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小说大系(乡土卷2001-2010)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定要从中国新文学中指认某种主潮或主流的话,当非乡上文学莫属。无论作者队伍的知名度、影响力,还是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乡土文学均独占鳌头。更为重要的,乡土文学的变迁跟新文学“现代”品格、质素的摸索定位、累积震荡彼此呼应。简言之,系知识分'对现代性的渴望与焦虑,酝酿创生了“乡土”。

在《新世纪小说大系(乡土卷2001-2010)》里,昔日顶戴着灵魂工程师桂冠的作家成了不折不扣的偷窥者。他们并不摆出趾高气扬的姿态,并不急切地在大庭广众中占据制高点,以期达到振臂一呼万人相从的效应,而是隐姓埋名地混迹于庞杂汹涌的黑黝黝的人潮中,充分调动开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的潜力,好奇贪婪地从滚滚而过的生活之流中汲取、抓捏、抢夺着光鲜、浮浅、转眼即逝的残片断瓦,随后将它们精心拼缀浇铸成惊艳炫目的人工制品,它们或发人深省,或可悲可叹。本书由李丹梦编著。

内容推荐

《新世纪小说大系(乡土卷2001-2010)》根据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百花齐放、丰富多样的特点,打破传统的编选方法,以在图书市场上活跃的文学作品类型,如记忆、乡土、都市、生态、武侠、底层、青春、科幻、奇幻、时尚等,对新世纪十年文学作品进行全新选编。

《新世纪小说大系》为“乡土卷”,内容包括《清洁的日子》、《清水洗尘》、《黑猪毛白猪毛》、《好人王大业》、《父亲的海》、《木匠和狗》、《送一个人上路》等。

《新世纪小说大系(乡土卷2001-2010)》由李丹梦编著。

目录

《新世纪小说大系2001-2010》总序

流动、衍生的文学“乡土”

清洁的日子

清水洗尘

黑猪毛白猪毛

好人王大业

父亲的海

木匠和狗

送一个人上路

甩鞭

桔槔

涂满油漆的村庄

婚宴

成人礼

最慢的是活着

老镢头

致无尽关系

我们的村庄

寻找采芹

附录:长篇存目

《新世纪小说大系2001-2010》总目录

试读章节

我们嗷的一声,就急切地擦起来,连那两个摊晒糜子的伙伴都跑过来了。实际上糜子已经摊开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圆,每一粒糜子都已着了光在身上,使人不能放肆地去看。

母亲不让我们用手擦,母亲给我们拿来许多浸得半湿的布片。

原来这些盆盆罐罐是极容易擦净的。那不断呈现的崭新与深幽的光亮使我们喜悦不已,似乎我们擦出我们自己的崭新与幽深的光亮来。

许多娃娃把自己擦净的东西给母亲看,母亲一一报以微笑和夸奖。

我希望埋头着力擦拭的自己被母亲看到。母亲果然走了过来,轻轻拍拍我的肩,说,你来。咱们娘俩去扫屋子。

这空荡荡的屋子把我吓了一跳,它就像一个很熟悉的人突然被割去了五官那样显得陌生而异端。对于一个屋子来说,它里面存纳、摆设的那些东西原来是极重要的。我们心里面对于屋子的概念似乎正是它们,而不是这空空荡荡的部分。

这一种空似乎连屋子本身也觉得意外和反常,我感到这屋子里有一种惑然的意味,有一种不明所以。

空荡荡的屋子像是在缓缓地漂移,又像在若有所思地缓缓地旋转着,使人有些微微地晕眩。屋顶黑乎乎的一团,阴郁而神秘,看久了才能辨出构成屋顶的椽子和椽子后面的草席.都已经黑苍苍的,但也在上面泛出一些老碱似的白色,像乌拉在上面的粪枯干了那样。就是凭眼睛看,也能看出一种一目了然的朽腐了。屋顶上还垂着许许多多的灰尘条儿来,像从一个怪异的世界探向人间的手臂。不管有风没风,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漠然地动着。

