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猎美的足迹(从塞纳河到诺曼底)
内容
编辑推荐

福楼拜、莫泊桑、屠格涅夫、莫奈和左拉是法国五位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本书以轶事的形式,从作者所观察到、所了解到的史实人情出发,介绍了这五位大家的家庭、婚姻、创作等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龚古尔认为一个文学艺术家需要独身,《猎美的足迹》中五位文学艺术家有三位是独身。福楼拜不仅独身,还强求自己耐得寂寞与孤独,如此方能超脱世间的名利与喧嚣。克瓦塞故居原址为修道院,也是福楼拜一生写作的隐居所。即便当代,第一位亚裔法兰院士程抱一先生,仍是把自己关在修道院近一年的时间,成就了他的一部扛鼎之作。

是否从事艺术创作,独身就成为必要的呢?至少《猎美的足迹》中还有莫奈与左拉并非独身,而且有过不止一个妻子、家庭。但他们超越了所陷身卷入的时代与生活事件,首先用自己独特的人生,实现了第一部创作。试问:读者朋友,你们哪一位不是正用自己的生命在创作呢?

回到“猎美”之中,并非总是同龄的五位文学艺术家,其间却存在一种联系:莫泊桑把福楼拜与屠格涅夫当作文学的精神导师而顶礼崇拜,又赞叹不已地定义莫奈为“猎美的人”。童年左拉就受到塞尚那兄弟一般的保护,通过塞尚又跟印象派画家结伴同行,其创作生涯可以说乃从“印象派”开始。

本书并非艺术作品的评论,作者宁愿同读者一起,通过对五位文学艺术家人生创作的探索,开始第一步审美。本书并非艺术作品的评论,作者宁愿同读者一起,通过对五位文学艺术家人生创作的探索,开始第一步审美。

目录

致谢

绿梦寻幽处

羽笔文人福楼拜的征途

屠格涅夫的“自我流放”

“羽人”弟子莫泊桑

左拉与印象派

莫奈的光影之乡

附录

法国示意图

巴黎示意图

书中主要文学艺术家大事记

试读章节

         “绿梦红庐”五脏俱全

从我们在巴黎的主宅到这里,基本不必走高速公路,限速90公里的国家级公路也无甚堵塞。《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已经发生了一百多年,布莱地区的风景究竟有多少变化?或许人们本应乘多半天的马车才能到达巴黎,如今开汽车只要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去福楼拜居住的户昂,则不过半小时的车程。当你在计算机的时代氛围中工作无法自止,当你在充满竞争的紧张和压力下艰于呼吸,当生活的节奏推你不停地运转的时候,在这里,你会感觉觅得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逃离疲劳恶性循环的避难所。由于布莱地区的风景,依旧是青翠、岗峦起伏与宁静。从巴黎开车,不必走出100公里,你就会只听森林和原野的风声、鸟鸣、牛嚼草的沙沙声响了。

当我们订约参观过几十栋房子,对比各自长短,并无特别偏爱的时候,有一天,没有约会,我们来到布莱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福日累佐(Forges-Les-Eaux)。“福日”是法文“打铁铺”之音译,“累佐”则是复数的“水”字。因为这里是多种含铁矿泉水的发源地,昂戴尔、埃普特两条河都是从这里发源的。从大仲马的《三剑客》,人们已经开始认识这一地名,近几百年,它又被贵族和皇室辟为猎场、休憩、矿泉疗养地,故城中不乏讲究的住宅建筑。我们则是偶然在这一天步入一家涂着傻乎乎的土耳其蓝色房产经纪所的。相对于我们见过的房产经纪人,一位虽然殷勤却言止木讷的先生接待了我们。不费踌躇,先带我们参观了一片硕大的廉价农房。当我们感觉犯愁如何打扫清理的时候,他又带我们来到里昂斯大森林边。一栋要价不菲的小小农合前面。

傍着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里昂斯大森林,这个小屋显得孤零零地坐落在半山岗上,乌鹊黑的石板覆盖房顶,砌着斑驳古老的红砖墙,挑檐下有一段鸽笼木筋墙——这是典型的上诺曼底传统地方式样。大门外临着一条虽过车、却并不喧噪的地方级公路,两三株高大的欧洲赤松似乎守门迎客,门内两行钻天杨引客前行。偌大的庭园周围虽有一道讨篱,却遮不住四面葱翠的森林原野,浓阴迤逦的昂戴尔河谷也尽收眼底。园地约占五千平方米,而园中只有一棵两抱粗的樱桃树,几棵不知名的灌木,一棵不大的雪松,一棵小枫树,难怪显得有些空空荡荡的了。房子周围布满了常春藤,玫瑰花在一侧临风摇曳,忍冬散发着阵阵幽香。还没有走进房门,我他看到丈夫的眼睛一亮一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次宅——绿梦红庐。

“还须在园中多种树……”

“房子最好再扩建出一个大厅,才能摆开我们的几千册书……”我们这样谈论着,显然已经再无参观其他房子的欲望了。

确实房子很小,但对我们这个四口小家,暂时也够用了:地上一层有一起居室兼餐厅和厨房,一间卧室、一浴、一厕;楼上有一大一小两间卧室,中间是浴间及过廊;起居室有一老式壁炉,旁有一石阶通往小地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至前房主也想到补建了一个双位汽车房。

