍都知名度,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斗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皆有一定作用。为此,我代表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向对此书出版给予关怀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此书编纂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潮,省委书记苏荣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到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相应的是这套丛书出版的每一具体环节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责任人,他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校对、排版、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也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责任编辑温雅莉的智慧心血。挂职文化社任副社长的张晓红负责了本丛书部分书稿的审读工作,并筹措到了部分宝贵资金。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暴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石星光副部长、张嘉昌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牛养谦、乔保平、袁爱华、何远志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的辛勤劳作,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金昌史话》是《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本书是由金昌市文化出版局和市地方志办公室共同组织编写的。市委书记李建华同志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关怀备至;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金川公司、八冶公司和市直有关部门也对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市文化出版局蒲海泉局长策划运筹,市政府办公室、市文化出版局、市地方志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的领导精心审阅书稿。在此,对为本书付出辛劳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昌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巍山//李德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0047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3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9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