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白地铁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我认识你之前,你有你世界,我有我世界,我们各自生活在两个世界,尽管说我们都在地球上。不幸的是,在我们有幸认识之后,才发现即使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也并不是两个人的世界……

内容推荐

  这本书讲的是一些生活小事儿和一些小感觉,故事还是挺好看的,很多片段看着像电影,像镜头,挺生动的。作者曾经说过:“没有人能够平平淡淡地活一辈子,即使在别人看起来这个人活得很平常,而在这个人自己看来,他所经历过的一生,总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过。”这话我同意,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精彩的,世界的精彩是由个人的精彩汇聚成的……

目录

[序言] /石康

[楔子]The south white/张荣传

[第一章]无心坚持的僵持 /陈瑞慧/张荣传

[第二章]旋涡是大海试飞的翅膀 /陈瑞慧/张荣传

[第三章]战场中走神的士兵  /陈瑞慧/张荣传

[第四章]地铁干线在城市网漏的鱼/陈瑞慧/张荣传

[第五章]樱花落 流星错  /陈瑞慧/张荣传

[第六章]遇见 为了平行的距离 /陈瑞慧/张荣传

[第七章]没放完的烟花没再放 /陈瑞慧/张荣传

[第八章]夏天的马路睡不着 /陈瑞慧/张荣传

[第九章]离眼出走的泪水 /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章]晒到一半的忧伤 /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一章]假面一滴泪 /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二章]没演出就入戏叫作演戏/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三章]没有邮差来的信 /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四章]装聋作哑一种幸福 /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五章]隐藏在吉他弦中的画面/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六章]最后的续集(上) /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七章]最后的续集(下) /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八章]掉进记忆的两个时间齿轮/陈瑞慧/张荣传

[第十九章]其实七等于零 /陈瑞慧/张荣传

[尾声]回到江南白 /张荣传

[后记]飞快地走久了,就飞走了 /张荣传

试读章节

这一季,樱花树开。

空气中弥漫着樱花细小、粉艳的瓣蕊。轻若羽絮,柔腻无骨,随风而扬。舒展地,悠然地。

她们,已经习惯飘荡。

而事实上,她们也只能去习惯这种游荡。这是她们作为樱花的际遇。樱花,是妖。传说这樱花树下是埋着寒骨的。她们萃取了生命的精养,所以媚成妖冶。

我不喜欢樱花,因为她是妖。可是我每年都会在她的盛绽时分到这里来——来看她的极度妖娆。

或许,这是因为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妖媚的女子。

我是叶暮,和“夜幕”完全同音。

我生在冬季的日暮时分,沐浴到的第一缕阳光是夕阳残落的最后一丝余晖。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习惯沉静的理由。

我,是冬天里如夜的女子。

楚博拿下纠缠在我发间的花瓣。唇线悠扬。

又去看樱花了?

嗯。

我顺应着他的拥抱靠到他胸前。执起他手心中的花瓣,挥往风去的方向。

楚博是我的情人。

我们在寂寞的时候拥抱和缠绵。天亮之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圆圈,互不惊扰。既像爱情又不是爱情的相处,是适合现代都市空虚男女排遣寂寥的方式。其依据,是对所谓爱情的强烈质疑。然而,在这个少爱的城市中,这一点反而很少能被人们所接受。

毕竟,人,是渴爱的动物。

在清晨拥挤的人群中,我和陪伴了自己三年的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混迹在里面,目的地是学校。

在大街上穿过长长的车队之后,我回想起走出家门的时候,家里纷乱的吵闹声,以及母亲那重重的关门声。

父亲的小厂涉嫌做假货,正在被工商整顿,他成天坐在家里喝酒,度日如年。昨晚,他向妈妈借走家里最后的三千块钱,自感荣幸地陪着前来检察的官员花天酒地,直到今天早上才回来,却少了一只鞋子。

母亲因为只有小学毕业,四十岁都不到就退休,正捏着一万块的遣散费等待被单位清退,心烦意乱。

年满十八岁那天,我一夜之间成为所谓的成年人。之后家里如果有哪天不吵架,是一件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尽管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P4-5

序言

这本书讲的是一些生活小事儿和一些小感觉,所谓“第四人称”其实很好懂,一看就明白。在现实中,人在与外界发生接触时,会同时得到自己的主观判断,以及外界对你的客观判断,一忽儿是自己看自己,一忽儿是别人看自己——这么进进出出打量自己其实挺有意思的。写作上可以这样,生活中又何尝不可以这样!

