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勇气和热情搜集了尽可能多的材料,利用现代理论和分析框架,勾勒出清末以来中国监狱学转型与发展的曲折历程,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监狱学方面的一个空白。
图书 | 中国监狱学史纲(清末以来的中国监狱学术述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勇气和热情搜集了尽可能多的材料,利用现代理论和分析框架,勾勒出清末以来中国监狱学转型与发展的曲折历程,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监狱学方面的一个空白。 目录 导论:动机、方法和结论 第一章 清末监狱学(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统的监狱观念与知识 第三节 清末文化危机与学术转向 第四节 西方监狱印象的输入 第五节 监狱改良动机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清末监狱学(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末监狱学的初生 第三节 沈家本的监狱学思想(上) 第四节 沈家本的监狱学成就(下) 第五节 小河滋次郎与中国监狱学 第六节 区枢等人对小河滋次郎《监狱学》的译介 第七节 涂景瑜的监狱学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监狱学(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王元增的监狱学贡献 第三节 王树荣等人的外国狱制译述与研究 第四节 朱紫垣的监狱学研究 第五节 民初的监狱改良调查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监狱学(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赵琛的监狱学研究 第三节 孙雄的监狱学研究 第四节 芮佳瑞的监狱学研究 第五节 李剑华的监狱学研究 第六节 附论:1949年迄今台湾地区监狱学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中国监狱学(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 新中国监狱学的初期特征 第四节 前三十年监狱学研究述评 第五节 附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法讲义》简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中国监狱学(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政治的转变与监狱学的复生 第三节 新中国监狱学的特定形态:劳改学 第四节 从劳改学到监狱学:理论轨迹(上) 第五节 从劳改学到监狱学:理论轨迹(下) 第六节 开放时代的中国监狱学:交流与嬗变 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1:中国监狱学研究文献要目(331种) 1.1 1911年前清末传统监狱学要目(5种) 1.2 1901.1911年清末现代监狱学要目(24种) 1.3 1912~1927年民国监狱学要目(19种) 1.4 1928~1949年民国监狱学要目(48种) 1.5 1950~2002年台湾地区监狱学要目(24种) 1.6 1950~1977年中国大陆监狱学要目(6种) l.7 1979.2004年中国大陆监狱要目(205种) 附录2:清末以来若干监狱学著作或教科书“章节目录”选辑(18种) 附录3:其他参考文献 附录4:中英文提要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监狱学史纲(清末以来的中国监狱学术述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6030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4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