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人文十四讲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文教育是关于人何以为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既“成己”又“新民”的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的教育,是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最缺乏的教育。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和“大学”的本质,它坚持以下的理念:既有知识和技能,又有人文关怀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和谐的人;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对内塑造自由精神,对外培养现代公民”是徐方老师开设大学人文课程的宗旨。对工具理性淹没价值理性的现状的忧虑,以及身为大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与责任,使徐方老师在这门课程上倾注了无比的热忱与激情。本书是徐方老师讲课的讲稿,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普世人文价值的魅力,思考朝向真善美的路径。

内容推荐

人文教育是关于人何以为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既“成己”又“新民”的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的教育,是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最缺乏的教育。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和“大学”的本质,它坚持以下的理念:既有知识和技能,又有人文关怀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和谐的人;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对内塑造自由精神,对外培养现代公民”是徐方老师开设大学人文课程的宗旨。对工具理性淹没价值理性的现状的忧虑,以及身为大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与责任,使徐方老师在这门课程上倾注了无比的热忱与激情。本书是徐方老师讲课的讲稿,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普世人文价值的魅力,思考朝向真善美的路径。

目录

序言/1

第一讲 大学——精神成人的摇篮

一、我们为什么“郁闷” /2

二、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 /8

三、“精神成人”之路/13

第二讲 大学与大学精神

一、什么是现代意义的大学/22

二、中国的现代大学/27

三、现代大学的理念/30

四、现代大学精神/33

五、大学的功能/36

第三讲 让人生活出意义来

一、认识自我、发现自我/44

二、人生意义与人生境界/49

三、“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人” /55

第四讲 青春和爱情在生命中闪光

一、青春——美丽、迷惘而又危险的季节 /62

二、性爱——生命之美和青春之美的舞蹈/67

三、婚姻——不是仅仅有着美好风景的“围城” /74

第五讲 苦难与死亡——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

一、生命航程中的风暴——苦难/82

二、逆境打垮弱者,造就强者/87

三、死亡之思/90

第六讲 谁是知识分子

一、“有知识的人”与知识分子/10l

二、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浮沉/106

三、知识分子的姿态和风采/110

第七讲 让记忆唤醒历史

一、记忆即历史,记忆即生命/118

二、不能在苦难史前闭上眼睛 /123

三、穿越遮蔽,捍卫记忆/127

第八讲 要做公民,不做“臣民”

