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断点
内容
编辑推荐

那幅佚名的画作,画面中那一串串断开着又期望着接续的水珠,那些凝结在时间里,悬浮在想象中,即将沉落在风花雪月的酣畅中的水珠,总是在沉重地敲击着有些皲裂的心扉,让人生出点点滴滴的温暖,尽管那是些同样过于沉重的追忆,也依然因为温暖而让人奋发起来,勇敢起来,向着旷野迈出有些跛有些歪斜的脚步。

内容推荐

该小说以率直、风趣的语言,描写了社会工作中的错综复杂。主人公的情感生活与其所在学校的升格事宜,是贯穿于小说中的两条线索。其间一幅名为“断点”的画作,不时出现,为小说埋下了忧郁的基调。旁支人物也沿着自己的故事发芽长叶,使小说虽不是展现宏大历史的大树,却也因选取了典型人物的典型生活,而具有盆景一般的可观赏性,让读者在一滴水里见到世界。

小说充满主人公对生活与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然而在结尾却寥寥几段,以其失落失意而收场。乍看之下有如汉赋的“劝百讽一”的弊病,但细究之下,这也造成了厚积薄发的艺术效果,尤其是文中不时出现的主人公对“断点”这幅画的欣赏与思考,更是让人觉得,他不喜欢之前所炫耀的生活方式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小说文笔流畅,其调侃的笔调与描写的内容相映成趣,珠联壁合,人物形象也因此显得自然、不做作,成功展现了当代城市文人的彷徨与迷茫,让读者在一滴水里见到世界。

试读章节

天亮的时候,我们才结束战斗。四月的广州,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雨绵绵的,像一个月经不调的女人。刚才从李恳宿舍出来,天空还晴朗可人,一转眼就乌云密布,接着是细雨蒙蒙。连续在411房激战了二十个小时,腰酸腿痛脖子硬,浑身不自在,脑袋瓜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如果向丽玫还是我的妻子,这个时候她要我交作业,我恐怕有心杀敌,无力擒贼,心有余而力不足。

路过陶陶居,许多人在门口排队进茶馆叹茶。我想起妙奇香茶馆门上的一副盈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我真羡慕那些将人生脚步放得很慢的老太公老太婆,他们在空间狭窄、人声嘈杂的茶馆里叹“一盅两件”(“一盅”就是一个铁茶壶配一个瓦茶盅;“两件”就是松糕、芋头糕之类的早点),看报纸,漫无边际地闲聊,享受浮华都市里的淡泊人生。而我,一直在不停地奔跑,如同《什么让山米跑》里的那个美国穷人,被失落感笼罩、被非满足感萦绕。自己的一生,难道真的是一部真实世界里不断上演的通俗剧?

麻将后开车,比酒后驾车更危险,满脑子全是一筒幺鸡、红中白板。我小心翼翼,将车速控制在五十公里以内,即使这样,进校门时,后视镜还是被电动拉门刮了一下。

准备关机睡觉,手机突然响起“哈里路亚”的乐曲声。

哪个傻逼那么早来电?!我心里骂了一句。想不接,一看来电显示,是江上舟的。他的声音低沉微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在病床上临终遗嘱。我估计这小子又被那个悍妇修理了。

江上舟是我同一个镇的老乡,95届,是我的师兄。大学期间,他是系学生会主席,我是副主席,班里的同学曾经跟我开玩笑说,中文系的处女一天比一天少,全依仗你们两个摧花和尚起模范带头作用。江上舟的妻子叫周子柔,如果没有目睹过周子柔的芳容,听到这个名字,一般人都会以为周子柔是个眉清目秀、知书达理、逆来顺受的柔弱女子,根本不可能将她与家庭暴力联系在一起。

1996年7月的某一天,江上舟将认识三个多月的女朋友带回广州,向我们隆重推出。他的意思是要走一走组织程序,让我们政审政审。我们三个人有三种不同意见。

东北妹太男性化了,当老婆不行,做情人乏味。罗海涛旗帜鲜明,坚决反对。

李恳说,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要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迷住了我们明亮的眼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李恳的意见模棱两可,好像赞成,又像是反对。江上舟疑惑地问他,你说的是什么鸟话?李恳说,我弃权。

其实我很明白江上舟的用意,他征求弟兄们的意见,无非是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即使我们全投反对票,也改变不了他请我们吃喜糖的想法。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表态说,周子柔除了一米七二的海拔接吻起来有点困难外,其他方面还是不错的。

江上舟恨不得立刻将心中的苦水倒出来。他说,我想现在见你,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说我一天一夜没合过眼,现在脑子一片空白,你先找间发廊,让小姐松松骨,晚上再说。他迟疑了一会,然后轻声地说,晚上就晚上吧。