再站一会儿,屋子里似乎亮了一些,这样就能把屋顶的朽腐程度看得更真切了。看见有的椽子之间被蛛网联系着;看见有的椽子歪曲着身子,凭借歪曲,它们比别的椽子更显醒目,似乎在它们身上寄寓着更深的意味。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挂着蛛网,蜘蛛也看得见,像坦克那样沉默在网上。网上也有另外一些虫子,都已经枯干了,有的虫子已残缺不全。

屋墙上到处都是铁似的锈迹和老人斑似的污块。有一些我们叫做毛油眼的多足虫像是获得了什么讯息,用它无数的手脚在墙上疯狂地跑来跑去。有一些则一动不动,像在入神地聆听什么。如果离墙近些,那跑来跑去的多足虫子会使人眼花缭乱,让人恶心得想吐。

真不相信自己天天住在这样一间屋子里。

母亲也在屋子的角角落落看了一会儿,母亲脸上的惊讶和惶恐要比我少得多。母亲的脸几乎是平静的,使我看不出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但她突然脱下鞋,向一个一动不动的多足虫子拍去。啪的一声响,声音异常地大,那虫子就掉了下来。就近看时,已被打扁了,身体蜷缩在一起,众多的足也只余了零星的几个。母亲看看鞋底,突然摇摇头,将鞋又穿上了。虫子们更加错乱无序地在墙上跑。

你敢打它们么?母亲突然神情怪怪地问我。

我望望墙JJ]~L麻麻的毛油眼,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

算咧算咧,也是个命呢:把咱们告下就麻搭了。母亲说。

母亲用围巾严严地罩住自己,只露出两只眼睛。然后拿着扫帚,站在两个叠起来的凳子上。凳子发出叭叭的声音,母亲让我把抖动的凳子扶牢。这时候母亲开始扫起来了。我仰头吃力地看,觉得母亲扫着一个很高的地方。宽宽一扫帚掠过去,屋顶上的灰尘大雾一样落下来。真是大快人心,原来灰尘是这样的易于被扫落。灰尘浇到我脸上,一股浓烈的陈腐气息呛得我直咳嗽。母亲让我把头低下。我突然觉得看大扫帚气势磅礴地清扫黑乎乎的屋顶,看大雾似的灰尘落下来,真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我宁愿灰尘落到我脸上。但灰尘还会落到眼睛里去,只好低下头。厚厚的灰尘颇有分量地一次次落到我头上,我觉到灰尘的寒凉。灰尘不断地掠过眼前,落到地上,地上很快就积了厚厚一层。

P8-P9

序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邀约我主编一套《新世纪小说大系》,经过我们同人两年多的努力,现在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套九卷近三百万字的小说选集,时间期限为2001年到2010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内容分为记忆(张新颖编)、乡土(李丹梦编)、生态(王光东编)、都市(王宏图编)、底层(黄平编)、科幻(严锋、宋明炜编)、奇玄(潘海天编)、武侠(姚晓雷编)、青春(金理、李一编)九大主题,十一位编者对自己负责的主题作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心得写入了各卷序文,综合起来看是对新世纪小说做的一份继往开来的总结。但是我们希望这套系列不仅是新世纪小说成就的总览,也是我们站在世纪初的门槛上直面现实、拓展未来的一份思考和实践。

虽然说“新世纪”只是一个时间的标志,但是在人文心理上,“新世纪”隐喻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我们回顾此前百年,从甲午海战辱国、维新变法失败、义和团群氓暴乱、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开始,现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屈辱与自残的苦难历程,而新世纪的到来,让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这种屈辱和自残的怪圈行将终结,苦难历程似乎有了转机。911事件发生、冷战思维结束、反恐和世界主要冲突的转移、金融危机、中国进入WTO和经济迅速崛起,等等,都是新一轮世纪交替时出现的令人瞠目的信息,而中国在“潜龙腾飞”的过程中造成的山崩海啸、拖泥带水、沉渣泛起的滚滚乱象,又给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这样一个方生未死的大时代里,我们的小说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个大时代的积极思考和深切感受。

