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上下)(精)/典藏中华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杨力教授独立完成的《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是我国首部论著体形式,首部集文化、科学、文学为一体,首部囊括文、史、哲、医、自然科学成一套的大型综合文化巨著。

《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是这套丛书的第三部,共132万字,分上、下册。全书对中国古典文学作了精辟的阐述。展示了中国五千年古典文学瑰玉的艺术风采。全书内容丰富,论述精采。中国古典诗、词、赋、散文,凡经典之处无不列入赏析,撷选入内。全书文笔优美,写作新颖,历代名家的艺术特色都作了精湛的评析,全书共11卷,86章。全书写作新颖、风格独特,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学素质将有深远的意义。这套书既是一部极有珍藏价值的学术精品,又是一部雅俗共赏、读者面极广的大众书籍。

内容推荐

万紫千红的中国文学已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珍贵宝藏。其中,古典文学的珍籍浩如烟海,古典文学家高手如云。他们的作品,在这条流淌了几千年的文学长河中闪闪发光。

灿若繁星的古典诗、词、赋、散文……可以说,没有一个炎黄子孙不直接地或间接地受过影响。至今,无论哪一种文学都无不是古典文学的融一和延伸。其中,优美古朴的《诗经》、犀利凝重的《楚词》、气势磅礴的汉赋,绚丽多姿的唐诗,雄浑豪放的宋词,古色古香的元曲,汪洋恣肆的散文和典雅生动的小说,都无不是现代文学的脉源。这些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上述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古代几乎都达到了巅峰。说明中国文学在历代就已经有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即使在以现代文学为主流的今天,古典文学的魅力犹在,充分显示了其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古典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土壤,现代文学如果没有古典文学的衔接,就会显得底气不足。

所以,无论当代文学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没有古典文学的滋灌。这充分表明,继承和弘扬古典文学,作好当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的衔接,是文学发展的必然。

《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把从《诗经》到《红楼梦》时期的历代优秀文学都精选于内,包括历代诗、词、赋、散文、元杂剧,兼蓄儒、道、佛文学、音乐文学、哲理文学、图腾文学、历史文学……大凡精粹之处,无不精选人内。尤其内含十大诗人,十大词人,十大散文家……更提高了该书的可读性。

全书共11卷,86章,132万字。分为上、下册。主要包括:古典诗艺术、古典词艺术、古典赋艺术、古典散文艺术、古典戏剧艺术、古典小说艺术、儒道佛古典文学艺术、古典音乐文学艺术、文学美学、文学评论等。除遍涉文学赏析之外,还有文学美学及文学批评学的专章专论,使该书更富于文学性。是书不但观点新颖,阐述独道,而且论述流畅、文笔优美,可阅性强,不失为一部雅俗共赏,具用珍藏价值的文学典籍。

该书读者面广,既适合于学者、学生,又适合于广大人民大众,故是一部绝好的家庭藏书。

目录

总目录

上 册

第一卷 古典诗艺术

第二卷 古典词艺术

第三卷 古典赋艺术

第四卷 古典散文艺术(上)

(先秦散文)

下 册

第五卷 古典散文艺术(下)

(历代散文)

第六卷 古典戏剧艺术

第七卷 古典小说艺术

第八卷 儒道佛古典文学艺术

第九卷 古典音乐文学艺术

第十卷 文学美学卷

第十一卷 文学评论卷

试读章节

 二、元明清三代五大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关汉卿《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名作《窦娥冤》是元代最享盛誉的剧作。全剧通过一个年轻寡妇窦娥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元代社会的黑暗。

全剧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使该剧达到了惊天动地的艺术震憾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从而成为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窦娥冤》剧情梗概:

穷书生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20两银子无力偿还,在进京赶考前忍痛以亲生女儿窦娥卖给蔡婆抵债,窦娥从此成了童养媳。不久丈夫死亡又遭年轻守寡的厄运。后来蔡婆因讨债,差点被赖债害命的赛卢医勒死,救活蔡婆的张驴儿父子企图霸占窦娥婆媳。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张驴儿下毒欲害死蔡婆,再诬告窦娥,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不料却误毒死了他自己的父亲。窦娥婆媳反而遭到诬告,为救婆婆窦娥屈打成招,被处死刑。临刑,她指天为誓:“血溅白练、六月大雪、楚州大旱三年”,死后果然如验。三年后,窦娥托鬼向当了清官的父亲窦天章诉冤,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窦娥冤》艺术特色:(见本书第六十六章,关汉卿《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二)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通过一对男女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讴歌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故事梗概:

穷书生张君瑞赴京赶考途中,和与母亲扶父亲灵柩回乡途中、暂住普救寺西厢的美貌的相国小姐崔莺莺相遇,二人一见钟情。不料普救寺突遭叛兵包围,扬言要夺崔莺莺为压寨夫人。危难之际老夫人许下了诺言,有能退兵者,将以莺莺许之。张生用计退了兵,老夫人却因嫌张生穷困潦倒而变卦,只予他们兄妹相称。张生、莺莺皆十分悲痛,后来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二人私下结合了。震怒万分的老夫人逼张生上京赶考,只有考上状元才能与莺莺完婚。十里长亭张生挥泪别莺莺。后来张生果然考中了状元,并与莺莺喜结良缘。正如剧末所唱:“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西厢记》属喜剧结局的元杂剧,艺术价值甚高,剧中人物形象十分丰满饱满,如张生、崔莺莺、红娘皆有血有肉。尤其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也很细腻、深入,如崔莺莺的内心活动即描述得十分成功。此外,语言也很生动洗炼、富于诗意,达到了元代杂剧的巅峰。如“待月西厢下,逆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即是《西厢记》抒情诗句的佳句。

