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徽(黄山与徽文化)/全景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全景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全方位展示景色秀丽的黄山风光和悠久璀璨的徽州文化,在哲学、文学、诗歌、绘画、戏剧、医学、建筑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流派,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者的面前开启一扇认知安徽的窗口。为愿意了解和亲身感受黄山,及到安徽游览观光的读者朋友提供有益的帮助。

内容推荐

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如果进行掠影式的了解并不难,但要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全景中国”系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提供帮助。这套系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以省、市、区为单元,编辑出版若干册,每册独立成书,从不同的角度,文图并茂,介绍各地最具特色的看点。读者通过这些看点了解当地真实鲜活的日常生活、多彩的社会面貌、发展中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资讯等。

安徽省是中国东部偏北的一个省,简称“皖”,全省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人口6450万。长江和淮河由西向东穿过它的南部和北部,地理区域分为皖南、江淮、淮北三部分。

长江以南是皖南山区,近观远眺,满目苍翠。在这里,有佛教名山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西递村和宏村。这里的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在哲学、文学、诗歌、绘画、戏剧、医学、建筑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流派,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之为“徽文化”。本书向读者重点展示梦幻般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和中华文化的标本——徽文化。

目录

序言/1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9

山的形成与山名的传说/14

自然景观有“五绝”/16

奇松苍翠/18

怪石峥嵘/22

云海翻腾/26

温泉岩涌/32

冬雪万象/34

人文胜迹处处寻/40

 游黄山,目不暇接,心旷神怡/44

桃源新仙境——温泉游览区/44

峰林皆入画——云谷游览区/50

举目皆奇景——北海游览区/53

凭栏观美景——白云游览区/78

黄山绝胜处——玉屏楼游览区/78

幽在松竹间——钓桥庵游览区/87

 爱黄山,精心保护,风光永在/94

保护森林资源/95

保护古树名木/97

保护生态环境/97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98

保护文化遗产/99

中华文化的标题——徽文化/103

 徽文化的形成/104

徽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104

徽文化的形成和繁盛/109

 徽文化的内涵/111

宗族观念/111

理学思想/121

商人精神/123

 徽文化的呈现/126

村落与建筑/126

教育与文风/185

典籍与文书/197

文学与戏曲/204

绘画与雕刻/214

医学与科技/226

文房四宝/232

民间习俗/236

菜肴与美食/238

 徽商面面观/241

徽商的崛起/24l

徽商“贾而好儒”的性格/246

徽商以诚信为本/249

 徽文化与中华文化/251

独特的地域文化/25l

中华文化的标本/252

试读章节

峰林皆入画——云谷游览区

云谷位于黄山东部,海拔高度890米,是一处地势较低、略显开阔的谷地,原先叫掷钵源,因为它位于掷钵峰下面的山坞中。这里原有云谷寺,但作为一座寺庙已不复存在了,现在所说的云谷寺只不过是一个地名而已。云谷游览区的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等。

站在谷地回头看那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一个大馒头,又像一个倒扣着的和尚化缘用的钵盂。根据《黄山图经》记载,传说有位东国奇僧曾经站在天都峰上,把一个钵盂扔到这座山峰的顶上,一直倒扣在那里,所以这山峰叫“钵盂峰”或“掷钵峰”。到了宋代,歙县有位叫程元风(1200~1269)的青年人到这里苦读经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上了右丞相兼枢密使,被封为吉国公,晚年又隐居于此,于是这个地方便带上了书卷香味和官宦气息,后来又改名叫“丞相源”。现在,云谷山庄宾馆的大厅中,有一幅大型砖雕作品《云中福地》就是描绘此事的。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00年),又来了一位寓安大师,他在丞相源创建了寺庙,任住持。大概考虑到这里曾经名叫“掷钵源”,而掷钵之人乃佛门中人,被掷之物又是佛门器具,寺庙也就被称为“掷钵禅院”,供奉着观音菩萨。从此以后,这地方便更多地叫“掷钵源”了。

明朝崇祯年间(1628~l644年),另一位歙县人傅严见这里四处环山,云烟聚散于山谷之中,就题下了“云谷”二字。掷钵禅院也更名为“云谷寺”。清宣统三年(1911年),寺庙在火灾中化为灰烬,后来又重建了侧房数问,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再建老五间房等,但后来均毁于火灾。现在云谷寺只剩下了庙基,并在庙基上建起了索道公司的餐厅,但“云谷寺”三个字作为地名算是固定下来了。

向东看,那山峰叫罗汉峰,因为山上的松树粗壮高大,像罗汉一样,所以叫“罗汉峰”。东南面还有一个山峰,形如香炉,加之峰头上常有白云飘逸,犹如香炉上冒出缭绕轻烟,这便是香炉峰。由于这里群峰环绕,是个山谷,而且雨水多,空气湿润,常有云雾聚集不散,因此“云谷”二字在这里用得的确很妙,不但写实,而且写意。事实也是如此,这里奇松挺拔,翠竹如海,有琳琅满目的石刻,有叮当作响的流泉,充满着诗情画意。

