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研究成果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马明华和涂争鸣主编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是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研究成果系列之一。该书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全面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作用,解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和精神元素,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原则、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以文学艺术教育、史学哲学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社会适应教育为具体内容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

本书主要适合高校教师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马明华和涂争鸣主编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全面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作用,解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和精神元素,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原则、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以文学艺术教育、史学哲学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社会适应教育为具体内容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具有理论可读性和实践操作性,对于高校教师具有参考作用,也可作为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读物之一。

目录

导论 人文素质教育的当代境遇

一、人文素质教育涵义之释

二、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之立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相关教育之辨

第一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个体价值

一、成人的要素

二、明辨的前提

三、创新的基础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信念与社会稳定

二、常识与社会进步

三、思想与社会批判

 第三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协调个体与社会

二、明晰思想和知识

三、醇化素养与能力

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教育者:欲为人师,先为己师

一、为人师表的人文素质储备

二、诲人不倦的教育品质要求

三、因材施教的多样化教育方式

 第二节 受教育者: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一、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

二、均衡发展的学习能力

三、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三节 教育环境及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适宜的校园文化

二、仿真的修炼环境

三、现实的磨砺条件

第三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元素

 第一节 人文素质精神元素的历史印痕

一、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元素

二、异域文化的人文素质精神元素

三、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精神元素的特色与其现实倾向性

 第二节 人文素质精神元素的当代问题

一、当代中国人文素质精神的负面面相

二、当代中国人文素质精神负面面相的思考

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精神构筑

 第三节 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精神品质

一、真诚:诚信、自律、敬畏

二、善良:慈悲、宽恕、助人

三、尚美:正义、勇敢、崇高

四、爱的觉悟:感恩与高贵

第四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

 第一节 内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历史脉络

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规格

三、传统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现代启示

 第二节 外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西方文化资源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过程

二、西方思想文化视野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规格

三、西方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本土化”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结构上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要素规格

第五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统一

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三、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呼应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第一课堂:人格综合塑造

二、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洗礼

三、第三课堂:行为践履强化

四、第四课堂:虚拟网络历练

 第三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学科交叉法

二、中西融合法

三、古今搭桥法

四、就地取材法

第六章 文学艺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起始

 第一节 文学艺术教育概述

一、美丽人心:文学与文学教育

二、无用之用:艺术与艺术教育

三、大道至简:文学艺术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教育功能

一、走向自失:文学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

二、理性智慧:文学艺术的理想教化功能

三、情感寄托:文学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第三节 文学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君子人格:文学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万世师表:文学艺术教育的楷模

三、礼乐合一:文学艺术教育的形式与手段

四、欣赏与创作:文学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史学哲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支撑

 第一节 史学教育的涵义与功能

一、史学的内涵:在历史与史学、科学与艺术之间

二、历史的载体:从口头叙事到电子媒介

三、史学教育的功能:审美、警世与定向

 第二节 哲学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一、哲学及哲学教育的内涵

二、人是哲学与哲学教育的契合点

三、哲学教育的功能:启智、植根与关怀

 第三节 史学哲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教科书、通俗读物与原典

二、博观与约取

三、勤思与笃行

第八章 媒介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拓展

 第一节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缘起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一、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

三、构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新路径和方法

第九章 社会适应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

 第一节 社会适应概述

一、社会适应的内涵及标准

二、社会适应的内容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第三节 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途径和措施

一、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途径

二、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措施

第十章 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归宿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

二、多向度的人:人全面发展的表征

 第三节 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二、人文素质教育: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研究成果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明华//涂争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331117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8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0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5
18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