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话的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励志的奠基巨著,畅销百年的超级经典,如何让你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说话是一个人素养、能力和智慧的综合体现。说话是在交谈、交友、演讲和辩论等口语交际活动中,表达者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切合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并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以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本书,你的交谈可以变得更加流畅自如。无论是在会议的间隙与同事闲聊、在社交派对中结识新朋友,还是在电话中交谈,这本书都能帮助你建立自信,展示你独特的交谈技艺,给人们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你将惊奇地发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非难事,同时还会感到自己无比自信,而且你适宜优雅的谈吐,也将得到人们愉快的回应。

内容推荐

我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他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盾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了自己。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可得的。

现在有人提倡“农工大众用语”;因为不熟悉,恕不说什么了。新时代的人物,自有去研究的或者竟认为无须研究,也未可知。反正我是只会说我们自己的:

要说得巧,要说得少;

“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目录

代序 说话

第一编 怎样说话

 第一章 说话是一件难事

一 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

二 说话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

三 拉长了面孔不好可是嬉皮笑脸也不行

四 自己要乖巧

五 要张开了眼睛说话

六 了解说话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给人家一个好印象

一 语语中肯

二 言必有信

三 察言观色

四 态度要温雅

五 说话要幽默

六 说话要委婉

七 让人家有说话的机会

八 最好让人家先说话

 第三章 同意人家的主张

一 谁都为尊严而自卫

二 爱好争论者是傻子

三 批评人家不好是无益的

四 训斥人家也未见得有好处

五 冷冰冰的面孔是无益的

六 这并不是阿谀

 第四章 要有自己的立场

一 怎样拒绝无礼的请求

二 多言无益

三 用不同的方式来再三申述

四 使人家有回忆的价值

五 学会运用拒绝语言

 第五章 要开发别人的话机

一 用赞美的方法

二 用疑问的方法

三 诚意关心人家的谈论

四 投其所好

 第六章 怎样和人家辩难

一 不要使人家的心里先存一个‘不”字,

二 不要攻击人家的短处

三 语句要有力

四 拿出真实的凭据来

五 找出一个共同点来讨论

六 正面辩难不如侧面进击

七 有信心

八 辩难的方法

 第七章 怎样说规劝人家的话

一 先赞誉后劝导

二 没有人爱听命令的

三 要给人家留些面子

四 自己来负担错误

五 用鼓励的方法

六 用激将的方法

七 使人不自暴自弃

八 平等待人尊重对方

九 心理相容对症下药

第二编 怎样演讲

 第一章 勇气与自信力的培养

一 有志者事竟成

二 克服害怕情绪

三 成功来自练习

四 磨练意志

 第二章 如何做好演讲的准备

一 如何准备你的演讲

二 提高你演讲能力的诀窍

三 演说大家是如何准备演讲的

四 与演讲稿有关的几个问题

五 增强你的记忆力

六 临场忘词的几个救急方法

七 演讲的选题与篇幅

 第三章 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

一 用热情感染听众

二 要讲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话

三 要讲有力的话

四 灵活地变更音调的轻重快慢

五 牢牢抓住听众的思维

六 声音

 第四章 演讲的内容

一 主旨要鲜明

二 不用专门名词

三 形容要得体贴切

四 抓住听众的兴趣

五 值得被人信任

六 不举让听众反感的例子

 第五章 演讲的姿势

一 注意你的动作

二 调动听众的好奇

三 总结要点

四 适可而止

五 结尾的几种常见问题

六 成功演讲的二十条黄金法则

试读章节

第一编 怎样说话

第一章 说话是一件难事

一 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

一个人生了嘴巴,话是不能不说的。就以哑巴而论,他虽然不会说话,然而他还是要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并且做着指指点点的手势,用以表达他的感情和意见。

人是不能不说话的,但是,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使人听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觉到舒服;有的人说起话来,锋芒锐利,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到十分恐惧;有的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使人感觉到讨厌。所以人的面貌各个不同,而人的说话,获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个不同一样。

