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来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新论/经济学前沿研究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注意结构描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体现了作者研究思路的系统性,同时每个研究专题都具有特定的逻辑起点,并能独立成章。全书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信息量大,较好地体现了学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作者不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更有敢于讲真话的理论勇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本书是本值得广大读者一读的好书。

内容推荐

全书第一章以描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为起点,分析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特征,阐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双重效应,提醒人们尤其是决策者们既要承认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又要主动迎接挑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并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双重规律论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基础+手段+目标”四位一体的结构论。  第二章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世界主要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并对多种开放经济模式进行了比较,在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二元综合模式论,即走“日韩模式”的发展道路,避免在经济开放中走弯路。  第三章深入分析了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高本国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性,阐明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若干设想。  第四章在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动向和国内社会经济环境新变化的基础上,联系中国国情和21世纪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出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规律,建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模式”。  第五章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模式进行比较,为中国制定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提供借鉴。  第六章从加入WTO出发,阐明了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考虑如何防范风险问题。同时从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提出中国经济安全体系层次论,即包括生产领域经济安全、分配领域经济安全、交换领域经济安全和金融领域经济安全等多层次的体系结构。  第七章比较分析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因非均衡发展格局而形成的世界各国法律保护体系及其面临着的新挑战。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为了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不仅要建立多层次的国家安全体系,更需要通过健全国家开放型经济法制体系来保驾护航,这就要求我们按照WTO规则并结合中国的特点,正确认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步伐,从而维护中国经济在开放中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

目录

序言…………………………………………程恩富1

前言…………………………………………………l

导论:一、问题提出………………………………1

 二、研究目的………………………………2

 三、研究方法………………………………6

 四、研究思路………………………………16

 五、创新观点………………………………19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基本观点评析………………25

 一、经济全球化基本含义………………………23

 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27

 三、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33

 四、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39

 五、经济全球化的五大冲击…………………44

 六、经济全球化的若干对策……………………51

 七、经济全球化若干观点评析…………………62

第二章:主要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69

 一、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特征………69

 二、拉美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75

 三、东亚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96

 四、俄罗斯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108

 五、主要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120

第三章: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127

 一、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127

 二、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作用…150

 三、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种类型…153

 四、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162

 五、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168

第四章: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新取向 …177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177

 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挑战……………180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成过程……………183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意义……………188

 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192

 六、西部地区“双导”型发展战略新模式…204

 七、东西部开发开放模式比较与评析………215

第五章:主要国家经济安全模式比较…………229

 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极端必要性………229

 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安全模式比较………233

第六章:中国经济安全优先战略选择模式……247

 一、生产领域中的国家经济安全……………247

 二、分配领域中的国家经济安全……………265

 三、交换领域中的国家经济安全……………278

 四、金融领域中的国家经济安全……………303

第七章:维护开放型经济安全需要法制建设…322

 一、开放型经济需要法制建设………………322

 二、主要开放型经济国家法制建设比较分析…326

 三、中国开放型经济法制建设现状分析……330

 四、对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法制体系的建议…338

 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要点………348

 六、对西方法制建设理论观点的评析………356

参考文献…………………………………………361

试读章节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含义 1.扩大西部地区开放 扩大西部地区开放,简单而言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外开放。就是要适时转变观念,积极面向国外市场,努力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央和西部地区政府将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依托优势资源和项目,采取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出让企业股权、特许经营权转让(BOT)等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外资进入,积极争取国外长期优惠贷款,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办好西部地区商贸、旅游、金融等外商投资试点企业,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边境贸易等等。二是对内开放,特别是对东部地区开放。西部地区必须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东部企业“西进”,到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开发资源、改造老企业,吸引东部外商投资企业到西部再投资和承包经营企业;继续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和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东部地区对口支援的力度。应该认识到,东部地区各省市在把支持西部地区建设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时,加快西部开发必将为东部地区本身营造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西部地区开发利用