故事还是挺好看的,很多片段看着像电影,像镜头,挺生动的。作者曾经说过:“没有人能够平平淡淡地活一辈子,即使在别人看起来这个人活得很平常,而在这个人自己看来,他所经历过的一生,总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过。”这话我同意,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精彩的,世界的精彩是由个人的精彩汇聚成的。

书中的语言是一种即兴式的小絮叨,情绪化的,呵呵,青春期的特点,却叫我想起另一种青春,我经历和曾经见识过的青春。不幸的是,我长大成人后,就很难真正关心的别人的青春了,也许因为喜欢横向对照,会关心一下与我不同的中年人。这本书让我重新又找到了我青春期时候的一些情绪,没来由的、扯不清的,但却是让人觉得亲切的。即使同是喜欢写作的青春,我的也与这本书的作者不太一样,那时候,我认为写东西的起点是学习,学习的方法是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渐渐地发现什么是可以写一写的,什么是可以不写一写的,人物是怎么写的,景色是怎么写的,对话是怎么写的,心理活动又是怎么写的,叙事情从哪里讲起,如何连接一件事以及另一件……而最叫人头疼的是,写一段后,会问一问自己:写它有必要吗?我到底要告诉给别人什么呢?我要向别人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如果这些都确定了,而且是肯定是答案,那么还会继续问自己,写下的这一段是否会叫人感兴趣,如果像这样说这件事,会不会叫人倒胃口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讲这一段昵?

最后,还会胆战心惊地想,这一段该不会在哪一本书里已经出现过了吧?这种意思恐怕别人已经讲得很好吧?于是搜索枯肠,把想到的名著里的句子过一过,或是翻一翻名著,看看同样的意思,是否有表达得更清楚生动的,最后,还要检查一下,书里的事是不是够新鲜,也就是说,那时的风气是,当一个人要发言的时候,猜想一下别人爱不爱听。当然,所有这一切做完之后,一般来讲,就会有一种“还是别写了吧”的感觉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便是低人一等的消沉感受,认为自己写东西全完全是没事找事儿,接着就会把写的东西放到一边,等什么时候狂妄劲儿上来的时候,再厚颜无耻地写上几笔。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青年作家们完全不必这么战战兢兢地写作了,写作更多意义上成了一种自娱与娱人兼为的活动,一种文字的卡拉OK。想表达什么,就把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出来,自己读一读,大家读一读,达成了某种情绪和思想的交流,这件事就被干脆利落地完成了,十分健康与理想。也许早就应该这样写,也就是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多写,多抒发;读者也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多读,多思量。中间不夹杂太多的主观判断,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就如同我写下的这一篇序言一样。

石 康

后记

飞快地走久了,就飞走了

不少朋友对“第四人称”十分好奇,曾经纷纷在个人博客上表示询问。所谓的第四人称就是第一人称加第三人称,关键在于作者写作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对身份转换的时间理解。表现在这本小说里,男主角有时候人称是“我”,有时候人称是“陈小调”,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个人。如果你看这本小说可以坚持看到这里,应该已经可以完全习惯。就像你不得不习惯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是你所不喜欢的。都一样。就这样。

这里找到一位合作者和我一起写,两个人写两个人,一个在杭州,一个在上海,通过在同一个论坛连载,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写完这个故事。用这种方式写,只是试着为了丰富故事的立体感。

然而这本书写完半年多不得与各位见面,要怪就怪自己没有名气。所以书里面的一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甚至有些落后。这是因为我提前想到的东西,你们终于也想到了。比如说奔跑的时候双腿像轮子一样飞转,在我在书中写完的七八个月后,周星驰先生都已经用电影拍出来给你们看了。所以这半年多来,虽然这本书没有和你们见面的机会,我还是不得不坚持着改掉诸如此类的许多地方,以免无端让它沦落成抄袭之作。尽管说有不少创意是我先写出来的,但是只要各种画面的感觉,和一些不成熟的思想,都能够让你们看见,谁先出来谁后出来我也不会在乎。尽管说每次修改掉原先属于自己想出的东西的时候,总是很难过。  

在这本书定稿之后,书中的小调和现实中的我终于同时脱离苦海。对此我想说的是,一切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永远都是痛苦的,而人的成长是会跟随你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们会为平时一点小小的快乐,都感到十分喜悦。

和每一位首度出版作品的作者一样,我只是想感谢我的外祖父外祖母,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曾经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某某某,感谢许多重视我和不少轻视我及更多敌视我的朋友,感谢答应与我一起写这本书的陈瑞慧,感谢友情作曲及演唱陈韵若,感谢美术设计章瑜,感谢后期制作张玥,感谢石康拨冗作序,感谢陈静,感谢本书的责编,感谢观看个人博客以及这本书的读者,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只要还有机会继续写下去,我就会一直继续写下去。

人的一切从走到飞再从飞回到走,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问题。我知道我为写字而失去的很多东西,已经再也找不回来,也只好当作自己本来就不要。以前没看到自己的作品出来的时候,总觉得找不到自己,因此头一直低低的。现在有点找到自己的感觉了,所以我的头会低得更低,因为别人都说做人要谦虚。而我只是坚持我的。我指字如心,我惜字如金,黑色手套纠缠左边的手臂,我意识无尽,我字如水清。如果说在这本书里没有你喜欢的句子,那么在下一本我的个人作品里,可能还会有你更不喜欢的。

张荣传

2005年6月27日凌晨05:17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白地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荣传//陈瑞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61123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46:39