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特奎拉日升/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旅居德国斯图加特的侦探小说作家文泽尔。2003年他创建了“自由意志市”这一虚拟的城市,开始以这个虚构的城市为背景撰写中长篇侦探小说,作品的以文泽尔为主要人物。迄今已完成本系列《冷钢》、《让最后一缕光芒消散》、《无弦小提琴》等十余部,《特奎拉日升》就是其中之一。

内容推荐

约翰·贝恩斯是自由意志市的著名调酒师,一次他举行了一个酒会并邀请了社会各界名流来参加,文泽尔也在其中。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在这些被邀请的宾客中大部分人都是跟约翰有过节的人:西尔斯是他正要摆脱掉的同性恋人;奥古斯特是西尔斯的哥哥,对约翰勾引自己的弟弟恨得咬牙切齿;赫塞尔夫妇从来都对这位调酒师不屑一顾,对他心怀敌意;还有海因纳,他曾经是约翰的师傅,却因为约翰背叛了他而跟他绝交。正是在这个奇怪的酒会上约翰被人杀死了!并在死前写下了soll这个奇怪的单词!

试读章节

  “7月2日,免费的鸡尾酒会。这是艾米送的。”,塔芙妮将两张精致的邀请函放在桌面上,“如果你愿意再一次被摩吉托给灌醉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这位侦探助手对她的老板微笑道。  “哦?酒会主人是谁?”,文泽尔放下手中的《自由意志报》,“我比较在意的是,这个酒会所请到的调酒师能不能调出一杯正宗的古巴风味——新鲜的薄荷叶、大小适当的碎冰,还有货真价实的白朗姆酒:如果酒的味道乏味,我倒宁愿在家里消磨掉这个难得的周末。”  “这恰巧是调酒师安排的酒会。”,塔芙妮将两张邀请拿回来,放在手上看了看,“约翰·贝恩斯——如果你在哪个酒吧听说过这个人的话。我猜,他应该比Evian的调酒师更专业些。”  经过助手的提醒,我们的侦探重又拿起那份当天的《自由意志报》,向前翻到第十一版。然后,指着那版上一则看上去相当醒目的配图新闻对塔芙妮说道:  “‘约翰·恩斯荣获2006年度自由意志市最佳品酒师称号’,是这个人么?”  “有名有姓——如果叫这个名字的调酒师很多的话…”,这位侦探助手笑了笑,似乎是思考了片刻,看上去颇有些遗憾地说道,“看起来,你似乎并没有什么兴趣呢!唉…我还是邀汉迪克一道去参加这个酒会算了——艾米可没有特意邀请你。”,她伸手去拿电话话筒,好像是要马上给汉迪克打电话似的。  我们的侦探先生听到这话,一下子就从扶手椅上站了起来,用最快的速度将电话话筒给按住了:  “还是让我陪你去吧…”,文泽尔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我们的老朋友一向都只对葡萄酒感兴趣的——这样的酒会并不适合他…”  “可他们也提供很好的红酒。”,塔芙妮装作有些为难地说道,“听艾米说——他的这位朋友藏有几瓶十分难得的、Ch.Latour产的顶级酒:你知道,梅铎克最顶级的酒庄、最好的年份、再加上一流的收藏条件…”,塔芙妮说着,手向着电话的方向动了动,好像又要去拿话筒。  “好吧好吧…”,文泽尔耸了耸肩膀,重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放弃了对电话的控制权,“我亲爱的塔芙妮——如果你愿意让我陪你去参加这个酒会的话,我可以额外给你放一整天假,让你为这个周末的活动做好准备…你知道的——反正明天就是星期五了,也没什么太要紧的案子…”  “这算是贿赂么?”,塔芙妮得意地笑了笑,“不过,临时的假期最好是从现在开始…”,她故意抬起手来,看了一眼自己的指甲,“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搽指甲油了——看起来,似乎需要赶在今天下午去特别护理一下…你知道的,老板,这可是个相当正式的酒会呢!作为我们侦探社雇员的代表,我也确实应该好好准备一下…”  “去收拾东西吧…”,我们的侦探对面前这位绝无其他人选的“雇员代表”小姐彻底妥协了,“周日那天我开车去接你…等我电话。”  “我最最亲爱的老板,”,塔芙妮将一张邀请函留在了文泽尔的桌上,“那么,周日晚上见…”  现在是星期四上午十点半,刚刚上班还没多久的塔芙妮小姐,却已经拿起了手袋和车钥匙,提前向这个繁忙的工作周说再见了。  “感谢乔舒亚(Joshua)教授!”,在快要走到停车场的时候,一直忍不住微笑的塔芙妮,对着空气做了一个举杯动作,并致了这样的一句感谢辞。  我们当然知道,乔舒亚教授在自由意志大学商学院任教多年——这位主讲商务谈判的可爱教授曾经给塔芙妮上过两个学期的大课…  在这意外得来的闲暇时光里,趁着塔芙妮去进行指甲护理的当儿(天知道这是不是这位FW5台忠实观众为了按时收看下午播出的某部新肥皂剧所找的巧妙借口),我们不妨让空间也随着我们的心意转移一下——现在,我们的视线移到了豪泽区:里得堡城堡下,法拉弟街的尽头,将冷山作为我们的路标,一直来到繁闹市区的边缘…此刻,我们漫步在满是林荫的新路德维希大道上——这条远离闹市的街道却拥有着本市数一数二的高昂地价:这不单是因为沿着这条街道所能看到的绝佳风景,以及冷山和古堡的庇护;最主要的——此处是本市那帮有着古典维多利亚式庄园意识的新兴贵族们的聚居地,是一块对权力和财富有着强大吸引力的昂贵磁铁。  聪明的房地产商们花了十数年的时间来经营这片曾经的荒地,他们请来世界级的建筑精英们,不惜血本地将此处变为豪华新哥特式建筑的展会——他们从政府手中低价竞标来大片的土地,将它们规划成合适的大小,然后让建筑师们拿起他们的积木,用中世纪的精神随意搭建。  仅做这些当然不够——有了皇宫,就自然需要王国和国王。  于是,他们开始动用起自己的外交手腕,拉拢各类媒体对这块地方进行宣传。他们当然不会笨到仅仅去打出“豪华别墅出售”的广告——这些善于炒作的房地产商们,邀请了一流的建筑评论家,塞满了他们的荷包,让他们异口同声地称赞这片建筑:  “无疑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最伟大的贵族建筑群。”  “让英国佬汗颜的新哥特创新和经典设计。”  “约翰·范布勒爵士的巴洛克式坟墓。”  ……  这一系列大规模的举动让“新路德维希大道”这条富有贵族气息的全新街名逐渐变得闻名遐迩——虽然它的原名并非“路德维希大道”,而是毫不起眼的、甚至是有些俗气的“山林小径”:现在谁还在意这些呢?  偷笑的房地产商们顺理成章地办起了开放式展览以及隆重华丽的售房仪式——当然是前所未有的成功!二十五套皇宫很快就被抢购一空,除了收回投资之外,这些精明的投机人士自然也毫无悬念地大赚了一票……  好了,这些背景介绍不过是些题外话。现在,我们终于来到新路德维希大道17号——各式各样的有钱人们在这里买下一套宫殿,理由可能并非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但我们却不能称此处为“约翰·贝恩斯大公的别苑”:这位举世知名的明星品酒师之所以买下这座占地面积几乎赶得上大半个安联球场大小的别墅,就是为了在满足社交需要的同时,也能够用来居住——这当然意味着:它足够大。  别墅的主体建筑,从正上方俯瞰下来,不去留意用彩色瓷砖精心铺就的花园道和别墅车库的话,则刚好构成一个粗壮的“人”字形——“人”字的起笔处是主人的休息室,顺笔下来分别是侧厅、大厅、几个独立的客用房间和厨房。第二笔的起笔位置是大厅:独具匠心的建筑师刻意将大厅设计成直角梯形状,让这整座宫殿平添了空间上的视觉美感和层次感。笔触依次经过塔楼与露台之下的接待厅和门厅,一直来到别墅的大门口。  不要搞错,别墅主人平时可不住在那大到足以举行一场小规模马术比赛的大厅里——从空中往正门左边看去:车库的后面,还有一栋不太起眼的两联式建筑——正如弗森(Fussen)的斯旺高(Schwangau)城堡和著名的新天鹅堡遥遥相对一般。这同样是新哥特式的三层建筑,较大的一侧供主人使用,其余部分则是别墅相关人员的居所。  但约翰也并不是除了酒会就不到他那人字形的宫殿中去——我们当然还记得约翰·贝恩斯大公的另一个封号:“龙舌兰大师”。而他博得这封号的收藏、那上百瓶的龙舌兰酒就存放在主人休息室的酒柜里。  不用理会花园那边的后门(尽管我们已经可以从那扇铁门上华丽装饰花纹的缝隙里窥探到主人花园的一角),继续向前走个七八分钟,在法国梧桐的巨大树荫下,一路经过别墅园丁们精心修剪护理的灌木高墙,一道气派豪华的大门意外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也不用去理会那些别墅保安——记住,我们现在是以宾客的身份来参观,正如前些天里在这里虚伪寒暄的那帮社会名流们一般:虽然那尊金质郁金香杯是在本周三才正式握在约翰的手中,但其实早在上个周末,他们就已经开始在这里庆祝了…至于7月2日的“第一次庆祝酒会”,不用说也知道,是在精心的交际手段下巧妙设计出的漂亮装饰而已。P13-18