在开放基础之上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利用好西部的特殊资源。这涉及多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进行优化配置这一大问题。西部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而东部比较缺乏自然资源。自然资源除了人们常提到的地下矿藏外,还有土地资源,这在西部是非常丰富的。土地是财富之母,是需要充分加以保护和利用的。西部宝贵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更有效益的配置。二是提高经济水平,挖掘市场潜力。西部地区的市场水平很低,对中国全国经济的贡献很小,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生产力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在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中国经济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中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既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适应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实践已证明,扩大开放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而应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采驭一些重大的开放政策和措施,从而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推娃西部大开发。

第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坚持这一方针是我国加快丙个根本性转变,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国际复杂局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的产晶生产能力已经初具规模,市场不再是短缺性经济的前提下,要继卖发展经济,必须扩大内需,促进生产、消费的市场运转。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据统计,1999年西部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比例不到4%,实际利用外资额不到全国的3%,旅游、银行、证券、保险、电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更是滞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我国人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将步人一个新的阶段,西部地区也将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市场。

第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是一个综合比较的结果,不是单项指标分析可以加以判断的。开发西部,其意义不仅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解决发展新阶段的扩大市场问题,更涉及社会综合进步的大问题。因此,其必要性不仅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也要从政治和社会等多角度分析。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到解决西部贫穷地区人们生活的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西部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的课题,而是全中国的抉择,西部的开发从一开始就要和国际市场接轨,把开发放在世界范围来考虑,即世界资源中的西部资源、世界经济中的西部经济、国际旅游中的西部旅游、世界文化中的西部文化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西部建立若干个世界性质的自由贸易区,而不仅仅是国家级的开发区;也才可能建立长江黄河流域开放带,利用国际上的融资工具和方式,鼓励国际资本流入,推动西部企业在外上市、组建海外基金、在外发行债券、为西部引进更多类似BOT的国际融资项目等。所有这些机遇和挑战都摆在高瞻远瞩、寻求发展的政治家和以全球为竞技场的企业家面前。

1999年年底,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访问演讲时就表达了欢迎新加坡企业家到中西部寻求商机、寻求发展的意愿,新加坡的企业家对中国的西部市场也在积极寻找切入点。钱其琛副总理也曾强调,要加大合资旅行社的试点力度,争取国际知名度高的外国旅行社逐步进入我国内地旅游市场,鼓励和支持我国的大型旅行社到国外设立合资旅行社。

2000年年初,世界银行所属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发展金融公司联合向中部省份山西的国际铸造公司投资2900万美元,这是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向山西省的第一笔投资,标志着世界银行继续扩大其对中国中西部省份的投资。西部地区的某些省份对这样的投资行为给予了积极回应,如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孙岐文在美国华盛顿宣布:“雪域高原”西藏将在经济上对国内外全面开放。

在京召开的以西部大开发为重点讨论内容的“2000年经济日报高层经济论坛”,吸引了国外经济集团和机构的注意。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驻华机构,德、韩、美、法、俄等国的驻华政府机构和欧盟代表团、世界银行等国际性经济组织,以及美国大通银行、摩托罗拉公司等大公司纷纷派代表参加,表现出了对西部开发的浓厚兴趣。“中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于2000年4月在西安召开,世界500强中的一些高层管理人员赴陕共同研讨西部大开发。“中国西部开发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6月在重庆召开,这个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外经贸部等联合举办的会议,主题就是西部大开发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所有这些,都表明西部已经不再是和世界相脱离的西部,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发西部,是要让西部走向世界,也是让世界关注西部;发展西部,是将西部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就是世界经济市场的一个部分,西部经济的操作要符合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P.188-191

序言

经济的不断社会化和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现象,是资本主义非线性地逐步向社会主义转变大时代的必然产物。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慢慢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但经济全球化最终将导致全球社会主义化而非全球资本主义化,则属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践证明,一国内部的经济不断社会化与生产要素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国际社会的经济不断全球化与生产要素的私有制和国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一国和全球经济的无政府或无秩序或无计划状态,必然导致一国和全球经济的紊乱和衰退。甭说日本、俄罗斯和阿根廷等许多发达或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作为新经济样板和大发军火财的美国,也难以摆脱时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命运。这首先是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及其运行规律所决定的,也与政治和文化制度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的是全球社会主义,否则,危机、混乱与贫穷等难以较快治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康有为《大同书》等得出的共同结论。

