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太阳(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当代严肃小说,它利用叙述时间变化与对接,营造出一种当代先锋文学才会拥有的如同电影中蒙太奇一般的特别效果,并在文字造就了一种有些荒诞却直指人心的文意间离效果。该书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述时空,通过回忆、书信、日记等多种形式,将蓝星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主人公爱劳恩失去一生所爱——雨尔芬而沦为不生不死“虫草人”的惨痛经历,以及主人公经历了无数岁月后终于看见生命重新诞生的万千感慨一一呈现给读者,这使小说有了一种特别的厚重之感,真实之感,从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书可以供对科学文化有着较高品位的读者去进行深度解读,也可以让绝大多数读者获得某种阅读上的快感。

内容推荐

地球的近邻——蓝星,即将毁于人类无休无止的开发。青年学者爱劳恩偏偏爱上了异国姑娘雨尔芬,人类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末日爱情。太阳爪、虫草、难民营、魔镜……一切都充满迷离与魔幻……

目录

序言

开篇 不死的“虫草”

第一章 亚马城托孤

第二章 天河绝恋

第三章 绵绵离别恨

第四章 回故乡

第五章 寻找雨尔芬

第六章 雪莲花开

第七章 似曾相识的繁荣

第八章 守望故星,我继续等待

试读章节

“我们先去可可兰营区吧,我还要给好几个乡亲看看病,然后再去探视我父亲。”我们还来不及问她刚才怎么回事,雨尔芬先说话了,脸上显得很阴沉。

我的心一阵紧似一阵,好不容易到了可可兰营区。

雨尔芬先前跟我说过,可可兰在亚马的难民营里只剩下四万多人了,一共分为四个小营,另外西西丁、安波国、威斯兰那边还有七八万人,所以这里的每一个人对于可可兰民族来说都很宝贵。尽管是戴着口罩,但可可兰人还是认出了雨尔芬,向她打着招呼。我能听懂一点可可兰语,所以听得出来,乡亲们对雨尔芬还是很友好的。我向每一个见到的可可兰人都欠身点头,看着他们如今艰难的境遇,说真的,我真想告诉他们,我就是你们可可兰人的女婿啊,要是在过去,我可以风风光光地去你们可可兰,可现在,我们却只能在这个地方相见了。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祝福,保重吧,所有的可可兰人。

“走吧,爱劳恩,别发呆了。”雨尔芬拉着我向旁边的一个棚子走去,多洛钦则在门外等着我们。

棚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人,我们进去的时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蹲在地上用饭盆给躺在草垫上的老人扇风。老人全身水肿,脸上的皮肤绷得紧紧的、亮亮的,好像随时都会撑破,虽然盖了一块方巾,但腹部鼓起来的大包随着老人的呼吸一起一伏仍然清晰可见,真是让人心酸。看到我们进来,老人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费力地向雨尔芬点了点头。

“吉玛大妈,您躺好,今天好一些吗?”

“哎哟,好啥哦,我这病就是饿出来的,看来是好不了了。”大妈不停地唉声叹气。

雨尔芬从我手里接过小木箱,蹲下来,打开小木箱,从里面拿出一些小食品,然后递到老人手上:“大妈,先把这点东西吃了吧,我看您一天比一天气色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老人轻轻地摆了摆肿胀的手,说啥也不肯吃东西:“孩子,大妈难为你了,你好不容易才逃到亚马,在城里有了读书的机会,听说你在学校也吃不饱,不要再为我这把老骨头操心了。我们可可兰人已经没剩几个了,孩子,可可兰坚持不了几天了,你可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给我们可可兰留下一点希望啊!”说着说着,老人又开始叹气,而那孩子则蹲在一旁呜呜地哭泣。我把孩子拉到一边,蹲下来,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安慰着这个可怜的小生命。雨尔芬眼里闪动着泪花,一边给老人喂干粮,一边为老人按摩,然后又在老人的头部、腹部、手上和脚上扎了不少银针。因为没有药物,也没有器械,所以她也只能用家乡的一些传统方法,给老人减轻一些痛苦。

