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雨危楼(蒋介石在1949)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1949年是最令他痛心的一年。

  国内的形势令蒋介石眼花缭乱,他几乎来不及去认真思索发生在他眼前的每一件事情,结局便出现了。他像是在雾里看花,又像是泥牛掉进水井里。他自己也感到飘忽在云里雾里。1949年,他过得是那样的匆忙、短暂而又零乱。

  本书正是讲述了1949年风雨危楼中蒋介石的点点滴滴。

内容推荐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1949年是最令他痛心的一年。   国内的形势令蒋介石眼花缭乱,他几乎来不及去认真思索发生在他眼前的每一件事情,结局便出现了。他像是在雾里看花,又像是泥牛掉进水井里。他自己也感到飘忽在云里雾里。1949年,他过得是那样的匆忙、短暂而又零乱。   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用尽所有的心力来挽救自己的败局和颓势。天知道,他只剩下一条路可走,越过台湾海峡,在岛上度完残生……

目录

第一章 布文告迎新年 南京倒春寒

1.最后的晚餐

2.司徒雷登:蒋介石不下台,中国这个烂摊子就没希望

3.桂系逼“宫”,白崇禧迭发电文催蒋下野

4.除夕之夜,蒋氏父子密谋时局

5.号外新闻: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

6.针锋相对,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

7.深夜拜访李宗仁

8.天津失守,蒋介石不寒而栗,急令蒋纬国赶赴北平

9.蒋介石: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10.蒋介石晋谒中山陵时说:哀莫大于心死

11.杭州楼外楼,陈仪为蒋介石接风洗尘

第二章 居溪口游故园 人闲心不闲

1.蒋经国:这次是奉父命筹备修谱进谱大事回来的

2.除夕之夜,蒋经国训话于武岭学校礼堂

3.故居度岁,蒋介石感慨万千

4.武山庙求签卜吉凶

5蒋介石对汤恩伯说:要把主力放在镇江以东,确保京沪杭万无一失

6.蒋介石成了世界上最忙的“闲人”,小小溪口取代六朝故都

7.元宵宴乡邻

8.蒋介石召见翁氏父子

9.汤恩伯卖师求荣,陈仪被撤职投监

10.苦中作乐,蒋介石率子孙游历雪窦寺

11.蒋氏温梦:划江而治

第三章 假和平真备战 幕后当“导演”

1.李宗仁致电毛泽东:愿以中共提出八原则为基础重开和谈

2.蒋介石:反了,反了,他李德邻这条渠道里的龙王,竟然也指挥起大江大河来了

3.张治中一赴溪口,蒋介石就说:你是来劝我出国的吧

4.恩威并重,蒋介石对宋希濂、关麟征面授机宜

5.御林军倒戈,蒋介石当头挨了一棒

6.张治中二赴溪口,蒋介石说:我没什么意见,文白,你这次负担的是一件艰苦的

任务,一切可要当心啊

7.蒋经国对屈武说:文白真是太天真了!我看他死无葬身之地

8.蒋介石:文白,我是甘愿终老家乡的,我是愿意和平的

9.蒋赴京和谈代表的飞机起飞了,李宗仁还在暗想:老蒋会在背后做什么手脚呢

10.蒋介石向南发电:和谈务必先停战协定,共军何日渡江,则和谈何日停止

11.张治中:不负此行,何其难也

12.最后通牒:4月20日之前无论签不签字,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都将渡江作战

13.蒋介石: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14.周恩来: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

