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建筑的双重体系(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将一种新的建筑体系——建筑的双重体系,融入到大量的实际工程实践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书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资料,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建筑、去设计建筑。

序言

我们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一种休戚相关之感,有一种与之分享和被强化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人生所应贡献于时代的最令人满意的东西。

19世纪6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俾斯麦一步步地趋于控制欧洲,在艺术方面,当时还未命名的印象派开始排除古典大师在一个模拟的深层空间运用明暗手法,造型的传统,过去所构想的主题,一开始被一种新的艺术观念所取代,使其自由地发展。“欧洲的旧秩序彻底崩溃了,有些东西已一去不返,即1914年以前欧洲的艺术舞台上的统一,稳定和完美的国际主义。”

康定斯基曾指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它常常还是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个文明时期也这样创造着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与欧洲出现“混乱状态”至今相隔一个世纪,中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中国进入21世纪。但21世纪的中国建筑仍存在着非秩序的混乱状态,仍在继续寻求新时代的本体发展模式。艺术的现代观念是新的一代人总的表达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要成为现代的就要面对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一切变化适当记载。它包括人类文明中的无意识和非理性的因素。艺术家必须自由地去重新发明空间,重新组合结构,假如在这一切中获得成功,那么就有可能产生“美的更高秩序”。人们常犯的错误是总想找到一个大家共认的绝对法则,像自然科学的标准那么分明,以便在设计创造中容易操作。对建筑的评价存在单一“标准”,这个“标准”随着时间,一个时期、一个时期地发生着变化。临摹、抄袭、千遍一律是以潮流形势出现的。再加上权力和金钱的作用,中国建筑的“混沌”状况就形成了。中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师的创作,建筑师离不开对建筑理论的认识。要改变建筑创作的“潮流”状况,就要鼓励建筑师的自我个性。对作品的评价也要改变,艺术本身应当有不同的流派。对艺术的评价就不能按当时“潮流”的一个“标准”来决定等级。不同风格的作品怎么划分它的等级?作品按潮流套入了一个等级,建筑师又按行政级别加上了权力色彩,建筑创作的繁荣就被束缚了。建筑创作当前的发展应当是多元的,对作品应给宽容的态度,不然就像当年义玄禅师被人认为异端邪说。是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建筑的好作品怎么出世。

由于深感中国古代建筑的光辉,随着“潮流”多年来在设计实践中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从民居的厚拙简朴中找元素,学习继承古建,但这样的继承对于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总是存在着局限性。常常反思这是否偏离现实,去创造一种建筑形式上的“不真实”。当今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建筑师已经和国际上的建筑师放到一个共同的平台上,甚至有些平台还倾向了国外。

作为一个建筑师,不得不反思、探索建筑的形式。这是因为生存。东与西,新与旧,日与夜,整洁与堕落不断变化,不断转型。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建筑的双重体系(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焦毅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073597
开本 其他
页数 13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206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7
26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