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步巴黎/别处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法籍华裔摄影师曾年十多年来旅居巴黎的影象随笔。通过作者拍摄的照片以及作者从容的文字叙述,关于巴黎的那些人和事,如一个个小小的片断,出现在眼前:巴黎的游行、法国新闻界的元老、钟阿城、张潜、西西小姐、赵无极;去巴黎吃喝玩乐、去巴黎念书、在巴黎追寻梵高的足迹…… 和单纯的图片书籍略不同的是,通过此书,巴黎的生活(带有作者浓浓的痕迹)一下子跃然纸上。

内容推荐

Dragon Image图片社的宗旨是关注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从现代战争到古代文明。从异域风情到曰常生活,从最新的科技发明到人类的健康问题。Dragon Image图片社的摄影师用图片专题的形式来讲述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进步和困惑,透过不同国家民族人们的表情,以及每天发生在地球上的创造与毁灭,记录下现实世界的影像。

翻开这套丛书,读者会和这些与众不同的摄影师一同踏上史诗性的征程,去探索我们这个星球的新发现。

目录

巴黎如梦

巴黎闻人

老汉布里

漫漫长路——皮埃尔·依波其人

画家梵高和他的两个兄弟

去巴黎吃喝玩乐

去巴黎读书

去巴黎参加革命

去巴黎散心

后记

试读章节

先从法国总统说起。1995年4月的一天,笔者来到塞纳河上的卡鲁塞尔桥边想看热闹。因为两天前,法国极右势力的“国民阵线”为纪念法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贞德举行了大游行,游行中,一群光头党人将正在桥边行走的一位黑人推下了塞纳河,结果致其丧命。

事情过去了两天,是否再有热闹可看倒并不重要,只要还有法制,光头党也翻不了天,所以来塞纳河边逛逛也不会令人失望,

忽然,气氛有些异常。我看到了密特朗总统,他距离我仅有数米之遥。我立刻上前举起相机拍个不停。总统向前走来,我只得后退着拍照,差点儿一脚踩空摔倒,幸好总统的警卫将我一把扶住。

总统来到卡鲁塞尔桥下,警卫此时已经拦起了警戒线,我便想到总统一定是前来向死去的黑人献花的。此时围着总统的仅有四五个摄影师,我立刻占了好位置,在总统向河中抛掷花束之时按下了快门。几分钟后,我便给当时与我合作的”联系图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S)打电话,可是他们说:“明天你带照片来图片社吧。”

回到家里,越想越不对,又往联系图片社打了一个电话,这回倒是换了一个听电话的。几分钟后,他给我回了电话,说是《解放报》要照片。《解放报》是6O年代后期由当时的法国左派分子创办的。一向给予图片以重要的版面位置。为《解放报》提供过图片的摄影师中,大师级的不乏其人,当时的照片还不是电子处理,当我正在暗室中做照片放大时,那位仁兄又来了电话:“因为我们推荐得太晚。《解放报》已经买下了一张路透社的照片。”

第二天,全世界的报纸都用了那张路透社的照片,可明显地,路透社的那张照片不如我的。但市场就是这样,为了当天的发稿,报刊必须尽早择用已经到手的照片,而那张照片也就被全世界的人看到。那张路透社的照片,以后我又在几家大的刊物上见到过,例如美国的《新闻周刊》等等,而我的这张却直至今天仍在我的照片堆中睡大觉。

密特朗总统在位14年,他也是第一位使法国的左派政党赢得总统宝座的人,那天在卡鲁塞尔桥下献花,是他总统任期内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20天之后便是下任总统希拉克的任期,而卸任仅6个月,密特朗死于癌症。

何奈·布里(Rene Rum)是马格诺姆图片社的元老摄影师,他因拍摄于1963年的一张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照片而享誉世界。何奈。布里本人德高望重,认识何奈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我呢,认识何奈是由一位出版商介绍的,出版商白先生的妹妹嫁给了何奈,年龄相差好几十岁。两人都很幸福,皆大欢喜,

何奈住的楼房下面有一条深深的里弄,当年与我合作的联系图片社即是在里弄的尽头,我也就常常去何奈家里喝上一杯。1994年3月,何奈喜得贵子,何奈本人也在一年前过了他的六十大寿。这天我去看望何奈,他正抱着小儿子,还对我说:“都是假的,都是假的。钱、名誉、地位,都是假的,照片也没什么,但这是真的。”他指的当然是他的儿子。是的,只有天伦之乐才是真的。

何奈于上世纪5O年代步入摄影圈,曾采访过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越战、中东六五战争,也曾屡次拜访过大画家毕加索,为其拍摄过不少照片。1963年,何奈造访切,格瓦拉,在两个小时内。何奈拕掉8卷胶卷,但是切没有丝毫的笑容留下。何奈曾与他的前妻在6O年代初期多次来到中国,拍摄过毛泽东和周恩来,还为BBC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何奈本人就是一部历史,近年来他致力于编撰摄影方面的书籍,几部马格诺姆图片社的巨作皆出自何奈之手。何奈原籍瑞士的德语区,他会说很多种语言,但是他说有一件事情他是后悔的,就是没有能够学习汉语。

P24-P25

序言

这是一部抓拍巴黎景象的书。艺术地捕捉其五光十色风物的书。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行者。他从江南走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从中国的腹地一直走到中国的西部及至偏远的西藏,又走出了中国去了欧洲。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行万里路”,而且是人世沧桑中的经历、现实社会中的行走。

