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星韩国造
内容
编辑推荐

亚洲新兴企业三星,几年前还是索尼的追随者,而现在,却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之列,成为了许多中国企业的追随者,是什么成就了三星企业的辉煌呢?本书作者对三星公司进行大量追踪研究,写成了这部全面诠释三星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力作。本书大胆采用了分析加评论的语言风格,旨在深入浅出地阐述三星公司的成功精髓,为那些有志于以三星为学习标杆,成为与三星公司一样卓越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目录

前言 I

导言 亚洲新兴的标杆企业 Ⅲ

第一篇 三星韩国造/1

第1章 定位高端的品牌战略/3

 从地摊货到时尚代言者/3

 坚持走高端路线/6

 建立品牌协调机制/9

 推出行业旗舰产品/12

 生鱼片营销策略/17

 奥运会TOP l0计划/19

 倡导数码时代新消费/24

第2章 高瞻远瞩的战略路径/30

 布局半导体行业/31

 宣布二次创业/31

 新经营运动/32

 全面革新方案/33

 “强小国”豪言/34

第3章 孤注一掷的战略选择/35

 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36

 库存有百害而无一利/37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39

 先见,先手,先制,先占/40

 种子,苗木,果树,枯木论/41

第4章 全面立体的标杆学习/44

 先学习再赶超索尼/46

 向惠普学生产管理/49

 向西屋电气学库存管理/51

 向3M公司学新产品开发/53

 向The Limited学营销/55

第二篇 新经营运动/57

第5章 持之以恒的质量管理/59

 质量和产量之比应该是9:1/ 61

 烧毁问题手机,树立质量观念/64

 实行生产线停止制/66

 将“质量第一”观念落到实处/67

 建立客户满意度管理中心/70

 质量培训计划/71

 顾客新权利运动/73

 推行六西格玛管理/74

 人人讲质量、个个重质量/78

第6章 完备齐全的研发设计/82

 发动设计革命/84

 视知识产权为生命/88

 销售额百分之八的研发投入/89

 WOW计划/92

 广泛建立各类研究机构/94

 成立兴趣小组/98

第7章 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100

 铁三角的决策模式/103

 成立结构调整总部/105

 改革公司的董事会制度/107

 以事业部为中心经营/109

 不断简化决策程序/111

 反腐先锋:经营监察组/113

 以班组为单位的管理/115

第三篇 世界第一等/117

第8章 李健熙的领导/119

 偏执狂般的危机意识/121

 果断的投资决策/126

 沉静的思考者/129

 孩童般的好奇心/132

 勇敢地承担责任/135

第9章 人才第一主义/140

 一个天才可以养活十万人/142

 兼收并蓄的人才战略/146

 赏罚分明的激励体系/147

 知、行、用、训、评/152

 培养和重用人才/156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159

 注重人性关/162

第10章 韩式企业文化/166

 崇尚进化/168

 强烈的民族情结/170

 集体主义精神/172

 包容性的融合文化/173

 开放式的讨论文化/175

 三星手册及知行33训/176

 杜绝派系主义/178

第四篇 三星中国行/181

第11章 誓夺中国市场/183

 重视中国市场/184

 三大发展阶段/186

第12章 中国市场攻略/191

 三星产品战略/191

 三星品牌战略/196

 三星渠道战略/200

 三星人才战略/204

附录三星公司的发展历史/206

参考文献/209

后记/211

试读章节

三星公司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崇尚时尚和高科技的年轻消费者中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始终遵循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原则,这种方式的设计将统一的三星品牌形象融入到了每一件产品之中,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地体会到三星产品的精神内涵和时尚品质。

具体说来,三星公司会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产品。例如在产品功能上,为了满足高端消费者的复合型需求,三星公司为手机产品增加了摄像、上网以及游戏等多种功能;在产品外观上,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爱好,三星公司为他们准备了个性十足的设计,还有专门为女性消费者设计的款式。他们还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很多手机用户对于有电话打进来却不知道是谁打的十分不满意。于是,他们很快就想到了在手机上再加上一个屏幕,双屏手机就这样在用户需求的催发之下诞生了。

三星公司甚至会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例如针对喜欢时尚、新潮的年轻女性,将产品摆放到许多卖高档化妆品以及时装的地方去销售。由此可见,三星公司的营销行为完全不受任何既有条条框框的约束。相反地,只要有需要,无论什么方式都可以采用。

正是这种对消费者需求长期而执著的关注使三星公司的产品用户界面总是让消费者感到非常的友好,让他们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美感。例如,不断地美化液晶显示器的外观,让其朝着超轻超薄的方向发展;将手机当成一种装饰品,在全球各地率先推出了可以挂在脖子上的手机;给手机增添了人体生理节律的功能。这些新颖而个性十足的产品无一不凝聚了三星公司在工业设计方面所花费的大量心血。