这位姓张的朋友了

第四章 弃南京别溪口 督阵战淞沪

1.蒋介石:共产党所拟条件苛刻,和是必亡,战可能不亡

2.苏联大使罗申:你们国民党政府永远也离不开美国,我们苏联实在帮不上忙了

3.江阴要塞失守,戴戎光被俘。蒋介石一听昏厥过去

4.蒋介石和李宗仁杭州会晤

5.李宗仁泪别南京,六代豪华春去也

6.蒋介石:把船只准备好,明天我们就要走了

7.汤恩伯纸上谈兵

8.蒋介石:上海保卫战是关系到党国存亡的战役,大家务必精诚团结,浴血奋战,

坚守上海

9.蒋介石给上海守军团以上干部训话:我将留在上海,我要和国军将士同甘共苦,

与上海共存亡

10.蒋介石:只要他李德邻不与共军单独谈和,只要他肯到广州去,什么条件我都

 可以答应他

11.蒋介石飞赴马公岛

12.蒋介石:留下二十万精锐种子,开到台湾去繁衍生息,来日方长,

 退为上

第五章 谋退路巧算计 岛上建基地

1.蒋介石对蒋经国说:我思之良久,必须像郑成功那样,把台湾建

成复国的大本营

2.在宣布“引退”之前,蒋介石突然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蒋经国

为省党部主任

3.蒋介石在溪口召见陈诚,焦急地问:台湾怎么样了

4.陈诚上任后,在台湾推行“三七五减租”,进行币制改革

5.蒋经国去上海办理偷运黄金之事时,蒋介石再三叮嘱:千万要守

秘密

6.蒋经国回忆:父亲引退之后,交我办理的第一件事,是修筑定海

机场

7.蒋介石展开外交攻势:想重获华(盛顿)府援助访菲访韩,建立反

共联盟

8.美国的《白皮书》使蒋介石更加增强了抓实力保台湾的决心

9.不能把竺可桢这样的知识泰斗留给共产党

10.宋庆龄说:我要去北平,不去台湾

11.杜月笙对蒋介石避而远之,独自谋划起自己的后路

12.金门一役使蒋介石大喜过望

第六章 挑干才保西南 蜀中梦难还

1.蒋介石盛夏飞抵重庆,谋划西南联防复国

2.蒋介石感叹道:我们是在黄山还都呢,还是在台湾草山反攻大陆

3.张群:四川是西南的心脏,别的地方可以丢,四川不能丢

4.蒋介石暗自悲叹:蜀中无大将了

5.宋希濂:老头子多可怜呀

6.蒋介石死守西南,宋希濂、胡宗南的退却计划流产

7.刘文辉从借共反蒋到投共反蒋

8.蒋介石电召卢汉赴渝“面商国是”;卢汉斗胆作虎穴之行

9.毛人凤:必须确定一个目标,就是整肃蒋介石固执地认为:云南稳,西南定

第七章 倒龙云借卢汉 滇局风云变

1.蒋介石密电卢汉:速来南京议事

2.卢汉乘机摊牌,蒋介石被迫让步

3.蒋介石选中杜聿明来替他剪除“云南王”龙云

4.杜聿明喜从天降:蒋介石派卢汉入越受降

5.蒋介石有办法让卢汉不回师“勤王”

6.龙云:用这种非常手段来改组一个地方政府,未免过分

7.美国报纸把兵变龙云称为“小偷式的袭击”

8.卢汉舍军就政,委曲求全

9.蒋介石要防止卢汉倒向李宗仁;卢汉借机向蒋介石要回云南军事大权

10.卢汉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共联系;周恩来指示:云南起义时机要恰当

11.蒋经国飞抵昆明;卢汉心惊肉跳地自问:小蒋知道了我的动向吗

12.蒋介石安全经过昆明;龙云愤愤不平地自问:难道蒋介石劫数没到

第八章 走麦城失江山 梦断大西南

1.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铁拳头第一下砸在了宋希濂的头上

2.蒋经国代表蒋介石到前线给宋希濂打气;宋希濂陷入更深的失望之中

3.蒋介石内心惊呼:好险呀!再晚一天,就从重庆出不来了

4.胡宗南的谋士李犹龙说:成都非坐守之地,所以孔明北伐

5.蒋介石心里很清楚:川军靠不住

6.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宣布起义

7.卢汉给刘文辉发电报,要他扣住蒋介石,做“人民政府第一大功臣”

8.张群发现:卢汉不是在生病,而是在戒除鸦片

9.卢汉在蒋介石的后院点了一把火

10.汤尧:我是蒋介石空运给你们的俘虏

11.胡宗南“戴罪立功”,在西昌坚守近三个月

12.西昌失守,蒋介石梦断大西南

第九章 大屠杀大破坏 匪性未曾改

1.蒋介石:不为己用,何以资匪

2.真假保密局

3.蒋介石:除少数大特务有必要准许去台湾外,其余的还是要留

下来,继续与共产党作斗争

4.毛人凤策划还乡计划

5.蒋介石:上海撤退前,不能带走的就地处理,不能留给共产党一个

完整的上海

6蒋介石:过去就是由于我们杀人太少

7.暗杀杨虎城内幕

8.重庆大屠杀揭秘

9.广州、重庆大爆破的前前后后

第十章 辞总统挂总裁 遗梦数十载

1.蒋介石在宣布“引退”时说: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

2.蒋介石辞掉总统,却又打出总裁招牌

3蒋介石成立‘啡常委员会”,作为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构,自任主席

4.张发奎对李宗仁说:趁蒋介石在广州,我们把他扣起来

5.李宗仁对蒋介石说:我现在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与你谈话

6.创办“革命实践研究院”,重建东山再起之基础

7.蒋介石不仅拆散了粤、桂联盟,而且拆散了兄弟情缘

8.李宗仁怒不择言,当着白崇禧的面说:王八蛋才去台湾

9.李宗仁对吴忠信说:蒋先生如果要复职,就自行复职好了,我不

 准备自行引退

10.李宗仁赴美之前,对白崇禧说: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去,惟

 独不可去台湾与老蒋为伍

本卷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949年12月10日。成都。

凤凰山军用机场,戒备森严,气氛肃杀。

阵阵寒风掠过萎萎枯草,苍凉的气氛笼罩着荷枪守卫的士兵们的心扉。

下午2时许,几辆满载卫队士兵的大卡车裹着一辆黑色小轿车卷尘而至,嗄然停在飞机旁。

这时,一个身着戎装的干瘦老头以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速度窜出车门,一头钻进飞机,这就是本书的主人翁蒋介石。同行的还有一位中年人,这是太子蒋经国。

