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为心理学(2为什么我们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内容
试读章节

所有人都会把认识的字写错

——学会祛除“意义饱和”的不安感

【情景再现】

过年的鞭炮声声响起,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准备过年。乔大勇家今年过年异常欢喜,儿子乔虎考上市重点高中了。乔大勇特地去街上买回一些贺年卡,准备把自己的问候送给亲朋好友。

乔大勇正准备写贺年卡时,儿子却在旁边跃跃欲试。乔大勇把笔往桌子上一放,说:“你来写吧,锻炼锻炼!”

儿子拿起笔想了想就写道:“新年已来到,向您问个好。祝您:一如既往,二人童心,三口之家,四季苹安,五福临门,六六顺意,七喜来财,八方鸿运,九九吉祥,十分美满,百花园中,万紫千红!”

儿子写完一张,接着写下一张。乔大勇拿起写过的贺年卡边看边念道:“二人童心?四季苹安?这个‘童’字与‘苹’。字写错了吧?”儿子拿过去一看,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在乔大勇的提醒下,儿子又拿起一张贺年卡重新写。他每写一张,乔大勇都拿起来看一看。写过几张后,乔大勇又发现了那个“童”字与“苹”字。

乔大勇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道:“叫你别把这两个字写错了,你看看你又写错了。怎么搞的?”

乔虎看到自己写错的字,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脸蛋瞬间红了起来。正在厨房做饭的唐娟听到两父子的对话,便走出来问道:“怎么了?你们两父子咋的了?”

乔大勇将贺年卡朝桌子上一扔,生气地说道:“你自己瞧瞧你儿子那出息。”乔虎委屈地站在一旁,低着头。

唐娟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贺年卡,说道:“不就写错了两个字吗?值得发这么大的火吗?”

“第一篇粗心大意地写错了也就罢了,后面还接连写错?”

唐娟是一名心理学老师,看到儿子微红的脸庞,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把儿子带到书房里,并没有提写错字的事,而是说道:“你写的字大有进步,而且祝福语也写得非常好。”

乔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我是看过你手机里的短信后写的。”

“那也非常好,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只是转发一下信息而已,你能写贺年卡就非常不错了。你不必紧张,慢慢写,写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重新再写。”唐娟安慰道。

得到母亲谅解与鼓励的乔虎点了点头,又开始写了起来。果然,没过一会儿,他就写好了。很奇怪的是,这次他一个字也没写错。

乔大勇十分不解,晚上睡觉时问道:“你用了什么方法,儿子怎么就没再写错字了呢?”

唐娟笑着说道:“你这就不明白了吧!他第一次写错可能是疏忽所致,后面再接连写错就是内心不安所致,你越是批评他.他就越紧张,就容易写错!我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安慰他,鼓励他。当他祛除内心不安感时,他就不会再写错了。”

乔大勇听后,向妻子竖起了大拇指。

【专家分析】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明明认识且非常熟悉的字.司是,你在写的时候还是把它写错了。为此,你懊恼不已,责怪自己为什么会犯这么小儿科的错误呢?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犯这样的错误,几乎人人都在犯这样的错误。很多人把这种行为归结为疏忽所致。偶尔写错确实是疏忽所致,但是反复多次写几个熟悉的字,结果还是写错了,就不是疏忽所致,而是内心不安感所致。

就如故事中的乔虎,在写贺年卡时,毫无疑问,贺年卡的那些字都是他所熟悉的。第一次把“同’’写成“童”、把t平,写成“苹”,很可能是疏忽所致,可是,在父亲提醒后,还接二连三地写错,这可能就是他内心紧张不安所致。不过,乔虎的妈妈唐娟熟知心理学,很清楚儿子是因为内心紧张不安而写错了。于是,她通过安慰、鼓励帮助儿子祛除了不安感,乔虎最

乔虎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意义饱和”的不安感,又称为饱和效应,这是一种持续使用同一刺激材料导致刺激效果递减的心理现象。举个例子来说明,当你反复写相同的一个字,在写到某种程度时,你就会感觉这个字很陌生,甚至怀疑自己到底会不会写这个字,不知不觉中就陷人了一种不安的状态。

这种现象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尤其是你在写贺年卡或者填写同一地址时就常写错。因为反复多次写同一个字,文字在你的脑海中就会变成单纯的记号,只要稍微有点不专心,就会写错字。P14-17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随处可见的日常行为:了解无意识动作泄露的大秘密

 所有人都会把认识的字写错

——学会祛除“意义饱和”的不安感

 总有人喜欢睡觉规规矩矩,从头盖到脚

——睡觉规矩的你,心里有个软弱的小怪兽

 抖单肩、捏衣角、四处转移溜看……

——你知道你这些不自信的小动作吗?