在谈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强烈关注时,三星公司全球营销执行副总裁金炳国这样说道:“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改进现有的数字技术,使之更加适合于我们的产品,从而满足人们在视觉和感觉上的需求。”P15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轻视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那么必将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索尼、松下、东芝等日本企业已经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它们尽管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增长前景,然而却始终认为中国市场没有欧美国家重要,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三星公司的做法却恰好与之相反,他们自从踏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天起,就给予其无与比拟的高度重视,甚至将中国市场视为关乎三星公司生存的战略市场。

这种态度上鲜明的对比,也决定了两者在中国市场上的最终命运。当新世纪之初,三星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呼风唤雨、不断引领消费时尚的同时,日本企业却只能无奈地接受不断被中国消费者边缘化的失落结局。

回顾三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一直是三星公司的一项经营原则。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韩两国刚刚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不久,三星公司就以其惯有的远见和魄力,率韩国企业之先踏入了巨大的中国市场。会长李健熙更是两度访问中国,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他曾经在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向员工强调“中国是事关三星公司生存的战略市场”,因此,三星公司必须对此有所作为,坚持不懈地开拓中国市场、挖掘其巨大的潜在需求。

2001年10月,李健熙在CEO尹钟龙、李亨道等人的陪同下,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们对三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分公司进行了业务考察,并且在上海召开了一次社长团战略会议。会上,李健熙反复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把三星公司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路线明确地定位在了高端市场上。

2002年,三星公司又针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三星中国区的具体计划,目的在于实现销售额上的重大突破,并且不断抢占中国市场。P184

序言

新世纪伊始,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走来的三星公司似乎在一夜之间便突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企业英雄。不可否认,这个时代缺少英雄,这也为三星成名创造了机会。如今,三星已经是普通消费者和商业人士们嘴边的热门话题;在中国,时常能看到正在陶醉地拨弄着三星YeppMp3播放器或者Anycall手机的时尚男女。在韩国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星即使卖紫菜饭团也会畅销!”。由此可以折射出,三星在中韩两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中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当然,人们在津津乐道于三星公司神奇般的崛起过程的同时,也更加关心它是如何创造这些神话的。于是,一段时间有关三星公司的图书和评论文章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国内很多著名的企业,例如联想、海信等,也受三星成功之道的启发,开始模仿、学习三星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很多书籍乃出自于韩国人之手,虽然角度新颖客观,但是,总不能遮掩其与中国人思维习惯上的心理距离。与此同时,在国内,我们又很少能够看到系统性分析三星成功之道的书籍和资料。本书正是针对这样一个空白而进行细致研究的成果,希望借此来深刻揭示三星公司的成功经验,为众多中国企业家们提供一个深度理解、学习三星管理精髓的平台。

本书是浙江工商大学陈宇峰同志多年以来在理论研究之余对三星公司进行大量追踪研究基础上的成功之作。长期以来,陈宇峰同志便致力于探索世界各大著名企业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中国的企业成长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如今,对三星公司的研究更成为他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陈宇峰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投入近两年半的时间,前一年半主要用于各种资料的收集,包括来自企业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各种学术期刊、报纸、互联网上的报道和评论以及正式出版的图书。正是在如此大量、详实的资料以及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才得以顺利完稿。

从内容体系上看,本书主要着眼于为中国企业家们展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三星公司。书中首次将三星公司的成功之道总结为十大方面,它们分别是:李健熙的领导、新经营运动、人才第一主义、定位高端的品牌战略、完备齐全的研发设计体系、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韩式企业文化、全面立体的标杆学习、高瞻远瞩的战略路径、三星在中国,等等。这样独到的研究体系在中国国内还尚属首次。为了方便中国企业家的理解与借鉴,本书还极具创新性地跳出现象描述式的传统论述方式,大胆采用了分析加评论的语言风格,旨在深入浅出地阐述三星公司的成功精髓,为那些有志于以三星为学习标杆,成为与三星公司一样卓越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我们坚信,国内企业通过学习三星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必将向着世界500强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与此同时,三星公司的成功崛起无疑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东方企业与欧美企业一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样能够成为世界超一流企业!

在《三星韩国造》一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注入一份新的活力,同时也祝愿中国企业在三星公司的典范力量之下,能冲出重围,进入到一个国际化经营的质变阶段。

 张静波

  

于北大蓝旗营

  2005年1月

后记

当我彻底地修订完这本书的时候,时间早已悄然地从2003年流转到2004年再跳跃到2005年,这是一次漫长的研究旅程,比自己计划的结稿时间整整晚了一年有余。当我回味着这些涩涩的痛苦之余,却猛然发现也有种近乎解脱的快感在心底暗暗地流淌着,让自己躁动的心灵得到慰藉。我想,那位央视的著名主持人所大肆渲染的“痛并快乐着”,就是我眼前所遭受到的这种复杂心情吧!当然,我也知道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但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容易将喜怒哀乐流于言表,并企图寻求完美解析的年轻人。我的性格使然也就决定了我当初会欣然接受策划人提出的写作计划。

