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另类课堂(数学卷)/课堂智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另类教学尝试”和“名师的另类教学艺术”中则是相对成熟的教学案例,有的可以称得上另类教学的范本,一线的教师可以细读、研究、模仿和超越。这样,把数学教学变成思维的体操和艺术,让学生和老师都享受智力之美。

翻开目录吧,在短暂的浏览中你将发现许多可以和你的智慧相互启迪的地方,每一个案例对你都将是一种思维的诱惑,一种直指内心的呼应,一种正本清源的砥砺。

内容推荐

另类课堂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课堂形态和秩序的破坏,相反,它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展示出的一种变革的力量,这种力量汇集了站在课堂上教师的心智,是对传统课堂所带有的一些痼疾的自我修复和弥补。但这一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它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并且吸收另类课堂中包含的智慧。可以说,教师才是另类课堂能否真正发挥自身潜在的价值的主体,一线教师们最有发言权,他们知道深浅,能够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另类课堂将实现自己的匡正和转化,今天所谓的另类将变成传统的一部分。

自然,有另类就有争议,有争议的地方往往是教师认识存在模糊和需要梳理的地方,通过争议和辨析,教师就能够明白努力的方向。“冷观课堂另类现象”这一部分就以客观的态度记录了某些存在争议的另类课堂。在这些课堂里,有创新,有误解,有和传统观念的冲突和碰撞。而“我的另类教学尝试”,和“名师的另类教学艺术”中则是相对成熟的教学案例,有的可以称得上另类教学的范本,一线的教师可以细读、研究、模仿和超越。这样,把数学教学变成思维的体操和艺术,让学生和老师都享受智力之美。

无论是存在争议的另类现象还是精彩的另类课堂,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我们都要以理性的思维去审视它,在其中寻找前车之鉴,寻找让人醍醐灌顶的启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越来越多的另类课堂出现了,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另类课堂有了公正而理性的理解,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教师从另类课堂中汲取营养。这是新课程的新气象。

我们同样为这样的新气象而喜悦,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些能够给一些教师启发的课堂实录和案例汇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文本。

在这里,只想告诉正在书店里淘书的读者:“这正是你在寻找的那本书。”

翻开目录吧,在短暂的浏览中你将发现许多可以和你的智慧相互启迪的地方,每一个案例对你都将是一种思维的诱惑,一种直指内心的呼应,一种正本清源的砥砺。

目录

另类课堂:超越传统的起跳点

第一编 冷观课堂另类现象

课堂教学八大误区剖析——对当前课堂另类教学现象的思考

数学课堂的“死胡同”

冷观课堂学习方式——对当前课堂另类现象的思考之一

三问而后教——对当前课堂另类现象的思考之二

如此探究:牵着学生走——《圆锥的体积》教学评析

质疑贴标签式情境引入——《年月日》教学评析

学科整合别“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对一节《分数的意义》的探讨

数学游戏活动岂能“作秀”?

“算法多样化”遭遇尴尬——观摩《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后的思考

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跟进——从《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展开

“精心设计”的铺垫缘何成为学习新知的障碍?——对《9加几》两次教学评析

个性,怎一个“扬”字了得——对当前课堂中另类现象的思考

第二编 我的另类教学尝试

让情感体验与认知过程结伴同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课堂争论过火了,如何调控?——从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起

挑战传统:拓展性作业的两次尝试

填写发票,还要学吗?——《小发票学问大》教学反思

将错就错成好课——《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教后反思

是手工课,还是数学活动课?——一次《制作2004年主题年历》的教学与反思

复习课:从“机械重复”走向“互动生成”

换种思路出题

在“国际象棋”上巧做文章——《平均数》教学反思

改进出无法预约的精彩——《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及改进

如何有效处理“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的矛盾——读《改进出无法预约的精彩》一文有感

创设教学情境要调动“情商”——对几种方法的反思 

巧妙开发利用教材和课堂资源——对几种方法的反思

返璞归真的施教?——《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是“败笔”还是“亮点”?——《可能性》导入反思

课堂设计重在关注学生学习起点——《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第三编 名师的另类教学艺术

探究大师的课堂

从“课题”人手教学——特级教师张红《倒数的认识》教学赏析

教是因为需要教——听特级教师华应龙《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有感

“创造精彩”与“创设精彩”——特级教师黄爱华《24时计时法》课堂教学赏析

跳出数学学数学——特级教师刘德武教学《可能与一定》教学赏析

用力量打造课堂——优秀教师贲友林《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片段评析

没有教案的自然启迪教学法——特级教师陈慧英另类教学艺术之一

不仅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特级教师陈慧英另类教学艺术之二

课堂智慧的妙用——特级教师陈慧英另类教学艺术之三

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特级教师徐斌的课堂另类艺术赏析

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特级教师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史上将留下我的名字——与特级教师华应龙的学生一起研究《36军官问题》