 在自动扶梯上还要自己上楼梯

——你的竞争感实在太强盛了!

 不耐烦的时候,舌头总要动一动

——请收起你的夸夸其谈

 别再搓脸了,小心毁容

——都是焦虑在作祟

 小心!频繁发短信也是一种情绪病

——忧虑正在侵袭你的灵魂

 女人的安全感需要包包装着

——手提包大肆流行的秘密

 一脏到底,家里怎么也不干净

——“破窗效应”告诉你原因

第二章 疑虑重重的私密行为:认清潜意识动作中的小怪兽

 见什么吃什么,总是没个满足

——神经性贪吃让你大吃特吃

 签名向上

——屌丝也有远大的志向

 喧闹的公交车让你烦躁不安

——不容侵犯的个人空间感

 不可实现的左拥右抱

——“双趋冲突”让你顾此失彼

 伪饰的不在乎

——不满的内心越不在乎

 总忍不住闻一闻自己的臭袜子

——确认自身存在的安心感

 越禁止,越反抗

——“禁果效应”的逆反心理

第三章 琢磨不定的男女行为:下意识动作透露性别差异

 奇葩分手理由

——不同性别,不同世界

 女友时不时舔舔嘴唇

——不是想吃饭,而是故意诱惑你

 男人惯性做出的不雅动作

——男人偶尔也会想强调自己的男性身份

 为何女友只“感”不“性”

——搂搂抱抱滋生安心感

 为何女人总是唠叨个没完没了

——压力巨大的她只是需要发泄

 让人无语的大男人主义

——在外的男人需要“面子”

 劈腿男不敢开口说分手

——罪恶感让他开不了口

 出轨丈夫不会原谅红杏出墙妻

——不管用的“投射效应”

 沉默不语丈夫VS抓狂吵闹妻子

——两性说话差异源于大脑结构不同

 只逛不买的女人

——心满意足的“知晓心情”

第四章 深不可测的人际关系:突破交往障碍,成为人生赢家

 喝酒姿势告诉你他们想什么

——对症下药,赢得客户

 你给对方什么,对方就回馈你什么

——互惠关系定律让你生意顺风顺水

 找出雄心勃勃的领导

——通过吃饭行为,找出职场好领导

 初次见面,穿戴整齐

——首印效应总是能起关键性作用

 滴溜转的眼睛不可靠

——眼睛总能泄露最大的秘密

 伸手时,五指微张的人诚实稳重

——手姿势揭示心理活动

 多说“我们”,少说“我”

——“卷入效果”让人产生团结感

第五章 虚无缥缈的网络行为:拯救迷失在虚幻里的心灵

 砍手指也挡不住的网购

——心灵空虚与“行为固化”

 不可不防的网络诈骗心

——“罪恶感”的丧失让你聪明反被聪明误

 为何迷上虚拟又真实的理想恋人

——朦胧恋情更甜蜜

 不是在上网,就是在等待上网中

——对网络的身心双重依赖

 随时更新的“博控”们

——不可抑制的分享

 只在网络中结交朋友

——难以跟现实接轨的“机男机女”们

 网络时尚语的妙用

——我的地盘我作主,你看得懂我的话吗?

第六章 不可思议的怪诞行为:掌控不被理解的古怪心灵

 习惯性动作360°大逆转

——多重人格障碍者的逆袭

 外向人也有不安感?

——社交恐惧症默默缠绕

 死宅也算一种病?

——家里最安全的广场恐惧症

 总想“露”给别人瞧一瞧

——喜欢“赤裸裸”的露阴癖

 不做梦比做梦更危险

——无梦睡眠者的深度欲望

 爬窗偷取女士内衣

——千奇百怪的恋物成瘾

 虚构个人出身或经历

——满足诉说欲望的谎言癖

 喜欢穿异性衣物的人们

——是cosplay还是异装癖?

 小孩子真可爱,真想摸摸、亲亲、爱爱……

——诡异爱孩子的恋童癖

第七章 贻笑大方的滑稽行为:学会调侃无伤大雅的娱乐心理

 听到自己的名字为何能迅速作出反应

——“鸡尾酒会效应”是信息过滤器

 那些宜家宜室的男人女人们

——“宜家效应”产生的DIY

 控制不住的微表情、微动作

——强迫症让你的身体失控

 紧要关头,一定要做“不相干”的事

——“自我设限”的强烈自尊心

 女模特的腰围怎么都一样?

