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外国长诗经典10篇/外国文学经典十篇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选集=特级名家+名著十适当篇幅,收录了弥尔顿 歌德 柯勒律治 海涅 普希金 雨果 波德莱尔 惠特曼 泰戈尔 叶芝 艾略特等世界著名长诗大家的诗篇,让更多的国人认识西方长诗魅力,理解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和合理成份,突破传统!

目录

[英国]弥尔顿

 力士参孙/4

[德国]弥尔顿

 罗马哀歌/83

[英国]华兹华斯

 永生的信息/114

[英国]柯勒律治

 老水手行/126

[德国]海涅

 抒情的插曲/159

[俄国]普希金

 高加索的俘虏/203

[法国]雨果

 惩罚集/236

[法国]波德莱尔

 巴黎的忧郁/258

[美国]惠特曼

 我自己的歌/360

[印度]泰戈尔

 吉檀迦利/445

[爱尔兰]叶芝

 或许可谱曲的歌词/493

[美国]艾略特

 荒原/517

试读章节

哀歌 歌德 (1788—1790)从前我们过得多么美!而今得从哀歌来回味。

(一)请对我说,石头,请开口啊,你巍峨的宫殿!街道,讲句话吧!镇守的神灵,你怎么动也不动?是的,永恒的罗马,在你神圣的城墙内,万物生气盎然;惟独对我却鸦雀无声。哦,谁来悄悄告诉我,从哪个窗口我将看见那个使我又焦灼又快慰的妙人儿?我还不知道那条路么,我一而再耗费宝贵时光沿着它向她走去又从她走开?我还参观教堂和宫殿,废墟和栋梁,像一个悠闲的人从容地利用旅游。可一切即将过去;然后只有一座庙宇,阿摩①的庙宇,来接待为他献身者。哦,罗马,你诚然是一个世界;可要是没有爱,世界不成其为世界,罗马也不成其为罗马。…… ……

P83-84

序言

始自有人类文字以来,诗歌就成为人们表达喜怒哀乐和描摹万物阴晴圆缺的媒介。关于诗歌的功能,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西方人,比如柏拉图说,诗歌用来安邦治国齐天下。后又有好事者主张有寓教于乐等功能。姑且不说诗歌何为,或者诗歌为何。人类对一类有外在或内在韵律和节奏的文字共识为诗。于是,人们按照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标准写作。于是就有了一种职业,叫做诗歌创作。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就叫诗人。他们写的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或喜或悲,或歌咏或讽喻的东西,就分为各类的文体。在中国,甚至可以把它们称为“长短句”。

总的说来,除印度以外,东方喜欢较短的诗歌篇什。他们在类似西方史诗的大作方面,没有太大的作为。所以,在这么一个选本中,东方入选的诗人只有不东不西的泰戈尔。正如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所说:“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组成部分。”相反,西方人善写长的篇章,推崇长篇大论的吟唱。自荷马以来的传统,包括史诗在内的长诗就为历代诗人所景仰。写了短篇,就一定要写些长篇。不然,好像在诗歌创作上自己就没有什么建树一样。昙花一现的英国诗人济慈,担心自己长诗不济,诗名不能长存,发出了“声明水上书”的哀叹。划时代的华兹华斯,以一己之言,震撼了十九世纪诗坛。但他好像仍然不放心,怕离自己的偶像弥尔顿太遥远,就殚精竭虑地写长诗,方作《序曲》,以留后世。仿佛这些人,都把荷马当成唯一的楷模。即使在柏拉图论文艺的文字里,也把荷马和神仙们相提并论。也许是此君定了诗琴的基调,后世莫不敢随从效仿者。即使是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的T.S.艾略特,也不满足于自己里程碑性质的作品,要作一《四个四重奏》,来印证他从古仿古的能力。批评家们也随声附和,以荷马的形象来评定艾略特,说该诗是诗人一生的完美终结。虽然与荷马的巨著相比,篇幅短小许多。但气质想象,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罗马时代伊泰利科斯(25—101)的鸿篇巨制《布匿战争》凡十七卷,一万两千行,号称拉丁文学中最长的史诗。公认最有才华的罗马古典诗人的《埃涅阿斯纪》、古罗马奥维德的《变形记》、中世纪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同样作者湮没不闻的《罗兰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类似西班牙英雄史诗的《熙德之歌》、中世纪意大利大名鼎鼎但丁的《神曲》、意大利阿里奥斯托(1474一1533)的《疯狂的奥兰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塔索(1544一1595)《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歌德几乎穷毕生精神而成的《浮士德》、雨果的“小史诗”《历代传说集》、以及他的讽刺诗杰作《惩罚集》、海涅的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普希金的诗歌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波德莱尔惊世骇俗的《恶之花》、确立了美国文学地位的惠特曼的《草叶集》、英国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斯宾塞的《仙后》、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复乐园》以及《力士参孙》、浪漫主义诗人G.G.拜伦爵士的《唐璜》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如此等等,都是长诗的重要作品。长诗在西方,显得非常发达,生长蓬勃。

在诗歌大国中国的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如果以西方的长诗和史诗的概念而论,汉民族是没有史诗和长诗的。长过自居易的诗的,就算是长诗了。我国也有三大史诗。它们是新疆的《玛纳斯》,有二十三万行,是史诗经典《伊利亚特》的十四倍。流传于藏族人群中的《格萨尔王》史诗就有一百二十部之多。上两者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并称中国“三大史诗”。黑格尔曾断言,中国没有史诗。有人说,这“是一个历史的失误”。固然,论其规模,没有可以比肩者。可是,论影响.即便这三大史诗,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许是由于历史话语权的问题,正如英语的霸权效应一样,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我们最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以及那些变体诗人,所谓词人,有谁有过上述“历史的失误”以外的长篇诗作震惊或轰动过全世界?