探寻理想课堂——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赏析

什么是一节美丽的好课?——优秀教师张齐华《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评析

后 记

试读章节

课堂教学八大误区剖析——对当前课堂另类教学现象的思考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徐斌

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列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误区一:只为情境创设而创设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认识乘法”,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在吃虫子?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

生7:那里的两座房子,哪是小鸡家的,哪是小兔家的?

生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像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

思考:至此,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

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即鸡和兔)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兔是每2只在一起,鸡是每3只一堆)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我们知道,数学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新课教学之前,还要不要组织学生复习呢?其实,新课教学前复习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识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如果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常常有教师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仅需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铺垫”,对于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也不矛盾,并不是所有内容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到原型,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

P2-3

序言

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和艺术,它尤其需要洞彻纷繁芜杂的表象而抓住主线的眼光,平庸的思维在这样纷乱的表象面前将手足无措。我们需要另类的思维,需要独辟蹊径而胜券在握的才华。

教数学同样要有这样的眼光、思维和才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许多老师和他们的课堂就具有这样的素质。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惊叹,这是他们对平庸教学思路和设计的一次精彩的突围。把这些富有启发特质的课堂带到更多的一线教师面前,是编者的心愿,为此我们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为教师们挑选“另类课堂”案例。

另类课堂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课堂形态和秩序的破坏,相反,它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展示出的一种变革的力量,这种力量汇集了站在课堂上教师的心智,是对传统课堂所带有的一些痼疾的自我修复和弥补。但这一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它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并且吸收另类课堂中包含的智慧。可以说,教师才是另类课堂能否真正发挥自身潜在的价值的主体,一线教师们最有发言权,他们知道深浅,能够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另类课堂将实现自己的匡正和转化,今天所谓的另类将变成传统的一部分。

自然,有另类就有争议,有争议的地方往往是教师认识存在模糊和需要梳理的地方,通过争议和辨析,教师就能够明白努力的方向。“冷观课堂另类现象”这一部分就以客观的态度记录了某些存在争议的另类课堂。在这些课堂里,有创新,有误解,有和传统观念的冲突和碰撞。而“我的另类教学尝试”,和“名师的另类教学艺术”中则是相对成熟的教学案例,有的可以称得上另类教学的范本,一线的教师可以细读、研究、模仿和超越。这样,把数学教学变成思维的体操和艺术,让学生和老师都享受智力之美。

无论是存在争议的另类现象还是精彩的另类课堂,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我们都要以理性的思维去审视它,在其中寻找前车之鉴,寻找让人醍醐灌顶的启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越来越多的另类课堂出现了,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另类课堂有了公正而理性的理解,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教师从另类课堂中汲取营养。这是新课程的新气象。

我们同样为这样的新气象而喜悦,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些能够给一些教师启发的课堂实录和案例汇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文本。

在这里,只想告诉正在书店里淘书的读者:“这正是你在寻找的那本书。”

翻开目录吧,在短暂的浏览中你将发现许多可以和你的智慧相互启迪的地方,每一个案例对你都将是一种思维的诱惑,一种直指内心的呼应,一种正本清源的砥砺。

后记

如何解决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困惑和矛盾?如何实现自身的突破?是教师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尤为关注的。

近年来,笔者经常到各地讲学,也听了不少一线老师的课,有一个现象引起我的深思:当课堂上出现“另类”的教学方法或“另类”的声音时,应该被视为离经叛道还是大胆创新?这或许不是一个能简单概括的话题。

新理念与传统观碰撞结果是,一部分老师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课堂形态。本书中收集的就是他们勇敢的“另类”尝试和思考。无论是书中展示的“冷观课堂另类现象”,还是“我的男类教学尝试”,或是“名师的另类教学艺术”,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角,这种大胆的探索或许也能启发更多的老师大胆地参与到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

且行且歌。当我们尝试或思考“另类”教学法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智慧进发的时候,就是我们激情飞扬的时候,就是我们实践理念的时候,就是我们成功精彩的时候。

由于时间紧迫,本书一定还有许多疏漏和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我们会在再版时及时改进。

徐斌

2005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另类课堂(数学卷)/课堂智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543898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