一、公民与臣民有何不同 /136

二、大学是公民教育的重镇/142

三、公民社会就是民主的社会/147

第九讲 民主、宪政面面谈

一、民主是一种制度/156

二、民主国家的几个特点/160  

三、宪政就是限制政府/164

四、中国的宪政道路/171

第十讲 平等与公正——人类永恒的诉求

一、两千年来最伟大的发现/178

二、起点和过程的平等和公正最重要 /184

三、“作为公平的正义”——怎样达到公正 /187

第十一讲 从《世界人权宣言》说起

一、人权概念的产生与发展/196

二、20世纪的人权备忘录/202

三、人权是自由、公正和世界和平的基础 /209

第十二讲 只有一个地球

一、是人类对环境欠了债/216

二、令人忧心的中国生态/220

三、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面临的困局 /223

四、保护环境是人类永久的“和平” /227

第十三讲 赞美科学和理解科学是两码事

一、科学、技术和科学主义需要区分/234

二、科学需要学识,更需要良知/242

三、技术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 /246

第十四讲 迎接全球化走近世界公民

一、全球化——一艘不得不乘的航船/254

二、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260

三、建立全球意识,遵行普世价值/267

后记/274

参考文献/277

试读章节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可以随手采撷无数关于书对于每个人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名言警句,但是好书,甚至影响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程的经典著作,在今天的我们——被社会大众称作“读书人”的大学生这里却变得有点陌生与“不吃香”了。2004年世界读书日的当天,有记者进行随机调查,问及的几十人中(而且是在北京市的学校里和书市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走向阅读社会”为口号,以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两位大作家辞世的4月23日所设定的世界读书日,这个在各国影响很大的,旨在促进全民阅读,“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节日,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2005年的4月23日,一所百年老校发出了鼓励老师和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听了觉得是个好事,但名牌大学都需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多读书,实在觉得有点不对味。“博览群书”的提法,显然不是指某一学科的专业书,而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好书、名著,是优质的“精P14神食粮”。2004年,我国有一个国民的读书情况的调查,结论是有读书习惯的人只占5.7%。读书习惯,是指把读书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把读书作为获取信息、充实大脑、满足精神需求、提高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最重要的方式。有读书习惯的人,是真正把书作为“精神食粮”来摄取的人,是就如周国平讲的“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的那部分人。而且,这个“食粮”必须是真有营养的,不包括“印刷垃圾”,不包括那些只是外表像书,没有丝毫精神内涵的“书”。“开卷有益”这句话,古时可能有道理,现今则未必,因为现在“印刷垃圾”实在太多了,有些所谓的书,不仅没有任何精神“营养”,没有任何艺术价值,而且谬误百出,误导青年,或者传达一种陈旧甚至腐朽的价值观,纯粹是“废品”,甚至是“毒品”。所以我们说:读好书。

什么是真正的好书?就是那些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的内涵,对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有真知灼见的“永恒的书”。读了这些书,你就可能与不读书或不读好书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

“哈佛核心课程”其实就是哈佛大学为学生开的涵盖各个学科的旨在拓宽学生视野,也为针对“后现代”大学在培养公民的人文教育上的欠缺而开设的课程,通识类课程学分要占全部学分的1/3,每个学生要跨学科学习10门课程,其中阅读经典名著也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这不能看成是纯粹的人文教育,但对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拓展对社会文化人生的视野,应对实用化商业化大潮,是颇有勇气和真知灼见的。P15

序言

2002年夏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夏中义教授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从此,一门新的大学公共课程走进了中国高等院校的课堂。徐方就是讲授这门课程的最早的教师之一。

徐方在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任教。这是一所专业性很强的工科院校,所有专业都是为着培养电力工业方面的人才而设置的,人文类的课程自然处于边缘位置。然而,徐方开设的大学人文课,却成了该校所有课程中最有魅力、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报名选修十分踊跃,以至一部分学生为报不上名而苦恼。这种盛况,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的关注,这些媒体专门派记者前来采访,作了长篇专题报道。

大学人文课,涉及的都是价值理性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传授工具理性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讨论的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在教育日趋功利化的今天,无用之用的学问还能如此强烈地吸引学生,其中必有原因。原因我想大致有三:

其一,徐方是一位有激情的教师。这门课,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公共关怀,需要教师怀有理想精神,存有正气。要想和学生讨论精神成人,怎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要求诸自己,自己做人要堂堂正正。愿意燃烧自己,才能温暖别人。徐方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其二,徐方有较宽的知识面。她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亲徐云就是一位富有人文情怀的大学教授,母亲也是高级知识分子。我和徐方是山西大学历史系1977级的同学。在学生时代,她就兴趣广泛,好求新知,是女同学里知识面最宽的一个。她毕业后,到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任教,先后开设过许多课程,效果都很好。然而,最能使她感受到教师人生意义和职业尊严的,还是大学人文课。夏中义说,开设大学人文课的都是志愿者。对于已达知天命之年的徐方来说,放下轻车熟路的旧课,进入这门新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门课涉及的学科领域空前广阔,逼着她大量读书,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为开设这门课,她已经阅读了数百册不同专业的新书,说起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无不如数家珍。

其三,徐方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灵。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年龄在20岁上下,和徐方不是一代人,恰好和她的女儿是一代人。代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跨越代沟,达到两代人之间无障碍的精神沟通?这并不是一道容易回答的问题。在《大学人文读本》问世以后,夏中义随之主编了作为课程讲义的《大学人文教程》。当时,是由10位学者合作撰稿,我也是其中之一,撰写了两章。平心而论,撰稿者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在学理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工夫。但出版之后,部分教师反映,部分内容过于艰深了一些,让现在的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障碍,连一些教师都感到不便消化。徐方的讲稿,在价值取向和整体框架上,和《读本》、《教程》保持了方向的一致,但在内容上,却大大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不但提高了口语化程度,所举例证也适合学生的兴趣。我一向认为,不论是讲课,还是写文章,深入深出不算成功,深入浅出才是高手。徐方的讲稿,回避了过于艰深的学理思辨,力求生动活泼,经过几轮授课的实践检验,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认为,作为公共课而非专业课的讲义,应当侧重学理中贴近常识的层面,徐方的选择,也是明智而适宜的。

