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常商道--20年中国明星企业沉浮启示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式机会,中国式"陷阱",中国式企业性格,中国式商业伦理,中国式市场,中国式"企业政治学",中国式管理,中国式"危机",本书分八个章节讲述了自1984年以来的20年中国企业史及这20年中国明星企业的沉浮过程,读来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重要的是他将为你指点生活迷津,引领你迈入大事者行列。

内容推荐

在刚刚过去的20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遍布希望又遍布悲剧色彩的时期。回首20年让人豪情万丈又让人感慨万分。中国社会,极其缺少财富的英雄和企业英雄。为什么我们更多的企业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是覆水难收就是“望断天涯路”?不是承受不住成功就是难以抵抗失败?用泪水诉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显然不够。那些曾经被我们崇尚和难忘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人们渐渐遗忘,人们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当前少数几个成功的企业之上,许多意义深远的失败,我们根本无法探求这些失败者深层次的原因与背景。本书就是为了使更多的同志了解和掌握中国民企发展中所走过的每一个足迹,深度领悟这些刻骨铭心的启示和经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式机会

1.捡钱·抢钱·找钱: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2.增长速度回落到400%

3.新兴市场之梦

第二章:中国式"陷阱"

1."没有迹象",是中国式商业灾难的共性

2.科利华:栽人资本泥淖

3.刘波:不可承受之重的"借壳"

4.利达行:8000万港币买张"贼船票"

5."拼死吃河豚":忽略"约束条件"的无边界扩张

6.都是"产业超短周期"惹的祸

第三章:中国式企业性格

1.执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超级机会主义者

3.成也豪赌,败也豪赌

4.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5.成也本能,败也本能

6.高傲地死去,还是谦卑地活着?

7. 优点是聪明,缺点是太聪明

8. "儒商"情结:"儒"还是"商"?

9.先驱?"先烈"?

10."温州模式"之困:现代版"伤仲永"?

第四章:中国式商业伦理

1."联合国批准"、"总统感谢信"

2.遵循规则,直到伤害自己

3."冷酷打击,坚决消灭":可怕的对手观

4.中国式反思

第五章:中国式市场

1.中国式产品

2.农村包围城市

3.都是"标王"惹的祸?

4.不造势,毋宁死

5.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6."纸老虎"还是"真老虎":民企强大的幻觉

7. 中国式差距:魔鬼在细节中

8.美国创新、日本敬业、德国严谨,中国呢?

第六章:中国式"企业政治学"

1.企业的"地心引力"

2.中国式关系

3.中国式"圈子"

第七章:中国式管理

1.成也家族,败也家族

2.成也理论,败也理论:思想家还是企业家?

3.军事化情结

4.老板在天上飞,员工在地上爬

5."算命大师"充当"智囊"

6.中国式管理: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7. 中国式资本运作

8.空手道

9.三岁看老:第一桶金背后的路径依赖

10.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11.败兆:"出现问题是迟早的事情"

12.每个人都只错了一点点

第八章:中国式"危机"

1.中国式局限

2.最大危机是国民心态

3.跳不出的中国"局"?

试读章节

什么叫本能呢?瀛海威老总张树新给出了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说咱们这一屋子人,出了门都一分钱没有了,谁最先能拿到钱,谁最先能活的很好,这叫创业。

在许多标本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草根型”企业家,未受过高等教育,也谈不上什么理论素养,却拥有极佳的市场感觉,凭着出色的商业本能自立门户,开疆拓土。

海外有关机构对当今大陆榜上有名的巨富的发家过程进行了分析,归结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其中一点非常引人注目:这些大富豪的教育水准普遍较低。30位亿万富翁中,70%出身农民,70%只有小学文化。

英国广播公司第二电视频道委托郁金香金融研究所对5000名凭自己努力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进行精神状态研究,结果竟然发现,学习上的困难是他们成为富翁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的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他们碍于学习困难,无法掌握细节,所以反而比其他的人更能注意事务的全貌,因而可以推出新颖独创的想法。此外,他们因为有被社会排除在外的感觉,所以上进心特别强烈。

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创业者来说,行动比知识储备更重要。虽然我们都知道,没有人类的理性,就没有空气动力学,也就没有飞机上天;但就个人而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我们在绝大多数时刻是按照自己的本能或习惯行事的。西谚云:“鸟儿没有学过空气动力学,可照样会飞翔。”一流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没有遇到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行事果断。对大多数人(包括创业者和管理者)而言,缺乏的是到“中流击水”的激情和行动的坚决性。机会就在我们前思后想、犹豫不决中悄然而逝。

默多克说过:“你像一只白老鼠,你聪明,受过高深的教育,但你没有艰苦奋斗和挣扎求生的本能;我是一只褐色的老鼠,我可能是一个不可教育的家伙,但我能够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假如我的一条腿陷在夹子中,为了脱身我会把那只夹住的腿弄断而在所不惜。”

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企业领袖?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罗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教育的。”他们创造哈佛商学院案例,而非学习案例。