然而,接下去的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蜕变过程。在我看来,写这么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物可能已胜过一本理论性学术专著的难度。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者。理论总是那么枯燥但又富有张力,不容易被世人的直觉所理解,因此,人们往往会被将之束之高阁,尘封在一个狭小的象牙塔之中。而现实却是如此生动但又昙花一现,同样不容易被世人的敏锐所捕捉到,因而,也往往会被理所当然地略去。所以,按我一贯的理解来看,一项成功的研究永远都是介于理论与现实之间。为了找寻到这种理想的结合点,我又不得不时常游走在理论和现实的边缘。这本书的整理和写作过程,就可以认为是我从理论向实践跨越的一次尝试。

但是,理论和现实的衔接并不是自然而成的,中间还有很多割裂着的鸿沟。也许用理论的逻辑解释现实,用现实的存在反证理论,关键的还在于基础理论的功底和现实的敏锐洞察,而连贯两者的却是收发自如的语言能力。如果非要用一个标尺来量化的话,那么前一半可能就占有50%,而后一半可能也是50%,但这半对半绝非是纯粹的数字游戏,因为前半标尺和后半标尺具有显而易见的关联性:没有前半标尺的基础,后半标尺也就成为了文藻的堆砌而已;而离开了后半标尺的语言衔接,前半标尺也就成为了死板的逻辑游戏而已。对于我来说,写作这本书的主要困难还在于语言环节上的精炼与取舍。正由于此,我不得不时常在语言上斟酌许久,不敢贸然为之,尽量让现实洞察和理论说教达到最完美的融合。但是,这种语言上的跨度与频繁转化让自己在写作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抉择。要不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而不得不放弃晦涩但又异常准确的理论,实乃弃之不舍;要不为了理论的可抽象性而不得不放弃现象的真实描述,实乃心力不足。但我想,不管如何,这种颇费心血的努力总能达致一种帕累托改进的结果:一方面兼顾了读者的可读性,而另一方面也展示着理论的绝妙张力。

事实上,即使剔除这些写作的艰辛不提,对于我来说,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繁重的科研任务不能让自己有丝毫怠慢,所以不得不让自己学习、工作之余挤出零散的时间来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当然,这中间我不得不感谢我在浙江工商大学的那些领导和同事们,正是他们的帮助和默默支持让自己才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完成这一项新的挑战。希望自己从理论研究跳跃到现实描述的转变,不会让他们太过于失望,因为这种转变对于我的理论研究来说是需要的,也是必然的。尽管这里才是开始,但仍会是我今后努力开拓的方向之一。

我也要特别感谢张静波同志在写作过程中的鼓励和帮助。与他的交流不仅促成了本书的完美亮相,而且在本书中也大量吸收并融入了他的独到观点和深邃思想。当本书的初稿完成之际,我要求他给本书写序的时候,他就欣然同意,并额外地阅读我的全部书稿,再次提出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最后的定稿过程中,我一一斟酌地采纳他那些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也要感谢著名策划人陈玮同志,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此,我再次表示一一感谢。当然,关键的还在后头,因为一本书的真实价值就在于与大家的交流过程之中。我把这个从东南亚经济危机中走来的三星公司成功传奇留给我们的读者去思考评判。要知道,你们的思考才构成了今日思想的主流之所在。我的联系E—mail:zjucyf@sina.corn。在这里,我殷切地等待着那些富有热心读者的批评和修改意见,以便将来能为大家呈上更好的作品。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讨论能给你们带去更多的思考和帮助。除了写下那种悲愤交集的真实心情之外,这也是我写此后记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所在。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大量地参考并引证了别人的研究成果,但鉴于本书的通俗性定位,为了不影响读者的可读性,并不能留于自己过多的篇幅空间来一一列出。尽管我在书中也已经不同程度地注明了一些出处,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也只能深表感谢与歉意之情。

每次写这样的后记,总是忘不了那些诚挚的同学朋友们对我的一贯帮助和真诚叮嘱:正杰、志刚、根溪、乃钢、明美、慧清、奇波、益政、成鹏……。正因为他们,时常让自己在悲愤之中寻觅动力,在喜悦过后找回自我。他们才是我此生最重要的财富。尽管大家正为自己的前程风尘仆仆地努力着,尽管大家现在的工作领域截然不同,尽管有些已经数年未曾蒙面,但是,聚合似乎不是你我意愿就能简单决定,“君子之交淡如水”,往日相聚的叮咛和鼓励早已铭刻在心,鞭策着自己能有更大的努力!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我在本书中努力描述三星的成功之道,但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这些还不是我所论述的关键所在。我们企图折射的绝非如此而已。或许三星是幸运的,永受爱神的呵护,但我想,如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企业同样也有着不可抗拒的生命周期,三星的强大崛起也只能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我们希望等这种强盛过后,我们今天的陈述仍能给你带去思考的空间,给我们的企业注入成就的潜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已经足够了。

是为此后记!

陈宇峰

浙江工商大学

  200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星韩国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宇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72392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31-26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