P3-4

序言

人生其实太像雨滴,在淅淅沥沥中,走着春夏秋冬;风吹扬着雨滴.在更遥远的地方落地生根,又深深地沉入地底,无声无息消弭于黑暗之中。望着屋檐上无声滴落的雨水,在秋风里四处飘飞的情景,那种惆怅而又迷茫的心境,已然让城市里密封的层楼遮蔽得无处寻觅了。于是只好把人生幻化成雨水滴落的断点,在凄迷的记忆里,追思着岁月曾经的履痕。

赵海波的小说《断点》,引发我如是的想象,有些意识流,有些语无伦次及乱了思维的章法。但是,正如小说描状的《断点》,那幅佚名的画作,画面中那一串串断开着又期望着接续的水珠,那些凝结在时间里,悬浮在想象中,即将沉落在风花雪月的酣畅中的水珠,总是在沉重地敲击着有些皲裂的心扉,让人生出点点滴滴的温暖,尽管那是些同样过于沉重的追忆,也依然因为温暖而让人奋发起来,勇敢起来,向着旷野迈出有些跛有些歪斜的脚步。

在焦虑之中,读完了赵海波的小说《断点》,由是有了以上的文字。这些文字有着暧昧的暗示,有些不太明亮的指涉,诚如他小说中反复在强调着的几个颠覆着传统生活的青年,他们在叛逆的指引下完成着对叛逆的服从,以反抗现存的规范与制约以为生命的欢娱,而把当下的感觉和快乐当作自我生命的法则和定义。所以他们尽情狂欢着,遑论伦理关系中的禁忌,无视友谊樊篱中的顾虑,把酒神颂唱成了《大风歌》。当下的欢悦就是生活的全部历史、未来和对立的光荣与梦想。我甚至无法去记住他们中每一个人的名字,是男人或是女人。那是一些活跃着粗鄙但是浸润着后现代精神的人,他们年轻、狂桀、目空一切且蔑视去细读生活的圣经,他们把自己摆上自己的祭坛,既是神主也是供品。有一些人,的确就这样生活着。当有一天,小说写道:“肥仔曾经对我说,如果举办‘嫖在花城’评选活动,你、李恳、罗海涛肯定榜上有名,冠军非你莫属。我说,十佳里头肯定也少不了你肥仔的份。”这些话发生在熊妮和“我”在一次癫狂的肉欲狂欢之后,我宁可把它看成是一种类似自嘲的笑谑。“人们嘲笑是为了忘记自己。”巴赫金如是说。这是沉藏在民间,在隐秘的角落里,人对自己狂野的性欲的自我安抚与嘲笑。它双重地表达着作者内心的沉闷和无力抗击现状的落寞,既是欢乐的、兴奋的,同时又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是否定又是肯定的,既埋葬又再生。这就是五味杂陈的狂欢式的笑谑。

小说始终沉沦在这种持续的杂音之中,大面积的粗鄙的性爱动作里,有种精神性的延展,它无时无刻夹杂着、裹抉着一种对现存道德律令与常规常识恐怖,所形成的焦虑直接表现在人的肉体挣扎之中。道德与欲望的紧张对峙,以“断点”的形影,持续着却又中断着紧扣着人物的神经。当本能占领着上风时,民间的诙谐,也即笑谑就开始显示着它低俗的但是无处不在的智慧。只有当那幅佚名的画作《断点》两度进入人物的记忆之中,以一种崇高的暗示驱逐着人物心灵中的邪恶,由欲望与粗鄙煽情起来的邪恶,小说明亮和进取乃至健康的一面,才开始使人物从混浊的颤栗中活了过来。小说沉潜已久的自省开始复苏。众神不再孤独,他们终于回到人间,换了人间。

赵海波是我二十年前的学生,在政法部门供职多年,有一份安稳舒适的工作,小日子过得甜美滋润,现在人到中年,忽然写起小说来。我读过他这部长篇处女作后,当即以“著名作家”的匿名身份推荐给花城出版社的温文认先生。老温也是一个崇尚名家的家伙,在喝得酩酊大醉之后的午夜三时,把小说读到天亮。然后给我打电话,唠唠叨叨地评说一番,当然是毁誉参半。我想目的已经达到,否则文学青年的处女作如何能直达老温的内心。酒神颂的作品,自当应该先让崇尚酒神的老温先行品尝。赵海波胜利了,老温被“降服”了。小说终于要出版了。酒神又一次狂欢了。

是为序。  2007牟9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断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海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1409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5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