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右岸苏州河/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是由上海百家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套为上海市民及各地游客纵深展示上海各个城区的大型丛书。

本书为丛书之普陀卷,包括建设成就、历史沿革、胜迹新景、今昔名人等。重点围绕普陀区地标性建筑,展新颜、谈故旧,在新与旧、远与近、深与浅的有序比照与变幻中,灵活地展示普陀区的嬗变历程与演变特点,阐释普陀区人文历史的细节与特征。

内容推荐

普陀区是上海著名的以纺织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区。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普陀逐步成为了各工业门类竞相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区。

普陀区就像个宝葫芦的形状,嵌在上海市的西北方向,而苏州河则像一条巨龙,盘绕在它的南襟,更有那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一如张开的翅膀,伸展东西……普陀区占据了水上和陆地的交通便利,素有上海“西大堂”之称。得天独厚的普陀区抓住了这一人与水亲近的契机,依托苏州河,装扮苏州河,改造苏州河。展开普陀巨幅的蓝图,我们欣喜地看到,苏州河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正在被建设成为一条“文化记忆之河、文化创新之河、文化享受之河”。

目录

出版缘起/001

总序(熊月之)/003

前言/011

河畔恋之路

徜徉在苏州河畔的路/002

武宁路:一头热来一头冷/003

曹杨路:土洋结合的大马路/004

长寿路:“西大堂”的必由之路/007

重走“长征路”:大渡河路、金沙江路、丹巴路、泸定路……/012

沧桑与风貌

华东师范大学:在书香中放飞美丽的风筝/016

长风公园:明天摇着小船进出/019

玉佛寺:国泰民安的盛世香火才旺盛/022

真如寺:历经沧桑,却至今保存了元代风貌/025

真如古镇:金罗店、银南翔、铜真如/029

曹杨二中:江泽民同志为曹杨二中题词/033

基督教普安堂:十字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034

韩塔:见证着历史的兴衰/036

百年晋元中学,百年不平凡/039

故事十八湾

“三湾一弄”大变迁/042

半夜鸡叫三官堂/045

大自鸣钟没有钟/047

朱巷,猪行,还是芝巷/049

上海第一幢“鸳鸯楼”/050

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的前世今生/053

沪西电影院/D54

铜川路水产市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056

苏州河十八湾,湾湾有传说/057

“龙游”火花,历史的见证/061

普陀“第二春”

曹杨新村:前身“二万户”/066

曹家渡五角场:沪西的南京路/068

长寿路桥/071

武宁路桥/072

昌化路桥/076

江宁路桥/078

学堂桥/080

创意苏州河

龙舟竞渡迎端午/084

中远两湾城:苏州河上耸立的最大“城堡”/086

苏堤春晓:因刘翔的入住而有了高度/088

“成龙电影艺术馆”与“米高梅上海好莱坞”/090

万里城:天人合一的绿化/092

梦清馆:苏州河上的展示中心/094

M50创意园/097

梦清园:上海第一座活水公园/100

劳模·明星:大爱无疆/103

畅想与遐想

曹家渡新商圈:打造女性主题/108

沪西工人文化宫:人工湖周围的故事/110

武宁路家乐福:为房屋开发商长脸了/114

梅川路欧亚休闲街:2008年的景致/116

未来的梅川路:拿不出看家本事站不住脚/118

长风海洋世界:中国第一家大型主题性水族馆/120

老渡口、新码头/122

无论有没有“星”,惬意就好/125

真如羊肉,“镇镇之宝”/127

特色小吃今安在/129

曾经沧海魂

“沪西魂”——沪西革命史陈列馆/134

民族工业文化主题公园/136

十九路军临时军部/139

上海造币博物馆(光复西路17号)/141

顾正红纪念馆(澳门路300号)/144

天平桥丝竹班/146

试读章节

“三湾一弄”大变迁

说到“三湾一弄”,我的脑子里马上会跳出“滚地龙”三个字。

我们念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里告诉学生什么叫“滚地龙”。她举的例子是闸北区的“蕃瓜弄”。于是,我们这些孩子就牢牢地把“滚地龙”式的居住环境印在了脑子里。