新世纪小说创作是携带着上世纪最后十年的历史阴影走过来的。90年代“无名”的文化特征深深楔入了新世纪的精神领域,并且更加普遍和深化。所谓“无名”状态,是指文化上出现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而某些重大而统一的时代“共名”的主题早已经拢不住民族精神走向,在文学上便显现出更加散漫混乱而又丰富复杂的景象。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小说价值观的多元并存,也体现在不同文类的多元并存,在各自的地盘上大领风骚。纸质媒体与新媒体争宠于读物市场,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都得到了长足的竞争力:前者的高标是2000年和2012年相隔十二年高行健与莫言相继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及一大批主流作家的创作井喷现象,标志“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主流地位在新环境下获得了世界性的确认;后者的证明是新媒体各类写作已成蔚然大观,网络小说中不同文类都有迅速发展的势头,与一百年前的晚清小说潮流竟有了暗暗对接的奇观。现在还不能说,主流文学和网络文学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汇合而产生新的小说实验和新的流派,但是,两大类小说之间观念上的鸿沟开始慢慢地缩小、有了互相吸收的可能。其实,这也是我们期待于新世纪文学未来的理想图景。这个理想促成了我们策划这套大系九大主题的动机。  大胆一些说吧,我认为新世纪小说整体艺术水准上达到了百年来中国文学可能达到的高度,其标准当然不是指小说这种艺术样式在当下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或者为哪一派系的政治思想所利用是否得力;而是指小说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艺术表现的手法的创新上,都产生了一批风格独特的典范作品。一批持续了三十多年创作实践经验的作家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成熟的艺术风格,他们从笼罩了半个多世纪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下走出来,恢复了“五四”新文学的传统:站在民间立场上从事创作,坚持知识分子的现实批判精神,艺术地、无伪地、血肉地描写这个大时代的一切方面,严肃反思和总结百年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个人对于历史的独立见解。这批小说艺术家的创作艺术经验亟需学术界从理论的高度给以总结,提升其创作精神,巩固其已经获得的成就。

但我们也绝不回避另外一个现实:新世纪的文学发展确实到了一个“中年危机”的阶段,现在处在瓶颈状态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是凝聚了三十年创作经验和半个世纪生命体验而成就的艺术业绩;但同时也必须关注到,转型期的社会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风波以后,历史的经验被遮蔽,人文的传统发生了断层,尽管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血脉继续在传承中薪尽火传,但毕竟失去了整体性地普及致远的力量,而同时,填补了这一空白的是依凭新媒体崛起而生的大众娱乐文化。在这一方面,新媒体文化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影响催生了新一代文学创作及其受众,回归民间的文学在自发的大众文化基础之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似乎返回到上世纪初蓬勃萌发的晚清文学状态,原先“被压抑的现代性”的前提被抽取,各类文学在民间和市场的土壤里有了自由生长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新媒体文学与“五四”新文化传统教育下延续而来的主流作家的文学之间有着鸿沟、隔膜以及某种潜在对立情绪。所谓“中年危机”,也包含了代际的传承和反叛的冲突,我们认为这正是新世纪小说活力所在。两大文类之间没有根本对峙的内在理由,也没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外部环境,事实上,文化传统的发展壮大是需要在与其对立面的冲突、交锋与融汇过程中完成的,我们从主流文学吸取大量民间营养而从事创作的现象,从新媒体文学努力靠拢主流精英因素的现象中都可以意识到,一个新的融合和提升、进而传承而开拓的文学(小说创作)局面,将会在共同的努力下出现于未来。

鉴于此,我们策划这套大系的前提,是自觉抛弃“五四”以来划定的以邻为壑的思维模式,我们努力避免用“高雅文学”/“娱乐文学”、“纯文学”/“俗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严肃文学”/“消遣文学”等二元对立的原则来规划和选择文学,在我们眼中,“科幻”、“奇玄”、“武侠”与“记忆”、“乡土”、“都市”只有主题之分而无轻重之分,更无正邪之分;“底层”、“生态”、“青春”与其他文类也只有主题之分并无新旧之分,它们是在同一个时代环境下展示的文学现象,也是人们面对现实而产生的幻想、奇想和梦想。人类的任何念想都应该被人类自己尊重,只是我们对文学创作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及其思考,尤其重视。我们关注新媒体文学也许有点趋时,关注底层题材、生态题材、青春题材也许有点趋新,但从基本动机上出发,我们寻求的仍然是多元的融汇、丰富的创意和好作品的出现。

