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分享--麦肯锡员工培训之道
内容
编辑推荐

分享源自培训,却高于培训,它是在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经验的传递,以谋求共同发展。前麦肯锡资深董事全方位揭示个人竞争力之谜。源自麦肯锡内部人才培训项目,以卓越成效备受推崇。

如何激励和培养你周围的人,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这是一本经典的“实用培训指南”。在本书当中,作者主要谈到了:如何提供和接收反馈;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如何在分享的过程中组织讨论;如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等等。

内容推荐

20世纪末,英国麦肯锡公司发起一个有关“分享”的培训项目,旨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个人竞争力。项目推行后,得到了表肯锡员工的一致好评。本书作者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和麦肯锡资深董事,在综合了25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将此项目完善成书,该书迅即成为商业领域的经典培训教材,译成14种语言畅销全球。

本系列分为《分享》、《激励》、《领导》三册,是三本饶有趣味的书。本书是以故事的手法,点出职场中出现的问题,并配以理论和实践。每章都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情景描述;第二部分,理论;第三部分,实践。

在书中,主人公被委以重任,他在工作中不断出现问题,随着故事的层层深入,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问题其实就出在自己身上。那主人公是怎样解决的,自己又该如何解决呢?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讨论一种特定的技巧。这些技能正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仔细阅读,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

目录

[引言]/1

 第1章 什么是分享/1

 第2章 提问与告知/7

 第3章 如何引出反馈/15

 第4章 纠正对于分享的一些常见误解/23

 第5章 提供反馈/31

 第6章 如何组织分享/39

 第7章 诊断不同风格/47

 第8章 找出并避免你的分享障碍/57

 第9章 如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分享/65

 第10章 考虑到其他人的能力和意愿/73

 第11章 克服受分享者的抵制心理/81

 第12章 激励/89

 第13章 意识到文化差异/97

 第14章 建立一支协作良好的团队/105

 第15章 关于分享的一些告诫/113

 第16章 如何向上司提出反馈/121

 第17章 如何向别人提供指导/127

 第18章 关于分享的一些总结/135

[附录]/147

[术语表]/157

试读章节

亚历克斯正急得坐立不安。他刚刚作为一名战略规划经理加入这家公司,到目前为止,他的第一个项目已经进行了一半。他习惯于搜集许多关于市场趋势的信息,分析大量数据,可问题是,他并不善于撰写简洁明晰的报告——而对于他目前任职的这家公司来说,这却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经过一番努力,也终于想出了一个他自认为非常有创意的题目:“冰淇淋行业的并购——冷酷的逻辑还是温和的选择?”但是,当他开始构思文章的主体部分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麻烦来了。

“怎么办呢?”亚历克斯深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沿着走廊来到他的上司鲍勃的办公室求助。“你应该从主要信息开始,”鲍勃说道,“然后列出能够支持这条主要信息的理由——最好分为三点,大多数人都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形式,你可以不分先后顺序,把这三点一条条列出来;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陈述自己的观点:首先陈述问题,然后谈谈它的影响,最后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好了,先谈这么多吧,我马上要去开个会。你先把草稿写出来,我们过会儿再讨论一下。”可鲍勃脱口而出的这一连串指导性意见反而让亚历克斯更加糊涂了,事实上,他根本没法当即弄清对方在说些什么,不知不觉一个下午过去了,他的报告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说不定莎拉可以帮帮我!”亚历克斯突然想到了莎拉。她是公司的一位高级营销经理,曾帮助公司把亚历克斯招了进来,而且亚历克斯猜测,自己之所以能够当上战略规划经理,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莎拉。莎拉和亚历克斯有很多共同点——他们毕业于同一所商学院,都对直接营销感兴趣,还都是网球

莎拉非常理解亚历克斯撰写报告的难处所在。“关于冰淇淋行业,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她问道。

“哦,我也不确定我们是否应该进入这个行业,可它看起来很诱人!”亚历克斯回答。

“哦,为什么它很诱人?”

