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侵华史上,可分为三种基本的侵略行为,即文化侵略、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但学术界对文化侵略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本书从深层文化视角,透视并反思日本侵华战争,作为系统研究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问题的第一部专著,使用大量第一手原始日文资料,全面揭示了文化侵略的方案、策略、实施途径、方式及其危害。
图书 |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日本侵华史上,可分为三种基本的侵略行为,即文化侵略、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但学术界对文化侵略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本书从深层文化视角,透视并反思日本侵华战争,作为系统研究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问题的第一部专著,使用大量第一手原始日文资料,全面揭示了文化侵略的方案、策略、实施途径、方式及其危害。 内容推荐 当“文化”被用来为武力侵略服务的时候——包括事先制造侵略他国的思想舆论,对武力侵略他国的必要性、可能性加以研究论证,在侵略战争中进行宣传煽动,以奴役被侵略国的人民为目的,蓄意歧视、污蔑、毁损、破坏对象国的文化,或将自国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设施、自国的语言文学等强加于对象国,——这些“文化”的行为都构成“文化侵略”。 在日本侵华史上,文化侵略是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并行的三种基本的侵略行为,但学术界对文化侵略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本书作为系统研究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问题的第一部专著,使用大量第一手原始日文资料,全面揭示了文化侵略的方案、策略、实施途径、方式及其危害,指出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策的设计者,基本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侵华战争期间,民间学者文化人又成为对华文化侵略的具体实施者,因而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可以说是“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数百年前日本民间文化人的侵华迷梦/19 第二章 日本近代的设计师福泽谕吉如何设计侵华/41 第三章 “大日本膨胀论”与“支那分割论”/61 第四章 从“合邦”、“一体”到“大亚细亚主义”/85 第五章 “新秩序”、“皇化圈”与天皇制法西斯主义侵华理论的烂熟/107 第六章 “东洋史”、“支那史”研究中的侵华图谋/126 第七章 “支那国民性研究”对中国人的丑化及其用心/154 第八章 日本对华“思想宣传战”及其战略战术/182 第九章 日本“对支文化工作”的方案与实施/211 第十章 日本在化通信报刊及其文化侵略/241 第十一章 在华情报组织、情报搜集与文化间谍活动/267 第十二章 日本文化特务眼中的中国抗日宣传与抗日教育/292 第十三章 日本在华奴化教育与日语教学的强制推行/322 第十四章 日本对华宗教文化侵略/349 后记/37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向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昆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40777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2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