当我读完同人们精心挑选的九卷小说大系后,一种难以想象的惊喜洋溢在胸间,因为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图景。为了与读者分享我此刻的心情,我特意借用一点篇幅,将九卷大系入选作品的作者名单排列于下面,他们是:方方、贾平凹、宗璞、迟子建、白桦、杨显惠、阿来、严歌苓、毕飞宇、苏童、魏微、莫言、林白、阎连科、李洱、铁凝、刘醒龙、王安忆、张炜、石舒清、王新军、张学东、葛水平、李锐、李约热、王祥夫、温亚军、乔叶、红柯、孙惠芬、刘庆邦、田耳、尤凤伟、杨争光、董立勃、周大新、范小青、刘震云、杜光辉、陈应松、叶广芩、苦金、白雪林、卢一萍、雪漠、万玛才旦、次仁罗布、尹向东、杨志军、郭雪波、孙未、姜戎、蒋子丹、郭文斌、唐颖、张生、王宏图、吴玄、陈希我、盛可以、陈家桥、潘向黎、徐则臣、须一瓜、任晓雯、走走、林那北、韩东、滕肖澜、刘恪、宁肯、格非、艾伟、曹征路、马秋芬、罗伟章、刘继明、胡学文、葛亮、朱山坡、王十月、柳文扬、何夕、刘慈欣、马伯庸、王晋康、长铗、shakespace、赵海虹、陈茜、万象峰年、拉拉、江波、夏笳、陈楸帆、飞氘、韩松、七格、潘海天、骑桶人、斩鞍、AK·冯·林檎、焚狐、文舟、揽云生、杨贵福、本少爷、楚惜刀、雷文、醍醐、徐来、丽端、COMMANDO、骆灵左、Bruceyew、白亚、舒飞廉、李多、今何在、萧鼎、树下野狐、沧月、南派三叔、阿越、碎石、踏雪、江南、王晴川、步非烟、伊人无恨、小椴、王乃飞、子茱、杨叛、萧拂、方白羽、华发生、李亮、黄海涛、孙晓、凤歌、王松、榛子、凌可新、姚鄂梅、薛舒、鲁敏、傅爱毛、路内、张悦然、徐敏霞、秦贵兵、苏瓷瓷、甫跃辉、张怡微、叶弥、夜x、韩寒。

无论是哪一类读者,面对这份名单大约都会有一种半生半熟的感觉,你可能对一类名字的创作很熟悉,但是对另外一类的名字完全感到陌生。如今我们把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视为一个完整的小说家方阵,勾勒了新世纪初中国小说作家的新阵容和新面貌。虽然与全国小说创作的所有作家相比,他们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也打破了以往单调片面的格局,让我们看到了大海般的波澜壮阔和无限丰富。

也许,我们在努力营造一个小说乌托邦。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这个方向下努力寻求——2008年,我们在复旦大学举办了著名学者范伯群教授学术思想的研讨会,围绕范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出版,深入讨论通俗文学如何进入现代文学史的问题:2010年,复旦大学再次举办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国际研讨会,特别设立了一个议题:“断裂的美学:新世纪文学十年”,邀请了科幻作家韩松、飞氘,惊悚小说作家蔡骏,打工文学诗人郑小琼、80后女作家张悦然等进行专场讨论;现在我们编出《新世纪小说大系》,是这一系列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深入文学创作现场所做的探索工作。只要觉得这项工作有意义,我们还将探索下去,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我们将与作家们一起,书写当代,开创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小说大系(乡土卷2001-201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丹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9445
开本 16开
页数 4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4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6
CIP核字 2013294719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3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5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