浙商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有统计说,浙江民企100强里面,约有90%的老板出身于农民、工人、裁缝、修鞋匠等阶层,因此有“草根浙商”的说法——

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出身于铁匠;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则是地道的农民;南存辉,正泰集团的老板,办企业之前是修鞋匠;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发达之前也是农民;华立集团的老总汪力成,干过丝厂的临时工;宁波奥克斯集团总裁郑坚江,是修理工;而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则是一位木匠……P065-066

序言

著名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1984年注定要在中国企业史上成为一个神奇的年份。海尔、联想、万科、明基、蓝星、正泰、科龙……十几家日后在国内声名卓著而颇有规模的企业在这一年里在各自所在的大城小镇里同时开始了自己默默无闻的创业。

20年来,大浪淘沙,大批曾经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明星企业又纷纷倒下(秦池、爱多、巨人、三株、飞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前赴后继式的大败局不仅没有终结,甚至还有某种版本“升级”之势:从规模上看,德隆曾被称为“中国第一民企”;从败因上看,从原生代失败、单一的市场型败局到资本型败局乃至战略型、复合型败局。从行业角度看,主要集中于白酒、保健品、VCD、房地产等暴利行业以及产融结合型企业。他们大多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天生的冒险家气质,以极有限的资金(从600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边缘性行业创造一种“中国式产品”,并通过广告轰炸开辟一个“中国式市场”,从而迅速获得“第一桶金”。然而当他们不断将此经验在更大规模上进行复制时,却不知企业的边界已远远超出了他们自身的能力边界,“一招鲜”式的营销“长板”受制于薄弱的管理“短板”,最终在某种外因(如媒体报道)的影响下,资金链彻底断裂,所谓“成功三年,崩盘三天”。他们的成败与中国“转轨+新兴”市场的宏观背景息息相关。“转轨”往往有大量的体制漏洞、政策空子,而“新兴”则意味着高成长性、大量的市场空白,此为“机”;而另一面,“转轨”也意味着较多的不确定性、风险性,“新兴”则往往是“不成熟”的代名词,此为“危”。而他们在获得机会主义式的成功后往往忽略了风险因素。当中国市场日趋规范,尤其是“入世”后市场“水温”渐渐升高,这些企业却由于行为惯性未能实现“惊险一跃”,“温水青蛙”的悲剧命运遂无可避免。从企业家“出身”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草根”型,一类是知识分子型。前者在靠“街头生存术”式的商业“本能”获得成功后,未能完成某种理念升华,仍一味沿袭以往的商业“本能”,后者则在初步成功后转而过度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忘记了企业的根本,丧失了商业“本能”。两者殊途同归——失败。从更深层的人性因素看,他们的成功缺乏西方新教伦理式的精神资源,走不远几乎是注定的。

从财务与资金链看,这些新兴企业由于国家对民企的准入限制。大都选择了一些边缘性产业或“亚产业”,通过制造某种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在初期攫取暴利,但由于缺乏核心能力,后来者的一轰而起,广告轰炸与价格战几乎成了惟一选择,从而导致利润迅速下降。此时如遭遇周期性调整,危机几成必然。媒体的报道更放大了危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与崛起时的良性循环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其脆弱的资本结构,一旦失败往往意味着崩溃。这与国外企业的“叫”截然不同。

从宏观周期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使1984年成了中国企业元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后的1993~1994年成为又一个新兴企业诞生高峰年。这两批企业构成20年公司与10年公司的基础。1996~1997年前后的民族主义在中国企业身上亦有反映。在进入WTO后过渡期的2004年,一些企业又纷纷倒下。

此外,一些企业与员工、经销商、供货商、对手等关系的不和谐,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一句话,他们后来失败的原因就是当初他们成功的原因。

中国企业、社会都需要一种“发展观”的升级。

后记

在刚刚过去的20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遍布希望又遍布悲剧色彩的时期。回首20年让人豪情万丈又让人感慨万分。中国社会,极其缺少财富的英雄和企业英雄。为什么我们更多的企业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是覆水难收就是“望断天涯路”?不是承受不住成功就是难以抵抗失败?

用泪水诉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显然不够。那些曾经被我们崇尚和难忘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人们渐渐遗忘,人们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当前少数几个成功的企业之上,许多意义深远的失败,我们根本无法探求这些失败者深层次的原因与背景。

为了使更多的同志了解和掌握中国民企发展中所走过的每一个足迹,深度领悟这些刻骨铭心的启示和经验,我们策划和编写了这本《非常商道》。在编写过程中,作者精选了一些典型问题,采取了问题加案例的崭新体例,为读者全面解说了企业成败之道。

本书由蔡伟民担任主编,孙夫才、鲍金、陈国强、左岫仙、胡萍、郑伟、董斌等同志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戴玉龙编辑的指导与富有创意的深度加工,使本书得以尽善尽美,并顺利出版!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特别是各位经济管理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常商道--20年中国明星企业沉浮启示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伟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71950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2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