路边的这几株黄山松与山顶上的黄山松有些不同,因为这里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树干长得挺拔。特别是云谷山庄后的梅屋一带,松树黑压压一片,就像原始森林一样。清代有人这样写诗形容这些松树:“风欺雪压一重重,生长畸形百不同。惟有山后云谷里,撑天壁立啸寒空。”

在路的左边有一株树龄已达800年的古树,名叫“南方铁杉”,是常绿高大乔木。它的叶子呈条形,树冠呈塔形,又因它的木质坚硬,所以叫“铁杉”。这株古树十分奇特,因为有一种桑科寄生植物的种子被风或鸟送到这树体的裂缝里,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在缝里生长发芽,吐叶展枝,与铁杉共生,所以这树还长了另外一种叶子,形状像罗汉松叶,结的果子呈红色,被称作“异萝松”。

在索道公司餐厅左侧的后面还有一株500年的古树,树姿优美,叶子扁平呈条形,也是针叶树与阔叶树共生,其主干为常绿高大的乔木华东黄杉,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这华东黄杉与南方铁杉一样,都是因为共生而出现既有针叶又有阔叶、既有球果又有红果的奇异现象,所以华东黄杉也被古人称为“异萝松”。

华东黄杉旁边有一株上千年的银杏,俗称白果树。因其寿命长,生长慢,常常是公公种树,孙子辈才能吃得上果子,所以又叫“公孙树”。它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叶子成丛生长,没有常见的叶脉,却像把小扇子。秋天,叶子变为柠檬黄色,十分好看,属于落叶大乔木。

这三株古树因为树形大,寿岁高,奇特珍贵,而被并称为“三宝树”。

看完三宝树,从石阶小径通过竹林去云谷山庄,一路上有许多石刻。这些石刻既有诗意,又贴近自然。

第一处是“渐入佳境”。读过石刻,再看看这竹林,让人想起吃甘蔗的滋味。一节比一节甜,同样,从这里往下走,景色越来越美妙。

P50-51

序言

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由于地域不同,地形差异,气候的多样性,这些省、市、区的自然风光各呈特色。北方的山粗犷而雄浑,南方的水清澈而湍急;西北的戈壁在夕阳照射下熠熠生辉,东南的丘陵常常被晨雾笼罩和拂抚;在东北大平原上,高梁和大豆卷起层层绿浪;在西南的群山中,村寨和梯田散落其问,宛若一幅幅恬静的图画。

中国有56个民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主要居住在东部和中部,人口较少的一些民族主要居住在西部。在中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彼此尊重。各民族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使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自称“我是中国人”。他们讲礼仪,重友情。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清幽的环境、奇巧的建筑、精美的服饰,以及淳朴的民风、好客的热情,令远方的客人目不暇接,神情飞扬。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地表,有着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宫与皇陵这些世界级的文化瑰宝,还有大量的庙宇、佛塔、民居、园林、桥梁、城堡、水利工程等古代的建筑杰作。在地下,不可知的彩陶、玉器、青铜器、大型墓葬、建筑基址等遗物和遗迹,有待于考古学家去发现和揭谜。而在各省、市、区的博物馆里,数量众多的文物和艺术品,从不同侧面向人们展示中国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的辉煌,其中不乏稀世珍宝。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内发力强,一直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且随着文明的步伐承前启后,生生不息。只要仔细研究一下今天的京剧、昆曲、皮影、书法、绘画、剪纸、乃至于农民灶头上的花馍,便会发现,它们无不饱含着传统文化的细胞,无不是昨天艺术的再现。

同世界上的古老国家一样,中国也蒙受过深重的苦难。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中国人为了求得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独立解放,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涌现出一大批有识之士和革命者。他们探索过西方的富强之路,也借鉴过外国的革命经验,做过各式各样的强国梦。最后,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劳苦大众的力量,于1949年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最近的20多年里,中国人民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社会有了长足进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现代化文明和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光彩夺目。

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如果进行掠影式的了解并不难,但要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全景中国”系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提供帮助。这套系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以省、市、区为单元,编辑出版若干册,每册独立成书,从不同的角度,文图并茂,介绍各地最具特色的看点。读者通过这些看点了解当地真实鲜活的日常生活、多彩的社会面貌、发展中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资讯等。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可分可合,读者能够自主地根据需要,选读其中的一册或多册。倘将各册汇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部有重点、有深度、有特色的《全景中国》,读者或从中全景式了解中国,或从中了解中国全景,都很自如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徽(黄山与徽文化)/全景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宗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43135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