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在大学谈恋爱
内容
试读章节

后来雯秀开始能够理解婆婆,六十多岁的老人一个人照顾孩子,都是没办法啊。至于生活习惯,那是南北差异和背景差异造成的。北方人豪放不拘小节,南方人生活细致,能省就省。自己的亲孙子婆婆怎么会不疼,只是习惯了勒紧裤腰带的生活。婆媳的关系因此有了缓和。干校生活——看不到的未来

1967年两人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是个女儿。但随后蒋木和雯秀被下放到湖南常德县五七干校,开始了三年艰苦的干校生活,儿子被送到姥姥家,女儿被送到上海奶奶家那里。蒋木是稻田班的连长和指导员,雯秀则负责种菜。那里的条件不只是艰苦,甚至健康也受到了威胁。常德县是血吸虫病多发地区,再加上井水水质不好,许多同事患上了严重的肝炎,有的同事甚至因病去世。蒋木带头和几位同事研究对付血吸虫的方法,找来杀虫药,带领大家向地里喷洒,并研制井水净化的方法。如果说这还只是肉体上的折磨,那么接下来的精神上的摧残就更加残酷。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和否定,更加信仰事实与真理,一旦这些他们的信仰消失,那便像取走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的世界轰然崩塌,生存也就变得没有了意义。因而在运动中牺牲的大多是那些最正直、最有理想的人,是对国家最忠心、最有价值的人。那时,生存的法则就是要听话,甘做任人摆布的棋子。

最可怕的事还是来了,“文化大革命”也波及了雯秀的父亲。曾经的留日经历成为了他被指为走资派的把柄。父亲在北京受罪的消息传到了远在湖南的雯秀的耳朵里,作为女儿心里不好受,却又爱莫能助,独自一人的时候不知株了多少眼泪。

相比这些,农场的生活显得简单而又单调。这些北京远道而来的知识分子成了当地农民眼中奇怪的人。这些知识分子看着像叫花子,破衣烂衫,出门却一个个都戴着高级手表,花钱也极为大方。其实,穿得破是因为他们下农田干活都不舍得穿自己的好衣服,都拣自己平时不穿的破衣服,脏了破了也不心疼。而且,在偏远的地方,没有东西买,碰到有卖东西的就赶紧凑上去,有东西能买上,自然也就不在乎贵不贵了。后来,农场种的粮食和蔬菜开始有了好收成,大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一些了。

在这种单调的围着土地团团转的生活中,人们变得无所寄托。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谁也不知道要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还要待多久。像雯秀和蒋木这样两口子在一起双双下乡的,身边有亲人在,日子还算是好过的,精神上和生活上彼此还可以互相支持。而那些单身的男女,在这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越发空虚寂寞,青春就在每目的鸡鸣而起、日落而息的乏味中悄悄流逝。于是农场中开始出现了不良的男女关系。起初事情败露了,人们还要惊奇一番,议论纷纷,后来人们在见怪不怪中明白了空虚的可怕。人性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的,当这些欲望不能得到适当的发泄时,便会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悲剧的时代就是这样造就一个个悲剧的个体的。

三年的干校生活进入尾声,各地开始让这些知识分子重新回到工作岗位。1971年便是两人的生活中充满担忧的一年。年底,湖南大学率先来到干校挑人到湖大教书,两人被选中,这就意味着两人无法回到北京。家永远是不变的呼唤,两人担忧着老人和孩子怎么安置和照顾,夜深入静时常常不能人眠,心儿早已飞到亲人身边。

两人准备出发,此时内心有万千的不愿,也只能踏上背离家乡的道路。也许是上天怜惜这些历经动荡的人儿吧,就在这要走还没走的时候,农机院一道指示传达下来,所有留学归来的和工程师以上级别的人全部留……

P8-9

后记

青春绚烂的年华里不能缺少的部分,叫作爱情,这一定是大学生活中最棒的一个词。周石老师说:“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更是一本向青春致敬的书。”这就是这本书的来历,致爱情、致青春,也是我们后来一次次做访谈、改文章、开会讨论的最初动力。

参与本书编写的每一个作者都是热爱故事、热爱爱情的人。21个人组成的作者团都是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大二学生,大家在这里相识相熟相知。开始前的头脑风暴,访谈前的方法培训,访谈写作初稿完成,互相评价认真修改,编辑意见的回馈,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由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每一次的例会研究,每一次楼梯间的讨论,我们都会提前好好准备,除了对自己创作的思考,也会认真地阅读团队中其他组员的文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二稿、三稿……直到N稿、最终稿。改到最后,我们已经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倒背如流了。这样一路走来,终于实现了全书的写作。

因为是第一次参与书籍编写,故事书写的整个过程中历经磨难。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字词使用的不妥、访谈信息的整合,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一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当事人已记不清几十年前的点滴,很多回忆都是片段或是个人感悟,这对于写成故事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还有涉及异国恋、同性恋的话题,或是其他的故事也都会遇到坎坷。一字一句的斟酌,一遍一遍修改,最终将这一部完整作品呈现。正如陈筱睿老师所说:“这是一个磨的过程,改到最后自己都不想再看了。但当成果出来后再品味这个痛苦过程,其实是很美好的。”现在的我们开始真切感受到了这句话。