前两年,我去看普陀区东新路、光复西路口的“新湖明珠城”商品房,吸引我的是光复西路边上的苏州河。经过整治的河岸,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美”!岸边绿是绿、红是红,曲曲弯弯的小径、上上下下的台阶,真的是看看也惬意。

走着走着,居然还看到有公园——普陀公园。中午时分,游人很少,走在公园里觉得整个景致都属于自己,好奢侈啊。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位大爷也来散步,也许是老人家喜欢有人陪着说说话,他坐在了我身边。我们相视一笑,开始攀谈起来了。

我跟他说是来看“新湖明珠城”的房子,他呵呵笑着说:“现在这里像个样子了,一个平方米要卖两万多块,老底子,这里是一片乱坟堆,老百姓叫它是‘阴阳街’。”

还有这段历史?于是听大爷说起了“过去的事”……

“阴阳街”是怎么得名的呢?原来,1946年前后,从苏北来沪的难民在普陀区的沪杭铁路与光复西路之间搭起了“滚地龙”。那是用几张芦席和几根竹片在泥地上搭盖的呈半圆形的小窝棚。里面只能放一张地铺,而棚子的高度仅仅到成年人的胸部,矮得人走进走出要弯腰才行。我不清楚这个形状的窝棚为什么叫“滚地龙”,难道它像一条蜷缩成一团的倒了霉的龙?

除了“滚地龙”,还有就是搭建草棚。草棚用毛竹做柱子,竹笆涂上泥就成墙了,稻草盖顶,竹径做门,墙上开个小洞为窗,有的连窗都没有。就因为“滚地龙”与西侧的乱坟岗仅隔了一条土路,形成了死人与活人同处的陋巷狭弄,于是就有了一个挺形象化的名称:“阴阳街”。

解放以后,普陀区政府将坟堆和尸棺铲除了,开辟了普陀公园。而那些“滚地龙”和草房也翻建成了占地八千多平方米的平房及简屋。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开心得不得了,他们说,过去是“阴阳街”,现在成“迎阳街”了。

如今,旧区改造又有了新气象,在我眼里看到的已是耸立的“新湖明珠城”高档气派的商品房了,“滚地龙”成为昨天的回忆,连影子都不见了。

说完了“滚地龙”的形状和由来,再回过头来说“三湾一弄”。

上海闻名的“三湾一弄”棚户区集中在朱家湾、潭子湾、潘家湾和药水弄一带,于是就有了“三湾一弄”的名字。

我们知道,近代以来,普陀区一带、沿苏州河两岸的工厂多,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那时候,大批从苏北、安徽和山东等地来上海谋生的劳动人民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没地方栖居,他们便就地解决,在工厂附近的荒地、废墟、垃圾处理场,甚至于坟地搭建起了草房和“滚地龙”居住。

在这种所谓的房子里,晚上点的是煤油灯,用的是苏州河里的水:喝的饮用水,淘米啊,洗菜啊,洗衣、刷马桶都在一条苏州河里。夏天,这里蚊子苍蝇横行霸道;冬天,满是缝隙的棚壁根本挡不住刺骨的寒风;而下雨天屋里漏水,地面泥泞,举步维艰。这种生活环境是现代人无法想像的艰难。

“三湾一弄”中的那个“弄”,就是“药水弄”。它位于苏州河小沙渡西南,当年的称呼叫“石灰窑”。至于为什么叫“药水弄”,那是在1907年,英国商人将他们制造三酸的药水厂搬到了这里,于是,叫啊,叫啊,就改口叫“药水弄”了。  上海解放时,“药水弄”的统计数字是住着三干多户、近一万五千人。因为没有水电设施、没有下水道,到处是垃圾、臭水坑,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唱着这样的民谣:“吃水不清,点灯不明,走路不平,出门不太平。”

还有:“宁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窑。”何等的形象。

“潭子湾”和“潘家湾”的东面邻近闸北区。当年,也是因为陆陆续续建起了一批工厂,还由于水陆交通方便,先是苏北、安徽过来的人去工厂做工了,然后拖家带小地一点点蚕食了河两岸的地方,人口越来越多。