他是一位行家。自学成才,学得影相技艺和绘画艺术,不在话下得靠其执著与顽强,也许更重要的得靠其悟性与天赋。他的作品屡屡走出国外,赢得了声誉。他的艺术的创作获得了行家的资格与价值,最后他自己也走出了国门,在以人才云集而著称的巴黎,找到了自己的地位。

他是巴黎的居民。这是他安身立命之地,他长年累月以巴黎五光十色的生活景象为伴,他每天都要体味着巴黎生活的滋味。感受着巴黎生活的微妙。这是带一本旅游指南在巴黎呆上几天甚至几十天的人远远比不上的。

一本书出自这样一位作者的视角与技艺,自会有其特色与风貌。

果然,它不同于一般的巴黎指南、旅游画册,此类书之多足以称其为一种“产业”。它所展示的景观不同于那些书上的巴黎风光“标准照”、巴黎文物“标准照”,而有它自己的内在视点与特定风格。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它似乎有意疏离了巴黎的纯美、巴黎的浪漫、巴黎的幻影,不致力于优美化、诗情化,而是致力于真实感,致力于展示巴黎的实在、巴黎的日常,在这里,也许少了些明丽与豪华,却毫无疑义地给人以现实的厚重感与历史的沉淀感,如果作者本人不具有沧桑感、超脱感以及幽默情趣,他是做不到这点的。

作者将他的图景分成几个类别,实际上是他作为巴黎人对巴黎生活的归纳。巴黎在近代以至现代的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否一定归纳为革命、散心、求学、吃喝玩乐,浪漫 把这几个方面,暂且不作定评,但这毕竟是一个巴黎人,一个对巴黎景象滚瓜烂熟的人的认识与体验,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与理解这个世界名城的灵魂。知性与美感的统一,从来都是严肃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本书的作者显然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曾年先生与我素未谋面,上海书店出版社与Dragonimage图片社合作,拟出版他的影文集《漫步巴黎》一书,两出版单位的负责人不远千里,来电约我为此书作序,于摄影一道。我只限于摆弄傻瓜照相机的水平,仅作为一个与法国文化有些关系、也写过 两本关于巴黎的书的摄影门外汉,写了以上 点感言,作为对曾年先生此作的推荐。也未尝不可以说我们要算是“同行”,因为都是为中法文化交流这一共同的目的而工作。

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柳鸣九于北京

20O5年8月6日

后记

您认识曾年吗?20多年来,这大高个儿的中国人带着相机,迈着大步走世界。他试图抓住的并非卡迪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式的“决定性时刻”,他更注重的是画面所表现出来的、初看时不易察觉的氛围,是两重深度的视野、“双重时间”的故事。这位难以归类的摄影师创作题材广泛,他的不露声色让人印象深刻。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国人,如此地隐身于巴黎的人群中,拍摄示威游行的画面一一记录下我们首都的历史一一没完没了的防暴警察、密特朗执政初期人们游行时扛出的断头台(在密特朗执政末期,多亏了他和他手下的司法部部长Robert Badinter废除了死刑)、成为国际主义革命运动旗帜的“切”的头像。这些画面在我们看来已经如此遥远,社会变革了,和其他地方一样,巴黎也在变,或许,在巴黎发生的变化更甚于其他地方。

而曾年,不愿把自己禁锢在这些纪实报道里。哪怕身为摄影记者的他曾花了大量时间拍摄一些太专题、见证一些宏伟一一有时甚至是冲击性的一一重大事件,比如说三峡工程一一这项他近十年来追求着、经营着并继续坚持着的工作。

我们可以想象,他是如何在巴黎的熙攘人群中随波逐流,隐身子小巷、广场、“热”街区、塞纳河边,再回到不容错过的埃菲尔铁塔下,面对着巴黎圣母院,或是来到蓬皮杜中心。他的每一张照片都值得我们驻足停留一一乍一眼是看不透它们的,就这样,照片中的街头艺人和马路上闲逛的人们告诉我们,这儿是蓬皮杜中心的广场;而在另一张照片上,恰恰是“不见人群只见人影”的效果令画面增辉;同样地,有一张戴着大帽子的年轻女人的照片,仔细看,我们会发觉第二景深处的画面里有让人害十白的战斗机的机身!

作品中最动人的一定是那些轻柔和幽默的画面,在这一点上,曾年走近了杜瓦努(Doineau),也许这位大师也会喜爱曾年那朴实无华而又富有诗意的作品吧。这样的照片有“鸽群边的女士”、“艺术之桥上的杂技恋人”、“年老的插花艺人”、“悠闲地躺在草地上的一对儿”一一照片的一角可以看到一架大西提航空公司的飞机!再看下去,有一些带着淡淡的性和个人观感的照片,让我们明白这个太高个儿的中国人并不是对女性的美和父亲的身份无动于衷的,他是和我们“在一起”的:我们,这个喧闹又活生生的首都城市的冷眼旁观者:他,一个亲近的人,有心地追随着,在这二十多年间。

最后一点评语:摄影师中,有一些人要的是“正面性”,寻找被拍摄对象的目光,另些一一就像曾年一一玩着穿墙术的游戏,从不引人注目。对于这样的摄影师,我们说,他们“偷走”画面,在这一点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曾年唯一的两张“正面性”照片是在巴黎地下骸骨所拍摄的头骨和愜意季节时咖啡馆的露天座。“巴黎是个节日”。海明威也许会这么说!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

鱼得乐

2005年8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步巴黎/别处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曾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4280
开本 24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56.5-6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8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