“因为人们对于冰淇淋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比较稳定,竞争也不是很激烈,而且在过去的5年当中,冰淇淋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我明白了,”她回答道,“在这四点原因中,有没有哪些是重复的?”

“是的,价格其实是影响利润率的要素之一……哦……”他激动地说道,“还有成本。我想我之所以认为这个行业很诱人,是因为:首先,人们对冰淇淋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其次,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价格的角度来考虑,冰淇淋行业的利润率都是非常稳定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的竞争也不是很激烈。”

“谢谢你,莎拉。我想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写这篇报告了。顺便问一句,我该列举原因还是该按照逻辑顺序陈述理由?好像我只是在列举原因……”

莎拉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亚历克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只用了4分钟——而鲍勃用了2分钟——就帮助亚历克斯勾勒出了这篇报告的大致结构——而且是在她对冰淇淋行业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她只是提出了一些适当的问题,就使亚历克斯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篇报告,不仅如此,亚历克斯还坚信,如果将来有机会和莎拉一起工作的话,他一定能够从她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当然,莎拉也觉得刚才跟亚历克斯的谈话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在她看来,亚历克斯是一个很有潜质的人,如果有可能,她希望能够吸收他加入自己的某一个项目。

关于分享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成是“理解的助产士”。在他看来,一个人可以帮助另外一个人去理解,却不能强迫他去理解——就好像助产士一样,她虽然可以帮人接生,自己却不能替别人生孩子。

同样,在进行分享的过程中,指导人员也应该被看成是“能力培养的助产士”,而不是只知道说教的教师。对于一名分享者来说,你最重要的决断就在于如何向对方提供指导,你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直接下达指示,或者你还可以采用介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形式。你可能会在很多场合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在你选择与对方交流的主题时,在你考虑何时向对方提供反馈时,或者是在决定如何帮助对方确定下一步行动时。

在日常工作当中,很多“上司”都喜欢直接或间接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该做什么,怎么做。可对于一名分享者来说,必须学会通过多种方式来为别人提供指导。在很多情况下,就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那样,关键的提问要比平白的指示更为有效。

如果说阅读本书能够给你的做法带来改变的话,我希望你能够学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发布指示或者直接给出建议,记住,千万不要像鲍勃那样。

先知坐椅的过道门楣上看到了一句话,每当有人前来询问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先知总是会用这句话告诫对方:认识你自己。

P9-11

序言

为什么每当我只需要雇一双手的时候,我却总是不得不雇佣他整个人呢?

——亨利·福特

两个不同类型的人碰到一起时,就像两种化学品发生了接触:只要发生化学反应,双方都会有所变化。

——G.G.荣格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我曾接触过许多不同的个人和团队,在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大量的技巧和窍门,本书就是对那些最佳技巧和窍门的总结。我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无论你是一名团队领导还是一位职业培训人员——学会如何向自己周围的人提供指导,发展他们的技能。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相信,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培训人员,你只需要掌握少量的技巧,当然,要想完全掌握这些技巧,你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本书的每一章都将集中讨论一种特定的分享技巧,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练习,每种技巧都配上了一幅插图,这些图都是一位名叫亚历克斯的公司经理戏剧性职业生涯的小片段。

这是本书第二次出版,对于一名作者来说,能够推出第二版的一个优势就在于:你基本上会比较清楚自己的读者对象都是哪些人!记得在1996年第一次出版本书时,我以为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比较开明的企业领导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可结果证明,我错了。首先,开明领导者的人数要比我想像得多得多;其次,很多人发现这些技巧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协调自己的团队,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客户打交道;最后,这些技巧的应用范围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界的范畴——让我最为感动的是,曾经有一位父亲给我写信,告诉我他是如何应用书中的技巧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长的。

就这样,这本书和它的其他两本姐妹篇《激励》以及《领导》在几年内销量突破了20万册,并被翻译成了14种语言。为什么要进行分享?