从“后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即“海派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当今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它能够为资源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有利条件,使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整体;二是它能够推动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国际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供求平衡;三是它能够推动生产要素流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促进新兴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它能够为解决国际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经济问题提供相关的信息基础和相应的发展空间,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巨大风险。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但从经济上看,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扩大了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差距,使资本主义国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全球化矛盾,加大了导致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特别是巨额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的规模远远超过许多国家的抵御能力,经济无国界化趋势使一些开放的主权国家,尤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阿根廷经济危机等就是一个明证。二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及其控制下的国际经济组织,极力推崇和诱使发展中国家盲目加速自由化进程,罔顾其稳定世界经济和协调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责任,试图使发展中国家重新沦入他们的新殖民体系,以达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的。这些不利因素不是某个人的任意杜撰或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就决定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要大于机遇,这种概率所内含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有可能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开放与发展的不安全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大国,但不是强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措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使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达到开放与安全共赢的双重目标。那么,作为中国这样一个主动开放的大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构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坚持开放和维护安全为两个基本点的整体发展战略框架,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同时也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对上述问题,我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对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观析——程恩富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文汇报)>2003年4月20日)等论著中已有一定的阐述;中外也有许多学者怀着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不少论著问世。  最近,上海金融学院周肇光教授所著的《谁来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新论》一书,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从开放与安全相互关系这一新视角探索其内在规律性和优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的新构想。这是他近两年来潜心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对我国制定开放型经济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阐明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依据,揭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本书共分7章,每章都有自己的新见解。

第一章以描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为起点,分析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特征,阐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双重效应,提醒人们尤其是决策者们既要承认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又要主动迎接挑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并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双重规律论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基础+手段+目标”四位一体的结构论。

第二章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世界主要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并对多种开放经济模式进行了比较,在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二元综合模式论,即走“日韩模式”的发展道路,避免在经济开放中走弯路。

第三章深入分析了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高本国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性,阐明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若干设想。

第四章在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动向和国内社会经济环境新变化的基础上,联系中国国情和21世纪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出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规律,建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模式”。

第五章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模式进行比较,为中国制定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提供借鉴。

第六章从加入WTO出发,阐明了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考虑如何防范风险问题。同时从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提出中国经济安全体系层次论,即包括生产领域经济安全、分配领域经济安全、交换领域经济安全和金融领域经济安全等多层次的体系结构。

第七章比较分析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因非均衡发展格局而形成的世界各国法律保护体系及其面临着的新挑战。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为了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不仅要建立多层次的国家安全体系,更需要通过健全国家开放型经济法制体系来保驾护航,这就要求我们按照WTO规则并结合中国的特点,正确认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步伐,从而维护中国经济在开放中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

作为海派经济学的主要学者之一,周肇光教授在高校长期从事理论经济学、经济法学、金融学等多个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每年都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经常全文转载他的学术研究成果。近日完成的《谁来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新论》一书,是他站在理论研究前沿潜心探索的又一学术硕果。我认为该书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与民族性正确结合的研究立场和鲜明的理论观点;二是注意结构描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体现了作者研究思路的系统性;三是每个研究专题都具有特定的逻辑起点,并能独立成章,便于读者了解本书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四是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信息量大,较好地体现了学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本书的出版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园地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从本书中还可以看到,作者不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敢于讲真话的理论勇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为此,在本书出版之际,我很高兴向读者推荐此书,并写了上面的话,是为序。

2005年1月于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该书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与民族性正确结合的研究立场和鲜明的理论观点;二是注意结构描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体现了作者研究思路的系统性;三是每个研究专题都具有特定的逻辑起点,并能独立成章,便于读者了解本书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四是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信息量大,较好地体现了学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本书的出版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园地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从本书中还可以看到,作者不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敢于讲真话的理论勇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程恩富于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来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新论/经济学前沿研究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肇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529938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0.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8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