看上去还有点效果,老人长长地出了几口气,然后对雨尔芬说:“孩子,别给我治什么病了,不要浪费时间,还是去看看你爸爸吧,他可是个好人啊……以前在可可兰的时候,他就常为国内的那些难民治病,到了这里,他还非要住在难民营里陪着我们,给我们讲一些高兴的事,给我们疗病……他常说,活着最重要,要我们坚持下去,可现在他病倒了,我们却帮不上忙啊……唉,好人啊,好人啊!”老人断断续续说完这一歇话,又上气不接下气地喘起来。

“大妈,每次来,您都这样伤感,这样对您的身体不好。我爸他现在挺好的,您还是要多保重自己啊。”雨尔芬尽量控制着感情,她不想让老人成天都陷到伤感里。

“孩子,你说我能不动感情吗?我们可可兰人一提起你爸爸谁不动感情呢?哎哟,你看我……说不了两句又喘上了……”

“大妈,那您就别说了嘛,看您喘得那么厉害,我心里也不好受啊。”  “还是让我把话说完吧,反正是说一次少一次了……本来亚马给你爸爸安排了住处,但你爸爸却说,他是可可兰的外交官,又是一名医生,现在可可兰的人都迁到了这里,他一定要和可可兰人在一起,陪可可兰人一起渡过难关,还说要把你送到亚马学医,以后还让你回这里给可可兰人治病……我住在这个破棚子里,时不时就会想起你死去的妈妈和弟弟,想起你病重的爸爸,想起可可兰人这些年过的那些苦日子,你说我会好受吗?”说完,老人喘得身体都有些发抖了。

我抱着那个小男孩,听着她们两人的对话,真的无法不为之动容,都说男儿的泪水贵如金,说的不就是这个时候的泪水吗?不就是人类相互之间真挚的、浸透着爱的泪水吗?

临走的时候,雨尔芬把我介绍给老人,老人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有气无力地对我说:“小伙子,好好照顾雨尔芬吧,这孩子活得苦啊!”

出来以后,我问雨尔芬:“老人得的是什么病,你这些方法有用吗?”雨尔芬告诉我:“这一家人是我们在逃亡路上认识的,因为都有老有小,所以我们没有赶上大队伍,一路相依为命,死里逃生,母亲和弟弟就是他们帮助掩埋的,当时我伤心欲绝,扑在母亲和弟弟的坟头上就不想走了,是他们让我度过了那段最痛苦的日子。后来,为了绕过雅拉尔山脉,我们选了一条近路,走进了一个干枯了的湖泊,就是蓝星上过去那个最大的淡水湖碧蓝湖,谁知道下去容易,到了湖底往上爬就难了,看起来那泥上倒很结实,可一踩就松软了,人就往下滑。而走在前面的大队人马也大多陷在那里,乱成一团,有些人干脆就躺在湖底不走了。我真的是走不动了,孩子的父亲看着我们奄奄一息的样子,一咬牙,把孩子背在背上,然后把捆包裹的绳子拴在我、孩子他妈和吉玛大妈的腰上,硬是把我们拖出了湖底。”

“那孩子的父母呢?”

“他们逃到杜兰湖来的是四个人,不久前孩子的父母染上传染病,送到疫区去了,现在只剩下这一老一少两个人。因为供给的食物越来越少,老人不合得吃,把自己那份都交给了孙子,自己饿得受不了就抓泥吃,几个月前得了水肿病。现在难民营里到处都是这种病人,本来这种,病并不难治,但在现在这个条件下就难了。所以,我每天都来看她,顺便带点食物,陪陪老人家走完最后这段日子。我的针疗和按摩也只能是让她减少点疼痛而已,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可是,学校给我们的定额一天天在减少,有些学校为此都关门了,你哪儿来的多余食品呢?”

“我的食量小,爱劳恩,你就不用担心了。”

“傻姑娘,”我一把抱住雨尔芬,雨尔芬仰头看着我,看到那天使般的纯真和善良,我心痛得真想哭,我长长地呼了一口气,“雨尔芬,以后给大妈的干粮就由我来准备吧!”

