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1895-1911年晚清时期对上海公共领域的研究。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与国家、维新运动与公共领域的兴起、民办报刊与公共领域的舆论表达、民间社团与公共领域的组织建构、自律性交往场所与公共领域的空间拓展、公共领域的整合与市民阶级的兴起、公共领域的社会动员与民族主义风潮等。
图书 | 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都市空间与知识群体研究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1895-1911年晚清时期对上海公共领域的研究。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与国家、维新运动与公共领域的兴起、民办报刊与公共领域的舆论表达、民间社团与公共领域的组织建构、自律性交往场所与公共领域的空间拓展、公共领域的整合与市民阶级的兴起、公共领域的社会动员与民族主义风潮等。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与国家 一 现代化的两种类型 二 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几种模式 三 清末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公共领域”疏义 第三节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研究的现状 一 海外研究状况 二 国内研究状况 三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取向
第一章 维新运动与公共领域的兴起 第一节 报刊、学会:变法工具与公共传媒 一 维新报刊的涌现 二 戊戌学会的创兴 三 制度化的公共媒介 第二节 维新知识分子:“公众”与“社群媒介” 一 新知识人的生产途径及其特质 二 “公众”的角色定位与“社群媒介”的沟通功能 第三节 变法呼声:公众舆论的肇兴 第二章 民办报刊与公共领域的舆论表达 第一节 报刊传媒的勃兴及其民间化 一 报刊传媒的勃兴 二 报刊传媒民间化的若干表征 三 民办报刊的沟通与联络 第二节 民报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 第三节 代言与灌输:公众舆论的表达模 一 传统社会的舆论表 二 公众舆论表达的代言一灌输模式 三 公众舆论的特点 第四节 双向交流与单向宣传:公众舆论的生成机制——以《苏报》为案例 一 从“营业性小报”到“善造风潮之报” 二 “学界风潮”专栏的辟设与激进舆论的初兴 三 版面改良与革命言论的激 四 从双向“交流”到单向“灌输” 第五节 从“耳目”、“喉舌”到“向导”、“政监”:公众舆论的话语伦理 一 “耳目”与“喉舌” 二 “第四种族”与“舆论之母” 三 “政监”与“向导”
第三章 民问社团与公共领域的组织建构 第一节 旧式社团的演变与转型——以会馆、公所为例 第二节 新式社团的数量统计与功能分~ 一 数量统计 二 联系与规模 三 功能分类 第三节 合群进化:新式社团的立会理念与组织体制 第四节 力谋公益:新式社团的组织活动与组织功 第五节 新式社团的发展空间及其限度 第六节 新式社团个案分析——预备立宪公会 一 社会属性:一个以官方政策为背景依托的民间社团 二 会员构成与组织构成:绅、商、学三界结合 三 会务活动z从学理研究、舆论宣传走向政治参与 四 公会政治立场变化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 自律性交往场所与公共领域的空间拓展 第一节 报馆:业务活动与政治集议 一 纯粹的业务活动场所 二 小范围的同人聚集之所 三 政治集团的活动机关 第二节 书院与学堂:文化教育与政治参与 一 书院风习之嬗变 二 学堂与政治参与的异变 第三节 戏园与舞台:个体娱乐与革命宣传 一 戏园之繁盛 二 戏曲改良运动与新剧的诞生 三 “新舞台”的创建与公共空间的拓展 第四节 张园:私园与公共集会 一 对外开放:从私园到公共活动场所 二 集会与演说:政治批判场所的形成 三 张园集议的几个特点 第五节 惜阴堂:私宅与政治集议 一 地方绅、商、学界集会据 二 南方阵营的集议之所 三 南北沟通的秘密通道与议和之所 第五章 公共领域的整合与市民阶级的兴起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整合方~ 第二节 “市民阶级”界说及其社会构成 一 “市民阶级”界说 二 市民阶级的社会构成 第三节 市民阶级的社会认同 一 城市地域身份认同 二 “国民”身份认同 三 两种身份认同的错位与谐舍 第六章 公共领域的社会动员与民族主义风潮 第一节 甲午前民族主义意识的缺失 一 缺少排外意识的种种表象 二 排外意识淡薄的原因 第二节 两次四明公所血案:民族主义的初兴 一 两次血案概况 二 民众对两次血案的不同态度 三 四明公所在抗暴中的作用 第三节 拒俄运动:“文明排外”保危局 一 “文明排外”释义 二 “文明排外”的社会动员 三 “文明排外”的时代价值 第四节 哄闹公堂案:“万臆一声”争国权 一 公堂案发生后的抗议浪潮 二 公堂案背后的中西权势之争 三 公堂案与早期民族主义的觉醒 第七章 上海社会的自主化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中心点”地位的形成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转折与畸变
结语 附录:征引、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都市空间与知识群体研究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660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1 |
出版时间 | 2007-03-01 |
首版时间 | 2007-03-01 |
印刷时间 | 200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9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2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