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电视剧剧作人物论/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倡导电视剧应写“人”,人物有了,自然情绪、情节、文气就都有了;人物“活”了,故事也就有了情趣,艺术也才有了生命力。作者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做一个小的总结,旨希望读者在通读这本小册子之后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寻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内容推荐

任何的叙事艺术都是以人或者拟人的事物作为其阐释与表现的对象,而电视剧正是以一种最接近于生活原生态的姿态走进千千万万观众的视野之中。电视剧艺术传承着文学的基因,它要完成反映“普遍性”与“规律性”的基本功能,就必须拿“人”说事儿,以人为本。  在本书中,我们倡导电视剧应写“人”,人物有了,自然情绪、情节、文气就都有了;人物“活”了,故事也就有了情趣,艺术也才有了生命力。  作者将这本小书定位于电视剧剧作学习者的基础手册,将众多普普通通的剧作爱好者作为倾诉对象,与之商榷探讨;本书并不涉足高屋建瓴的学术理论,也避讳深奥抽象的言论词藻,只是将作者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做一个小的总结,希望读者在通读这本小册子之后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寻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目录

第一章人物的思想含量:反映生活与遮蔽真实/1

一、原始素材的积累:一个庞杂而细腻的知识体系/2

二、素材的提炼与整合:真、善、美的阶梯/23

三、两种主题:形象与抽象/40

第二章人物造型:搭建一个意义世界与可能生活的平台/57

一、人物小传:性格状态与生成环境/58

二、行动与动作:人物的现象化表征/79

三、人物分类/96

四、人物的定位与发展/107

五、人物塑造的基本技巧/111

第三章人物与情节/结构:共生与张力的互动/117

一、关于情节/118

二、人物关系与情节线/123

三、人物命运与情节布局/130

四、点与线:人物的情感历程/136

五、线与面:人物的社会学结构/139

六、情绪与节奏/144

第四章人物与场景:艺术的魅力在细节/166

一、场景是“细胞”,人物是“灵魂”/167

二、场景的写作:距离与零距离/177

三、场景的文学属性/193

第五章人物与对白——声音是说话者的风格、语气和价值观的综合/213

一、关于对白/214

二、对白的剧作功能/220

三、对白存在的形式/235

四、对白写作与审美诉求/252

结语/267

一、生活与艺术/267

二、现实主义电视剧文学的前景/273

三、走进人,走进电视剧艺术/275

试读章节

(一)直接经验

在这里,我所说的“直接经验”其实就是生活经验,是生活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馈赠。

在进人关于怎样积累“生活体验”的论述之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初涉剧本写作的人们偏激地将“生活经验”与“苦难生活”画上了等号,暂且称之为“苦难决定论”;其二,创作者在缺乏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将创作的着眼点位移到主观臆想的娱乐与戏说上,导致作品偏离了现实主义的轨道。

首先,我们必须要澄清的一点是,生活经验不能等同于苦难,苦难并不是形成优秀文艺作品的必要条件。

对于那些生活经历相对比较直线条的创作者,特别是现在在校学习影视创作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缺乏生活体验和积累成为他们最感恼火的事情。我时常会听到我的学生有这样的抱怨:“我们没有生活,当然也写不出东西。”在他们看来,生活是应该波澜起伏的,应该有大起大落,至少应该有点儿与学校生活和家庭幸福不同的味道。这样的印象实际上来源于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只有经历了磨难的人生才是深刻的人生,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苦难的价值,也只有经历过苦难生活洗礼的人方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于是,这些孩子们会成天抱怨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单调乏味,天P3天琢磨着到哪里去找找“真正的生活感觉”,甚至幻想着自己有时候也能遇见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曾经经历的磨难。似乎有了苦难经历,创作才拥有了真正的生活之源;似乎有了与众不同的经历,这些生活素材就会在艺术作品中自动生效。

这种想法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无数艺术家的成功都为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苦难在造就天才方面拥有着神奇而非凡的力量。的确,如贝多芬、莫扎特、巴尔扎克等一类的艺术天才似乎都不曾得到命运之神的多少眷顾,他们经历过经济的窘迫、生理的障碍和情感的失意;屈原、司马迁、曹雪芹等一类中华文化命脉的传承者,的确也遭受着来自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和生理痛苦的多重折磨;即使是现在大红大紫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和陈凯歌,青年时代也曾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与心灵的磨砺,经历了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给予他们的独特生活体悟。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生活的沉重所换取的是他们对于艺术事业的坚定执著,苦难带给他们心灵深处的冲击转化为了美丽的音符、不朽的篇章和撼人的影像。苦难赋予他们个人意志的坚定,对生活艰难的感悟,以生活和生命的代价换取的是思考的深度与心灵的敏感。对于这些天才艺术家而言,苦难是上天的恩赐,而这种恩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然而,苦难的存在不一定就能造就天才,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当坎坷,可他们却在日复一日地抱怨,在内心焦灼中消解着这种生活的财富,最终只能走向平庸,甚至走过一辈子哀哀怨怨的人生。

苦难的生活只是一种外在的生活形态,“苦难决定论”是对于生活相当片面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里,“生活”被人为地定义成了“体验艰苦生活”。王小波就曾经提出过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省略了中间两个字,就隐含了这样P4

序言

《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丛书》是由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主持编写的一套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用性的丛书,涉及影视剧创作、理论和欣赏三个方面。

中国进入wTO以后,国内影视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来自创作界和教育界的状况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目前国内影视艺术研究仍显薄弱,影视艺术学科建设还处于艰难的初创阶段,对影视艺术各个领域丰富实践的探讨和研究还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理论指导不力、批评疲软也是目前影视剧创作实践相对盲目混乱的原因之一。组织并策划这套《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丛书》,就是希望能够加强一些学术研究上的薄弱环节并拓展相应的理论研究空间,能够对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本套丛书力图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把握影视剧艺术的本体特性,探索影视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深入阐释影视艺术的文化复合功能,并将影视剧艺术置于社会、文化、美学、哲学和科学技术的背景中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增强对影视剧艺术全面、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具体研究课题的设定经过了专家、教授和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细致的调研和反复论证,最后决定先期出版的著作包括《影视艺术哲学》、《电视艺术批评》、《影视创作心理》、《影视剧情节论》、《电视剧剧作人物论》和《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等六本书。这是一个长线的工作,随着影视剧创作的发展,我们的研究也将与时俱进,研究成果将滚动出版。

《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丛书》的作者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艺术理论修养的专家、学者。他们长期从事影视剧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的是他们新近完成的博士论文。本丛书对当前国内外最新创作实例与热点现象广有涉及,同时密切关注影视剧研究学术前沿与创作动态,论题具有很强的学术深度和理论价值,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探索性。既可供业内人士直接参考,也可供广大影视艺术爱好者阅读,尤宜作为大家影视专业的教材、教辅、学术研究的参考书籍。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对丛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批评指正。

这套丛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给予的通力协作与支持,感谢他们为丛书出版所付出的心力和辛劳。

(本文作者为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电视剧剧作人物论/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学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47039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6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