说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天天都在说话,并且不见得我们是会说话的。我们说了一辈子的话,试问有几句话是说得特别好的?我们对人家说话,是不是每一句都能使人家心服?我们对人家办交涉,是不是自己能够完全占得了胜利?“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这种赞词,完全是对于说话的人的称赞。然而,我们的说话,是不是句句都能获得这种称誉?照这样看来,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说话,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虽然说,我们并不想去做辩士和说客,我们并不需要犀利的舌锋;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的一生,不外是言语和动作。我们除了动作之外,就是言语。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当中。

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丧身。所以,古人说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真是不错的。我们虽然手里并不执着国柄,所以我们的说话,不会去负着“兴邦”或是“丧邦”的责任;可是,我们也不能不顾到“欢乐”或是“招怨”方面,不能不顾到把事情“办成”或是“办毁”方面。我们要顾到这一点,那已是不容易的了。

二 说话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

大家以为说话是容易的,做起文章来,那才不容易呢。这一句话,在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因为,一般人的见解,以为说话是个人要说的,不管大人或是小孩,不管文明人或是粗野人,因为时时刻刻都要说话,所以说话是不觉得困难的。至于写文章那就不然,不是张三李四每一个人都能够的,因此就觉得说话容易而写文章困难了。其实,说话未必比写文章容易,因为写文章是写了可以修改的,一句话说了出来而要加以修改,那是比较困难的。写文章写了几句,可以搁下笔构思,你去想了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都不要紧的,而对人说话,那就不能如此。所以说话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

文章写不来,就得研究、学习;说话和写文章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得研究、学习。有的人写起文章来很好,可是要他向人家说话,那就吞吞吐吐,像是有口吃病的;这也正像有的人说起话来滔滔如流水而不会写文章一样的。写文章可以写得如流水行云般的顺适,也可以写得“估屈聱牙”的读不上口,然而这终是文章;因为文章有古文和白话文的分别,还有读起来叮叮当当、声调十分好听的韵文以及写情达意的散文。可是,不论古文和白话文,不论韵文和散文,不管哪一种文体,总是文章;而说话就不行,说话一定要用现代的口语。

如果我们现代的说话,夹上“伙颐”、“沉沉者”,或者是“兀的不人么也哥”这样的古人的话,那就不行了。所以在文章里用一些古奥的东西,或是写得不大自然,还是不太要紧的,还是可以成为功力派的,说话如果也有了功力派,你瞧,那还成为什么样子!三拉长了面孔不好可是嬉皮笑脸也不行。

说话有正经的和随便的两种,所谓正经的,大都是拉长了面孔说话的;所谓随便的,大都是带些嬉皮笑脸的态度来说话。比方,牧师的说教,法庭的审判,会议的发表意见,这都要求十分庄重严肃,拉长了面孔说话。这种拉长了面孔说话,有时是可以先期准备好了的。至于和朋友的谈天,上下古今,东西南北,大至宇宙,小及蚂蚁,可以零零碎碎,也可以成为整个的,这种带些嬉皮笑脸的态度,那是不能先行准备的,完全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

正经的说话,当然是拉长了面孔说的时候居多数;然而也并不一定完全要拉长了面孔。因为拉长了面孔,使得听者严肃而拘谨起来,在听者是一件感到不大舒服的事情。如果完全嬉皮笑脸,那又失之庄严,人家也就要不当一回事了。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能够在庄严之中带些轻松的话,能使有时在十分的拘束之中,也可以自由随便地透一口气,这是最要紧的。

可是在庄严的态度之中,到了怎样的地步便得插进些轻松的话呢?这倒并没有什么一定的公式,全在说话的人自己去神而明之。同一个意思,同一句话,会说话的人说起来,听者眉飞色舞,全身的筋骨都感到了舒服;不会说话的人说起来,听者就要头昏脑涨了。