雨尔芬把头埋在我胸口,“你的需求量比我大,还是我来吧。”

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不说了,雨尔芬,我会有办法的,你那么消瘦,不要再揪我的心了……”

我们又到了好几个难民棚,雨尔芬给他们做了一些简单的治疗。时候已经不早了,多洛钦不停地催着我们赶快到疫区去。他则在疫区外的一个哨卡等着我们。

疫区的白棚白顶让人望而生畏,也是难民们最恐惧的地方。我们又被喷了一身的消毒水,然后穿上另外一种更厚的消毒衣,才被工作人员带进了白棚子。

虽然是进去了,但我们也只能隔着玻璃探视病人。穿着这种从头到脚都包得严严实实的消毒衣,雨尔芬的父亲看不清我们,但我能看到老人面色蜡黄,神情恍惚,已经消瘦得不像样子了。雨尔芬朝里面挥了挥手,老人的眼光慢慢朝这边移过来,嘴巴好像轻微蠕动了几下,随即又把头别了过去。虽然看不懂他们父女在交流什么,但我已经听到了雨尔芬的哭泣声。(P60-64)

序言

又见生命起惊雷 杨匡满

科学家曾有言,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是起因于千万年,前一道生猛无畏的惊雷。就是这道闪电,在耀眼地撕开厂天地间黑暗的同时,更用它的能量激发了当时无生命的元素整合变化,从而诞生、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

读罢王济民先生的心血之作《太阳Ⅲ》,我掩卷望天,只觉得自己仿佛看见了地球生命诞生之初,那道叱咤风云让人惊讶崇拜的惊雷重来。

《太阳Ⅲ》作为一本当代严肃小说,涉及较少的科幻题杠,其作者王济民在写作主吋,无论是在立意上、结构上,还是在写法上,都可谓自出机杼、风格独具。

王济民在《太阳Ⅲ》中,恰如其分地利用叙述时间变化与对接,营造出一种当代先锋文学才会拥有的如同电影中蒙太奇一般的特别效果,在文字运用上的举重若轻和小说命题本身的严肃深刻,造就了一种有些荒诞却直指人心的文意间离效果。

这也使《太阳Ⅲ》一书有着一种在当代小说中难能可贵的博大气质。它不但可以供对科学文化有着较高品位的读者去进行深度解读,也可以让绝大多数读者获得某种阅读上的快感。

随着新世纪人类文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破坏性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时代。在享受文明进步带来的高质量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成功调整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了全人类的责任与必需。无论是应时而出的“和谐发展观”,还是“绿色奥运”的口号,皆反映出这个时代领导者们业已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

但如何才能让全社会更多的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人文进步、社会发展与我们幸福生活的直接联系呢?这就需要中国的文学家们写出充满魅力的文字,来寓教于乐,让环保的理念、理性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太阳Ⅲ》的作者王济民,作为石油工业——这样一个需要直接处理人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现代工业的工作者、组织者、领导者,在他长年直面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过程中,得到了当今许多在象牙塔中写作的作者难以体会到的感悟,使他有能力将他这些来自生命本体体验的有关人与大自然辩证关系的感悟,在通过文学的手法构思成小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领导者独具的开阔视野,使他能够大胆又准确地选择了科幻题材。小说《太阳Ⅲ》描写了一个跟我们有着相似文明的名叫“蓝星”的星球,因为对环境竭泽而渔的破坏性开发,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悲剧性的连锁反应,最终走向毁灭的末日景象的故事,制造出了一种令人振聋发聩的效果,警示今天人们必须在开发地球资源吋选择最正确的方式。

在演绎《太阳Ⅲ》主题的过程中,作者王济民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述时空,通过回忆、书信、日记等多种形式,将蓝星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和主人公爱劳恩失去一生所爱——雨尔芬而沦为不生不死“虫草人”的惨痛经历,以及主人公经历了无数岁月后终于看见生命重新诞生的万千感慨,呈现给读者,使小说有了一种特别的厚重之感,真实之感,从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相信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在看到蓝星毁灭的同时,都会马上联想到我们今天对环境破坏性的开发,以及由此而给人类的明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作者王济民在小说的语言文字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行文用笔都有其独到之处。可以说,他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又是散文式的。他的行文如一条流淌的小河,小说中出现了多首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和民谣,显得非常协调。作者巧妙运用了介于通讯与小说之间的文学叙述语言,为全书营造了一种能够直达人心,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氛围,使《太阳Ⅲ》的每个读者,都能够被一种莫名的新鲜感所萦绕。

在细细品味这种感觉后,读者或许会悲伤地发现,他们自己被大量现代化语言充斥并包装的生活之中,其实也正如沦为“虫草人”的爱劳恩一样,正在被不断地异化着。在环保这个大主题之下,又有了人类正在被自己创造的文明不断异化着的这样的哲学深度,让全书始终笼罩在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之中……