序言

  “特奎拉日升(Tequila Sunris)”——实际上,Tequila这个词的发音应为“特基拉[tekila]”,但我更喜欢用“特奎拉”这个名字:因为那真实的发音和译字很容易令我联想到基洛夫飞艇或者其它一些笨重又愚钝的东西。  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奎拉日升”是一种十分有名的鸡尾酒。这名字的来历,是因为它奇妙的分层颜色——由上层的淡黄逐渐向橙色过渡,最后变为橙红色:颜色的成因归功于三份的橙汁和最后沿杯壁缓缓倒入的少许Grenadine(也作Grenadine Sirup)。Grenadine是调酒中极常用到的染色剂,在国内经常被称作“石榴糖浆”。但实际上却并不是从石榴(德语为Granatapfel——这是一个在翻译中很常见的误解)中榨取的,而是来源于各种带深红色液汁的莓果(如覆盆子、黑茶蔍子、欧洲黑莓等等)。  当然,作为鸡尾酒,一份的特奎拉才是至关重要的——特奎拉即为我们通常说的龙舌兰酒,墨西哥的特产。我最终选定这样的一个名字,而不称其为最开始设定时所定下的《龙舌兰谋杀案》,是因为鸡尾酒的分层对于这个案件的进展有着很不错的借喻作用。  也可以叫做“酒会谋杀案”的——看上去,这个名字的概括性或许还更强些。  这将是一个小品级的案子,构成全篇的将会是大量的对话和少许的描写;这同时也将是一个典型的“暴风雨山庄”型案件——这样的类型我很少操作,主要是因为我偏好于开放式的场景:我讨厌封闭空间里狭隘的“无限可能性”。  但我终究还是想试着写写这样的一篇东西,起因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创谜题,以及一些相当有趣的知识——我试着将谜题深化,并且加入一些必要的情节和感情因素在里面(对于小说而言,这些当然是必要的),完成了这么个案子。  希望大家能够享受这杯新调的酒,加冰还是柠檬汁,请各位自行斟酌。

后记

兄弟之间的情谊,恋人之间的情谊,在侦探小说中究竟应该如何体现?尤其是——如果你打算写”暴风雨山庄”这个相对封闭式的类型。怎样深化情感主题,让各个人物更加地富有张力?