四 自己要乖巧

说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做文章容易闯下大祸来,像元明清三朝的文字狱,使得后世的读史者,把舌头伸出口外而缩不进去。可是,说话也是很容易闯下大祸的,所以俗语说“祸从91出”。你如果说话不当心,招人之忌,这事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会写文章的人易于闯下大祸来,就是不会写文章的人,也会因说话不慎而闯下大祸来的。

“金人三缄其口”,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说话要当心。可是,我们缄口不言,事实上也是做不到的,那我们说话的时候,惟有十分的当心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要自己乖巧而已。怎样说话才算是乖巧呢?这话是不容易回答的。不过,我们把说话的技巧严加训练,使说话不要专门从正面去表现,可以从侧面、反面或是夹缝里去表现,这便是一种说话的技巧。例如:

“楚庄王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享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盂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史记·滑稽列传》)

照上面的一段记载看来,楚庄王既下了命令,说是“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那么,以马谏的臣子,如果用正面的话去直谏,楚庄王不但不纳,而且谏者也徒然地牺牲了性命,这举动便不是智者所肯为的。而优孟用了反面的话来讽谏,终于达到了讽谏的目的,这便是一种乖巧说话的技巧。我们碰到说话发生困难的时候,这种技巧是十分用得到的。

不要说为了避免发生性命的关系而说话须乖巧,其实,我们和朋友们随便闲谈,有时也会因为某句话而引出了事端,小则唇枪舌剑,弄得两面不欢;大则彼此绝交,弄得结成仇恨,所以我们即使在随便的闲谈之中,乖巧也是不能不有的。

五 要张开了眼睛说话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最要紧的是不可闭着眼睛瞎说。虽然在说话的时候,谁都没有把眼睛闭着,可是你虽然张开着眼睛,但如果没有把事理看得清楚,或是没有把说话对象的态度认清,环境认清,这说话仍旧是等于闭着眼睛一样。讲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经验,最好我们是闭着眼睛,人家做好做歹完全不关我的事,俗话讲“风声雨声不吱声,度此一生;国事家事不问事,平安无事”,那我就不会惹出是非来了;可是说话则不然,你闭着眼睛,是非就在这里弄了出来。比方说像法官的判决案件,为什么要一审再审?为的是把这案件弄得清楚,然后判断下去可以没有冤狱,可以使两方都甘心承认。要是不把事理弄清楚,贸然地判决下去,这等于是闭着眼睛审官司,原告被告,不管是哪一方面胜利,都是不能甘心向你折服的。

就以我们普通的谈话而论,我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对得意人勿讲失意话”,这真是有经验的处世之谈。比方,有人走马上任,大家都是笑容可掬地在恭维,你混在中间,畅谈着一般污吏的下场和丑相,这不要说当局者难受而对你不高兴,就是周围的人,谁都要当你是精神病患者。客气些大家不睬你,不客气些竟会群起而攻之,你就做了众矢之的了。

现在,我再来引一则故事在下面:

姑苏才子唐伯虎,他很看不起住在他家对门的那户人家。因为那户人家并不是世代书香,而是在半途上发迹的缘故。他们家里有一位老母亲和五个儿子。

有一天,这五个儿子为母亲祝嘏。亲朋毕集,热闹非凡:只因不是书香人家,在这祝寿之中,少有文墨的点缀,未免是美中不足。这时候大家想起对门的唐伯虎是一位才子,如果能够有他在 这里书赠一些什么,那一定可以增光不少。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唐伯虎居然备了一些薄礼,前来庆寿了。那户人家的主人,自然是十分的高兴,就是许多亲友,也是十分的高兴。