后记

故乡小河上泛起的涟漪

背上行囊,离开故乡,上学,工作,进城,结婚,生子,不知不觉,已人到中年。

感受着日渐繁华的都市,享受着越来越富足的生活,看着城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富贵树、富贵山和川流不息、行色匆匆的人群,我为祖国这些年来曰新月异的进步而鼓舞,为自己能亲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庆幸。

每当陶醉于盛世的欢歌时,我常常不由得想起家乡,想起我的父老乡亲,想起家乡的那些让我魂牵梦萦的小河,而我的童年曾经就像小河水涓涓流淌,现在想来,那是伺等富有诗意的灿烂时光。

三十多年前,那还是在“文革”的岁月里,在川北的乡村,我们的生活虽然过得很清苦,但儿时的快乐却也是有滋有味。我家门前有条小河,河水是从对面的东山上流下来的,山上总有水流下来,所以小河也总有淌不完的清清的山泉。每到夏曰,我们兄弟几个最高兴了,虽然父母不允许我们到河边玩耍,但每当我们玩得满身是泥,都分不清谁是谁的时候,父亲总会带我们到小河里面洗澡。我们兄弟三人排成队,父亲一个一个地把我们放到小河里,就像洗地瓜一样,洗好一个提出来一个,还十分高兴地说:“哦,我找到了我的儿子,我又找到了我的一个儿子……”河水清清的、凉悠悠的,水草青绿青绿的,洗完澡后浑身那个舒畅劲,别提有多惬意了。为了享受夏日清河里的那重凉意,有时候,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又会跳到河里嬉闹,让父亲惊出一身冷汗。

小河的下游,有一个长年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光滑的石坡,石坡一部分埋在水里,一部分裸露在外面与河沿的青草相连,上游的水流到这里,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漩涡,流经公路下的一个涵洞,发出巨大的响声,然后流人到另一条河流,所以,家乡的人们把这个石坡叫做响滩子。天气好的时候,那里是妇女们浣衣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母亲去那里洗衣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常常悄悄跟随着母亲到那里去玩儿,我们一会儿光溜溜地跳到河里,拍打起浪花,一会儿又四仰八叉地躺在石坡上晒太阳,有时一个恶作剧潜在水里,半天不出来,母亲便会丢下正在洗的衣服用一根竹竿把我们“搅”起来,然后把我们赶回家。

大概是1976年,家乡遭遇到了空前的干旱,门口的小溪干了,那条稍大一点的河流也快见底了,鱼儿们在河泥里都藏不住身,不少的大人便下到泥浆里去摸鱼。看着眼热,我和大司也拿了个洗脸盆偷偷地下河了,大人们在前面排着队赶鱼,我和大哥则在后面“捡漏”。说来那鱼还真不少,在大人们踩出的每个脚坑里,几乎都有一条差不多大小的鱼躲在里面,我们很兴奋,不到一个小时就“捡”了满满一盆鱼,端回家后用井水漂了漂,放在两个木桶里,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鱼儿在桶里扎着堆觅食的样子,我们满意极了。后来,奶奶强行要我们放生,我和大哥还是偷偷留下了几条,叫母亲煮了一锅鱼汤,哎,那味道至今想起来还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以后的这几十年,我再也没有喝过那么鲜的鱼汤了。

上中学后,我们要走几里的乡村公路才能到学校,一路上,要经过好几条小河。印象中,川北的秋天常常是阴雨绵绵,地里的庄稼长期泡在秋雨里,大人们总是忧心忡忡,而我们却有别样的乐趣。因为涨水后,河里的鱼便自发地往上游奔,往草里钻,露出明晃晃的白肚皮,逗得我们痒痒的,我们会提着鞋,挽着裤腿,到河里面去抓鱼,然后用一根水草,把抓到的鱼儿拴成一串,提回家。

