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唐代契丹族勃兴写起,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一千多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本书仅是抛砖引玉而已,希望中国的历史研究专家和外国专家能共同努力,相互沟通、交流,使契丹及其后裔达斡尔族和云南“本人”的研究,在21世纪有更深入的拓展。
图书 | 中国达斡尔族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唐代契丹族勃兴写起,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一千多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本书仅是抛砖引玉而已,希望中国的历史研究专家和外国专家能共同努力,相互沟通、交流,使契丹及其后裔达斡尔族和云南“本人”的研究,在21世纪有更深入的拓展。 内容推荐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现约13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三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在其他如吉林、辽宁、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四川、广西、浙江等21个省市均有人数不等的达斡尔族。 目录 序言 卷首语 第一章 达斡尔族先民契丹曾建辽国 一、 契丹各部落的兴起、成长 二、 契丹各部落的发展,征服周边 三、 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 四、 太子耶律突欲被迫让位 第二章 辽代前期的政治、经济 五、 政治、经济发展,入主燕云十六州 六、 经济制度,农牧业的管理发展 七、 与后晋石重贵破裂,灭后晋 八、 进一步封建化及南进 九、 与北宋的和和战战关系 第三章 辽代后期的政治、经济 十、 澶渊结盟后的变化及辽的方针 十一、辽兴宗和皇室集团的派系斗争 十二、各族人民的苦难和阶级关系 第四章 各族人民起义及辽亡后的 契丹人 十三、各族人民的大起义 十四、宋金海上之盟及辽的灭亡 十五、辽亡后契丹后裔的散落和去向 十六、主要人物 第五章 辽代的文化 十七、辽代的科学技术 十八、辽代的医药 十九、辽代的音韵训诂及宗教 二十、契丹大小字 二十一、辽代的文学 二十二、辽代的艺术 二十三、辽代的教育 二十四、契丹习俗 第六章 金、元、明代的达斡尔先民 二十五、居住的地域 二十六、经济状况 二十七、社会组织 二十八、主要人物 第七章 清代的达斡尔族先民 二十九、先民的索伦部被武力征服 三十、先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 三十一、先民被迫迁居嫩江流域 三十二、用八旗制度统治先民 三十三、先民负担的兵役和徭役 三十四、先民负担的贡赋和楚勒罕 三十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十六、学校教育及文化艺术 三十七、主要人物 第八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先民 三十八、反抗军阀的造反、暴动、起义 三十九、多种经济的发展 四十、文化教育的发展 四十一、主要人物 第九章 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先民 四十二、殖民统治的先民社会 四十三、反满抗日斗争 四十四、文化教育的发展 四十五、主要人物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达斡尔人 四十六、建立人民政权 四十七、民主改革的胜利 四十八、组织革命武装,参加解放战争 四十九、主要人物 参考书目 尾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达斡尔族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鄂景海//巴图宝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0744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00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2.2 |
丛书名 | |
印张 | 35.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78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