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伦理与新健康/医学人文新健康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经常说“生不需要理由,死不可抗拒”,然而,如今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能对人的生老病死进行人工干预,可同时,这也给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伦理和法律体系带来了各种难题和挑战。科学问题具有哲学意义,如何使这些基因、生物技术在其研究及应用过程中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权利和正当利益?相信你在读过本书后,懂得掌握生命和健康的权柄,懂得选择,懂得放弃,懂得维权,真正做到生得幸福,活得健康,死得安宁。

目录

引言

 ——在设计自我的道路上/1

第一章 生命起跑/5

 第一节 选择生命的种子/7

(一)优生:不该抱之以恐惧/7

(二)人工生殖:技术已不成为难题/11

(三)生育:不仅是权利,同时也是义务/14

(四)供精人工授精:不是自己的,但可能是更好的/18

(五)试管婴儿:一个由露易丝·布朗开启的时代/24

(六)人为多胎:辅助生殖也应“计划”/28

(七)生、育分离:中国叫停“代理母亲”/33

(八)“克隆人”与“人造子宫”:“父”将不再是父,“母”将不再是母/39

 第二节 生命备份、后代储备、健康加锁/45

(一)人类精子库:储备男性生命的种子/46

(二)生育权:两性之争/52

(三)卵子库:储备女性最具活力的生命种子/60

(四)有限克隆:人体器官备用库/66

 第三节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69

(一)婚姻大事:健康之门自把守/70

(二)生男还是生女:自然法则少违抗/77

(三)留,还是流:健康最重要/86

(四)生,还是死:生存权利须尊重/88

第二章 漫漫人生路/9l

 第一节 与健康同行的医学和伦理/92

(一)医学:以实现全民健康为宗旨/92

(二)医患关系:因健康和疾病而生/100

(三)权利义务:以增进健康为目的/104

 第二节 生命质量与权益维护/109

(一)急症救治:医院,你无权让求医者走开/110

(二)疾病歧视:你的目光我的痛/l 12

(三)患者自主:我的健康理应我作主/122

(四)知情同意:我的健康我有权知晓/126

(五)术前签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133

(六)事故求偿:当健康权益受损时,我不该保持沉默/136

 第三节 新需要、新选择、新问题/142

(一)消费医疗:医疗要求由我定/142

(二)克隆技术:潘多拉魔盒该不该打开/15l

(三)基因治疗:受伦理困扰的希望/157

(四)人体试验:健康路上试药人/163

(五)器官移植:延续他人生命之火/168

第三章 走向终点/179

 第一节 为了生命,是否需付任何的代价——生命价值观/180

(一)尊敬生命,莫讳死亡/180

(二)理智放弃或无谓抗争/:183

(三)关于生命价值的三种基本观点/186

 第二节 科学之争还是伦理之辩——脑死亡/1 88

(一)医学高科技造就“有脉搏的尸体”/188

(二)脑死亡判定:只字重千斤/192

(三)植物人不等于脑死亡/198

(四)脑死亡:首先是科学问题/202

 第三节 生死之柄掌控谁的手心——安乐死/205

(一)活着还是死去:植物人特丽的命运/206

(二)中国的“安乐死”事件/210

(三)“求死”无门:是延长生命,还是结束痛苦/215

(四)举步维艰的国外安乐死立法/220

(五)安乐死立法在中国/223

 第四节 给死亡一点美丽——临终关怀/230

(一)跳出安乐死的怪圈/230

(二)临终关怀的出现和兴起/233

(三)让死亡不再成为恐惧/236

(四)善终:理想与现实/240

(五)生死观教育:完美人生必修课/244

结语

 ——技术的可能与伦理的应该/247

试读章节

第一节选择生命的种子

有一句广告词说“自然就是美”。如果把它套用在人类的生育行为上,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人类不经任何优生干预而自然生出的痴呆患者、残疾患者比那些四肢健全、大脑正常的人富有美感。虽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不美可能是很自我的感受,但人类终归还是有着对美、对生命健康的大众化的判断标准。为了能拥有健康的后代,医学孜孜不息地探求着,社会也从来没有等闲视之。