儿时的时光让人难忘,青草、河流、鱼儿、秋雨,每每勾起我怀旧的心思。我时常对我的孩子讲,你爸的家乡好美啊,你爸的童年有着与你们不一样的无拘无束的快乐,在大自然中的快乐,什么时候跟老爸一起回去看看吧。儿子听到以后,哪里等得及,一定要我带他先到城边的河里去抓抓鱼,试试身手。大概是2004年深秋的一个休息天,我实在拗不过孩子,就带他到城里的江边摸鱼去。那天,风很大,气温很低,我们一人拿了一个渔网,带上一个塑料盆,兴冲冲地来到那条穿城而过的大江上游。谁知道,那条著名的大江连上游的江水都已经污秽不堪了,两岸的河堤简直就是用五颜六色的垃圾堆砌成的,臭气扑鼻,我们只好踩在垃圾上,在萎黄的水草弄里网了几条小鱼苗。结果儿子禁不起风寒,那天下午便出了水痘,以后,再也不提抓鱼的事了。

2006年春节,我们一家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刚一回到那个让我常常思念的小山村,还没来得急喝杯热茶,我就拉着儿子到小河边去给他开开眼。但失望的是,我再也见不到儿时的那些小溪小河了,门口的小溪变成了田埂,从田埂的成色看,小溪好像已经消失好些年了。而那条稍大一点的河流中间的一段已经填埋,变成了镇上的一条街道,在从前河流拐弯的地方,盖起了一个可以拦截几个方位客源的杂货铺,据说,那是我儿时的伙伴在那儿新盖起来的,生意很不错。

面对家乡经济的逐渐发展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喜是忧,我无话可说。儿子对我讲:“老爸,你的家乡不美嘛,你是不是在吹牛啊。”

面对下一代的质疑,我感到丝丝伤痛,我没有吹牛啊,儿时的那些画面距离我们并不远啊,在家乡人们的脑海里应该还在啊。但是,仅仅二十年,这些东西就渐渐地消失了吗?那么,冉过一些年,我儿子的儿子又有些什么看不到了呢?我问家乡的人们,现在饮水靠什么呢?他们说,上游的大水库建成了,现在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方便着呢。

没曾想,2006年老家大旱,气温奇高,不知道是赶上了五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那一段时间,家乡无蔬菜,缺饮水,粮食收成少,不少饭店都关门歇业了。因为缺水缺菜,所以有些有急事要用餐的人,只有提前几天预订,让饭店的人到县坝里运菜回来。不知道那段时间,家乡的人们是在怨天还是在怨地,会不会偶尔也埋怨埋怨自己。总之,那一阵子,日子陡然陷入了艰难。

想起这些,我总觉得我们有点自己在剥夺自己的生存权利。我们常常谈起得失,总觉得自己失去了这样,失去了那样。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好像我们在失去自己的未来权,在取缔未来人的权利。

在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时候,想起故乡的小河,想起2006年的大旱,我总想写点什么感悟,但苦于自己在文学上的力所不逮,为此苦恼了好一阵子。有一次我在等待洗车的时候,在一本钓鱼杂志上,看到了一篇人类有可能由非洲大陆近海的一种古老鱼类演变而来的报道,让我为之一振。生命来自于自然,来自于水,我们何须对自然那么无情呢?

近年来,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宇航员从近太空发回的地球照片,地球很美,发育很完善。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庆幸的发育和各种偶然因素的促成才有了生命产生的可能,也才有了今天我们精彩的人类世界。如果不寻生命之源,不珍惜生命存在之本,而不加节制地追求满足,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排行太阳系第三位,在寒宇中孕育过超级奇迹的母星也会很快地退化成我们已知的那些“无趣”的星体。到那时候,我们的文明谁来延续,人类求生的欲望又由谁来满足呢?这么想着,想着,慢慢便有了本书的构想,也才鼓起勇气试着开始“爬格子”。我不敢奢望这本小书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效应,只愿它能在真诚地守望着我们生存家园和精神家园的人们心灵上荡起一些涟漪……

非常感谢我的中学老师,现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何希凡先生对我的鼓励和提出的不少宝贵的建议。感谢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和成都读书郎书社为出版本书所作的努力。也感谢我的妻子熬更守夜为我打字,使我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拙作。  特别要感谢的是,书稿完成以后,全国政协委员、当代著名评论家、两度蝉联鲁迅文学奖的著名诗人杨匡满先生,他在百忙中拨冗为本书作序,让我深受感动。

真的要感谢他们,感谢所有关心这本书的人们。

作者

2007年元月于春城昆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太阳(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济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64125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1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