很快,专机轰鸣着冲向茫茫天空。

飞机刚起飞不久,解放军的炮弹就落到了尘埃未定的飞机场。

机舱内,蒋介石探头看了看硝烟中的飞机场。长长地叹了口气,眼睛一闭,两行老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同行的太子蒋经国看着父亲,也怆然落泪。

经过同共产党28年的生死搏斗,蒋介石终以惨败的结局彻底输给了共产党。他只得落荒而逃,逃往已经经营了数年的“复兴”基地——台湾。

此时一乘飞机去,锦绣河山几时回?

蒋氏父子此刻的心情无以言状。只见蒋介石头斜靠在飞机坐椅的后背上,双目紧闭,往事不堪回首11949年又是一个不堪回首的一年!他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败得这么惨,这么快!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一年前。

1948年12月31日晚7时。南京黄埔路总统府官邸,华灯初放,火树银花,一派节日气氛。

今晚,蒋介石将在这里举行除夕晚宴,邀请在京的党、政、军各界要员。与节日气氛不相称的是,在座的各位来宾表情阴郁,显得忧心忡忡。

到会的有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院长孙科,立法院院长童冠贤,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以及国民党中常委张群、陈立夫、谷正纲等40余人,他们的态度都显得十分严肃。

火树银花,京苏大菜,葡萄美酒,驱不散在座各位要员们的满脸愁云。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地知道:这将是与总统共进的“最后的晚餐”了。

不一会儿,门外传来一声熟悉的轻咳。

蒋介石走了进来。

嘈杂声立即停止。在场的人全体起立。

蒋介石向大家打过招呼后入座。大家边吃边谈。

“现在,我不得不说,局势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这是关系到党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拟好一篇文告,准备在元旦发表。现请岳军先生朗读一遍,征求大家意见。”

全场一片寂静。大厅里只有张群一个人的声音:

“三年以来,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也非我同胞与政府的片面的希望所能达成。须知这个问题的决定完全在共产党。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乃在于共产党的一转念之间。”

张群扫了周围一眼接着说:

“只要议和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的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张群照本宣科地念完全文。

蒋介石也扫了大家一眼。此刻,他多么希望众人都来挽留他。说实在的,他并不想下野。

李宗仁坐在蒋介石右边,听罢文告,心中一阵阵暗喜。

不料,蒋介石突然侧过脸问道:“德邻,你有什么意见?”

李宗仁明知蒋介石在试探自己,却故作憨态地说:“我与总统并无不同的意见。”

蒋介石一听,一脸不悦,心想,你李宗仁巴不得我早点下台呢。

这时,突然从另一桌席上传出一阵抽泣声,那是谷正纲。他边哭边叫:“总统不能下野呀!总统不能走!”

蒋介石心中一动。

谷正纲继续说:“我反对发表这个文告,因为这将对士气民心发生不良影响。”

陈立夫也站起来说:“只有总统当政,方可挽救党国于千钧一发之危!”

蒋介石不由得感激地看了陈立夫一眼。他为自己在艰危时刻能有这样忠心耿耿的部下而感到一丝慰藉。

大厅在骚动。

有人窃窃私语:“下野谋和,倒也足孚众望呀!”

“总统以国事为重,急流勇退,适当其时。”有人在评论。

“现在非常时期,总统无论如何不能下野……”

这时,一直未发言的国舅宋子文说:“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局势了,我不再解释什么。我的看法是,如果蒋总统的引退对局势确有帮助的话,那么引退比不引退的好。”

众人一怔。

“据我所知,”宋子文接着说,“到今年年底为止,共产党的占领面积已达3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9亿人,城市达737座,这两年半内战中,我们的军队也损失了433万以上……所以,为了扭转劣势,为了动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同敌人作战,我赞成蒋总统引退,即使引退一个时候也好,可以使局面稍为松驰,转移举世的注意力,保存我们的老底子。所以蒋总统之引退乃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大家自然地分成两派。一派极力反对发表这个文告,以谷正纲、谷正鼎、张道藩为代表。一派则认为蒋总统下野利于和谈,以肖同兹、范予遂等为代表。两派争执不下。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雨危楼(蒋介石在194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梅枝//张秋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2534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