写作的整整一年中,我们几乎都沉浸在自己访谈的爱情故事里,细心体会每一点感情,尽力给读者展现一个质朴真实的故事。而我们,作为访谈者、旁观者,从每一段故事里都有自己的收获。懂得知足珍惜,学会成长包容,忠于梦想,面对现实。有时候倾注在故事里很久,羡慕、遗憾、感动、惋惜,交织在一起,自己也期待一段故事般的爱情真实上演。

相信这十八个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恋爱故事,总有一个会触及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找到共鸣,也希望它们对正在恋爱或准备恋爱的你有一些帮助。

最后,我们要感谢为本书的形成作出贡献的所有人。

感谢周石老师和陈筱睿老师提出了一个精彩的主题,组织同学们编写书籍,给我们丰富人生经历的机会;并且一次次开会指导,安排培训,与学院和出版社进行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修改意见,使我们最初的梦想成为现实。

感谢每一个接受我们访谈请求的主人公,敞开心扉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心灵感受。也感谢参加豆瓣活动的每一位有故事的人。

目录

五六十年代也曾年少,梦回酒醒

轻舟慢载,细水长流

我爱你,已有半个世纪

留一份坚守,在峥嵘时光中

花落之下,犹有人歌

饮一壶旧时光,听朴素的爱轻轻唱

七八十年代血色浪漫,流年已换

简单的爱情,自然地生长

你就是我的风景

伊的那些年

九十年代休笑前任痴,由来同一梦

埃菲尔铁塔的祝福

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

君且随意,我自倾杯

完美恋人

缘起,相恋,今生

壁橱里的爱情

最不懂的年纪,却遇见最美好的爱情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爱情额度

相忘于江湖

后记

序言

2012年初秋的某一天,我们与刚刚升人大学二年级的同学们聊天,商量写一本关于大学里爱情的书。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共鸣,他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想就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以至成书。

于是同学们开始寻找写作人物,进行采访,写出初稿,小组讨论,互提意见,头脑风暴,反复修改,直到最后定稿……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被同学们忘我的工作热情、克服困难的韧劲和追求完美的精神所感动,也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里面的18篇文章,记录的是18个爱情故事。

18个爱情故事,用18种爱深深酿造,使之历久弥香的是18段深深的缠绵之情……

18个爱情故事,蕴含了甜美与苦涩,欢笑和泪水。既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花好月圆,也有劳燕分飞的遗憾……但无论是花好月圆还是终身遗憾,故事里记录的都是主人公当年纯洁的情怀,纤尘不染。

我们依然记得这18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鲜明的时代烙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他们,正值共和国诞生的初期,他们的爱情更多地带有五星红旗的赤诚与热烈。“让我与你结为革命伙伴,为了祖国的事业奋斗终身”,简单中透露着厚重,朴素中散发着芬芳。七八十年代的他们,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吹来了经济的腾飞,更带来了鲜活思想的复苏。爱情不再是一种古老的只存在于诗歌中的名词,它围绕在你我的身旁。尽管羞涩,或许稚嫩,但青春的悸动、爱情的欣喜将整个七八十年代染上了一种富有希望的绿色。从九十年代跨入新世纪,他们沉浸在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之中,不必再焦急地等待好几日才能收到一封鸿雁衔来的锦书,萦绕着爱恋的文字弹指之间便可通过短信或网络传递出去。他们的爱情早已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或某一种话语,从神坛走下来的爱情在这个时代含义更加丰满,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更多的一些问题也出现在这个时代——它就像是天空的蓝,包容着多种多样的爱情。不过无论哪个年代,爱情似乎都是大学校园里永恒的话题和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在初稿写完后,我们曾想在每个故事后加上我们的评论,在“爱情”的思考上与同学们达成共识……没有想到的是,大部分同学不同意我们的观点,甚至与我们发生激烈的争论。我们陷人深深的思考中:是我们的观点落后,还是同学们的“爱情观”有问题?也许“爱情”是世界上最没有标准答案的情感,是最个性化的体验,没有标准答案本身就是“爱情”的答案。

没有标准答案的“爱情”,也可以给你一些启发:无论在什么年代,纯真的爱情都是催人上进的动力;无论生活多么艰苦,纯真的爱情都会使生活充满阳光;无论相隔多远,纯真的爱情都会把两个人的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你看,那一段段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时光微凉时,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任凉风吹起书页,任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内容推荐

周石、陈筱睿编著的《我在大学谈恋爱》里面的18篇文章,记录的是18个爱情故事。

《我在大学谈恋爱》18个爱情故事,用18种爱深深酿造,使之历久弥香的是18段深深的缠绵之情……

《我在大学谈恋爱》18个爱情故事,蕴含了甜美与苦涩,欢笑和泪水。既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花好月圆,也有劳燕分飞的遗憾……但无论是花好月圆还是终身遗憾,故事里记录的都是主人公当年纯洁的情怀,纤尘不染。

编辑推荐

周石、陈筱睿编著的《我在大学谈恋爱》里面18篇文章,记录的是18个爱情故事,蕴含了甜美与苦涩,欢笑和泪水。本书按时间分为三部分为:也曾年少,梦回酒醒(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血色浪漫,流年已换(七八十年代)、休笑前任痴,由来同一梦(80、90后),这里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花好月圆,也有劳燕分飞的梁祝遗憾……但无论是花好月圆还是终生遗憾,故事里记录的都是主人公当年纯洁的情怀,纤尘不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在大学谈恋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石//陈筱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8918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4006958
中图分类号 I247.8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