西方文学概念中的长诗,由上面所列作品可以看出,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庄严宏伟的史诗;(2)类似史诗的长诗,如奥维德的《变形记》;(3)有统一于一体的主题,或情节,叙事脉络逻辑相连的组诗或诗集,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雨果的《惩罚集》以及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如果从形式上分,除正统的纯诗外,还可以包括涛剧,如弥尔顿的《力士参孙》,包括诗歌体小说,如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包括T.s.艾略特那样叙事和抒情功能都不显赫的、不伦不类的作品《荒原》。

长诗的长短较难界定。这是我在选编这个选本时遇到的困难。像英国的大诗人华兹华斯,他的长的太长,《序曲》可以单独成书;短的太短,如著名的《丁登寺》和《永生的信息》(又译《不朽颂》),似乎和其他雄奇的著作相比,甚至他本人的《序曲》,就不忍心称之为长诗。由于我们的前提是在较为普通的一卷诗集里包括十部左右的长诗,因而出现了这样的遗珠之憾。漏掉的珍珠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浮土德》、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等等。理想的外国长诗诗集,不应是一卷,而是一个系列。可是,考虑到读者的耐心与时代的需要,我们还是使用抛小玉引大玉的办法,折中处之。我们也拿东方的思想去套西方,长过白居易的诗的,就算是长诗了。当然,我们也照顾诗选的本质,西方为主,外国为宗。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我们国家文学专业出版社,为文学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曾经而且正在出版各种质量上乘的著作。就外国文学有关方面的书籍如作品、历史、论著等等,是不胜枚举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大约是一九九九年夏天前后,一次在北京的昌平区石油大学,一次在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一次在大连外国语学院,编者有幸参加了全国性的教育和学术研究讨论会。笔者提出有关经典阅读和研究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一些同行的回应。可喜的是国家和有关专家,教育家都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一股倡导阅读经典和研究经典以便创新的热潮正在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担当起这方面的重要角色,在出版、传播经典文学与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人民文学出版社如今又编辑出版“外国文学经典百篇系列”。后学得知此讯,喜不自胜,正好迎合了本人主张传承与创新结合的思想。想不到的是,本人小学生一个,竟然被委以重任,选编其中一册,拟名为“外国长诗经典10篇”。所谓百篇,以及我负责选编的这本长诗选的十篇,都是充满诗意的虚数,实则为十二篇。我本人就想一厢情愿地囊括天下所有好诗奇文,殊不知这只是一个浪漫而幼稚的想法而已。苏福忠先生在选编系列之一《外国散文经典100篇》的时候曾说,“有时候,你越想做得尽善尽美,结果反倒会得罪更多的读者。”此肘此刻,即将在明晨奔赴异国他乡,为了另一种文化风景的旅行,本人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也愿意借苏先生一句话表达同样的思想:“希望这个选本得罪更少的读者,而受到更多的读者的欢迎。”

当然,说这些闲言碎语,不是为自己开脱,还是有相应的原则的。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述,就是:本选集=特级名家+名著十适当篇幅;用诗歌语言来表述,就是:抛小玉引大玉,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西方诗歌的一大特点,长诗茂盛不衰。为此,也是为了能够理解、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和合理成份。另外,本人想尽量突破传统的生平、作品内容与分析、总评的模式,侧重所选诗人和诗作的某一个方面,又力求谈一点选编者自己的理解。这只是一个理想。就像一个风景导游,说得天花乱坠,游客究竟感觉如何,得靠读者本人了。我的那些力争有点见解的话语,不是想误导我的“游客”,而是想像煎熬中药那样,做一种引子足也。

选编这个《外国长诗经典10篇》,本人还有一大收获,或者叫做一大教训。正如作家、翻译家冰心在翻译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时所发的感慨:

泰戈尔的诗名远远超过了国界。我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

学过富于音乐性的孟加拉语。我翻译的《吉檀迦利》和《园丁

集》,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虽然这两本诗的英文,也是

泰戈尔的手笔——我纵然尽上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传达出这

些诗中的一点诗情和哲理,至于原文的音乐性就根本无从得

到了。①

冰心道出的谦辞,我们固然可以领会。但是,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译著是无法代替原作的。冰心所谓丢失的音乐性,实际上,并不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形式本身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形之不存,魂之焉附?本人也有同样的困惑。这个诗集由本人一个人选编,虽然是否该选、是否好诗已多有定论。但作为一个真心的读书人,是不应该靠定论来生活的。对于我来说,英国、美国、爱尔兰等国文字,还真读过,有一点点的发言权,不少地方是自己的见解。其他文字就有一些令我忐忑不安了。我又不能读那种美妙的文字写成的美丽诗篇,有何权利说三道四呢?这不是隔靴搔痒么?所以,本人突发奇想,所编诗集是抛小玉引大玉,让读者放弃最美的文字去读译作,何尝不是隔靴搔痒呢?不过,有时衣服鞋袜薄的地方,还是有感觉的。倒过来说,选编译本译诗,何尝又不是抛小玉引大玉呢?希望这本诗集能够抛此小玉而引彼大玉也,那才是编者最大的心愿。到那时,我这个编者也就鸟亡弓藏,变成落花更护泥了。

罗益民

2004年7月15日

于雨城诗意重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外国长诗经典10篇/外国文学经典十篇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歌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48328
开本 32开
页数 5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2
丛书名
印张 1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