在席间,大家请他题诗了。唐伯虎毫不推却,立刻拿起笔来,第一句写的是“对门老妪不是人”。第二句尚未写下,主人亲朋,个个都对他怒目而视了;因为今天祝嘏,大家应该十分快乐,说着吉利话才对,现在请他题诗,他竟骂起人来,这怎么会不惹人愤怒呢?因为他是有名的吴门才子,所以大家只是怒目而视,不以非礼举动对他,准备看他第二句怎样骂法,然后再来发作。但是,唐伯虎一看周围的环境,知道骂人骂下去一定没有好结果,不能不使大家的情绪缓和一下,所以第二句接下写道“西方王母转凡身”。这样一写,主人亲朋,个个面现笑容,觉得他真不愧是才子,把第一句骂人的话,也变成为不是骂人的话了。可是唐伯虎是善于作弄人家的,他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啧啧称赞的时候,所以第三句的诗题为“生养五子俱做贼”。这可不对了,又使大家的情绪紧张起来了;因为大家觉得他先前骂人家的母亲,现在再骂到人家的儿子,把一家人都骂到了,这一腔的怒火,势必要爆发出来了。但是,大家还是暂时的忍耐着,看他末一句究竟怎样题。唐伯虎感觉到大家的怒火立刻就要爆发了,因此第四句题为“偷得蟠桃奉母亲”。这一来,又把大家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大家都觉得他真是一位才子,用着像一种骂人的口吻,写出了一首极好的祝嘏诗。

在上面的一段故事中,唐伯虎并不真是甘心来祝他所看不起的老妪的寿的,要骂一下那位寿婆,倒是他的真心。可是,他看了周围的环境,知道骂了人不会有好处,所以虽然脱口骂了出来,还是立刻改变口吻,使已经骂出的话也成为不是骂人的话,因为他是才子,所以能够有这样的灵敏的手腕。

《再引鲁迅位论》一文: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准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 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说话是不能闭了眼睛说的,要时时观察对方,认清环境。

六 了解说话的基本特点

由于说话往往是即兴的、随意的、脱口而出的,对话的双方都不能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因为交谈对象就在眼前,说话的人可以用手势、表情之类的东西,以帮助表情达意。说话作为交际之具,叫作“谈话体”,现代的时髦词叫“口才学”或“口语”,和“书面语” 是不同的。说话要求句子短小,结构简单,修辞性附加语少,不讲究完整的规范;说话中零句多,整句少,连词、介词、动词常常省略;旬式松散,停顿较多。如:书面语:他买了一本缺一页的书。

谈话语:他买了一本书,缺一页。

A:推销员吗?

B:是的。

A:会说英语吗?

B:会。

A:什么时候来的香港?

B:二十年前。

说话是面对面的交际,话题可多变,表达要准确,可借用语调、轻重音、语气词及表情和姿态等表情达意。由于不同的交际需要,产生了不同的语体,即:说话——对话体、讨论——辩论体、演讲体。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把美国英语分为五种口语语体:

1.冻结体 是最慎重、最高雅的言语变体,适用于重大的事件。

2.正式体 适用于一般较重要的场合和严肃的事情。

3.商量体 用于平凡的、日常的目的。

4.随便体 用于朋友之间无拘无束的交谈。

5.亲昵体 用于关系亲密的人的私下谈话。

在我国,将口语分成三种不同的语体:在亲朋之间使用的正常口语;在一般交际场合使用的正式口语;在特别隆重的场合使用的典雅口语。

P1-11

序言

说话

朱自清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与这些人说,不与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咿咿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以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这是怎样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

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约略分为: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是一种;——这些都可称为正式的。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正式的并不一定全要拉长了面孔,但拉长了的时候多。这种话都是成片段的,有时竟是先期准备好的。只有闲谈,可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闲谈说不上准备,满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说准备好了再去闲谈,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闲谈也有——“天气”当是闲谈的发端,便是一例。但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明之,还在乎人。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头耷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我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学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这却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现在我们却已有了三篇俞平伯君的《文训》,鲁迅君的《立论》,都是精警之作。这足够证明我所说的相当的进步了。

我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他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盾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了自己。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可得的。

现在有人提倡“农工大众用语”;因为不熟悉,恕不说什么了。新时代的人物,自有去研究的或者竞认为无须研究,也未可知。反正我是只会说我们自己的:

要说得巧,要说得少:

“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话的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5009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1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5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