当然,她这部讲稿远非十全十美,只是初步尝试的阶段性小结。大学人文从三年前进入中国大学课堂,开课的院校已经从最初的几所增加到40所。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路和心得、长处或短处,讲稿也会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徐方的讲稿不过是百花园中的一朵,今后如有机会,还可以改得更好。愿这朵用心血浇灌的人文之花常开不败。

2005年11月于北京新街口寓所

后记

我以前也参编过一些教材,觉得十分轻松,因为那种编写,既有国家教委颁布的大纲为框架,又有很多的相同的教材可资参考和比较,没有什么再创造,陈词滥调为多,所以也少有创造的快乐,更没有多少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此次独立编写这样一部内容学科跨度极大、远远超出我原有知识领域的讲稿,虽然篇幅并不大,但从谋篇布局到内容的确定、案例的搜集和选取,我却殚精竭虑,备感艰辛,个人水平所限和知识结构的缺环是产生困难的原因之一,而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价值观和理念、精神是需要时时把握好的。所以,我紧紧扣住从第一年开课起就为“大学人文”做的定位,那就是“对内塑造自由精神,对外培养现代公民”,这个理念成为全部内容的主旨。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理解、消化很多东西,尤其是很多概念术语,有些简直是“天书”,但还是要力求浅显地讲出来。虽然有两轮讲稿的部分内容可以使用,但是既不系统,举例也有点信手拈来,很不严谨,从教案到完整的文本,中间有很大的距离,幸亏有《大学人文读本》和《大学人文教程》以及《大学精神档案》这几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好书,虽然深入读下去比较艰难,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成为了我的“思想库”和导航系统。为了这本书,我这一年内的购书量和阅读量达到历年最高峰,并且不断地就一些问题的理解和出现的歧义与朋友探讨、向学者请教。总之一句话,这本看似简简单单的小书,对于我这样素以“休闲”“散淡”为性格特点的“杂家”,实在是一个突破,成书的过程更是我的精神的提升过程。

“大学人文”已有三年的教学实践了。在这所规模不大的内地工科院校,能把这样一门公共选修课开得这么“火”,校方给了不少的宽容和支持,连我自己也有点始料不及,不仅学生选课踊跃,而且课堂气氛热烈,不少学生甚至提前一小时去占座位。今年已有500多名学生选课,明年因为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又扩大了这门课的选课面,可能会达到700人以上。我已收到过前两轮选课同学的反馈达300多份,因为不记名,所以我相信他们对这门课的喜欢和赞赏以及那些思考与感悟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对一名教师来讲,这是极大的安慰,也是不小的“成功”。媒体也对我的讲课给予了关注,除《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报道过以外,一些报纸还有专访和整版的报道,《山西晚报》《山西青年报》《三晋都市报》的记者分别来听了课。有读者写信给我,认为开设《大学人文》这门课,特别及时,极有必要。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重庆的青年教师说的一句话:“我不同意所谓素质教育,的提法,什么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我认为教育只有两种:‘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这个提法,可能有点片面,但我觉得有道理,至少“大学人文”属于“人”的教育,是“做个‘好人’”的教育。我心里清楚,大家喜欢这门课,是因为需要这样“干净”的思想,是因为在课上感受到了“亲切和温暖”——这应该是真正的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的题中应有之义吧!我想,由这门课而来的这本书写得一定很粗浅,还会有不少错误和纰漏,之所以敢拿出来,也是表达了我对这件事、这门课的真诚。欢迎批评!

我要深深感谢对我在写书过程中给予我无私的帮助、鼓励和具体支持的人们,特别是知名学者丁东先生和谢泳先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邢小群女士、山西省作家协会的祝大同先生。丁东先生对此书的写作一路支持,不仅读完全部讲稿,而且提出了中肯意见并为之作序;邢小群女士为第二讲、第九讲提供了大量资料和自己的讲义;祝大同先生为第四讲提供了极好的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思路;我的同事和女儿是本书初稿的读者和批评者,谢谢你们!

最后要特别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人文工作室的赵明节编审及麾下各位同仁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作为在全国具有极高声誉,以出版高品位、高质量文化精品而著名的出版社,能给我这朵不知名的小花一片开放的园地,谢谢你们!  作 者

2005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人文十四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8861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3
出版地 广西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