《西厢记》是元代戏剧中文学水准最高的杰作,成为了后世戏剧的创作典范。如《牡丹亭》、《红楼梦》的创作即深受《西厢记》的影响。。 (三)汤显祖《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不朽名作。

该剧以南宋时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讴歌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青年书生柳春卿梦见梅树下一美女,醒后不能忘怀,遂改名柳梦梅。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一次游园时,在梦中与柳梦梅幽会。从此暗怀相思不解,终于病死。不久,柳梦梅进京赶考,路经南安,在园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遗像,疑是梦中人,终日相思,后终于在梦中与杜丽娘的幽魂相会。醒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得以还生,二人结为夫妇,I司往临安赴试。他们的婚事遭到了升了高官的杜丽娘的父亲的反对。直到柳梦梅中了状元,又得到了皇帝的批准,柳、杜才终成眷属。

艺术特色:

《牡丹亭》不仅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对人物的形象及个性作了鲜明的刻画。塑造了如杜丽娘这样一个敢于反抗、敢于叛逆的光辉形象。全剧以情为中心,通过和理的撞击,而进发出悲喜交替的情节,使该剧成为悲喜剧的典型,从而有很强的感染力,反映了这部剧本超凡的艺术魅力。

(四)孔尚任《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杰作,该剧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和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因此,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名剧,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故事梗概:

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名士侯方域以白扇定情。后来二人因被卷进政治旋涡而离散。

李香君因反抗权贵的逼婚而头撞翠楼,血溅白扇,洁白的白扇从此成了溅血的桃花扇。侯方域则因反对阉党而屡遭迫害,并被投进监狱。出狱后历尽艰辛,才与被迫成为窑妓的李香君重逢于栖霞山上。在国破家亡的尾声中,他们撕破了桃花扇,双双出家入道去,了却红尘的羁绊。

艺术特色:

《桃花扇》是一部反映明末兴亡的历史剧,是通过明末乱世一对恋人的悲剧反映社会离乱、历史兴亡的戏剧。该篇的艺术特色是通过桃花扇这一写物和写情的融一而达到写史的宗旨。全剧借南明王朝的兴亡暗寓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所以有相当深刻的社会意义。该剧虽然社会背景广阔,人物复杂,从上层奸臣至下层妓贱无不揽括于内,但由于主题明确,线索清楚,因此有多而不杂、繁而不乱的结构技巧。尤其把人物个性置身于尖锐的政治矛盾中去展现,因此人物个性鲜明、饱满,如李香君的艺术形象就很典型,故该剧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全剧以一把扇子为焦点,汇聚了南明朝尖锐的政治斗争,有机地把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和南明朝两派的矛盾交织起来,反映了这部剧本的历史厚度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该剧一经问世即轰动社会,并且经久不衰,足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五)洪升《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长生殿》是清代洪舁的名作。该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唐朝后期的政治激化和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劫难。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

故事梗概:

唐明皇从得到了绝色美女杨玉环之后,便坠人爱河的深渊,杨玉环一家也因此鸡犬升天,其兄杨国忠也日愈得势成为了权相。杨家的专横和李隆基的昏庸引起了朝野的不满,这一切为野心勃勃的节度使安禄山的反叛创造了条件。终于正当李隆基、杨玉环沉浸于长生殿夜情盟誓和裳霓羽衣舞的声色犬马中时,安禄山以声讨杨国忠为名已兵临长安。慌乱之中,唐明皇匆匆西逃蜀地,途中又发生了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迫自缢,唐明皇挥泪继续南逃。后来郭子仪乘安禄山被争皇位继承的次子杀死的机会,举兵攻破叛军,收复长安并迎立太子继了皇位。唐明皇只得退位为太上皇,回京后日夜思念杨玉环。

杨玉环仙逝后,灵魂仙居于蓬莱,生已不能再逢,中秋之夜,借道士的帮助,唐明皇和杨玉环终于在月宫相会。

艺术特色:

《长生殿》名为爱情悲剧,实则为政治悲剧。作者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李、杨的爱情为主线、安史之乱为背景,变历史故事为传奇故事,从而使该剧极富艺术魅力。并且该剧通过李隆基晚期国事的衰落,暗寓了安史之乱的历史根源。反映了这部历史传奇剧的思想深度。

全剧场面恢宏、思想性强,在文字森严的清代能出此兴亡之作,实属不易。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兴盛于元明,至清代已经达到了我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但雍正、乾隆时期随着文字狱的严酷,杂剧也急剧衰落下去。渐渐被民间戏曲所取代。

但古典杂剧至清代虽然进入了尾声,然而其闪烁过的艺术光芒却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增添了光彩,并为后代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上下)(精)/典藏中华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420317
开本 32开
页数 162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18
出版时间 1999-07-01
首版时间 1999-07-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1
丛书名
印张 52.7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7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