为什么要与周围的人进行分享呢?答案或许会让你感到惊讶:一半是出于善意,一半是因为自私。

那些经常与周围的人进行分享的管理者总是会有许多意想之外的收获。除了因为帮助别人而得到一个“助人成才”的好名声之外,伟大的分享者还会:

*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随着同事不断地进步,你就可以把更多的工作交付给他们。

*更多享受工作的乐趣:因为同事们将更加愿意和你一起工作!

*取得更好的业绩:因为你的团队将变得更加高效。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你将变得更善于跟客户、家人和朋友进行交往。

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想要成为伟大的分享者的人来说,自私和善意的打算常常是同样强有力的。刚开始发现这一简单却令人注目的事实的时候,不仅我本人,就连我曾领导过的许多工作团队的成员也大吃一惊。

当然,对于那些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来说,他们或许并不会感到奇怪!因为根据阴阳互长的原理,帮助他人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在帮助自己提高,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我把本书命名为《分享》(见图表1)。

实际上,还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那些独断专行的领导者就已经面临着成为濒危物种的处境了——无论是对一家之长,还是对一个团队或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情况都是如此。

现在,人们显然更加需要一种新型的领导者:那些掌握多种管理风格,并能同时使用不同风格进行管理的人——比如说,有时候,领导者需要亲力亲为,而在其他情况下,领导者又应该学会放权。  实事求是地说,新型领导者已经意识到了,即便是最伟大的领导者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完成所有工作。如今商业界瞬息万变,这也就意味着领导者不可能凡事都比下属更能洞察先机,也无法把公司内外所有的事情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用来亲自指导下属的一举一动。而另一个极端的对立面是,领导者又不可能对下属进行完全的放权,毕竟这种做法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新型的领导者必须学会适当地放权;他们应该有一帮学习能力很强的下属;他们自己身居要职,又善于培养其下属工作能力的人。

这种新型的领导者还抱有这样的信念:第一,今天用10分钟与自己的下属进行分享,来日就可以帮助自己节省至少一小时的时间;第二,在帮助下属们更顺利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其实自己也会获益匪浅。

什么是分享,应该如何掌握分享的技巧?

分享的秘诀是什么?本书将如何帮你掌握它们,让你成为一名出色的分享者呢?在本书当中,我试图把分享的精髓总结为以下几点:

*分享的目的是提高另一方的工作绩效和学习能力;

*分享的过程不仅涉及到提供反馈,同时还包括其他技巧,比如说激励和有效提问。而且对于一名有意与下属进行分享的经理人来说,他还应该学会根据下属的意愿和实际能力来了解对方是否愿意承担某项工作;

*总的来说,分享者的最终目的是让那些接受培训的人能够自我培养。分享是一种富有活力的互动——它绝不是仅仅依靠单向的灌输或指导就可奏效的。

只要看一下本书的目录术语表,你就会对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分享者有更为细致的了解。而且在读完本书任何一个章节之后,你马上能把其中谈到的技巧拿来练习。我在每一章里都借助亚历克斯的经历讲述了一种具体的技巧,而且在每一章结尾,我还用一页的篇幅对这种技巧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总结。

如果你愿意把这本书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的话,你将在这个过程当中了解到亚历克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许多生动而真实的故事,他在工作上所遇到的起起伏伏,他从自己的上司和同事那里接受的或好或坏的经验,以及他是如何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技巧对他人进行分享的。

不过,在正式阅读本书之前,我建议你首先用本书附录I的“自我测评表”进行一下测评,如果愿意的话,你也可以请其他人对你进行测评。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当中,要实现安迪·沃霍尔的预言——我们谁都能成为15分钟内名噪一时的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轻而易举。可在我看来,要想成为15分钟的名人(然后迅速被遗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被人记住15年。

愿你能作为一名卓越的分享者而被人铭记,愿你能激励为数众多的追随者踩着你的脚印前行,愿他们能激励更广大的追随者!