——“同调效应”惹的祸

 抑郁的嘻嘻哈哈人

——用笑声掩饰内心的自卑

 太高兴了也需要眼泪?

——兴奋的交感神经

 最安全的是妈妈的怀抱

——孩子气的恋母情结

第七章 诡秘异常的奇幻行为:用科学的眼光解读神奇的心理

 鬼压床:似醒非醒、似睡非睡

——睡眠障碍症让你全身动弹不得

 有一次,我看到自已“灵魂出窍”了

——神奇的大脑皮层角脑回

 “灵验”的笔仙交流

——“巴纳姆效应”真神奇

 总有人相信前世记忆的存在

——大脑边缘的海马回在作怪

 夫妻为何会越长越像?

——“变色龙效应”让夫妻俩彼此模仿

 越贵越好卖的商品

——“凡勃伦效应”在发挥作用

 幸运符真的带来了幸运

——正暗示,让你幸运倍增

第九章 匪夷所思的怪咖行为:摆脱魔鬼操纵,成为真正的自己

 女人灵魂躲进了男人身体

——新奇的性别认定障碍

 那些认知错位的人们

——匪夷所思的精神分裂症

 与世不容,自成一界的人

——从不与外界交流的自闭者

 并不想死的自杀者

——憎恨他人,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过于努力的抑郁者

——不要随便鼓励抑郁者上进

 变化多端的表演家

——总想吸引别人注意的表演型人格障碍

 假装快乐就会真的快乐

——身心互动原理让你身心平衡

序言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行为举止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有的人砍手指也要网购,有的人喜欢穿异性服装,有的人喜欢闻一闻自己的臭袜子……

这些人的行为举止确实让人感到疑惑不解。然而,更让人不解的是,这并非出于他们的个人意愿,而是他们本人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每次做出这样的行为举止以后,他们也后悔不迭,可是下一次又照犯不误!

大家都知道人类之所以是高级动物,是因为人类懂得思考,能用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呢?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的心理现象虽然很复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一般来说,意识与前意识很容易被人们所知晓,很容易被人们摆平,但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掌控范围。所以,潜意识所导致的心理疾病让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

鉴于此,我在写本书时针对一些人的怪诞行为特意作了具体阐述。比如,有的人砍手指也要网购是因为心灵空虚,有的人喜欢穿异性服装是因为有异装癖,有的人喜欢闻一闻自己的臭袜子是为了获得安心感……

除此以外,我还在本书中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奇幻行为、魔鬼行为、男女行为、社交行为、网络行为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心理学浅显化,让心理学走下神坛,走进普通人的现实生活。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根植于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以大家亲身经历的生活小故事为例,将人的行为举止与心理学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内容知识全面,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为那些身处迷茫的人们提出了指导意见。

如果你还在为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奇幻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如果你还在为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而大伤脑筋,如果你还在为对方那些“耐人寻味”的小动作而苦恼不已……那么,本书就像一盏指路灯,给黑暗中的你带去丝丝光明。

读过本书以后,你会发现你不仅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读懂了他人的内心世界;不仅方便了自己,还给他人带去了方便,并能解答他人的迷惑,让自己成为一个既快乐自己又幸福他人的人。

内容推荐

朋友怎么知道你讨厌他的?领导怎么知道你的不满的?对手怎么知道你的底线的?

你的行为在泄密。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

龙春华编著的《行为心理学(2为什么我们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立足于人的行为举止,从日常行为、男女行为、人际关系、网络行为等方面展开阐述,以大家亲身经历的生活小故事为案例,贴近生活,解决问题。《行为心理学(2为什么我们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助力广大读者迅速揭密那些生活中常见行为背后的秘密。

编辑推荐

如果你还在为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奇幻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如果你还在为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而大伤脑筋,如果你还在为对方那些“耐人寻味”的小动作而苦恼不已……那么,本书就像一盏指路灯,给黑暗中的你带去丝丝光明。

读过龙春华编著的《行为心理学(2为什么我们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后,你会发现你不仅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读懂了他人的内心世界;不仅方便了自己,还给他人带去了方便,并能解答他人的迷惑,让自己成为一个既快乐自己又幸福他人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为心理学(2为什么我们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春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7735
开本 32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3317365
中图分类号 B84-063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2
14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