(一)优生:不该抱之以恐惧

1883年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出版《人类的才能及发展》一书,创立了优生学。随之以后,优生运动应运而起。优生学在20世纪初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国家相继成立了优生组织,制定了有关优生的法规和条例。1905年,德国、瑞典、奥地利、瑞士等国学者组成了第一个国际优生学组织“国际民族卫生学会”。190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优生单行法律《优生法》,禁止有生理缺陷的人或遗传病患者结婚、生育。1912年在英国伦敦还举行了由十几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优生会议,成立了国际优生委员会。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经有20多个州相继制定了有关优生的法律和规定,强行对所谓“不健全的社会等级”实施绝育手术。这其中不仅包括盲人、聋哑人等有生理缺陷者,梅毒、肺结核和其他慢性传染病患者,还包括罪犯、吸毒者、流浪汉、孤儿和贫民。在这一时期,通过采取社会性措施禁止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患者结婚、强制绝育和流产等,是实现优生目的的主要手段。

二战时期,希特勒推行法西斯主义,利用优生学过于强调人的智能的遗传性等不成熟方面,搞所谓的人种优化,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为了防止所谓犹太人等“劣等种族”污染“亚利安人”高贵的血统,德国纳粹屠杀了数百万的犹太人。“优生”与如此血腥的事实沾上了边,不能不使人们对优生学、优生运动、优生政策等产生怀疑和恐惧,优生运动在西方趋于沉寂,优生学被打入“冷宫”也在情理之中。  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类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性疾病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遗传病的出现是由于遗传信息基因的改变,以及某些病毒和致癌物质所致,于是优生运动才重新兴起。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因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父母是否健康,即配偶双方身体和精神发育是否正常,有无疾病,有无烟酒或其他不良嗜好;二是精子和卵子是否带有不良遗传因素,是否近亲结婚;三是胚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是否一直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有充足的营养、氧气,胎盘血流是否正常;四是母亲所处大环境中有无水和空气污染,生活工作环境中是否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五是胎儿是否足月出生,产程是否顺利,有没有受到伤害、窒息或感染。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优生”,是指人为地采取各种健康保障措施,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防止和减少先天性和遗传性残疾儿的出生,以保障生育健康的后代。P7-9

序言

关注健康的时代风潮,在世纪之交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深切地呼唤: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健康理念!

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真切体现。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正在逐步树立的科学发展观具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以人为本”。中国政府将不再把GDP作为测定发展的惟一标准,而是将环境、资源、社会进步等包括进来。人文之光照亮振兴之路,以人为本促发展,GDP不再是一切的一切。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是第一位的。经历过2003年SARS事件的中国,对此已有了异乎寻常的深刻认识。让人民生活得更健康,这将成为检验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为我们提供了追求和拥有健康的良好条件。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先决条件。但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实现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对健康的自我关怀,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全民自我保健,应该是民族健康生活的最重要的活力源泉。自我保健行动,不仅仅是对政府和社会卫生事业的配合与呼应,更是对政府和社会卫生事业力所不逮的空间的有益填充。

“生活得健康”,是当今中国人的一个深切的愿望。它意味着积极扬弃陈旧的生活方式,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变革。扑面而来的各种健康流行时尚,成为人人关注健康的某种反映。但是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更需要科学的引导。真正的健康,应该立足于科学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变革,成为一种科学文化的体现。

“健康地生活”,将随着“全面小康”的逐步实现由理想变为现实。“生活得健康”不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已经成为举手投足间的自然流露,面对各种健康问题能够恰当应对和应付自如。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段路我们正在走,而且会走得越来越好。

如果说“生活得健康”是我们的愿望和追求的话,那么,“健康地生活”应该是我们努力实现的一种常态。立足于科学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变革,让健康像清新的空气一样,浸润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祖国医学的丰富宝藏,是我们的健康行为的坚强依托;而积极奋发的自我保健,则是我们的健康行为的响亮足音。

《医学人文:新健康丛书》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计划分辑陆续推出。丛书中的每一册,均凸显健康的某一鲜明主题,精心选择国内在各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撰写。丛书撰写采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叙述方式,辅以精致的插图,使之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丛书立足社会转型期的健康问题,着眼于医学模式的当代转变,紧贴生活方式的积极变革,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契合,力求对国内外有关新的健康理念的全面深入把握,并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探讨,充分考虑国内自我保健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读者的阅读接受心理,面向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群,使广大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健康的有益知识和启迪。

13亿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影响着全球卫生保健事业的格局。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愿本丛书能够对增进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完成健康行为转变,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医学人文:新健康丛书》编委会

2004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伦理与新健康/医学人文新健康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妹//瞿晓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1338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052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