马克斯·兰茨伯格

2003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进行体育比赛的时候,运动员们很容易确立一个令人激动的愿景。而在商业世界当中,这样做的难度要大得多,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在体育比赛还是在商业操作的过程当中,将愿景变为现实的过程都是完全相同的。对于那些希望为自己的团队确立愿景并将其变为现实的人来说,本书无疑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指导。”

——格雷格·希尔,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划艇比赛世界冠军

“马克斯·兰茨伯格成功地向我们解释了激励的艺术,并以其惯有的幽默和洞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建议。”

——本·坎农,戈德曼·萨克斯公司培训与开发总监

“投资很少是没有风险的。激励就是其中之一。这本实用而有趣的读物无疑是最好的激励指南。”

——阿德尔·特纳,英国行业协会前任总监

“在这本书中,正经的理论、机智的实践和实用的模型熔为一炉,丰富生动!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毫无疑问……重新激发了我对工作的热情!”

——里塔·克里福顿,Interbnnd首席执行官

“在当今这个充满沉重压力和‘截止日期’的世界里,那些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显得尤为难得和重要。《激励之道》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以及一大堆有趣的故事。”

——卡罗林·费尔贝恩,BBC公司战略总监

“聪明的人总是在想着如何激励自己身边的人。本书就是一本关于激励的书。”

——查尔斯·亚历山大,雷曼兄弟公司执行总监

“如果你对如何激励别人很感兴趣的话,那就请读读这本书。你对此不感兴趣的话,你也应该读读这本书,并准备彻底改变。”

——帕特里克·杜恩,3i plc公司总监

“成功的领导者总是能够激励平凡的人们取得非凡的业绩。本书就是一本关于如何激励的书。它将帮助你最大限度地激发与你共事者和你自身的潜能。”

——克里斯托弗·罗德里格斯,布拉德福德和宾利建筑协会首席执行官

“激励的技巧既非领导魅力的较量,也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本书有好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真知灼见,值得一读。”  

——罗杰·赫尔姆斯,马克思&斯宾塞公司首席执行官

“领导才能的核心要素就是激励能力——无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对于那些希望培养这一品质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

——卢斯·泰特,PA执行评选主席

“激励同事的技巧是成功经理人必备的资质。马克斯·兰茨伯格的《激励之道》将轻松的笔法和严肃的推理共冶一炉,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关于激励的最新研究成果,事实上,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次感受激励的旅程!”

——阿奇·诺尔曼,阿斯达集团前任主席

这本指导手册将起到把雇员转化为团队成员,把老板转变为指导者的作用。阅读本书,毋须花太多的时间,但效果显著。马克思·兰兹伯格将故事融入麦肯锡风格的构架中,向经理们展示了有效领导的基本原则。每一章都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特定的技巧。无论公司大小,业务新旧,《分享》将教会人们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协作的成功团队。

贝塔斯曼书友会(中国)总经理、前麦肯锡咨询顾问 瑷秉宏

个人如何获得成功?企业如何竞争获胜?领导如何建立一个精英团队,并与他们共享成功的快乐?《分享——麦肯锡员工培训之道》让我感触良深。读它吧,无论你想做优秀的企业领袖,还是一名出色的员工!

著名企业家、中国经营大师、中国正大青春宝集团董事长 冯根生

麦肯锡以历练精英为已任,它的方法,在让人慕名之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当今出版的著作中,这~系列是相当权威的针对个人素质的培训教材。但如果要学到其中的精髓,读者一定要在著作的指导下,付诸实践。出版者只是将全球最好的方法之一提供给你。能否成为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更多地还将取决于个人的勤奋。

管理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少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分享--麦肯锡员工培训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马克斯·兰茨伯格
译者 刘祥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5949
开本 32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03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