P5-7

序言

从艺术家故居环境探寻其创造的足迹,是一件有兴味又有意义的事,可是真做起来也不容易。譬如早年读王维的诗,便想着应去辋川看看,却至今并未成行,原因当然很多。主要还是缺少一种”非去不可”的动力。所以当我读到小芹的书稿,首先便为她的执著所感动。她怀着审美的虔诚,从巴黎沿着塞纳河西行,探访了福楼拜、屠格涅夫、莫泊桑、莫奈、左拉等多位名人的故里,又将寻访所得与先前的生活体验、学识积累相融会,写出了这本饶具特色的《猎美的足迹》。

书稿动笔与完成甚晚,起因却可追溯到12年前。那时她和丈夫在“遍布青翠、岗峦起伏,充满和平与宁静”的布莱地区购置了一幢农舍,不大,然而充满诗意。小芹为别墅起名”绿梦红庐”,这是因为房子系红砖所砌。而足以引人进入梦境的则是四围那苍翠的森林、迷人的绿野。尤令他们意外的是,这儿离爱玛的原型——黛尔芬的故居甚近,由于景致酷似小说所写,电影《包法利夫人》曾将该屋摄为外景。可能从那时起,小芹就对作家、艺术家与这片土地的缘分发生了兴趣。据她告诉我,在这一带生活过的文化人不止上述几位,龚古尔、德拉克瓦、梵·高等等都曾在此栖息流连。我不清楚以前是否有人做过类似的探究,但我以为小芹的著述决非他人所能替代。

这首先是因为她没有急功近利之心,不像有些访客匆匆转一圈就忙于动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天生的懒散”。一本篇幅不大的书可以那么多年藏在心中琢磨、品味而不写出来,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而这样的“懒散”,这样的好整以暇,对于审美而言,乃是不可多得的心境。王维当年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暇:而小芹在异国他乡,面对一种美景,也常常可以数小时地发呆发痴。唯其自身曾经从容地观照自然,融入自然,才能体会莫奈何以在维特伊一住就是四年:“教堂周围的老屋,石灰岩形成的悬崖峭壁。塞纳河在此地的曲流弯道,浓阴掩映的河岛。红色虞美人点缀的广阔原野,这一刃似乎都是为更多吸引、甚至诱惑印象派风景画家而天造地设的景致。”于是我们也,恍然明白,《塞纳河在维特伊》、《维特伊附近的虞美人原野》、《莫奈家在维特伊的花园》等一批印象派名作何以会在此地诞生。本书书名中的“猎美”一词,据说源于莫泊桑对莫奈的形容,即认为后者对于风景有着猎人般要猎获的兴趣。而实际上住在塞纳河沿岸直至上诺曼底的骚人墨客包括莫泊桑在内,恐怕都有着猎人的心态,他们的创造体现的正是一条猎美的路。

当然风景并不意味一切。别说小说家们展示的是千姿百态的人生,风景在小说中只是一种映衬;即便是莫奈,当初也曾准备步入人物画领域,并试图雇用一位模特,只因情人醋劲大发才不得不把风景画作为主要的选择而本书的目的也不在于就景谈景,而是要透过景致,探讨几位作家、艺术家生活与创作的历程。小芹读过所述作家的各种原著,饱览过画家的真迹,又熟知他们的生平和轶闻,因此对每一位传主,她都能以丰富的史料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真实而生动的轨迹。以福楼拜而论,她早年是从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获知一些故事,而现在她所掌握的资料已远远超出巴氏,以至于表示很愿意为对方“补充一些当年他可能不易见到的信息”。事实上她对《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中的诸多问题都作出了新鲜的解释。譬如她通过阅读福楼拜与马克西姆·德于康的通信集等书,了解到路易丝·科莱(1 810~1 876)的作用,认为这位漂亮的女诗人显然参与了《包法利夫人》的构思。又说从1846年9月开始,福楼拜与科莱便不时在格昂赛夫旅馆幽会,所以当小说描述爱玛与赖昂在旅馆约会的情景时,可以想象福楼拜的类似体验。诸如此类的夹叙夹议遍布于本书各篇,既娓娓动听,又言之成理。我勉强算个小说研究者,本书论及的几位作家的主要作品,在我以往的书中也曾被举为例证。然而小芹所谈种种,却超出我的知闻。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先前对于上述作家的了解是多么浮泛和零碎。如果将来拙著重版,我想我会作出若干补充和修正。  小芹又名赵介轩,出国前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文学编辑。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一个题为《自然·社会·人》的摄影展给沉闷多年的艺坛带来一股青春气息时,小芹为影展作品题写的那些意味隽永的短诗曾深受观众青睐(事实上小芹亦为此影展的命名人并“四月影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出国后偶有所作,依然才情洋溢。譬如八年前所撰组诗《异乡人之歌》经黄安伦谱曲后,排练时歌唱家梁宁和担任钢琴伴奏的欧阳瑞丽都被感动得潸然泣下。她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异国怨偶》,就我读过的部分草稿来看,也是迥别于流俗的。因为多少了解一点她的过去,所以获睹这部书稿时,既感到新颖别致,又觉得正在意料之中。

                      俞汝捷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笔下的人物是文学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人,他们曾经给整个人类提供了一种无以伦比、至美至善的精神引导,人们因而宽容了他们品格的错裂和沦失。现在作者小心翼翼地摘下高贵、耀眼的桂冠,富有哲思地用一种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散文化地讲述了善与恶。本书的价值,远非“迥别于俗流”五个字可以囊括。它不是一部挑战名人的“惊人之作”,作者用心灵和足迹探出了一个让人震撼的事实——人类无法克服在魔鬼面前的软弱,即使是最伟大的人。——王春元

《莫奈的光影之乡》自是一篇美文,洋洋洒洒,不急不徐,叙事有大家气候。——王玉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猎美的足迹(从塞纳河到诺曼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小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05241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