《特奎拉日升》选择了两种比较有趣的方式:书面的信件和口头的故事。

这其实是经常在小说写作中被用到的手法,甚至我自己也曾经多次使用过——《干岁兰》中捷尔特博士就曾讲过大段的故事,还有《冷钢》中坎普尔小姐在狱房里讲的自己的故事……

但如此大量地使用书信的内容,却是仅在本篇中才开始第一次尝试。

实际上,那三封信件的内容,在最初编写提纲的时候是没有的,我在整个故事进行到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候,也就是到海因纳老头讲故事的那一段,突然觉得在开头放上两封具有类比作用的信件来照应后文,或许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于是,我马上就这样做了——写信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字体,还专门抽出了一个单独的时间来完成,完成之后我就发现:这种特殊的写作形式,看上去确实比较有代入感。信件的内容也令我满意。现在全篇写完,回过头来再读的时候,自己也会被信的内容所感动:就觉得这些死者都是一群天真善良的人——除了约翰,贝恩斯。他是唯——个集合了各种邪恶品质的家伙。

信件和故事都只能算是侧面描写:信件过分主观,故事过于片面,用这两者的结合来塑造人物和描写感情,能够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也就同时给了文章一种不拘子死板的活力。

再谈谈文中的对话部分。在这次的写作中,我特地对人物的对话进行了一些合理的规划——在每一次对话的进行当中,我都试图按照以下的任务概括来对在场人物进行合理的区分

主持、提供、评论、批评、调解,催促、走题和气氛调剂。

主持经常是由文泽尔担当,但有时候也由卡尔甚至汉斯来分担。

这个任务的目的,是将已有的线索和资料进行整理,提出合理的假设,并主导整个对话的大方向。

提供者就很多了——几乎每个拥有对话的人物都担任过这个角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形式的线索。比方海因纳的故事,甚至那三封落款不同的信件也可以勉强算是提供者。

评论的任务,埃玛女士担任得比较多——即对某段对话进行基于个人情感方面的总结。多半是用来活跃对话气氛。文泽尔在主持当中也插入过一些具有总结性质的评论。只是普遍都表现得比较中性。

批评和调解是共同存在的。批评以相对激烈的方式,对之前的某段对话内容进行部分甚至全盘否定;而调解则用以将正确的批评结论较缓和地纳入主线,或者将错误的批评结论较缓和地拉离主线——比方哈林上尉对英斯提出的笔迹鉴定内容进行驳斥,即为典型的批评,文泽尔之后的话就是对这次批评的调解。这种矛盾的产生和缓和过程被我用来制造情节上的小高潮。

催促是为了不让主线情节发展过慢而存在,并时常用来避免一些无用情节的展开,或者直接作为这些情节的终止——埃丝特小姐完成了很多次催促的任务,有几次近乎于批评,因此珍妮小姐就以朋友身份来出面调解。对于和调解相关的对话片段,埃玛依旧经常性地给出许价。

至于走题,很多时候是由突然闯入者来完成(无名探员、无名保安、酒保、罗特探长甚至塔芙妮都充当过这种角色):这任务的目的是强行将目前进行的任务打断,并完成一次“提供”的任务——优秀的主持人在听完新插入的线索之后,很快就能将对话拉回到主线来。

气氛调剂的任务也由很多角色所分担,尤其是有罗特探长出现的那几段里,甚至为了气氛调剂而专门插入整段的对话,我习惯在某些颇为紧张的情节之后加入这样的内容,以让全文的走势更顺畅些,读者也不至于被一连串的紧张情节压得透不过气来。

这样的想法,颇有些“舒适推理”的意图藏在里面。

角色的任务变换是十分频繁的,某几位人物甚至可以在一段话中先后身兼主持人“、“提供者”和”批评者”的任务{比如我们的主角文泽尔先生)。

如此的任务归纳是十分有趣的——结合人物的性格和特定的环境,将他们与相关的任务对号入座之后,整篇文章对话部分的脉络,刹时间就显得十分清晰了:之后修改的时候也会方便许多。这个好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应该也会经常用到。

本文修改完成之后,为了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焱》和“四中篇”的扩写只能暂时放下了。突然觉得有些对不起《焱》——按照原先制订的写作计划,它本来应该排在本文前面的:一个在极短时间内定下的写作计划,竟然挤掉了正在写作中的《焱》,进而让它被迫推迟到圣诞节期间才能继续完成,实在是很不好意思。

回到正题——希望大家喜欢本文也能够继续支持这个系列。

支泽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特奎拉日升/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泽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1918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00
13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