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评价,并不是空洞的理念它立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之上,并由刑法的目的所决定。规范的机能全面渗透到刑法理论构造之中,在犯罪认识论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面、在静态的和动态的刑法判断中,其踪影无和不在。本书将自己研究刑法的一些想法进行整理和充实,提出关于刑法理论构造的一些个人看法,关在突出地方展开规范刑法的思想。
图书 | 规范刑法原理/祝贺马克昌教授执教五十六周年暨八十华诞系列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规范的评价,并不是空洞的理念它立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之上,并由刑法的目的所决定。规范的机能全面渗透到刑法理论构造之中,在犯罪认识论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面、在静态的和动态的刑法判断中,其踪影无和不在。本书将自己研究刑法的一些想法进行整理和充实,提出关于刑法理论构造的一些个人看法,关在突出地方展开规范刑法的思想。 序言 本书名为《规范刑法原理》,并不在意于创立刑法学的个人理论体系,而是因为笔者在研习刑法的过程中,发现在我国刑法学中存在着两大“软肋”和一处疏漏,因此在学习和研究中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方面,并形成了个人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和当今规范主义或者目的相对合理的理论具有相近之处。 “软肋”之一是因果关系论过于抽象。众所周知,新中国刑法理论包括因果关系论习自前苏联,受当时社会影响,因果关系论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其中小至术语,大至判断方法,都和哲学中的因果关系论如出一辙,因此该理论难以体现出充分的实际机能,不能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指导。可是这样的理论,自新中国刑法学开创以来,却一直把持着刑法理论通说的地位。 “软肋”之二是刑事责任论缺乏具体内容。在刑法理论中赋予刑事责任论独立地位,为时尚短,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可是,时至今日,刑事责任论不仅在理论地位和涵义上存在认识分歧,即便是刑事责任论的主要内容,多集中在抽象的、具有哲理性的理论范畴中,如刑事责任的根据、发展阶段以及解决方式等,而关于刑事责任作为独立理论所必要的要素包括哪些、如何判断这些要素,尚未见深入研究。 刑法学所疏漏的,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所必要的价值(规范)的评价标准。刑法理论的重心是犯罪论,犯罪论的实质是犯罪的认识论,它严格上是社会的认识论。而社会认识论的两大要素就是:事实陈述和价值评价。这点,刑法学也不例外。可我们通常强调刑事法要追求事实真相,而忽视了规范的(价值)评价。事实上,作为法律事实的刑法事实在许多时候是不可能和客观事实一致的,它们两者之间应当允许有所偏离,不过这个偏离应当为合理性所容许。此时,作为合理性的评价,就必须确保规范的标准。 规范的评价,并不是空洞的理念,它立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之上,并由刑法的目的所决定。规范的机能全面渗透到刑法理论构造之中,在犯罪认识论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面、在静态的和动态的刑法判断中,其踪影无处不在。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以《规范刑法原理》为名,将自己研究刑法的一些想法进行整理和充实,提出关于刑法理论构造的一些个人看法,以客观归属论和规范责任论充实刑法理论,并在突出的地方展开规范刑法的思想。 本书是特别为庆贺我的恩师马克昌教授80华诞而著的。 马先生是我国刑法学界的泰山北斗,享有“南马”之誉。先生的学术成就为大家所共知,先生的品格高尚也为大家所景仰,能有幸成为先生的弟子,是很多青年学人的骄傲。 1999年秋季,我以跨专业的身份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刑法专业博士学位,并有幸师从先生学习和研究刑法,开始了我新的学术生活。在上学期间,先生对我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给予了莫大的指导。在先生的熏陶、指引和督促下,我的刑法理论水平获得了很大提高,并开始习惯和热爱刑法学术生活,逐渐养成了较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在先生的熏陶下,我总是找机会涉猎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期望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先生还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坚定了我为人处世的基本信念,学会善待和宽容他人。三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我的学术和人生道路上总有脱胎换骨的感受。 在而立之年全脱产读书,这样的生活很清苦,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晓。而先生在教导我们学习时,还记挂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当时由于特殊原因,只有我一个人是全脱产学习,所以蒙先生照顾的地方实在太多。毕业之后,因为难以割舍对珞珈山的眷念,难以割舍对先生的眷念,我选择了留在武汉工作。此后,虽然很少再去武汉大学,但每当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却常常为先生所记挂,无论是在面谈时还是在电话中,他不断地给我鼓励和帮助,令我感激不已。 今年先生80寿辰,作为弟子,自然应该表达自己的由衷祝愿和感念之情。考虑到先生对弟子们的期许,我决定用这本书作为贺礼,献给先生,相信先生一定会喜欢,尽管其中的思想还不成熟。同时要祝愿先生: 景福湑湑 ,眉寿绵绵! 这里还应当感谢武汉大学莫洪宪教授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使本专著能入选祝贺文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规范刑法原理/祝贺马克昌教授执教五十六周年暨八十华诞系列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童德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0905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首版时间 | 2005-04-01 |
印刷时间 | 200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4.0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