“潘家湾”的得名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苏州迁来一些居民在河湾居住,形成了村落,村民以姓潘的届多,所以就叫“潘家湾”了。抗日战争期间,“潘家湾”和“潭子湾”曾遭受到日军的轰炸,不少简屋被炸掉了。流离失所的人们只得又添建了一些棚屋简房,这就形成了范围很大的两个棚户区。

后来,有一些从事经营的小贩们在这一带搭建了“水上楼阁”。那是一种一半埋在岸边,另一半靠毛竹支撑着,悬空架在水面上的棚屋。解放后,政府统计过,仅仅这一带就有346户这样的楼阁人家。一到下大雨时,苏州河里的污水泛滥,漫进了屋内,又臭又湿。而那些插在河里的毛竹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腐烂了、下陷了,向苏州河的方向倾斜着,你都不敢肯定哪一天这房子就会倒进苏州河,然后被水流漂走……

“朱家湾”在“潭子湾”的西面。传说清朝初年,淮北发生了灾荒,朱姓的族人在家乡过卜下去了,他们扶老携幼来到江南上海。到了清代的中叶,朱姓后裔中的一部分迁到了河湾北岸,这才有了“朱家湾”的名字。抗战时期,那些从苏北高邮、兴化、泰兴等地摇着木船来申城谋生的船民摇到这里,看到有居民区,也就在这里栖身了。这时,他们摇来的船大部分已经破损了,但毕竟也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们把船拖上了岸,继续件人……

P42-44

序言

近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区划不断演变,上海的地图与文化格局也不断嬗变更新。从远东第一城市到国际一线城市,这些记载着上海光荣历史的代名词正是靠各个城区的繁荣与发展来见证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崛起的浦东犹如一颗闪亮的明星令世界瞩目,浦东陆家嘴地区的现代化建筑群正日益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新地标。而新城区的人文空间需要在新旧比照中不断寻求合理的定位,从而为上海的城市精神增加新的元素。此外,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有着丰富多样的江南民俗文化积淀,这些珍贵的民间遗存在现代化浪潮下仍然在老城厢和周边城区多有保留,离开了它们,上海这个洋味十足的城市就没有了根基。

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大上海的人文成就,不仅需要一张张日益细化的实用地图、一个个以上海为主题的视觉片段,更需要综合运用文字与画面,以精确的地图为基础,以精彩的地标为导引,由远而近,层层展现围绕着那些著名空间的今昔传奇与浓郁人文,呈现一幅幅足以恒久定格、又充满回味的多彩画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是展示上海城市文化的最佳契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在全球金融风暴中顽强出土,并创下它有史以来新的历史纪录:它是创办一百五十多年来第一次来到中国,落脚上海;它是第一次把主题定位于城市,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不仅以金融、商业、经济和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及地位举世瞩目,而且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但立足于世界之林,上海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在城市化作为世界发展趋势不断向前的今天,世博会为我们学习、借鉴和交流各国建设城市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样,它也为上海展现的城市形象、城市魅力和城市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此,我们策划和出版了这套《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它在众多的世博图书中,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是在编排上。它是按照上海现在的行政区域,每个区县一册。

二是在构思上。它从各区县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中,选取精华;从特色街道、教育文化、名人故居、人文景观、独特建筑、名特商业和历史遗迹等角度予以切入;并辅以图片,生动直观,进而构成了一个七彩的上海。

三是在表现上。它突出和强化了人文的元素,对此进行了全景式和多侧面的观照。尤其是作者们调动自己上海生活的积累和体会,注重开掘和展现我们熟悉的上海景物和人事中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情怀。

丛书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上海人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

就在世博会开幕前,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它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增添了新的内涵;为上海的明天,描绘了更为美丽的图画。

可以说,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成功度及影响力如何,我们作为文化传播机构是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因而,这套丛书还仅仅是个开始。为建设文化大都市,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花更大的精力和心思。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

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右岸苏州河/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慧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00613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13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